与“ 两个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10-09 13:45:47
《足球赛》
今天晚上7:30,在赤峰鸟巢有一场足球赛。
赤峰与包头,两个城市之间的足球对决总是备受瞩目。这不仅是一场比赛,更是他们之间的友谊较量。看完上周赤峰对战通辽,我更期待今天比赛的来临,心中充满无比的激动。
当裁判的哨声响起,球员们马上进入状态。赤峰率先发起进攻,他们配合默契,几次险些破门,然而,包头队的防守也很坚固,他们也不甘示弱,紧密合作,多次化解了赤峰队的威胁。
在比赛的关键时刻,双方都拼尽全力,展现出自己高超的技术和坚持的毅力。
足球不仅是竞技,更是友谊的桥梁。在一次抢球中,赤峰队前锋不慎摔倒,包头队的后卫立马上去扶他,两人相互鼓励,继续投入比赛。
当终场哨声响起,最终成绩比分为0:0,虽然没有分出胜负,但更体现了那份纯粹的友谊和那份对运动的热爱。
《画虎类狗的典故》
东汉时,“伏波将军”马援有两个侄子,即马援之兄马余的儿子马严和马敦。这两人都爱讥讽和议论别人,并且喜欢和浮滑的侠客交游。马援在军中得知这一情况,便写了一封信去教训他们,那就是流传至今的《诫兄子严书》。
那信上有一段这么说:龙伯髙(名述,当时为“山都长”)厚道谨慎,不随便谈人长短,恭谦节俭,廉明公正,我很敬爱他,希望你们学他!杜季良(名保,当时为“越骑司马豪侠好义,能和别人同忧同乐,不论好人坏人,他都能交上朋友,他给父亲办丧事的时候,到的客人不知有多少,我也很敬爱他,但是不希望你们学他!你们如学伯髙不得,还能不失为一个忠厚谦谨的人,所谓“刻鹄〔hú〕不成尚类鹜〔wù〕”。但是,你们如学季良不得,那就会成为一个轻薄浪荡的人,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 了!
鹄,就是天鹅!鹜,就是野鸭。想刻天鹅,刻得不象,而像只野鸭,这还算不错, 想画猛虎,没有画好,却画得象只狗,那就差得太远了。仿效和模拟相类的人或事物,虽然未能逼真,尚可得其近似,叫做“刻鹄不成尚类鹜。”如果好高鹜远,终致一无所成,反贻笑柄,那就叫做“画虎不成反类狗”。这两句话后来简化为两句成语: “刻鹄类鹜”、“画虎类狗”。
“画虎类狗”亦作“画虎类犬”或“画虎成狗”。也可以用来比喻把好事办坏。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胭脂》I:“女呼之返,曰:'身已许:复何吝惜?但恐画虎成狗,致貽污谤。’’
《暖》
今天,我突发奇想,要当一回“家庭厨神”,煎两个鸡蛋给爸妈当早餐。
拧开燃气灶,淡蓝色的火苗“噗”地舔上锅底。我往锅里倒了点油,油珠在锅底打着转,渐渐泛起细碎的白沫。从冰箱里摸出个圆滚滚的鸡蛋,对着碗沿轻轻一磕,“啪”的一声脆响,蛋壳裂开道缝。我双手一掰,金黄的蛋液裹着透亮的蛋清滑进碗里,可偏偏混进了几块碎蛋壳。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捏着筷子小心翼翼地把蛋壳一个个挑出来,指尖都沾了蛋液的黏糊。
正忙乱着,锅里的油突然“噼啪”炸开了锅,油星子像调皮的精灵跳着芭蕾舞,溅得锅沿到处都是。我吓得往后缩了缩手,定了定神才敢拿起铲子翻鸡蛋,可刚一碰锅,油星子更疯了,竟蹦到我手背上,烫得我“嘶”地吸了口凉气。
“爸!快来帮我!这油太凶了!”我捂着胳膊跑到爸爸面前。爸爸放下手里的报纸,指着灶台说:“做事得有始有终。现在能靠我们,将来长大了怎么办?”他的话像小锤子敲在我心上,刚才还打退堂鼓的心思,突然像被充了气的气球,鼓鼓地涨起股劲儿。
回到灶台前,才发现刚才那锅鸡蛋早糊成了炭黑色,边缘卷着焦皮。我倒掉糊蛋,重新往锅里倒油,敲入鸡蛋。油又开始“啪啪”狂响,像是在嘲笑我刚才的退缩。可这次我没躲,握着铲子的手稳了稳——刚才能吓住我,现在可不成!蛋液在锅里慢慢凝固,边缘煎得金黄微焦时,我利落翻个面,等两面都染上漂亮的焦糖色,赶紧盛进盘子里。
一股煎蛋的香气顺着盘子飘进鼻腔,混着淡淡的焦香,竟格外诱人。我端着盘子走到餐桌前,爸妈立刻凑过来。“哇,我儿子会煎鸡蛋啦!”妈妈夹起一块放进嘴里,眼睛笑成了月牙,“外焦里嫩,比饭店的还香!”爸爸也点头:“这手艺,够格当‘小厨神’了!”
一声声夸奖像暖暖的春风拂过耳畔,我心里又甜又暖。开心是因为终于学会了煎鸡蛋,暖却是因为突然懂了——原来长大不是个子长高,而是能亲手为家人做些什么。
原来暖的滋味这么丰富。是油星子烫在手背上的微痛,是爸妈眼里藏不住的骄傲,更是拼尽全力做成一件事后,心里那份沉甸甸的满足。这滋味像颗饱满的种子,落在我心田里,发了芽,成了成长路上一道抹不去的印记,成了记忆里最温柔的光。
《一片会呼吸的绿草原》
暑假里,我们一大早开车行驶了两个多小时,来到了乌兰毛都草原。我推开车门往下跳,脚掌“啪”地陷进草里,软乎乎的,像踩着奶奶织的厚毛线毯,让人舒服得忍不住想来回蹭。爸爸笑着拽我:“别急,先瞧瞧这绿。”
草长得密密实实,没过脚踝,绿得发亮,从脚边一直铺到天边,像块没尽头的绿绒毯。风“呼”地跑过,草儿“沙沙”地弯下腰,又慢慢直起来,真像这绿毯子在轻轻喘气。我蹲下来,手指插进草缝,摸到凉凉的露水,深吸一口气,青草香混着泥土味漫进鼻子,比家里的香皂好闻多了。
草里藏着好多小野花:黄的像撒了一地碎星,紫的像迷你小喇叭,白的带着细绒毛。我摘朵黄的别在口袋,弟弟学我摘了朵紫的,却捏掉了花瓣,噘着嘴来抢我的。妈妈赶紧拦:“草原上多着呢,慢慢挑。”
往前走十几分钟,一条河猛地撞进眼帘。它弯弯曲曲地在草原上铺开,像一条闪着光的银带子,轻轻系在这片绿毯上。牧民叔叔指着河面笑着说:“这是九曲河,你看它蜿蜒缠绕的样子,多像一条被风吹动的银色哈达?”我顺着河道望去,还真像!
河水清得能数清水底的鹅卵石:白的、灰的,带着花纹的。几条小鱼摆着尾巴游,一会儿钻石头缝,一会儿冒出来,像在捉迷藏。几只小羊跑到河边喝水,嘴巴一碰水面,影子就晃了晃,鼻子“呼哧呼哧”喷气。我学它们“咩咩”叫,小羊猛地抬头瞪我,逗得全家笑出了声。
脱鞋踩进水里,凉意从脚踝漫上来,舒服得我直跺脚。水底的沙子软软的,一踩就陷,像在给脚底板挠痒。河对岸的黑黄牛甩着尾巴吃草,“哞哞”的叫声顺着河水飘过来,像在打招呼。天上的云白得像棉花糖,影子落在河面,跟着水流慢悠悠游,像只胖鸭子。
爸爸铺开餐布,我们在河边野餐。面包渣刚掉地上,几只小麻雀就蹦过来啄,一点不怕人。妈妈说:“这才是草原的样子——自在。”
太阳斜斜往西沉,把天空染成橘红,河水也成了金红色,像撒了把碎金子。该走了,回头望,九曲河还在闪光,草儿还在“沙沙”喘气,远处的牛羊群慢悠悠往毡房挪,牧民的鞭子偶尔“啪”地响一声,又被风卷走了。
我捡了块扁石子揣兜里,攥着片长草叶。心里跟草原约好:下次来要带水枪,要跟弟弟赛跑,要学赶羊。这片会呼吸的绿草原,一定记下了我的笑声,等我再来,它准能认出我。
(小作者是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红云希望小学五年级学生)
后 记
望着书桌上从草原带回的石子,草儿被风吹动的“沙沙”声、九曲河的波光,仿佛又涌到眼前。把草原收进本子,就像把那天的风、那天的香,都锁进了纸页里。乌兰毛都,我替你记着呐。
家长感言
原来孩子眼里的草原会呼吸:草是毛线衣,河是银带子,连学羊叫的傻气都成了光。他用脚踩沙、用鼻闻香、用手捡石子的认真,比任何照片都鲜活。能看他这样把世界揣进心里,是成长最好的模样。
教师赏析
小作者的这篇草原记,以“会呼吸”为魂,用孩童的眼捕捉草的软、河的曲、风的响。从踩草如触毛衣的触感,到河似银带子的想象,字里行间满是鲜活的生命感。最动人是那份把草原藏进笑声与约定里的纯真——原来好文字,从不是堆砌,是让心跟着草叶一起颤动,让风景自笔尖生长。(李丽)
《两个和尚的故事》
从前,四川一个偏远的地方,住着一个穷和尚和一个富和尚,他们都想去南海,但一直没有成行。
一天,穷和尚敲响了富和尚的门,对富和尚说:“师兄,我打算明天就去南海”。富和尚一听,眼睛瞪得圆圆的,嘴巴都张大了,用手指着他问:“你凭什么去啊?你凭什么去啊?我攒了这么多年钱了,都不敢去,你穷得叮当响,你凭什么可以去啊?”穷和尚不慌不忙回答道:“我带一个装水的瓶子和一个化斋的钵子就可以了”。富和尚一听,更是吃惊,问:“你要走路去啊?从四川到南海几千里路远呢!你能走路过去?我才不信哩!如果碰上大风大雨怎么办?如果遇到豺狼虎豹怎么办?只怕你有去无回呀,到时候可没人帮你收拾残局”!富和尚又回答道:“渴了,我就用瓶子装山泉水,饿了,就讨点斋饭吃。如果没有村庄,野果、树叶也可以将就;夜晚行路,如果遇到人家,可以在那里借住一晚;若是在山上,到处都可以安身。 ”
第二天,穷和尚真的出发了。富和尚一边冷笑一边说风凉话,笑他自不量力。
到了第二年春天,富和尚还在想:“我再攒两年钱,租条大船去南海。”这时有人敲门,他打开门一看,竟然是从南海回来的穷和尚!富和尚的脸一下子红到了耳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光说不做,永远实现不了目标,只有勇敢行动,才能成功。
《大象和蚂蚁》
在森林里的一个地方,有一对邻居,分别是大象和蚂蚁,它们两个是死对头,总是吵架,就只是想独自霸占这一块地方,因为在这一个地方,绿树成荫,花儿布满草地,一条小溪溪水哗哗地流着,鱼儿在溪里游来游去,这是个多么美的地方啊!谁来到这也想住在这呢!
可命运的转折迟早会来。一天清晨,大象和蚂蚁照例来到家门前做早操,但这一次它们没有吵架,而是看着一块掉在地上的牌子,上面清楚地刻着四十字:“和睦相处。”大象和蚂蚁对视一眼,都暗暗发誓,要开始和睦相处了!
那天下午,阳光明媚,可是蚂蚁走着走着,一不小心掉进了一个坑里,坑边都是石头,而且十分深,蚂蚁根本上不去。蚂蚁正着急呢!这时,大象走了过来,看见蚂蚁掉进了坑里,没有像以前一样嘲笑蚂蚁,而是将鼻子伸进坑里,将蚂蚁救了上来。蚂蚁对此十分感激,大象也笑了笑,便回家了。
第二天,蚂蚁路过大象家,发现大象往一个洞里瞧,蚂蚁悄悄地钻到了洞内,发现是一张照片,一张大象的照片,蚂蚁立刻把照片带出洞,还给了大象,大象高兴地说:“谢谢!”蚂蚁说:”不用谢!”便出去玩了。
这两天,蚂蚁和大象不再吵架,已经成了一个好朋友,因为它们知道怎样和睦相处了!
《演武大会》
周日上午,我超级兴奋!因为我和班里两个好朋友,还有其他小伙伴代表学校武术队,去参加第三届潮汕李家教拳演武大会!
到了赛场,我手心直冒汗,心“砰砰”跳个不停!这可是我第一次参加儿童组李家教吞吐拳比赛呀。上场前,老师一边帮我系腰带一边笑着说:“别怕,像平时练的那样打!”我点头说好,但是身体一直抖个不停。这时,我看到了台上当评委的赵老师,还有台下给我加油打气的爸爸,我一下就不慌了,感觉充满了力量。
轮到我上场了,我一直牢牢记住老师教的口诀:“吞如蓄弓,吐如放箭!”比赛时,我弓起马步,腰身一转,右拳迅速向前击出,掌心向外推出时仿佛带着风声,“哈!”“喝!”声音可大啦,一套拳顺顺当当打完了。最后我居然得了 8.2 分,拿到金奖!我高兴得又蹦又跳,之前训练的苦累,全变成甜甜的啦!老师笑着对我说:“吞吐拳不是看输赢,是要把呼吸和动作好好配合哟。”
下次比赛,我要吞得更稳,吐得更亮!
(作者是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私立广厦学校二年级学生)
后 记
付出就会有收获,这次比赛我拿到了金牌,我超级开心!下次比赛,我还要拿金牌!
家长感言
宝贝,你从小就受哥哥的影响喜欢上武术,总是有模有样的跟在哥哥后面比划着,现在你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站在属于自己的赛场上,妈妈内心充满了感动与骄傲。其实无论结果如果,你能勇敢地完成比赛,就已经是爸爸妈妈心中最棒的冠军了!希望这次经历能让你明白:人生就像吞吐拳,有进有退都是成长。
教师赏析
小作者用童趣语言生动呈现演武经历,从文章中感受到比赛时的紧张心情,非常棒!情感真挚,尽显了童真与灵气!(张晓虹)
《我的“自画像”》
瞧,远处走来一个活泼的女孩,她梳着两个小辫子,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粉色眼镜,耳朵下方有着少许的痘痘,没错,这就是我。
在很多人眼里,我学习很好,是一条小书虫。每当我钻进书堆,就像老鼠钻进米缸,无法自拔。随便拿起一本书,即使是已经读过的名著,我也能站在书架旁看上许久。有一天晚上,因为作业较多而没有时间看书,妈妈一直劝我:“你已经很累了,别看了!”但我还是坚持要看书。最终,妈妈只能放出绝招——“狮吼功”外加“熄灯大法”,我才勉强放下手中的书,摸黑爬上了自己的床。身体虽然已经躺下了,可大脑中还在不停揣测着书中主人公的命运。
我不仅爱看书,还爱拆盲盒。家里都已经有了四个盲盒箱了。这不,我今年生日前一天还一直催着爸爸买盲盒呢!
我还有一个特点,爱笑,爸爸总说我笑点低。有一回,我和好朋友一起去找艾草,结果误将驱蚊草认成了艾草,大家都垂头丧气,成了原地转圈的“毛毛虫”,而我却越想越好笑,最后还是大声笑了出来,大家听了也有了继续找下去的动力了。最终,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找到了真正的艾草。
这就是我,独一无二的我。如歌德所说“一棵树上很难找到相同的两片叶子。”未来,我要更自信,更努力,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窗哲理故事》
窗哲理故事
从前有两个重病人,同住在一家大医院的小病房里。房间很小,只有一扇窗子可以看见外面的世界。其中一个人,在他的治疗中,被允许在下午坐在床上一个小时(有仪器从他的肺中抽取液体)。他的床靠着窗,但另外一个人终日都得平躺在床上。
每当下午睡在窗旁的那个人在那个小时内坐起的时候,他都会描绘窗外景致给另一个人听。从窗口向外看可以看到公园里的湖。湖内有鸭子和天鹅,孩子们在那儿撒面包片,放模型船,年轻的恋人在树下携手散步,在鲜花盛开、绿草如茵的地方人们玩球嬉戏,后头一排树顶上则是美丽的天空。
另一个人倾听着,享受每一分钟。他听见一个孩子差点跌到湖里,一个美丽的女孩穿着漂亮的`夏装他朋友的述说几乎使他感觉自己亲眼目睹外面发生的一切。
然而,在一个天气晴朗的午后,他心想:为什么睡在窗边的人可以独享看外头的权利呢?为什么我没有这样的机会?他觉得不是滋味,他越这么想,就越想换位子。他一定得换才行!有天夜里他盯着天花板瞧,另一个人忽然惊醒了,拼命地咳嗽,一直想用手按铃叫护士来。但这个人只是旁观而没有帮忙——尽管他感觉同伴的呼吸已经停止了。第二天早上,护士来的时候那人已经死了,只能静静地抬走他的尸体。
过了一段时间后,这人开口问,他是否能换到靠窗户的那张床上。他们搬动了他,帮他换位子,使他觉得很舒服。他们走了以后,他企图用手肘撑起自己,吃力地往窗外望,窗外只有一堵空白的墙。
生命操之在我,过去、未来皆然。
【窗哲理故事】
《哲理故事:人生永远有两个机会》
哲理故事:人生永远有两个机会
有个年轻人,届逢兵役年龄,抽签的结果,正好抽中上上签,最艰苦的兵种--海军陆战队。
年轻人为此镇日忧心重重,几乎已到了茶不思、饭不想的地步。年轻人深具智慧的祖父,见到自己的孙子这付模样,便寻思要好好开导他。
老祖父:“孩子啊,没什么好担心的。当了海军陆战队,到部队中,还有两个机会,一个是内勤职务,另一个是外勤职务。如果你分发到内勤单位,也就什么好担心的`了!”
年轻人问道:“那,若是被分发到外勤单位呢?”
老祖父:“那还有两个机会,一个是留在本岛,另一个是分发外岛。如果你分发在本岛,也不用担心呀!”
年轻人又问:“那,若是分发到外岛呢?”
老祖父:“那还是有两个机会,一个是后方,另一个是分发到最前线。如果你留在外岛的后方单位,也是很轻松的!”
年轻人再问:“那,若是分发到最前线呢?”
老祖父:“那还是有两个机会,一个是站站卫兵,平安退伍;另一个是会遇上意外事故。如果你能平安退伍,又有什么好怕的!”
年轻人问:“那么,若是遇上意外事故呢?”
老祖父:“那还是有两个机会,一个是受轻伤,可能送回本岛;另一个是受了重伤,可能不治。如果你受了轻伤,送回本岛,也不用担心呀!”
年轻人最恐惧的部分来了,他颤声问:“那……若是遇上后者呢?”
老祖父大笑:“若是遇上那种情况,你人都死了,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倒是我要担心,那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场面,可不是好玩的喔!”
人生拥有的,是不断的抉择,端看您是用什么态度,去看待这些有赖您决定的无数机会。
能够综观每件事情、每个问题的正反两面,您将发现,内心最深沉的恐惧,也在所有状况明朗了解之后,将会自行化为乌有。
【哲理故事:人生永远有两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