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份郑重的礼物

2024-10-12 10:12:05 文题网 阅读:

    儿子的“磕睡大法”取得全面胜利。他战胜了班级里所有的竞争对手获得了期末考试第一名。儿子 的表现说明了他的学力已经超前了,所以对老师讲述的内容,他并不放在心上,或者是因为喜欢创造性 的儿子实在对同一个内容的反复讲述感到厌倦。

    我在想,儿子是不是具有某种天赋呢?

    孩子千千万万,儿子居于其中如何可以判断他是否具有天赋呢?

   “天赋”有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

   许多年后,我翻到了如下材料:

    美国俄亥俄州 AGATE (Advocates for Gifted and Todented Edocation)组织是一个非盈利性质的 民间天赋教育研究机构。该机构曾经散发过一份资料,内容如下:

    极有天赋的孩子往往不容易被发现。他们经常并不是课堂里最聪明、最听话的孩子。有时,他们会 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取笑老师,哗众取宠。有时,他们又会坐在教室的角落一声不吭。

   与那些只具一般智商的孩子一样,天才儿童也有千变万化的个性和爱好,但是在一定范围内,他们 表现出自己的特点:

    他们可能——

    能很快地解决难题;

   喜欢有计划,有条理;

   有着非凡的记忆力;

    喜欢同成年人或年纪比自己大的孩子交朋友;

    喜欢质疑权威;

    喜欢开开轻松的玩笑;

    经常“白日做梦”;

    想些与众不同的东西;

   容易发现事物内在的联系;

    看得到事物之间的关系;

    具有幽默感;

    看起来要比同龄人早熟;

    投人比别人少的努力,但得到比别人多的成功;

     智商在130以上;

    天才儿童会有不同一般的好奇心;

    ...

    以上的这些标准,儿子居然有一半上以上都符合。

    比如说儿子喜欢做难题,善于做难题。一单元结束的综合练习,儿子总是先去做最后的一道“思考 题”,就好像儿子喜欢先夹走自己碗里最大的那块肉。

    再比如说,儿子很少是老师的授课积极配合者。当别的同学踊跃举手的时候,儿子一声不吭,说不 定在下面搞些什么小动作。而当老师出一道稍微难一点的题的时候,比如有一次老师想要考考大家,出 了一道题为5+7+9?别的同学一脸难色,拿着笔演算的时候,儿子已经举手,并答道等于3x7,结果其它的 孩子们还是不知道等于几。

    又有一次,儿子开始质疑老师的权威,他设了一个圈套让老师上了当。

    那是他的小学地理老师,平时上课喜欢向孩子们吹嘘他到过哪里哪里,见到过哪些领导人。儿子十 分反感,于是决心和好朋友刘成刚考一考这位老师。

    老师嘛,为人师表。虽然大多数都能比较坦然地正视自己的缺陷,但是如果老师经常对学生的问题 支支吾吾,解答不上来,就会影响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威信与说服力。所以,有时候,有的老师为了要面子,往往会走向一个极端。

    儿子准确地抓住了老师的这种心理,并量身定做了一个圈套。他让刘成刚在课间休息的时候问了老 师一个没讲过的似是而非的自然科学问题。趁着老师一时答不上来,儿子从旁边走上来,说:“刘成刚出 去玩一会儿。”

    “等一下,我这个问题要……”

     “噢,这个问题我刚看过书,不就是……”儿子胸有成竹、镇定自如地给出了一个答案。

    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答案。

    而老师正处于为难之中,忽然听到了答案更来不及考虑,连忙说:“对!对!是这样的,你看我一时蒙 住了,竟想不起来。”

    从此,儿子和他的朋友得出了结论:“这个老师水平不行,是滥竿充数的。在那以后,儿子在课堂上 更加索漠,仿佛自己只是摆在角落里的扫帚一样对上课漠不关心。

     难怪,有几个老师对小小的儿子颇为头疼。

    这样的事情很多,儿子明显地表现出了学力超前,如果不能及时准确地引导儿子的兴趣点,那么儿 子很可能会很快丧失这种优势,或者更为严重的是,他会丧失对学习的兴趣。

     中国古代有伤仲永的故事,神童没有深化教育,恰当引导,最后才华尽失,沦为平民;韩愈在《马说 》中指出了“千里马”的悲惨命运,“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故虽有名马,不以千里称也 ”。

    儿子或许是匹“千里马”,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伯乐”在哪里?

    我和他爸学历低微,时间有限,哪里能称得上“伯乐”?

    “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我记不起这是哪位大家的名言。但是读书,读好书绝对是指导儿子的一 条有效的路。儿子从书中肯定可以读到对他身心发展有益的东西。

    其实,我们全家都喜欢读书。学习上的夭折经常使我和我的爱人感到精神上的阵痛。我们像过早断 奶的孩子,刚出生便不得不独自摸索道路。退学后,是书使我们增强了技能,开阔了视野,开辟了头脑 中另一维的想象空间。从连环画到各种杂志,从金庸古龙的小说到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从中 国古代的《三言两拍》到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百年孤独》,我们尽情遨游在这个书的海洋之中。那么 ,儿子也应该可以从知识的海洋之中吸取到更多的养料。

    我趁到市内出差买东西的机会,逛了一趟新华书店。左挑右选之后,买了胡万春的自传体小说《苦 海小舟》。

    胡万春老师是我国著名的工人作家,出身贫寒,但孜孜以求,不向命运妥协,终于成为一名优秀作 家。胡老师本身就是一本书,你在翻看中会发现岁月留下的伤痕和个人奋斗的清晰足迹。

    《苦海小舟》描写了一个流浪的孩子,在举目无亲的上海沿街乞讨,心地善良却生活悲惨,晚上睡 着报纸,白天到水果摊捡烂香蕉苹果。他甚至收养了一个惨遭遗弃的男婴,两人相依为命,以仅存的生 存信念维持着可怜的生存。后来男婴被人领养,主人公在战火中当了学徒。历经几次生命危险。活着就 是最好的,活着的人生就是美丽的人生。随着环境的变化,主人公到了敌方的兵工场当了工人。先进的 工人阶级觉悟和一颗火热的爱国心驱使他投身于抗日救国的浪潮中,在工厂里以各种手段与敌人展开了 没有枪声的斗争……

    儿子很喜欢这本小说,他融人了小说的世界,悲惨处悄悄落泪,兴奋处喜上眉梢。一本好书的魅力 是无穷的。

    那天儿子放学,来到姥姥家吃饭,一进门就看见了摆在桌子上的书和一支买给他的自动铅笔。他小 心翼翼地翻起了书,一副痴迷的表情;又玩了半天自动铅笔,不由露出羡慕的神色。最后咋了咋嘴,把书 和铅笔放回了原处。

    “那是买给你的。”我知道自己从来没郑重地送给儿子什么礼物,他肯定以为这是买给别人的。别 人的东西再好,儿子也不会眼红。

    儿子开始不信,随后从我的目光中得到了确认。他欣喜若狂,抱着书和自动铅笔满屋跑,仿佛得到 了什么宝贝。我也高兴得合不拢嘴,想起了自己小时候最早得到的一本书—《红楼梦》时的场景,不知 不觉中,我的眼睛湿润了。

    十年之后,这本书依然保存完好,儿子经常对我说:这是他读过的最好的一本书。

标签:一份礼物胜利取得重的儿子全面磕睡郑重的大法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