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海帆先生原名邓锐沧,生于北京世宦之家,他自幼刻苦勤学;因父亲失业家中经济困难,他不得不做家教,半工半读维持生活。因他自幼性喜绘画,遂就学于国立艺专西画系,后又拜著名国画家叶仰西先生门下兼学中国画,为他全面掌握中西绘画艺术打下了基础。
海帆先生约在1939年来师大附中执教,他坚持美育教育40多年,其间经历过日伪和国统时期,此间国破家亡、民不聊生、物价飞涨,许多教师被裁失业,有的被逼改行,有的冻、饿死街头,而海帆先生热爱学生,认为教育青年祖国才有希望,坚持教学岗位,按时到校上课。据亲友所知先生数十年如一日、专心一意于教育事业、没有缺勤漏课过,深为家人和亲友所理解和称诵。
旧社会的教育从不重视美育教学,没有教学大纲,更没有教材。这一切都要由先生亲自规划、自己准备、制作教具、充分备好每一课时的内容。据回忆,当年年级不同教材有所不同,初一年级教学纲笔和铅笔画法作静物临摹,初二学习水彩画法,初三则侧重国画,对高中生还教授过机械制图。为此先生参阅了教学理论,查找了许多美术教材,自制教具,为培育青年学子不辞劳苦,讴心沥血。由于先生精心教学多年积累了宝贵的教学经验,建国后北京教育局就敦请他编写中小学的美术课教材,并多次组织他的美术课示范教学供同道及国际友人观摩,得到普遍好评。在先生退休之前学校曾把他的课堂教学过程录像,保存于资料室中。
先生为人正直、诚恳、善良。对领导、同事都一视同仁,从不骄傲、虚心待人,深得老师们的赞扬。对同学态度和蔼可亲,我们这些老学生不禁回忆起当年先生身着长衫,手持教具,腋下夹着画稿,缓步走上讲台的情景,先生没有生过气,没有发过脾气,没有大声斥责过学生,总是那么温文典雅的样子,体现着人性的美,使我们深有感触。
约在70年代中期先生服从校方安排改教语文课程,由于先生文学功底深厚,又精通诗词,教语文课自然游刃有余,把语文课教得生动精彩,使学生对文学发生了兴趣,提高了对文学美的欣赏能力。其后先生又担任了班主任的工作,这对年龄大的老师来说是很繁重的工作,对于献身教育、一丝不苟的海帆先生来说无异于又加了油,更加大了他心中的火力,更奋力施教。他除在附中的辅导工作之外,全部的业余时间都放在家访工作上,骑着自行车不避寒暑奔走在大街小巷,遍访每个学生家庭,经常是天黑了才回到家中。由于先生是言传身教,深受学生们敬仰,与学生们建立了感情。学生们自然就把先生看作知心人,有话愿意说,有事愿意找,自然思想教育工作就会取得成果,毕业后的学生还经常来访或求教,如表演艺术家于是之等同学来访时亲切如家人一般。
更值得一提的是先生于90年代初用数年时间精心绘画了一部以北京二三十年代为背景,以劳动人民为人物的风俗画册“陋巷人物志”,工笔彩画109幅,并配有诗词二三百首,已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于1998年1月出版。印刷精美,图文并茂。凭先生的生活感受,以绘画传景,以诗词言情,描述了六十余年前老北京的风俗民情,使我们得以了解历史,了解社会的进步,从中可以看到先生诲人不倦的精神。这部“陋巷人物志”可谓是先生大量美术作品中的代表作了。
海帆先生现已年逾八十,虽然年高体弱,但他经常眷念师大附中,眷念他的学生们。我们47届毕业生们都已是年逾古稀的老人了,每当我们相聚时都情不自禁地畅谈对母校的怀念,对老师的激情,真是笔墨难以尽述。在此我们期盼母校百年校庆之日能够师生返校共聚一堂,重温师生情谊。
祝海帆老师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