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十多个”到“三个”

2024-10-29 21:12:06 文题网 阅读:

    作家魏巍在回忆《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写作过程时曾说过:“这篇东西的经验,又告诉我:一篇东西的目的性,要简单明确。一篇短东西,能把一个意思说透,的确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可是,动起笔来,又总爱面面俱到,想告诉人家这个,又想告诉人家那个。结果呢,问题提得不尖锐,不明确,更别说深入地解决问题。因为哪个意思也没有说透,怎么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呢?我写这篇东西之初,原也想说好几个意思,最后没有那样做。”

    魏巍同志在部队里时间比较长,对战士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总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期间,他到朝鲜去采访志愿军,使这种感情更加深了一层.他看到广大志愿军战士虽然面临艰巨的任务、艰苦的环境,但是他们的英勇顽强、赤胆忠心却是无可比拟的。比如,他在某步兵团曾了解到一个令人惊讶的数字:这个团,至第三次战役结束止,伤员随队作战的比送到医院休养的数目还要大。这恐怕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一个奇迹!这些事实使他更加觉得战士们的可爱,也更加督促着他,使他有一种更加强烈的愿望来表现“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一主题.

    那么,怎样来表现这一主题呢?当时,作家希图追求着最本质的东西。在朝鲜,他脑子里经常想着一个问题:我们的战士,为什么那样英勇呢?就硬是不怕死呵!那种高度的英雄主义气概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为了找到答案,他和战士们谈了好多次话,开了好多座谈会。跟他谈过的,有指挥员、战斗英雄、一般的战士、千部、新参军的学生以及过去曾经是落后的人.他了解到,战士们由于锻炼与认识的不同,虽然有些差异,但都有着共同的一点,即对于伟大祖国的爱,对朝鲜人民深刻的同情,和在这个基础上的做一个革命英雄的荣誉心。于是,他了解了在党的教育下这种伟大深厚的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思想感情,就是我们战士英勇无畏的最基本的动力。他想,这不就是最本质的东西吗?

    问题的本质找到了。于是,在朝鲜时,他就写了一篇题为《自豪吧,祖国》的通讯,里边写了他认为最生动的例子,共有二十多个。写好后,带回祖国给同志们看。可是,大都感到写得不理想。原来例子选得过多,成了材料堆砌,好像记账,哪一个也说得不清楚、不充分,本质的东西反面给冲淡了,打动不了读者。他没有拿出去发表,决心重写。不久就写了《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只选择了几个例子。可是写好后还不够满意,修改时又删掉了两个例子,才剩下现在课文中的三个例子。作品发表后,果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深受国内外读者的欢迎。

    从“二十多个”到“三个”,这不单单是数字上的多少问题,而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写作上的一条基本规律:只有用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来说明本质的东西,给人的印象才会是清楚明白的,主题也才会是突出的。当然,要选出这“三个”例子,又必须要有“二十多个”作为基础:没有“二十多个”,则“三个”也无从选择。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