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热”,并不具有物理意义,它是指近年来国内常可听到xx热,或说是热潮。
现在,“武侠热”、“琼瑶热”之类对于我们来说已不是新鲜名词,随便问一个人,只要他识字,就会或多或少地给你举出几本武侠书、琼瑶书的书名,有的人,居然会一口气报出上百本这类小说来,可谓一奇。
这种“热”,就我所知,大概是从“武侠热”开始的,其时正值80年代初,中国刚从十余年的文化干旱中解脱出来。武侠小说的出现,给听惯了革命口号、看腻了样板戏的感官注入了新的信息,使人为之耳目一新,因此,尽管武侠小说很难说是真正的文学作品,但却凭着曲折荒诞离奇的情节,在国内泛滥一时。
但到80年代中期,一个新的热潮逐渐压倒了“武侠热”,人们眼中又出现了一个新名词——“琼瑶热”。
较之武侠小说,琼瑶小说是属于高层次的,就是说,它是文学—纯粹的浪漫主义文学。她的文学或缠绵哀怨,或活泼生动,加上一点恰到好处的幽默性和哲理性,于是很快便在学生中(尤其是女生)站定了阵脚。我曾带着研究性的目光看过几本琼瑶小说,虽然我不至于像某些女生那样竟至于观后“发上几天呆”,但我不得不承认,琼瑶小说确实有一种“魔力”,而奇怪的是,成人看了却感觉不到这种“魔力”,或许是青春具有一种转之即逝的“超感”吧。
比起琼瑶来,三毛的作品可谓是现实主义派了,尽管她也相当罗曼蒂克,例如看了一本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居然激动得不顾一切地跑到撤哈拉去了。
三毛最主要的作品,就是她的几种自传性文集:《撒哈拉的故事》、《稻草人手记》、《哭泣的骆驼》等,那充满异国情调又十分幽默的笔调,很快便吸引了大批读者,包括男生、女生,因此便有了“男看武侠,女看琼瑶,不男不女看三毛”说法。
可见,文章的新奇相当重要,当年拜伦的《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得以在英国盛行,原因之一是诗中描绘的异国风光之助。
“琼瑶热”、“三毛热”揭开了港台文学热潮的序幕,大批港台小说如潮水般涌进来,而将我们的文学推到一边去了。
我们当代文学之所以受冷落,是有多方面原因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或为“阳春白雪”,或为“下里巴人”,没有过渡的层次。一方面是“寻根文学”的兴起;另一方面则是通俗小说的泛滥,其间便出现了一个裂变层,即缺乏既有普遍性又有文学价值的作品。在这方面,外国文学大大地超过了我们;狄更斯、大仲马、巴尔扎克、奥斯汀、勃朗特姐妹……等等,他们的作品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而谁又能贬低、否认这些世界名著呢?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也不可逃避的问题就是:国人的盲目崇外心理。鲁迅当年所批判的一味的“拿来主义”,今天仍是旧病复发。人们对外国货争先恐后,而对国产货则不屑一顾,不仅文学界,影视等各界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放映国产片则门可罗雀,而一映外国片或港台片则如十个“门庭若市”也不过分。当你看到为买一张外国电影票而乱挤乱抢,为购一本外国或港台畅销书而排成长龙时,你作何感想呢?
标签:这里并不听到是指意义国内具有近年来物理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