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的道德教育问题

2024-09-12 10:17:25 文题网 阅读:

    今天,田园同一位来访的朋友谈到了家庭的道德教育问题。话题是围绕着“怎样才能保证家庭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展开的。

    现实生活中,恐怕没有一个家长愿意让自己的家庭中出现败坏门风的不肖子弟。但是,学坏容易学好难。生活中就有这种情况,不管你家长费了多大劲进行正面教育,这孩子就是不学好。拿今天来访的这位朋友的情况讲,他是一位工人,党员,对党有着深厚的感情,所以,对子女的教育是从不放松的。但是,就在这样一个家庭里,偏偏出了件丢人的事,他的小儿子因参与盗窃团伙,被公安机关拘留审查。这位朋友对此痛心疾首,说:“我的孩子打小就接受正面教育,即便是现在,只要一有机会,我还是不断对他们进行道德观、人生观教育。但是,事实证明,我的努力成效是不大的。”

    对于家庭中出现的问题,这位朋友感到迷惘困惑,今天他特意找到田园,请田园帮助他分析一下家庭教育失误的具体原因。

    应该说,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但是,不容忽视的是,人是一个社会的人,他的生活并不单纯局限于家庭中,社会的影响对于人的成长同样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如果家庭教育和社会影响是协调同步的,那么,这种教育的效果就会非常好。如果相反,那么,家庭的教育作用就要打折扣了。

    不过,田园以上讲的这些,只是从客观环境的影响方面进行的分析。实际上,还应该从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方面加以分析。

   心理学家和伦理学家都非常重视人的精神感染问题。一个人早期所受到的道德教育,往往对其一生品质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早期的道德启蒙,一般来说,就来自家庭中父母兄长的感染。当然,这种感染不仅是语言方面的,还应该包括行为方面。

    那么,怎样来解释刚才我们讲到的那位老同志所谈的情况呢?在家庭中,他对孩子的成长无论从语言上还是行为上,可以说都起着积极的作用。但是,为什么孩子还会走上犯罪的道路呢?这里面的原因,除了我们已经谈到的外界客观环境的影响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家庭教育的失误。田园这样讲并不是否定这位朋友在家庭教育上所花费的巨大努力,而是指他的失误在于教育方式上。

    今夭田园就这个问题与这位来访的朋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田园首先告诉这位朋友,可以断定他的孩子在这个盗窃团伙里肯定不是主犯,只能是随从。因为,他从小所受的这些教育,多多少少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在这种作用下所形成的人格特征,一般来说,不会使他一下就完全沦为地地道道的犯罪分子。这位朋友连连点头,接着介绍道,他的孩子主要还是在学校通过同学结交了社会上一些不良青年,在他们影响和唆使下,逐步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田园又进一步提出了一个间题,为什么我们家长十几年苦口婆心的教育,抵不过那些不良青年的哥们义气呢?这也反映了一个教育方式的问题。如果我们的家庭教育只是限于口头上空谈大道理,是不会有多大效果的。别说孩子,就是成年人,你整天给他念报纸念文件,他也难以接受,这并不是说报纸和文件讲得不对,而是在我们应用过程中缺乏理论和实践的联系。

    有位朋友曾对田园讲过他少年时期的一段经历:他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开学第一天,一位同学不小心把家长给他交学费的5元钱丢了。这位同学家庭生活非常困难,这5元钱就相当于他大半个月的生活费,结果他吓得连家也不敢回了。这位朋友就把他领到自己家中。他的父母了解了情况后,便启发他:如果雷锋叔叔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呢?在家长的支持下,这位朋友和几位要好的小伙伴一起,将自己攒下的零花钱凑在一起,替那位同学交上了学费。

    在谈到这件事的时候,那位朋友很有感慨地说:“这件事给我的印象太深了,听了多少遍雷锋的故事,通过这一件事就领悟到了雷锋帮助别人后的愉快心情。”现在这位朋友已是某厂的中层于部了,无论是工作还是品质,在群众中都很有口碑。田园想,他今天的成就恐怕在很大程度上要得益于当年他父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

    当然,家庭道德教育并非那么简单,它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比如,有些朋友对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深恶痛绝,在家中,可能要发表一些尖锐的言论进行抨击。只要事实求是,田园认为这种正义感应予肯定。但是,如果我们只是抓住社会存在的一些丑恶现象,而忽视了占主流的积极健康的方面,同样也会给我们的后代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因为,你老是谈一些负面的东西,时间长了,就容易在孩子的心理上造成对社会的错误理解,在他们认识事物、分辨优劣能力不高的情况下,很容易形成一种灰色甚至是黑色的心理状态。当然,田园并不是说不能给孩子讲社会的阴暗面,关键是在讲的过程中,应该有正反面的对比。比如,北京出了个败类王宝森,但我们不能因为一个王宝森就全面地否定我们的党和广大的领导干部。生活中不是还有更多的孔繁森式的优秀领导干部吗?如果我们能够这样辩正地教育孩子去认识社会,了解社会,那么,对于他们今后政治上的成熟是非常有利的。

    明代王守仁说:“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田园想,这正是今天我们家庭德育的核心。

 

标签:到了今天一位朋友家庭田园问题道德教育来访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