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哪里来

2024-09-10 22:34:23 文题网 阅读:

    自从“新的美学原则”“崛起”之后,文坛内“自我”、“内宇宙”之类就漫天飞舞了。“自己实现自己”啦,“回到人自身”啦,要把自我当成“上帝”啦,形形色色不一而足。一些“理论家”把没有表现自我说成是“文学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那么,什么是他们所说的’‘自我表现”呢?“理论家”虽然“反对理性”,但仍然对此作了十分理性的准确的阐释,“所谓自我表现”就是“努力去寻找自己内心的东西”。这种“理论”并不新鲜。虽然自称是“创见”,实则是“贩”来的,或者说是“倒”来的,属于“文化倒爷”一类。这方面坛内已有评论指出,我们可暂不深究。

    自然,以往在文学创作和理论研究中,对作家主观精神对创作的影响有忽略的倾向,现在提出注意作家的主观精神对创作的影响。是必要的。但问题的关键之处在于:在世界上真有像“理论家”们所描绘的脱离社会、脱离现实、脱离一切的“自我”吗?“理论家”们所谓的“自己内心的东西”。人的“精神世界”或者像“理论家”所杜撰的美名“内宇宙”,亦即人的一切意识观念,都是在社会生活的实践中形成的,而不是从娘胎里带来的,这难道不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吗?

    时下有一首流行歌曲唱道:“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不妨借用这句歌词问一问文艺家:“‘自我’从哪里来?”所谓“自我”,其实都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鼓吹抽象的自我,脱离现实的自我,就恰像用自己的手拔着头发要离开地球一样可笑。伟大的鲁迅早己嘲笑过了。现在重复这种“心造的幻影”,只不外是一种复旧和倒退罢了。

    再说。前人曾说过这么一个真理:任何一个诗人不能因为歌唱自己而变得伟大。对于“自我”应该做到别林斯基所说的那样:伟人的诗人谈着“我”的时候,就是谈着普遍的事物,谈着人类……因此,人们能在诗人的忧郁中认识自己的忧郁,在他的灵魂中认识自己的灵魂。而不能是那种脱离现实、脱离社会的什么“纯粹自我”。眼前就有一个有力的例子。墨西哥诗人帕斯,获得某些人为之梦魂系之的诺贝尔文学奖了。如同一些介绍文章所说,帕斯在早年曾经受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影响,在“自我”、“唯我”的道路上走过一段弯路。后来,他把诗歌创作的社会责任承担起来,把创作个性融合于思考现实、思考人类、思考过去、思考未来之中。他写出了划时代的作品。于是,他得出了一个伟大的真理:“真正的诗人是无我的。”那些鼓吹“表现自我”的“理论家”们对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不是崇拜得很吗?那么,从这位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从创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理论,怎么看呢?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吗?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