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田园准备同朋友们讨论一下关于“孝”的问题。
孝,古代称为善事父母,拿今天的话来讲,就是指子女敬爱奉养父母的道德。中国的孝道的产生,源远流长。据传,上古时,虞舜事亲尽孝,其父欣悦,天下民风随之而大变。我国第一部辞书《尔雅》中即明确解释“善父母为孝”。而孔子所说“事父母,能竭其力”,对于孝的要求就更高了。按照孔子的要求,父母养育之恩浩荡无涯,我们是水远也报答不完的。正因为如此,所以才要“竭其力”。孔子的这种感恩报恩、善事父母的思想,对我国传统道德思想有着极大的影响,可以说,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老有所养”的优良传统,基本上就源于孔老夫子的大力倡导。
中国的孝道自产生之日起,就为广大劳动人民所重视。他们从朴素的道德观念出发,在行为上把孝奉作道德原则,而在内心里则把孝转化为为人处世的道德要求。千百年来逐渐形成的民间孝的道德规范和道德意识,也进一步形成了今天的道德习惯和道德舆论。
当然,由于中国历史上长期处于封建社会,传统的孝道,不可避免地夹杂着许多封建的精神糟粕,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父为子纲”等等。对于这些存在于传统孝道中的消极因素,我们当然要予以批判和剔除。
正如任何一种道德观念一样,孝道也是在不断地发展的。那么,在历史已经进入了21世纪前夜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来理解传统的孝的道德呢?
田园认为,今天,我国仍处于个体家庭的发展阶段,在这个历史阶段,仍然具备产生孝的历史条件,所以,从根本上讲,“老有所养”的传统孝道的基本内涵,是不会发生根本的改变的。过去,在思想领域,我们对于传统孝道的全盘否定,已经造成了一些人特别是一些青年人思想上的混乱,至今不少青年人不知“孝道”为何物。不尽蟾养义务,虐待老人,似已成为一种社会公害。这不仅为许多老年人所痛心疾首,也引起广大群众的强烈不满。所以,田园认为,进行孝道教育,也应成为今天我们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当然,今天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与过去不同,孝道的具体内容也必然有些变化。比如,在当今的社会,随着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在家庭中,夫妻双方也具有了同等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夫妻双方也同时具有了负担双方老人的贵任和义务。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必将被“夫妻共同赡养”所替代。这是历史赋予现代人的一项重任。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这种观念的更新更是迫在眉睫。
标签:关于朋友们今天准备田园一下古代称为问题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