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是这样走出来的

2024-01-19 16:52:10 文题网 阅读:

    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鲁迅

    太阳升起来了,灿烂的光辉普照着大地,这广袤肥沃的神州大地。我沉思着,把目光投向窗外,扑入眼帘的,是蔚蓝天幕下那联系着祖国各地的交通脉络——一条条笔直、弯曲的路。那里有奔驰的汽车,有穿梭似的人流,有繁华的商店,有喧闹的市场。还有它们—那些坎坷曲折、只有荆棘和流沙的路,通向高山之巅的路

    在重庆聋哑学校的校园里,聋哑学生们的一言一行,都象一簇簇飞溅的浪花,猛烈地扣击着我的心扉——看,这两个小姑娘谈得多有趣呀,但不是用嘴,而是用牟。她们在谈论粉老师留下的思考题,她们在神秘地羞涩地诉说着自己的理想,懂憬着美好的未来。

    聋哑人也要学习,他们一样地工作,一样地创造,一样愉快地生活。听不到铃声不要紧,红灯亮了就上课。学校办有缝纫刺绣、美术和木工三门专业课,由学生自选。看着展览室里飞金流彩的挑花,独特新颖的图画,逗趣玲珑的木工作品,谁也无法相信它们出自这些聋哑学生之手。是呀,单凭眼睛要完成五官正常的人或许也无法做到的事,对于十几岁的他们实在不容易呀。

    礼堂里正在举行欢迎会。轻快的音乐,优美的舞姿,使观众沉浸在美妙的艺术享受之中。可是,别看这音乐和舞姿那么丝丝入扣,而这些跳舞的聋哑学生们,却是一丝声音也听不到的,全靠感触打击乐的振动按节拍翩翩起舞。我们笑了,学生们也笑了,谁能分辨出哪些是聋哑人,哪些是健康者呢?

    在聋哑学校里,有一位十四岁的女学生,她的《我爱熊猫》。这幅儿童画,是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和中国红十字会从七百多件聋哑儿童、弱视儿童和残肢儿童的绘画中精选出的十幅优秀作品之一,参加了一九八二年在日本举行的“世界残废儿蜜绘画展览”。她就是被人们称为,“小画家”的三好学生唐嗣文。老师辛勤地辅导,父母积极地支持,买了许多连环画和绘画资料,供她学习绘画。唐嗣文同学利用课余时间练习绘画,、坚持一周最少画一张画,这对于一个聋哑少女已经是一个不小的要求。她每绘一张画,都先请老师和同学提意见作修改,直到老师同学和自己满意为止。若是你看到《我爱熊猫》这幅画,你会为她巧沙的构思所惊叹。笔触的醒目,设色的优美,没有对祖国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是画不出来的。

    在聋哑学校里,有许多学生,他们没有看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类的名著,他们不知道反响巨大的电影、文学,不知道国内外的重大事件,不知道“话说长江”激动人心的场面,甚至不知道中国天地上正在进行着一场咤叱风云的巨大变革,一切平常人明白的,他们都不知道。可是,翻开他们的作业本你会发现这样诚实和质朴的话语:“我愿意做一粒泥沙,铺在祖国通向光明未来的路上。”这是一种深沉成熟的东西,这是对飞速前进的信息时代他们如何生存的正确理解。他们总是安详的,平和的,不流泪,不抱怨,他们有一个朴素的信念——我们是这个时代的人,祖国不会抛弃我们的。这是对祖国强烈的爱和信任,谁能掂得出它的份量有多重!

    可是,也有一些聋哑学生,他们不甘心做一粒泥沙,一颗石子,他们要为自己和伙伴在荒芜的地方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他们也要做摘取皇冠上明珠的开拓者。我就碰到了这样一个小伙子。他那棱角分明的嘴唇边,几道细微的皱纹,显示出坚韧和顽强的精神,蕴含着沉着坚实的力量,标志他胸中正孕育着一种巨大的活力。他立志要当一名数学家,和陈景润一起攻克至今仍成为猜想的“1+1=2”。一本本的教科书、参考书,一叠叠的演算本,春夏秋冬,多少课余时间,都花在自学上。是的,他还并役有做出成绩,可是谁能不相信,科学的真理永远是属于他的。在他的作文本里,摘录着吴运铎的一段话:“困难(包括疾病),是很能考验一个人的。在困难面前摇头退却的人,和对困难逆来顺受的人,从来不可能成为生活的强者。一个强者,他必然是困难越大,拼搏的劲头就越大,并且,他总是能够战胜困难,总是胜利者。我们的时代的嗬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这就使不仅仅是健康的人们,就是残废的人,只要他有一颗强烈的振兴中华的心,就能为国家作出贡献。”小伙子发了一连串的誓,象个小伙子。但是,这话却是多日积蓄在心底,象炽烈翻腾的岩浆,终于找到了火山口,也必然会爆发,会喷薄出力量和热量,等着吧,人们一定会在前进的强者中找到他的身影。

    有的愿意默默无闻地工作,有的立志于宏伟的事业。谁说他们是聋哑人?谁说他们是残废?目标是为了路,为了开拓出一条路,为他人也为自己,为了给祖国减少一点负担,为了祖国的更加昌盛发达。让我们都做一粒泥沙,都做一名劳动者,为了中华之崛起,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一条光明的路,一条属于中华民族自己的路!

    点评

    文章用饱含哲理的鲁迅语录“矜是人走出来的”开头,从内容说是点明了主题,从结构说是凌空俯瞰笼罩全篇。然后再由虚到实,从地面上的各致路过渡到聋哑学生自己的路,最后以“为中华之崛起,面开辟一条光明的中华民族自己的路”结尾,既加深了主题又使全文首尾呼应,思路清晰,结构完整。

    详略得当,善于选材。文章的重点是写聋哑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志愿。选用一般的学习和生活的素材,只作概括的简迷。对欢迎会上的音乐、舞蹈、《我爱熊猫》的作者和立志摘取“明珠”的“数学家”等三个典型人享却选取了大量的材料,进行细致的描写和叙述。因为他们是在荆棘中开路前进的强者,各人都有异乎寻常的毅力和本领,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能充分地表现主题,所以就详写。

    观察细致,善于抓住聋哑人的特征。“这两个小姑娘谈得多有趣呀,但不是用嘴而是用手”,这是容易看到的特点。“别看这音乐和舞姿那么丝丝入扣,而这些跳舞的聋哑学生们,却是一丝声音也听不到的,全靠感触打击乐的振动按节拍翩翩起舞。”这些维妙维肖的,只有聋哑人才具有的细节特征描迷,没有与他们的亲身接触和细致的观察是写不出来的。

    本文的缺点有:表述上的片面性,如“甚至不知道中国大地上正在进行着一场咤叱风云的巨大变革,一切平常人明白的,他们都不知道。”说得多么武断。语言的基本功也差:上面引文中的“咤叱风云”就是“叱咤风云”的误写。“你会为她巧妙的构思所惊叹”,把“所”字用错了,应当改为“而”字。

标签:地方这样是从什么出来只有荆棘没路践踏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