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的心声

2024-04-13 16:40:27 文题网 阅读:

    我是喝长江水长大的,我深深地爱着长江,尤其是在看了中央电视合的丈话说长江李节目之后,江里磅礴的水流,使我感到豪壮,江岸辘辘的水车,使我感到亲切。因此,一听说电视台要为《话说长江》征集主题歌词,我便暂时搁下紧要的高考复习,拿起笔来。

    几小时后,我就把自以为最美的歌词装进信封,工工整整贴上邮票,寄往北京。这时,我仿佛觉得,长江就在我身边流着,江水亲切地摩攀着我。

    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我兴奋地等待着评选揭晓。

    评选还没有揭晓。我却逐渐从电视上、报刊中得知这么一些情况:在征歌词的启事发出后短短的一周里,全国便有近四千首歌词写成并寄往评委会。它们的作者,有九十高龄的老人,也有刚戴上红领巾的少年,有曾经爬雪山、过草地的红军战士,甚至还有身患癌症的病人。有亲身游历过长江的,也有象我一样仅仅只看过一小段长江的———写歌词的人,简直象长江上数不清的朵朵浪花。

    听说歌词仅选用一首。一种惆怅袭上我的心头。我沉默了。我暗暗对自己说:忘掉评选吧,不会有出人意料的结果的。可是,每当我拿起课本想静下心来复习时,就好象看见长江水正呼啸迎来,分明不愿离去,只是江流显得更为深沉、含蓄。我在这深沉中,逐渐和江流融合。我又仿佛看见江流成了一条纽带,把不同的作者、不同的歌词贯穿起来。于是,我懂得了:一方面是长江内在的美。她奔腾千里,哺育神州大地,冲开多少峡湾,才找到大海。她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无怪乎有那么多华夏儿女竞相把她讴歌!一方面是故人的情。饮水思源,儿女对母亲的爱是由衷和无私的,这是我们民族世代相传的美德。长江,就是祖国母亲形象,是我们希望的寄托,力量的源泉。而从郁几千首歌词中,我又感到一种蓬勃向上的生气,体会到我们民族无比的创造力,就象滚滚长江一样,推动着时代。这又将给我们的母亲以多次的安慰啊!如果说我最初对长江的感情还是一种朦胧的依恋,那么此刻就上升到一个神圣的境界—我爱祖国。我爱人民。这里,人们献上的不仅是歌词,而是一颗颗赤子之心。作为长江的儿女,又何必担心自己的一片挚爱不会被母亲察觉呢?我不再惆怅,而由衷地感到无比幸福。

    我更迫切地等待着评选揭晓。我深信那当选的一首,必定能唱出我们大家共同的心声。

    点评

    木文立意高,构思巧。它通过“我”写应征歌词前后的思想活动,反映了“我”由“个人”对长江的朦脆依恋升华为与“人们”蔽为一体,共同对祖国母亲—长江的无私的挚爱与歌颂。

    全文约九百宇,写得一波三折,逐层深入,首先写“个人”对长江的深情热爱和歌烦,但又因害怕“应征”落选而惆怅,真实地表达了“个人”的“爱”的朦胧。进而写思想的转变,当“我”懂得“人们”献给祖国的是一领颖无私的

    “赤子之心”后,就觉得即使落选也不该惆怅。最后写感情的神圣境界:把“个人”热爱长江的感情融汇到“人们”的“祖国之爱”的感情之中,就会“深信那当选的一首必定能唱出我们大家共同的心声”。紧密而曲折的结构使人感到简明而不单调,平凡却又深刻。

    语言朴质、慎密、形象而富有感情。在一般的描写和记叙申表达出细致而复杂的心情变化,用“高考复习”也敌不过对长江的怀念来表示感情的深厚。用“几小时就写好歌词寄往北京”来表示心情的急切。用想象中的感受:“长江从我身边流着,对我亲切地摩竿”来表现对长江亲密贴心的感情。这样就真实而充分地表现了写应征歌词时的欢乐和兴奋。当怕落选而惆怅时,“江流显得深沉、含蓄,我在这深沉中逐渐和江流融合”。用朴质而富有感情的语言,把我深入思考、矛盾复杂的心惰移注到江水“深沉”“含蓄”的形象之中,达到移情于物,物我相融的境界。又把长江比喻成纽带,联系着“人们”的爱国之心,这样就把抽象复杂的事理,写得明显具体。

    文章尚需锤炼,列举三例以资研讨。“纽带”怎能“贯穿”呢?这是主谓搭配不当。儿女对母亲的挚爱是“故人之情”吗?“而从那儿千首歌词中,我又……”作者不可能读完那些歌词,又怎能“从…中”感到呢?这两点是用词不当和表述不清的毛病。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