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长河

2024-09-10 22:31:32 文题网 阅读:

    中华悠悠5000年,而唐代诗歌犹如这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依然让我们为之骄傲,为之叹服,为之钦佩。

    早在儿时,就曾因自己能够熟背杜甫的“两个黄0鸣翠柳,一行自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而在伙伴中炫耀不已。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对杜甫有了更多的了解。他的《江南逢李龟年)让我比较早地认识到友谊的地久夭长。后来又读了杜甫的《石壕吏》、《渔关吏》等“三吏”,以及“三别”之后,对他的认识便更深人了一层。

    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且不说“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白居易),也不说“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韩愈),单论欠劳动人民血债最少、而为劳动人民说的话却最多的诗人,我们就不能不首推享有“诗圣”之称的杜甫了。

    《望岳》写于所谓“开元盛世”,其时诗人才二十四五岁,正值年轻气盛之时,写出的诗也气势非凡,豪迈无比。这曾令我仰慕不已,后来才渐渐晓得: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而当我读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替”之后,才又忽然知道了有好些事情并不是自己所预料的那样。反之,国家有难,最受苦的还是老百姓,那时候对于在战场上打仗的士兵来说,一封家书是何等至关重要啊!

    进人高中后,接触了更多杜甫的诗句。杜甫所处的时代,以他当时的身份,不仅仅在言行上体现了他优国优民、关切劳动人民疾苦,并且在他的作品中更是无不表现出:一方面,他爱憎分明,能爱能恨;另一方面,他具有当今国际上常提到的“人道主义精神”。

    譬如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吧,曾经作为封建社会的工部侍郎的杜甫,当时能有这种思想,实属不易。这不,“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何等的忧国忧民啊!当然,历史告诉我们,我们的革命前辈们正是也怀着这样的精神才为我们及后代开创出歌舞升平的和平时代呀!

    每每欣赏杜甫的诗句,就像是在品一杯看似平淡无奇朴实无华的香醇,总让我越品越有味道。其中有辛辣,也有香甜,杜甫正是透过字里行间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如在《兵车行》中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瞅”的悲切;《垂老别》中有“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的惨痛;更有令人切齿的“富家厨肉臭,战地骸骨白”(《驱竖子摘苍耳》)……这不仅仅让我懂得世界的和平是多么的重要,更让我明白一个穷兵麟武的国家是不会让老百姓安乐业的。

    随着年龄的增加,我发觉其实劳动人民是多么可敬可爱,更有无穷的力量和智慧。这不,杜甫的诗很早就给了我们歌颂他们的诊释:“农人望岁捻,相率除蓬简;所务谷为本,邪赢无乃劳”;同时也有“指挥过无礼,未觉村野丑”。这和唐太宗所说的“人言魏征举动疏慢,我但觉妩媚”的赞赏之意差不多……

    如今,我作为大学校园的一名学子,正是伴着杜甫的诗一步步成长起来的。虽说我暂时没有杜甫赫赫有名的功绩和作为,但在我的成长历程中,“杜诗”将永远是我的导师,指导我走过懂的童年;它是我的路标,引导我步履坚定地走在人生之路上;它是我的灯塔,指引我拨散浓雾,走向光明的前程……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