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精神

2024-10-15 18:49:23 文题网 阅读:

    前不久,我了解到了某中学一堂语文课的情况:

    那位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谁能说出香港歌坛四大天王是谁?”当然,答案很完美。那位老师接着又提了一个问题:“谁能说出我国十大元帅的名字?”不料,同学们竟把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也当作了答案,还有更令人遗憾的是把江青也搬上来了。

    (亲爱的读者,现在请允许我把这个问题扔给你:你能说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的姓名吗?)

    当然,这堂课上还有很多“喜剧”(其实,未必仅仅是“喜剧”)。

    从这堂语文课的小片段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那就是现在中学生的“崇拜观”已经发生了严重的倾斜。

    是的,这种现象并非今日才出现。前几年,香港影星周润发飞抵哈尔滨,正巧世界著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也同时走下飞机。有几百名少男少女手持花束在机场迎接。他们听说同机的还有一位叫扬振宁的名人,便纷纷相互探问:“杨振宁先生是唱什么歌的?”

    不知道中国的有识之士是否听说了这件事,如果听说了,他们一定好遗憾。虽然杨振宁并不会因此而“掉价”,而且科学家的价值也不是靠少男少女是否熟悉来体现的,中国也没有哪条传律规定“追星族”应当知道大科学家。但是,由此可以看出我们这代人大谈“星”的行踪、近况、轶闻、趣事,却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看看“追星族”中的某些同学吧。他们不管自己对艺术有无认识,只是随波逐流,盲目地崇拜那些影星歌星,学一些姿势,哼几句歌词,自封为“某某明星迷”。一谈及爱因斯坦、牛顿、钱学森、杨振宁就傻眼;可以不知道“唐宋八大家”,若不知道“四大天王”就被讥笑嘲讽。这对我们的学习有何帮助呢?君不见:有人迷恋一些格调不高的流行歌曲,走路听,吃饭听,做作业听,甚至上课也听;有人彻夜守在戏院门口,就为了亲眼一睹某明星的尊容;有人对着一张明星照片,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总要“欣赏”老半天。对于影星歌星的钦慕占去了他们的大量时间,结果呢?自己什么星也成不了,到头来耽误了学习,悔之晚矣。为此,稍有远见的人都会为之忧心忡仲:这样下去,中国的将来能依靠谁呢?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明星的品格都不值得我们尊重,相反,我们一些真正的艺术家之所以被人民所敬重,恰恰是他们德艺双馨。远的如梅兰芳抗战时蓄须明志,已成佳传;近的如成功扮演焦裕禄、宋江的李雪健,在一次赴安徽灾区慰问演出时,实实在在地成了抗洪救灾前线的一名硬汉。如果当我们向这些艺术家投去敬重的目光时,我们所敬重的已不只是他们本人,更是敬重一种崇高人格境界。

    我们并不主张以杨振宁、钱学森等人来代替周润发的地位,明星自有明星的作用。但是,一个民族的振兴和发展,靠的是勤奋攀登的科学家,是锐意进取的改革者,是艰苦奋斗的劳动者,是无数默默无闻的无名英雄,他们才是我们应当肃然起敬、应当祟拜效仿的民族之“星”。

    如何才能使“追星族”走出盲目崇拜的误区呢?这就关系到社会导向的问题。青年人爱赶时髦,喜欢追求“新潮”,有时候不够理智,这是难免的。但那些搞宣传的、搞教育的就不能含糊,不能任“追星族”放任自流,更不能助波推澜,使盲目而疯狂地崇拜影星、歌星成为年轻一代的风尚。的确,翻开现在许多报刊杂志,关于明星们的各种报道充斥于版面,而且许多文章趣味之低到了让人恶心的地步:谁和谁的第几个情人分手了、谁又快当妈妈了、谁喜欢什么牌子的香水……以至有许多人愤然地说:“真正的‘追星族’是那些耍笔杆子的记者编辑们!”

    当然,我并不是要剥夺同学们的崇拜自由,我只希望同学们能理智谨慎地选择自己的崇拜对象。当你崇拜某明星时,不妨先问问自己:“我崇拜他(她)哪一点!”现在许多中学生对明星的崇拜仅仅是钦慕其外貌、风度,而不看重其内在精神、品格。打开不少同学的文具盒和笔记本,往往可以看到里面贴着印制精美的李若彤、古天乐、童安格、梦露等明星的肖像或剧照,然而,在你们这个年龄,你们的父辈或祖辈却庄重地把保尔·柯察金、卓娅、毛泽东、雷锋的画像贴在自己的床头或日记簿里。我想通过这个小小的对比,让同学们想一想,一个崇拜好莱坞影星梦露的民族,与崇敬卫国战争英雄卓娅的民族比起来,哪个更充满生机、充满希望一些呢?

    追什么样的星,崇拜什么样的人,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精神追求。青年人应当有“星”可追,但要追得有意义、有价值。我们中学生正值金色年华,应当有崇高的理想,有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并决心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我们崇拜的偶像应当与自身的理想和目标有关,有益于自身成长。向着自己的奋斗目标,以自己的偶像为榜样,时时鞭策自己,以百倍的精力去执着追求,这样,才能到达光辉的彼岸。

    请不要忘记,当我们把狂热的目光投向那些昙花一现的“流星”时,中华民族的未来正忧虑地注视着我们!

标签:到了前不久民族精神语文一堂课的中学了解情况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