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3-09-16 10:59:35
第1篇:我的外公作文550字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我的家不大,但是却充满了爱与温暖,我的家人更是让我自豪。
特别是我的外公,我的外公已经七十三岁了,可是他的精神状态特别好。他是一个特别勤俭的人,他每天除了和婆婆一起完成家务事以外,还会经常外出,活动于成都各大公园,特别是图书馆,是的,图书馆,我的外公是一个特别爱看书的人。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人生最有意义的事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不只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我记得,第一次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我的外公指着公园里的标语告诉我的,而且,他更是用他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什么是诚信。就在去年,有一次,外公从图书馆借了书回家看,很快,借书的期限到了,可是由于疫情的原因,外公也病倒了,可是外公却惦记着他借的书没有还,他硬是克服了身体的不舒服,在妈妈的陪同下去图书馆还书,没有延误一天,这就是我的外公,一位诚实守信的践行者。
外公不只诚信,而且为人友善,他每天都乐呵呵的,我们的左邻右舍都特别喜欢他。外出的时候,总是热情的和人打招呼,看到小孩子,他也会笑眯眯的逗他们。他是友善的践行者,更是传播者。
我特别感谢我的外公,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如此良好的家风。在我看来,家风是一个家庭最重要的精神财富,它会影响到家庭的每一个成员。家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弘扬优良家风,传承中华美德,我爱我家。
第2篇:手
人人都有一双手,但每个人的手又不同。
外公的手好像装满了大道理。小时候,爸爸妈妈工作忙,于是每天都把我送到外公家,然后马不停蹄地去上班。那时我经常埋怨他们,可没过多久,外公的手就把我心中的不满化解了。当我对爸爸妈妈口出怨言时,外公总会用手摸着我的头,告诉我:“爸爸妈妈并不是不想陪你,他们要工作,这样才能给甜甜买新衣服啊。”
外公的手很能干。外公是远近闻名的木匠师傅,人们提起他都会啧啧称赞。的确,外公的手艺是一般人比不上的。一块普通的木头,到了外公的手里,一会儿就变成了一只雕刻精致的小木碗或一只木头鸟儿。我至今还记得,外公为了给我做一匹小木马,去山上砍柴结果摔倒了的事。回来时,他身上的衣服都被割破了,手里却依然抱着一块大木头。我感动得哭了,于是格外珍惜这匹小木马,从来不舍得借给小伙伴玩,因为它寄托着外公对我的爱。
外公的手很灵巧。五岁时,我看见别人家的女孩子都扎起了辫子,便嚷着也要扎。外公知道了,立马到小店为我买了一盒发绳,然后用他粗大的手细心地为我扎了两条羊角辫。当我看着镜中可爱的自己笑得美滋滋时,外公抱起我,也开怀大笑起来。我在这样的关爱中,日渐成长。
外公的手很粗糙。由于长年劳作,外公的手长满了硬茧。夏天,一根根青筋暴起,清晰可见;冬天,红肿开裂,惨不忍睹。当外公的手摸我的小脸儿时,我会大叫:“疼!疼!”不过外公粗糙的手也有好处,当我觉得痒时,外公的手就像一把挠痒粑,只要在我的背上摸几下,就不痒了。那时,我常问外公:“外公,你的手怎么这么粗糙呀?”外公总是笑眯眯地说:“外公要去做工,赚钱给甜甜买礼物呀。甜甜要快点长大哦!”这时外公总会抱起我,把胡子贴在我的脸上,然后祖孙俩哈哈大笑。
等我长大工作了,赚了钱,要给外公买一盒最好的护手霜,好好保护他的手。
第3篇:我的姥爷
我的姥爷,个子不算高,头发已经只剩外面一圈,里面全秃了像个鸟巢,身体微微发胖,有着一个大大的啤酒肚。
他很爱抽烟,一天要抽两包,姥姥经常劝他:“老头子,抽烟对身体有害啊,不要抽了啊。”他深深地叹了一大口烟,缓缓道:“我就这几个爱好,不抽不行!”说着又掏出一支烟准备点火,姥姥怒了,瞪大了双眼,手掐着腰,大吼:“吸烟对身体有害你不知道啊!一天两包,从30岁吸到现在,老命不要了!”这下姥爷皱了皱眉,又吸了一大口,才恋恋不舍地把烟扔了。
我的姥爷还是一个养花人。“大园子”里种着大大小小、品种多样的花,有月季,有玫瑰,还有菊花。有一次,菊花一连几天都没浇水,有的地方枯萎了,我给它浇了水,可一连几天都没好,我对姥爷说:“外公,花儿死了,扔了吧!”姥爷不答应,过了一会儿,只见姥爷左手拿剪刀,右手拿肥料。首先,他以风一般的速度,剪掉枯萎的地方,然后把肥料洒在菊花下面,最后浇了点水,信心满满地对我说:“你看看,过几天就长叶。”过了两三天后,只见菊花长出了一大片小叶,到了秋天开出了漂亮的菊花,姥爷可真是一个养花人。
虽然他没有毛主席伟大,没有周总理志存高远,也没有梅兰芳的毅力,但是我依旧很爱我的姥爷。
第4篇:“鱼王”外公
“外公,你又来钓鱼啦!”我朝着河岸边那位坐在大卧牛石上的人大喊道,他就是我的外公。
外公钓鱼的名气在村子里可大了,是个十足的“鱼财主”。他本身体格健壮,在我的眼里简直可以与泥塑的金刚大力神媲美。他还拥有一身健康的肤色,我猜可能是太阳偏爱他,给了他这么好的身躯,可以用来长时间钓鱼。
外公钓鱼既是为了消磨时间,也是为了卖钱,一直以来他都是个闲不住的人。记得他最早爱上钓鱼时,是几天一钓,渐渐地发展成几乎每天一钓。有时鱼钓多了,自家人吃不完,他就会把鱼拉到集市里去卖,所以现在的他不是在钓鱼,就是在卖鱼。爸妈担心他的身体,让他少“受罪”,多在家享清福,可是他还自称“鱼财主就是这样炼成的!”
前几天,外婆打电话过来,说外公已经一两天没回家了,电话也打不通,这可急坏了全家人。于是,我们全体出动,大街小巷各处寻找,城里郊外四处搜罗,可依然一无所获。就在大家聚在一起商量下一步是不是该报警时,外公竟然完整无缺地从外面回来了。只见他挺着胸脯,扛着钓竿,提着大水桶雄赳赳气昂昂地走进来,而桶里有二十多条活蹦乱跳的大鱼,溅得水花飞散,外公的眼神和这些鱼一样有精神,写满了自豪感。
这下大家才松了一口气。外婆忍不住怪道:“到底去哪了,现在钓个鱼都要好几天的吗?你干脆去和鱼一起过得了!”外公却一脸从容,说是附近几条河的鱼已经不多了,前几天了解到隔壁市有条小河里鱼不少,味道也鲜美,才招呼也没打,坐车直奔那个市去了。他满心以为,当他拿着战利品出现在大家面前时,会被夹道欢迎,可没想到让所有人都操了一把心。
这就是我的外公,一个身体倍好,却依然让家人不省心的“鱼王”外公。
(小作者是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小学五年级学生)
后 记
外公现在还在坚持钓鱼,我觉得一个人有一个充满正能量的爱好是一件幸福的事。
家长感言
孩子完美地继承了他外公的精神衣钵——坚持,希望他在文学之路上能有所收获,成为一个“文王”!
教师赏析
说起外公的钓鱼爱好,孩子有太多话要说了,描述每件事时,他对外公的细节描写都把握得很到位。(梁良)
第5篇:我的外公
我有一个非常疼爱我的外公,我也很爱他。
我出生在东莞,在我一出生时外公就从老家过来照顾我。外公很会做菜,特别是他做的扣肉非常的香。这道菜做起来很复杂,但外公知道我爱吃,总是常常给我做。外公就喜欢看我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这个时候他的脸上总会露出幸福的笑容。
外公的口头禅就是:“只要见到我家宝贝,啥烦恼都没有了!”后来在我四岁的时候,舅妈生了妹妹,外公又回老家帮忙照顾妹妹去了。
然而,2019年的一天,外公病倒了,外婆和舅舅带外公去医院检查,结果是可怕的“胃癌”。那时候我并不知道这种病有多么严重,但我看见妈妈总是伤心地哭泣。在我得知这种病几乎治不好的时候,我的心如被刀绞了似的难受。过了几天,外公住院了,开始治疗,治疗的过程非常的痛苦。外公的头发越来越少了,脸色苍白也吃不下饭,体重从150多斤减到100斤。
假期的时候我回老家看望外公,我伤心地哭了,外公却微笑着安慰我说:“不要难过,外公不怕病魔,外公会打倒病魔,你要好好学习哦!”现在外公和病魔斗争快两年了,他一直坚持着不向病魔低头。
外公还是一名书法家,虽然他一直都在跟病魔斗争着,但他每天都坚持练习写毛笔字。
我爱我的外公,更敬佩我的外公,我要向外公学习,做一个坚强、勇敢的好少年!
第6篇:关于外公
说起外公,我能想到的第一个字便是睿智,再就是幽默了。
我小时候大多由外公外婆带的,对他们便是更加的熟悉了,于外婆更多是当她做长辈,但是外公,一个幽默风趣的老男人,则是我的好朋友。
外公有三个儿女,我咋是他唯一的女儿生下的孩子,他很疼我,几乎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最为得意的是每次的零食文具一买便是一大袋子,但是我买一种名为AD钙来的饮料,他就会把眉头皱成一团,后来外婆告诉我在我还没有出生前,姐姐是最受宠的,热爱美食的她疯狂迷恋上AD钙奶,一买一大箱,外公从未阻止,反倒是帮着买,于是姐姐成了一个小胖子,外公深感自责,所以痛恨这个饮料,至于不乐意让我喝。
外公在当砖厂老板前是一名小学的语文老师,所以我到了他这儿,深受文化的熏陶,热爱上古诗文化,顺带迷上了那种带着历史气息的古建筑,我俩曾经经常站在洞庭湖上吟诗几首,探讨着建筑的文化。
在我的眼中,外公也是勇敢的,在我不敢吃外婆炒得像碳一样的菜面前,他能勇敢的说出饭不好吃,这点就对了,看着我一言难尽的脸,拉着我的手向外走去,我仔仔细细的观察了外公的背影,满是皱纹的手拉着我,古铜色的肤色则是劳动人民常有的,头上面的白发在光的照射下闪的我眼睛痛……
“王先生”是外公对我的常称,即使我反复纠正,但她也不懈的坚持,,后来我才明白,这是民国时期对女子的一种尊称,明白含义之后,他又不这么叫了,新的名字叫“地主阶级”这次我再也没有纠正了,这可能就是外公对我爱的一种表达吧!
第7篇:外公的爱
我的外公是一位医生,现已退休了还被医院返聘,因为他对病人亲切和蔼,看病人一丝不苟,所以,很多病人都找他,很受病人称赞!而我从小就住在他家,跟他朝夕相处。他对我的生活关爱有加,对我的教育潜意默化。在我读小学的五年里,大多时间由他接送我,做事周到、仔细,样样做的很完美,真是可敬的外公!
记得我八岁那年冬天,我感冒了咳嗽,吃了药不管用,到夜里11:30时,发高烧约40度,外公很着急,马上匆匆穿上衣服开车带我去医院去看病。
验血象偏高很多,医生告诉我外公说:“给他打针挂吊瓶吧!这样好得快一点。”
我外公回答医生说:“好的。”当时我听到要挂盐水有点害怕心里并不想挂。
外公早就看出我的心思,就以安慰的语气对我说:“打针那有不疼呢?不用怕,我会叫护士阿姨给你打轻点,挂了盐水就会退烧,病就好得快!”这时我心里在想:是啊!我病早点好,就可以去上学,何况还有外公陪着我,更不用害怕了。于是,我就回答:“好吧!”
经过两个小时的补液,我的热度退了,身体也舒服了,回到家里已经凌晨三点多了,我看外公很累,躺下就睡着,因为他明天还要上班。这时我内心深深感受到外公对我的关爱是伟大的,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类似的事例还很多很多,不胜枚举。外公给我的爱是那么的真诚、那么的朴实、那么的无私,不要任何回报。用自身认真的态度影响着我,教育着我,让我懂得了很多道理,使我一生受用不尽。我真为能有这样的外公而感到幸福。(作者系嘉兴市辅成教育集团月河部五年级学生, 指导老师茆亚红)
【家长评语】“笔为心声。”孩子与他的外公朝夕相处,外公对他关爱和教育,在孩子心里潜移默化。因此,他用笔墨抒发心灵深处最真实的情感《外公的爱》。文章通俗直白,事例朴实无华,情感真诚动人,让人感到很欣慰。
第8篇:“磨人精”外公
我的外公是一个朴实无华的农民。他今年71岁,农民外公没有退休,每天坚持在田地里劳动。可气的是他不仅自己不停不歇,还要求我们也热爱劳动。于是,我们几个小的偷偷给他取了一个外号“磨人精”。
这不,农村掰玉米的季节又到了。头天晚上我听到“磨人精”外公兴奋地给妈妈打来电话,问孩子们都放假了吧。我就知道没好事,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我们的暑假推迟了,七月底才放假,太阳恶狠狠的,吓得我每天都窝在家里不敢出门。
第二天一早,跟外公一样勤劳的老妈就火急火燎地催促我快点快点。赶到外公家的时候太阳正当午,我看到路边的草都耷拉着晒得抬不起头来,外公正准备出门掰第二趟玉米。还没来得及喝口水,外公就吩咐老妈在家做饭,而我,自然是跟“磨人精”一起去掰玉米了!“不!”我心里是十万个不想去,恨得牙痒痒的,可是招架不住老妈不停的催叫,只能慢吞吞地跟在外公的后面,感觉两条腿都不是自己的,拖都拖不动。
好不容易走到了外公的玉米地里,这片玉米地好大啊,一排排玉米杆子就像演兵场的一排排战士,每根杆子上至少有一个鼓鼓囊囊的大玉米棒子在召唤着他的主人。“这么多的玉米,哪里掰得完啊?”看着玉米杆子上的大蚂蚁和虫子拉粑粑在玉米叶子上留下的白色印记,我始终下不了手。“磨人精,磨人精”我嘴里碎碎念叨,心中的怨气又增加了几分。
“怎么还不开工?”“磨人精”外公朝我大喊,“快一点动手,等下天都要黑了……”我巴不得天快点黑,可是这太阳还这么毒,“天哪有这么快就黑,等一下也不迟。”“今天反正要把这片地的玉米掰完。”听完外公这话,我差点吓晕过去。躲是躲不掉的,我心不甘情不愿地开始掰玉米了。
看着忙碌的外公大汗淋漓也不歇息,我也准备赶上他。正当我放开手脚准备大干一场时,“嗖”地一声,一只巨大的蚱蜢飞窜出来,差点撞到我的眼睛,吓得我往后蹦了几尺远。“一只蚱蜢有什么好怕的,又不会咬你。”外公瞧见我的狼狈相,不仅没有安慰,还嘿嘿地笑起来了。
在我和外公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完成了一大半,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我心中有了些成就感。就在这时,我的右脚奇痒无比,低头仔细一眼,原来是一只可恶的大蚂蚁爬上来了,我气冲冲地一把抓起蚂蚁重重地摔在地上,再用脚重重地踩死了它。外公看着我发狠的动作,微微一笑。我想,他应该是在嘲笑我的矫情吧!
为了赶上外公的速度,我咬着牙坚持,很快这片地的玉米就都被我俩放倒了。我望着地里一堆堆小山一样的金灿灿的玉米棒子,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忘记了所有的疲劳。“孩子,凡事只要坚持就没有不成的。这玉米来之不易,收获的时候更要抢抓天气,等不得的,等到下雨损失就大了。”外公开心地对我说,他还说我今天的表现真棒,并且嘱咐我在学习上也要拿出这种不服输的精神!
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也很奇怪,自从和“磨人精”外公一起去掰了这次玉米,他逢人边夸他的小外孙子真能干,读书成绩又好。我也因此大大改变了对“磨人精”的看法,觉得外公还真是个不平凡的好农民,打心眼里多了些敬佩!
(本文作者写了和外公一起劳动的情景,欲扬先抑,表达了外公对他的爱。熟练运用了景物描写、细节描写,写出了外公吃苦耐劳的品质以及对“我”的影响,文章结尾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外公的感恩和爱。语言生动,内容丰富,结构完整,是篇不错的文章。指导老师:黄云芳)
第9篇:抗战迷外公
我的外公又瘦又高,精神抖擞,在外人看来他是一位很普通的老人,在我看来,我的外公是一位兴趣爱好广泛,喜欢下棋,喜欢锻炼身体,但他有一项与众不同的爱好,那就是---看抗战剧。
他每次看抗战剧的时候,都会随着电视情节的发展而心情复杂,就连他们说的话也要模仿。但是外公每次看到小鬼子被打败了,就会非常开心,彷佛他身临其境一样。
他特别喜欢看抗战剧,就连劝都劝不动。我经常会劝他看看别的电视剧,可他每次都在嘴巴上答应了,实际上却还是在看抗战剧。所以我现在已经不想劝他了,因为即使劝他了,也是徒劳无功,那我干脆就不劝他了。不过他每天都是根据时间来决定地点:每天白天在客厅用大电视机看电视台直播的抗战剧,晚上就在房间里用点播看抗战剧。
外公这么爱看抗战剧是有原因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生活在一个“水深火热之中”,吃树皮、吃皮带、我们的红军极其艰苦、在那样的环境中坚决抵抗、捍卫国土。全民皆兵老百姓与解放军如同一家人、共同抗敌。外公时常教育我说:“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如今的和平年代来之不易”。每当听着外公的教诲我仿佛看见了:在那个年代人们缺衣少食,食不裹腹,一切都是那么的触目惊心,和平,多么神圣的名词!外公在我心中的形象渐渐的高大了!(作者系东北师范大学南湖实验学校304班学生,指导老师|郭军)
第10篇:外公
久居乡下的外公终于在母亲的劝说下愿意从乡下来城里了,听母亲说外公是因为舍不得家中的几亩薄田。我放学回家看到他的时候,他正安安静静地坐在沙发上和外婆看电视呢——那是一部几年前拍的《陈世美与秦香莲》
看见我回家,他只是在哪儿坐着,偶尔挪动几下,找个舒服的姿势,眼睛是不是瞟向在一旁玩耍的小苗。
我吃完东西去房间写作业,他路过房门口时看了我几眼,我叫他一声“外公——”他像是没听见似的走过——也许是我的声音有点小吧。
外公很早就睡了,第二天早上我起床去客厅的时候,他正笔直地坐在一个小小的蓝色的方凳上,面朝着落地窗外稀稀拉拉的人流与两所红屋白瓦的学校。
我被外公吓了一跳,悄悄地回去洗漱,生怕惊扰他。
等我再次前往客厅的时候,外公仍然端坐在那儿,像一棵挺拔的银杏。我斗胆大声的叫他“外公!”他转过身来,从凳子上起立,坐在沙发上,用说不清是什么样的奇怪的目光看着我。
他问:“韩奕然啊,你的学校在哪里啊?”
许是我很久没听见外公的沙哑嗓音,有些不习惯:“额.....那边那个。”说完用手指给他看。
他又问:“韩奕然啊,那么多人都去学校了,你为什么不去呢?”
我说:“还没到上学的时间呢。”
他沉默了很久很久,不再理我。
第二天晚上回家的时候,我大声地和沙发上看电视的所有人打招呼——爸爸、小苗、外婆与外公。可外公好像在发呆,依然没听见似的,头也不抬一下。
第三天晚上,我望着空荡荡的沙发,问外婆:“外公呢?”“回新屋场去了咯!”外婆如是答。
外公终于还是回到属于他的地方......
(指导教师:吴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