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杂志社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22 15:50:26
《我为人人》
某杂志社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们最赞赏的品质是“乐于助人”;而与此同时,许多青少年在遇到别人有麻烦时却选择了“悄悄走开”。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一则电视公益广告。画面上一只无助的手向上伸着,另一只手从上方紧握住了它。此时,两只手握在一起旋转了1800,原来在下面的手转换到了上方一。广告词是这样说的:当你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其实被帮助的往往也是你自己。 一个人活在世上并不是孤立的,总是与周围的社会及人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个人的力量不可能将万事做得完美无缺,他总是需要来自他人的帮助。正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
因此,“乐于助人”便成了青少年最推崇的优秀品质。 这自然是无可厚非的。但可怕的是,多数人似乎只想到了他人助我却可悲地忽略了帮助别人。这令所有正义之士产生非议。一个相互帮助的过程,什么时候竟变成了单方面的了呢?而这种单方面的付出,又能持续多久?“乐于助人” 这个词在几百年后会不会仅仅出现在历史课本上呢?这的确令人担忧。 究其原因,是自私这一劣根性在作怪。
自私使人怯懦,自私令人狭隘。自私的人总高呼“人人为我”,却忽略了前提是“我为人人”。自私的人信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因此,他肯定会在别人遇到麻烦时悄悄走开。 我们青少年应清楚地认识到:帮助别人正是帮助自己。这是一个人际关系良性循环的过程。作为新一代青少年,我们应抛弃那些落后的自私观点,勇于伸出你我的手,热情主动地帮助他人。我们都希望看到,在不远的将来,社会上不再存在“悄悄走开”的事情,而“乐于助人”将成为每个人都具备的优秀品质。
【简评】文章在援引题目所提供的材料之后,通过一则电视公益广告,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完成了从材料到文章主旨的过渡,新颖而自然。主体部分一,首先因势利导地正面阐发做人处事的一般道理,同时也尖锐地批评了只求人助己,不肯己助人的错误倾向,挖掘了“悄消走开”的思想根源。结尾,归纳中心,呼吁新一代青年抛弃落后、自私的观点,主动热情地帮助他人。通篇坚持将心比心、以理析理的方法,有真心说理的力量而没有架空说教的味儿。 作者的论证思路清晰、严密,行文轻松自如、潇洒机敏,语言质朴平实,似好友谈心,很有感染力。
《玫瑰手》
某杂志社作调查:“你对同学最赞赏的品质是什么?”调查结果,排第一位的是“乐于助人”。又闻某单位在一些青少年中作不记名问卷调查:“你如果遇到别人碰上麻烦事时会怎样对待?”回答“悄悄走开”的人不少。 我们在走过了一段缺少温情的沙漠之后,我们在听到、见到一桩桩“见死不救”的报道后,似乎越来越感到“乐于助人”的重要性了。但是同时我们似乎又陷人这样一个“怪圈”,我们都渴望在困难中有人援手,而当别人落难时,却一个个避之惟恐不及。这是怎样奇怪的一种心态呀。 诚然,所谓“乐于助人”并不是指帮别人几个小忙,当遇见歹徒行凶时,这时的“乐于助人”将升华为一种正义与生命的选择。
我们不能也无法要求每一个人在这种情况下都勇于献出生命去救人,但是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地想一想,当你遇到这种问题时,你是多么希望能有人对你伸出援手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样的道理,“你对别人的苦难无动于衷,却要求别人对你处处关怀”,这恐怕是一种荒诞到近乎无耻的想法了吧。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乐于助人”必然是一种双方面的互助。
徐洪刚力搏歹徒,身负重伤,被他感动了的人们向他伸出援手,给他精心呵护。徐虎师傅几年如一日地服务于群众,而群众又用他们的心声让社会了解了徐虎。报酬是在奉献中得到的,人们的关怀是因为你的付出。只有你能做到乐于助人,别人才会在你困难时乐于助你,只有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才能充满爱。 我真的希望如果再次调查“你对同学最赞赏的品质是什么”时,答案依然是“乐于助人,’;我也真的希望如果再次调查“你如果遇到别人碰上麻烦事时会怎样”,答案是“帮助他”。
【简评】本文最大的特点不是对提供的材料直接取而论之,而是通过填密的分析,从两个材料的内在联系中揭示出问题的本质:“助人为乐”亦即“从奉献中获得”。围绕这一论点,文章在对人对己两个方面的 分析中,所举的实例紧扣论点,所作的议论很讲究分寸,并没有把问题绝对化,使人读来感到入情入理,乐于接受。这无疑是一种成功的议论艺术。还有标题,不但使人感到新颖而富有文采,更能使人从哲理诗般的启迪中,真正理解“助人为乐”亦即“从奉献中获得”这一真谛,并在今后的生活中付诸实践。上述这些都是本文的显著特点,也是本文取得成功的原因所在。
《从演讲比赛谈起》
前不久,《口才与演讲》杂志社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了“全国十城市青少年演讲比赛”。这一节目播出后,受到了广大青年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大家称赞参赛者口才出众,反应敏捷,富有感召力。由此,我想到了人的口才。一个人口才的好坏,不仅在社交场合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也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的一位物理老师刚从师大毕业来我校任教时,我就听说他学问很深,早在高一时便跳级考上师大,我为能遇上这样有才能的老师而庆幸。
然而他第一周为我们讲课就使我大失所望:讲课吐字不清晰,东讲一句,西拉一语,弄得同学们似懂非懂,一周下来竟没有多少收获。为此,我曾对他的水平表示怀疑。后来,大家问他问题时,他自知讲不清楚,索性提笔做出答案,速度之快,方法之妙,令人佩服。这时,才让人明白他确实是有学问的。由此看出,口才的好坏,时常直接关系到人们工作成效的优劣。有人以为讲究口才就是“耍嘴皮子”,其实,二者有着很大区别。
“耍嘴皮子”者往往是“绣花枕头”,他们“嘴尖皮厚”、夸夸其谈,不过是为了显示一下自己,其实肚里并无多少货色;口才好的人则既有真知灼见又能表达得淋漓尽致,给人一种温文尔雅、侃侃而谈、才思敏捷的感觉。知道了口才的重要,怎样才能练就一副好口才呢?这就需要我们寻找一切能锻炼自己的机会。如:班上开会要主动发言,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要-阻呢躲闪;学校举办的演讲、诗歌、朗诵等比赛活动都要积极参加。这样,就会渐渐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
另外,还要不断努力学习,扩一大知识面,使自己有真才实学,讲起话来有根有据,有说服力。年轻的朋友们,口才,从一个侧面体现着一个人的文化素养、道德水准、工作能力。为了工作的需要,同时也为了你自己,刻苦练就一副好口才吧!
【点评】文章开头引出中心论点之后,选取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我”的一位物理老师因口头表达能力差,空有满腹学问而“令人失望”,论证口才的重要性;然后将“耍嘴皮子”与“讲究口才”作对比分析,阐明二者的根本区别;最后讲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途径。观点、材料源于现实生活,分析论证新鲜实际,给同龄人以新的启示。
《助人为乐的议论文》
某杂志社作调查:“你对同学最赞赏的品质是什么?”调查结果,排在第一位的是“乐于助人”。又有某单位在一些青少年中作不记名问卷调查:“你遇到别人碰上麻烦事时怎么办?”回答“悄悄走开”的人不少。 说与做为什么形成截然反差?为什么不能够统一?为什么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而不愿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 假如人人都赞赏“助人为乐”却又不身体力行,那么这个世界就没有关怀、友爱,仅剩下自私、冷漠,这样的世界会是怎样的世界?! 要“赞赏”助人为乐。 我们应该扶持“助人为乐”之正气,弘扬民族优良传统,使之发扬光大。
对助人为乐之人,我们不能讥笑他们是 “傻子”,而应视他们为榜样,努力向他们学习。徐洪刚在歹徒面前挺身而出,我们应学习他勇于助人的大无畏精神;李素丽十多年如一日想乘客所想,忧乘客所忧,这种在平凡岗位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也值得我们效仿……这样才能使助人为乐之精神永远发扬光大,使其具有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我们更应该踏踏实实地去“做”。 总希望他人去“助人为乐”而自己却不做,这是一种自私的心理:仅想从别人那儿得到帮助而不想给予、付出。作为社会中的一分子,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去助人,这也是时代的呼唤、时代的需要。从我做起,从自己身边每件小事做起,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便不是自私、冷漠的,我们的社会便是充满爱与关怀的社会,像歌中唱的那样:“这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助人为乐,我们要倡导这一精神,更要自己去做。
《乐于助人的精神》
“你对同学最欣赏的品质是什么?”某杂志社的调查显示,排在第一位的是“乐于助人”。但某单位在一些青少年中作不记名调查:你如果遇到别人碰上麻烦事时会怎样对待?回答“悄悄走开”的人不少。 宁肯“人人为我”,不肯“我为人人”,这是一种多么滑稽的心态,其所反映的本质用公式表示就是:乐于助人+悄悄走开二自私自利。 像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但为什么他们会产生这样一种心态呢?
显然是由于他们的思想修养和公德心的培养还没有达到相应的标准,还受了某些世俗的心态如曹孟德的“宁肯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的心态的影响,不知不觉地在日常生活中就扮起那样自私自利的角色来。 虽然一部分人是那个样子,但仍有很多而且是大多数人乐于助人,宁肯“我为人人”的。在他们当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恐怕当数上海市的修理工徐虎了。他经常为居民们修理电器、水管等而不计报酬,上海市的很多人因而都很敬重他,通过新闻媒体的报道,如今早已名播大江南北了。徐虎说:“我是祖国大家庭的一分子,我自然应该在岗位上为人民为社会多做贡献了。”
徐虎还说了句响当当的名言; 你不贡献,我不贡献,谁来贡献? 你也索取,我也索取,向谁索取? 别人帮助徐虎,我想他心里一定高兴,但重要的是他很喜欢帮助别人。用会式表示他就是:别人助我+我助别人=全民大团结。 目前,香港回归,我们国家将跨入日新月异的21世纪,为使中华民族挤身于世界民族之林,我迫切呼唤:人民大团结万岁!
【点评分析】 这是一篇较有特色的优秀试卷,文章用了3个公式而不显得 “公式化”。这3个公式除标题外意思一反一正,恰恰起到了提纲掣领的作用,结构紧凑严密;作者借助这3个公式自然行文,层层深人展开议论,材料扣得紧,道理说得透,给人一气贯通之感。如将末句换为“乐于助人的精神万岁!”就更切题些了。
《乐于助人,从自己做起》
某杂志社作过调查:青少年对同学最赞赏的品质是乐于助人。无独有偶,另一单位在青少年中作不记名调查,回答 “如果别人遇到困难时”“悄悄走开”的人不少。这两种自相矛盾的结果使我觉得:乐于助人首先要从自己做起。 乐于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青少年要继承和发扬这种美德,看到他人有困难时,要伸出援助之手。可如今学生只注重成绩,不大关心公益活动。不少同学以为现在不崇尚助人为乐,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于是遇到别人有困难时,总是悄悄走开。这样久而久之,不仅助长了同学们的自私之心,而且还淡化了人与人之间的深情,将来大家彼此看到的是一张张冷漠的面孔。
这难道是我们期望的吗?不!另外,由于时下社会丑恶之风吹人校园,有的同学片面地认为助人为乐的行为属矫揉造作,这也使得他们要伸出援助之手时犹豫不决,始终鼓不起勇气。这两方面的原因造成了时下青少年乐于助人没有从自己做起。 但也正因为如此,使得很多同学对乐于助人的同学感到十分钦佩。这表明他们心底里也是想帮助别人的,只是始终没有从自己做起。怎样才能乐于助人从自己做起呢?
首先,要建立正确的苦乐观,助人有时是苦,但帮助别人之后那份精神上的满足却是人生的最大快乐。其次,要鼓起勇气,不怕他人嫌疑猜测,真金不怕火炼,真正的乐于助人是会受到赞赏的。只要做到这两点,乐于助人一定会成为新时代的新风尚。 从自己做起,帮助别人,受帮助的人又会唤起爱心去帮助别人。让我们追求真善美。让我们乐于助人,从自己做起!
【简评】既没有激昂雄辩的辞藻,又没有引经据典,能写出好的议论文吗?回答是:“能!”这篇作文就是一例。首先看标题。这个标题显然是作者根据考卷提供的材料,联系实际,经过思考后拟定的,所以论点是正确的,达到了作文考试最关键的一点要求。再看文中对时下青少年不愿乐于助人的分析,作者既讲了主观原因,又讲了客观原因,体现了辩证的观点。接着再看两点建议。这两点建议是在肯定上述理论认识的基础上,从更加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这一观点出发而提出的。这样就使论述更加完整,题旨更加鲜明而突出。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写提供材料的应试议论文,最关键的并不在精彩的辩词和旁征博引,而是要按照基本要求去写,只要能写出达到要求水平的作文,就是一篇好作文。
《古城寄深情——京都游》
夏成行的当代工人杂志社代表团,
去访日期间几乎成了幸运的友好使者,预想的参观项目超额完成,因为我们不仅代表着杂志社的20多名同志,也是朽万读者的代表。
出发前,老早就想去京都岚山瞻仰周总理的纪念诗碑,借以追溯他老人家早期的革命行踪,来填补这方面的知识空白.6月25日,天从人愿,一大早,日本友人西野正夫先生,放弃了自己的公休日,不辞辛苦地驾车前来迎接。我们穿过大阪的繁华街道,开上高速公路,约摸两个多小时就到达京都了.这是一座模仿我国古都长安修建的古城,街道似围棋盘一般方方正正,只见贯穿市区的东大路上,等距十字交叉着一条条的街道,自一条至十条次第排开,日本的历史名胜二条城,就在二条的尽头。为了节省时间,按照向导的意图先参观了这所世界闻名的日本古建筑。二元御殿,俗称日本国宝,是300多年前德川幕府时期,大将军的官邸,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有屋33间,各室壁画工笔精细,衣松如云,孔雀似锦,均出自当时的青年名画家狩野探幽之笔.其中大广间二之间内,通过一套艺术品,还原着十五代将军德川庆喜,召集各落大名宣布大政奉还(天皇),从而结束德川幕府265年统治的历史时刻,犹如真人实体一般的人形,自东南至西北雁翅排开,俯伏在地,聆听着大将军的训示。参观者猛一抬头,往往真假难辨,还以为闯入禁宫了.。
自二条城出来,一心想着岚山,木觉车窗外已经浙浙沥沥落起小雨来。车沿大堰川徐徐前行,岚山脚下的龟山公园已在眼前,轿车驶进停车场,我们披衣撑伞直奔周总理的诗碑而去,在一片新成林的空地间,用石头垒起的筑台上,稳坐着一块马鞍形的巨石,上面镌刻着廖承志同志亲笔书写的周总理于1919年4月5日偶成的自由体诗.我默默地绕行一周,反复地背诵着那首诗,一种敬仰之情油然而生。诗名:雨中岚山。诗文是:“雨中二次游岚山,两岸苍松夹着几株樱,到近处突见一山高,流出泉水绿如许,绕石照人潇潇雨,雾蒙浓一线阳光穿云出,愈见娇妍,人间的万象真理愈求愈模糊,模糊中偶然见到一点光明,真愈觉娇妍。”这首诗,道出了22岁的周恩来同志那饱蘸优国优民之情的激烈壮怀。也许,这就是两个月后带着“国亡无日”的优愤心情回国后立即投入伟大的“五四”革命运动的宣言书吧?是的,他当年一踏上祖国大地,就发起组织了夭津觉悟社,以实际行动唤醒学生和民众的觉悟,用马克思主义来根本改造旧中国,不就是这个探索的答案吗?
《爱心“SOS”》
据悉,某杂志社调查“你最赞赏同学什么品质”时,反应最多的是“乐于助人”;事有凑巧,某单位在某少年中作不记名调查“你如果遇上别人碰到麻烦时该怎么办?”时,不少人回答“悄悄走开”!
可悲的处世哲学,可憎的处世思想!更甚之,这不是一个两个,而是反应最多的“不少人”!爱心“SOS”,爱心在呼救!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曾几何时,一代人熏陶于此语之中,造就出多少平凡而伟大的人物,又上演了多少可歌可泣的爱心的故事!然而,时间的推移,磨损了它的棱角,腐蚀了它的光芒。时至今日,竟有“人都为我,我不为人”之说!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世界,是大家组成的,它需要我们给予;同时,它会奉还给你十倍乃至百倍!如果人人都指望别人为自己服务,自己取之垣然,却绝不愿奉献一点给别人,这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爱人的人,才能爱家,才能爱国。试想一个只愿别人给自己,不愿自己给别人的人,能去热爱他们的家吗?能去热爱他的祖国吗?毕竟,对我们伟大祖国的热爱,是爱心最高层次的体现,一个如上述材料所言“不少”的人,很难指望他去爱家,更难指望他去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所谓“热爱祖国”,对这些人,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
【评析】
本文一反众多考生大谈要助人为乐不要悄悄走开的浅表层次,透析两个材料的本质是缺少爱心,揭露悄悄走开者对人对己两种态度的实质是“可悲的处世哲学,可僧的处世思想”。由此发出爱心“SOS”的呼吁,片言居要,警策醒目。然后更推进一步,剖析爱人、爱家与爱国三者的联系.深刻指出“对我们祖国的热爱,是爱心最高层次的体现”,主旨深化,掷地作金石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