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有个人家祭祀祖先。祭过以后,主人就把祭过祖先的一壶酒,赏给办事的人们去喝。但是人多酒少不够分喝,怎么办呢?大家商量了一下,想出一个画蛇比赛的办法;谁先画成一条蛇,谁就喝那壶酒。于是,大家一同开始画蛇。其中有一个人画得很快,—会就画成了。他看看别人都还刚开始动笔,就一面把酒先拿了过来,一面笑道: “瞧,你们画得多慢,我给它加上几只脚都来得及哩! ”说着,就在画成了的蛇身上添脚。这时,有第二个人画好了,立刻把酒抢过去,说:“蛇哪里有什么脚呢?你画的不是蛇,这壶酒应归我喝! ”别人都表示同意,那个本来首先画成的人,因为“画蛇添足”,反而没有喝到那壶酒。
这个故事,原载《战国策•齐策》:楚怀王时,派昭阳为将,领兵伐魏,连破八城,大胜。接着,他又要进攻齐国,齐王十分着急。恰巧陈轸〔zhěn〕充当秦国的使者,正访问齐国。陈轸便替齐国去见昭阳,对昭阳讲了上述故事。劝他在伐魏胜利之后,应当知道大功已经告成,如果再攻齐国,无异于“画蛇添足!万一不胜,反而要前功尽弃。昭阳听从了陈轸的话,于是退兵。
在已经完成的工作上,作多余的加工,不但无益,反而造成失败,就叫“画蛇添足”,也就是“弄巧成拙”的意思。宋黄庭坚曾在他的一篇文章《拙轩颂》中写道: “弄巧成拙,为蛇添足。”
“弄巧成拙〔zhuó〕”的“巧”是聪明的意思;“拙”,是愚笨的意思,卖弄聪明能干,结果做了蠢亊。也叫做“弄巧反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