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鞭策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2 22:56:35
《名言警句可以鞭策自己》
名言警句可以鞭策自己
参加考试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有个别人一直在平时名列前茅。高考时却不尽如人意。有的人平时名次靠后,高考时却一鸣惊人。这恐怕和心理因素有关。真是想赢的不得赢,不怕输的`反而赢了。思想没有包袱,考场就会发挥得更好些,当然,不能侥幸,艺高人胆大。临近会考和高考,同学们都应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就是都要有信心。怎样树立信心呢。有一种有效的方法,就是找一些名言警句来鞭策自己,这里面包括古语,也包括一些流行歌曲的歌词。
例如当自己萎靡不振时,就要给自己加压,知难而进。自己说我行。自己喊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自己唱永远不回头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我的未来不是梦。
在自己焦躁忧虑时,又要善于自我开脱,想想孟子有言天将降大用于斯人也。区区会考或高考算得了什么。有的同学太紧张,也可以想的更开一点。如反正,无非,天生我才必有用。
因为我,不在乎别人怎么说,我从来没有忘记我对自己的承诺。
战士喜欢听冲锋号声,我们应该让名言警句为自己助威,为自己壮胆。同学们会考在即,高考也只有二十多天,攻城不怕坚,考试莫畏难。你们在考场上应该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我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你们一定能谈笑凯歌还,以优异的成绩证实自己能把握机遇,成才报国。
【名言警句可以鞭策自己】
《鞭策做人做事的名言警句》
鞭策做人做事的名言警句精选
1、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2、靠山山会倒,靠水水会流,靠自己永远不倒
3、一个人最大的破产是绝望,最大的资产是希望
4、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
5、这个世界并不是掌握在那些嘲笑者的手中,而恰恰掌握在能够经受得住嘲笑与批评忍不断往前走的人手中。
6、自己打败自己的远远多于比别人打败的`
7、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
8、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
9、生命有价值,生活有品位
10、一般不做自我辩护,但可以澄清一些观念一些选择一些是非。
11、暗中劝戒你的朋友,一定要在大庭广众中称赞你的朋友。
12、只有把目光对准地平线的人才能找到自己的正确道路。
13、重要之事绝不可受芝麻绿豆小事的牵绊。
14、这个世界并不是掌握在那些嘲笑者的手中,而恰恰掌握在能够经受得住嘲笑与批评忍不断往前走的人手中。
15、检讨是成功之母。
16、你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17、人生就是需要拼搏,奋斗。
18、事情不用改变,只要我们改变。
19、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路远
20、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
【鞭策做人做事的名言警句精选】
《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李白《日出入行》全诗赏析》
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译文] 是谁挥舞着鞭子驱赶着一年四季不停地转换?原来世间万物的兴衰荣枯都是自然规律。
[出自] 李白 《日出入行》
《日出入行》 李白
日出东方隈,似从地底来。
历天又复入西海,六龙所舍安在哉?
其始与终古不息,人非元气,安得与之久徘徊?
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
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羲和!羲和!汝奚汩没于流淫之波?
鲁阳何德,驻景挥戈?
逆道违天,矫诬实多。
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
注释:
四运:一年四季。溟涬:这里指元气。同科:同类。
六龙:传说中为太阳拉坐车在天空中奔跑的六条龙。
草木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是说草木的繁荣和凋落,万物的兴盛和衰歇,都是自然规律的表现,它们自荣自落,荣既不用感谢谁,落也不用怨恨谁,因为根本不存在某个超自然的“神”在那里主宰着四时的变化更迭。
译文:
太阳从东方升起,好像是从地底下钻出来的一样。
在天空中游历一番之后落入西海,那拉着太阳的六条神龙,他们的住所又在哪里呢?
太阳的运行,终古不息,人不是元气(宇宙的基本元素),怎么能与之同生共存?
草儿不会因为春天的萌发而感谢春风,树木也不会因为叶子的枯落而怨恨秋天。
是谁,挥舞皮鞭驱动四季轮回?其实,万物兴茂衰歇都是自然而然。
羲和啊,羲和!你怎么能够在那浩渺波涛中出入自由?
鲁阳啊,鲁阳!你有什么能德,能够挥动戈矛让时间停止?
像这样有违天道的传说,错讹之处实在太多!
我要顺应天地,将自己与自然融为一体,培养浩然之气,与宇宙长存!
赏析:
《日出入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利用乐府古题创作的诗篇。此诗反用汉乐府古意,认为人不能“逆道违天”,而要适应自然规律,表现出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也充分展示了诗人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
汉代乐府中也有《日出入》篇,它咏叹的是太阳出入无穷,而人的生命有限,于是幻想骑上六龙成仙上天。李白的这首拟作一反其意,认为日出日落、四时变化,都是自然规律的表现,而人是不能违背和超脱自然规律的,只有委顺它、适应它,同自然融为一体,这才符合天理人情。这种思想,表现出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光彩。
诗凡三换韵,作者抒情言志也随着韵脚的变换而逐渐推进、深化。前六句,从太阳的东升西落说起,古代神话讲,羲和每日赶了六条龙载上太阳神在天空中从东到西行驶。然而李白却认为,太阳每天从东升起,“历天”而西落,这是其本身的规律而不是什么“神”在指挥、操纵。否则,六条龙又停留在什么地方呢?“六龙安在”,这是反问句式,实际上否认了六龙存在的可能性,当然,羲和驱日也就荒诞不可信了。太阳运行,终古不息,人非元气,又怎么能够与之同升共落?“徘徊”两字用得极妙,太阳东升西落,犹如人之徘徊,多么形象生动。在这一段中,诗人一连用了“似”、“安在”、“安得”这些不肯定、不确认的语词,并且连用了两个问句,这是有意提出问题,借以引起读者的深省。诗人故意不作正面的阐述而以反诘的方式提问,又使语气变得更加肯定有力。
中间四句,是说草木的繁荣和凋落,万物的兴盛和衰歇,都是自然规律的表现,它们自荣自落,荣既不用感谢谁,落也不用怨恨谁,因为根本不存在某个超自然的“神”在那里主宰着四时的变化更迭。这四句诗是全篇的点题之处、核心所在。“草不”、“木不”两句,连用两个“不”字,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显得果断而有力。“谁挥鞭策驱四运”这一问,更增强气势。这个“谁”字尤其值得思索。是谁在鞭策四时的运转呢?是羲和那样的神吗?读者的注意力很快就被吸引到作者的回答上来了:“万物兴歇皆自然”。回答是断然的,不是神而是自然。此句质朴刚劲,斩钉截铁,给人以字字千钧之感。
最后八句中,诗人首先连用了两个诘问句,对传说中驾驭太阳的羲和和挥退太阳的大力士鲁阳公予以怀疑,投以嘲笑:羲和呵羲和,你怎么会沉埋到浩渺无际的波涛之中去了呢?鲁阳公呵鲁阳公,你又有什么能耐挥戈叫太阳停下来?这是屈原“天问”式的笔法,这里,李白不仅继承了屈原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而且比屈原更富于探索的精神。李白不单单是提出问题,更重要的是在回答问题。既然宇宙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那么硬要违背这种自然规律(“逆道违天”),就必然是不真实的,不可能的,而且是自欺欺人的了(“矫诬实多”)。照李白看来,正确的态度应该是:顺应自然规律,同自然(即“元气”,亦即“溟涬”)融为一体,混而为一,在精神上包罗和占有(“囊括”)天地宇宙(“大块”)。人如果做到了这一点,就能够达到与溟涬“齐生死”的境界了。
西方的文艺理论家在谈到积极浪漫主义的时候,常常喜欢用三个“大”来概括其特点:口气大、力气大、才气大。这种特点在李白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李白诗中曾反复出现过关于大鹏、关于天马、关于长江黄河和名山大岭的巨大而宏伟的形象。如果把李白的全部诗作比作交响乐的话,那么这些宏大形象就是这支交响乐中主导的旋律,就是这支交响乐中非常突出的、经常再现的主题乐章。在这些宏大的形象中,始终跳跃着一个鲜活的灵魂,这,就是诗人自己的个性。诗人写大鹏:“燀赫乎宇宙,凭陵乎昆仑,一鼓一舞,烟朦沙昏,五岳为之震荡,百川为之崩奔”(《大鹏赋》);诗人写天马:“嘶青云,振绿发”,“腾昆仑,历西极”,“口喷红光汗沟朱”,“曾陪时龙跃天衢”(《天马歌》)。诗人所写的山是:“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登太白峰》);诗人所写的水是:“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泻入胸怀间”(《赠裴十四》)。为什么李白总爱写宏伟巨大、不同凡响的自然形象,而在这些形象中又流露出这样大的口气,焕发着这样大的力气和才气呢?读了《日出入行》,我们总算找到了理解诗人的钥匙──“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这是诗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自我形象。这个能与“溟涬同科”的“自我”,是李白精神力量的源泉,也是他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思想基础。
有人认为,《日出入行》“似为求仙者发”(《唐宋诗醇》),可能有一定的道理。李白受老庄影响颇深,也很崇奉道教。一度曾潜心学道,梦想羽化登仙,享受长生之乐。但从这首诗看,他对这种“逆道违天”的思想和行动,是怀疑和否定的。他实际上用自己的诗篇否定了自己的行动。这正反映出诗人的矛盾心理。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把述事、抒情和说理结合起来,既跳开了空泛的抒情,又规避了抽象的说理,而是情中见理,理中寓情,情理相互生发。诗中频频出现神话传说,洋溢着浓郁而热烈的浪漫主义色彩,而诗人则在对神话传说中人事的辩驳、揶揄和否定的抒写中,把“天道自然”的思想轻轻点出,显得十分自如、贴切,情和理契合无间。诗篇采用了杂言句式,从二字句到九字句都有,不拘一格,灵活自如。其中又或问或答,波澜起伏,表达了深刻的哲理,而且那样具有论辩性和说服力。整首诗读来轻快、活泼而又不失凝重。
《攻书莫畏难》
“攻书莫畏难”,这是叶剑英副主席的一句诗。它鞭策着我们青年一代克服学习上的种种困难,努力掌握更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为人民服务的本领,鼓舞我们去攀登科学文化的高峰。
“书”是必须要“攻”的。“攻书”就不可避免地要同各种各样的困难打交道。不是吗?我们在掌握任何一门知识的过程中,曾经遇到过多少困难啊!在困难面前,畏与不畏,是每个人所必须选择的两种态度,困难既不会自己跑掉,也不会自然地消失。在求知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也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只有不怕困难,大无畏,老老实实,刻苦钻研,才能战胜困难,取得成绩。“莫畏难”,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实践证明,只有以大无畏的气概去攻书,才能攀登科学文化的高峰。当年,马克思在那么恶劣的政治、经济条件下刻苦读书,历经四十年时间,写下了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巨著——《资本论》。列宁在敌人的监牢里,在流放中,仍然刻苦研究革命理论,写下了许多不朽篇章。毛主席在战争年代,行军骑在马上还仍然坚持看书学习。周总理生前工作那样繁忙,日理万机,仍然挤出睡眠时间进行学习,有时饭都顾不上吃……
现在我们进行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新长征,是极其伟大又是极其艰巨的。为了祖国的四个现代化,我们必须在科学文化的崎岖小径上奋勇攀登。我们要学习革命导师的大无畏精神,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把拦路的困难统统踩在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