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竺可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3 09:03:46
《物候科学家——竺可桢》
1974年2月6日,那时的北京,并没有破晓天气,寒风凛冽,刺骨生冷。
一位84岁高龄的老人,用着颤抖的双手,拧开收音机的旋钮,倾听着天气预报。他慢慢从病床上艰难地坐起戴上眼睛,借着台灯的微光在笔记本上写下一行字:“气温最高1°c,最低零下7°c,东面风为一级至二级,晴转多云。”写完这些,老人正想把笔记合上时,但忽然又想起一件要紧的事,又连忙重新戴上眼睛,在刚才那一行小字下写了两个字“局报”。这是老人最后的科学记录,没过多久,老人便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这位伟大的老人是谁?对的,他就是我国著名气象学家和地理学家竺可桢!想必你们也对竺可桢的作为有点迷惑吧!为什么又在后面写上“局报”两个字?原来这“局报”的意思是气象预报局,在平日里他并不记录天气预报。他每天总是带着一个温度计,每天大清晨,他总是把温度计放在院子里测量温度,然后再把量好的温度一笔一笔记下来,他就这样日复一日,几十年如同一日,不管风雨雷电,从不间断。只有他在生病卧床不起时,才根据天气预报做记录。
竺可桢就像一位大自然的保安,每天巡逻,时时刻刻精心地观察着大自然,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蛙叫、第一次降霜、第一次……竺可桢一丝不苟地做着记录,认真记录着大自然的变化,他的笔记仿佛就是大自然的日记。
竺可桢在他和宛敏渭合著的《物候学》一书中,绘制出了1950-1972年间各种各样的物候变化的曲线,每条曲线,不知凝聚多少日日月月才有的观察数据,不知又凝聚着他多少心血汗水。
竺可桢还为了工农生产付出了伟大的贡献,为祖国获得荣誉,而他的成就,是几十年的精心观察,是踏踏实实的科学态度。他这一生,贯穿着“求事”这俩字,而他最后的“局报”正是他严格的治学精神在别离人世前的又一次闪光!
《走近浙大作文950字》
竺可桢先生曾说:“求是的路径,《中庸》说的最好,就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经过我的不懈努力,我如愿踏上学校组织的浙大研学之路!坐在大巴车上,我十分激动,好想立刻欣赏浙大的美丽校园,好想马上体验浙大深厚的人文底蕴!
大巴车刚停好,同学们一个个小脑袋都探向窗外,看到浙江大学的校门后,纷纷发出阵阵惊叹:“哇,浙大的校门真大呀!”“真的好气派,不愧是全国名校!”一进校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创意绿化:用几种不同的植物修剪出的校训:求是 创新。就这样,我激动又期待地开启了一天的研学之旅,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参观校史馆和搭建机器人了。
浙江大学校史馆位于紫金港校区的月牙楼内,他由“浙江大学校史展”和“竺可桢纪念馆”两个部分组成。展示了浙江大学创办发展过程,陈列了百年来的发展历程、校史文化和科研成果等,是了解浙江大学历史和文化的好地方。在校史馆里,我们看到了一台250万幅/秒高速摄影机,它见证了新中国国防科工事业筚路蓝缕、艰难创业的过程。在研制过程中,团队的同志们舍家为国、攻坚克难,成功研制了这台高速摄影机,并拍摄了1966年氢弹原理性试验的起爆瞬间图像,为氢弹的成功研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当然,校史馆内还有很多有价值、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内容。
下午,我们来到报告厅,聆听浙大学生做演讲,接着就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了——亲手制作机器人。首先我们观看了制作视频,视频里的老师还没有演示完,我早已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我迫不及待地打开工具包,迅速地拆开了盒子,翻开说明书,制作起了属于我自己的蜘蛛机器人。“咦,这里怎么拼不上去了?”站在远处的哥哥看到我遇到了困难,立马跑上前帮助我:“妹妹,你这边拼反了,应该倒过来拼。”我恍然大悟,又重新动手组装零件。很快,机器人就拼好了,我得到了一只会自己爬行的蜘蛛机器人,看着它在桌上爬来爬去,我内心无比骄傲。
愉快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一转眼,就到了返程的时候,阵阵清风拂过我们的脸颊,我们十分不舍地走出了浙江大学的校门。我在心里暗暗发誓:我要好好学习,努力拼搏,践行“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浙大价值观,学习“海纳江河、启真厚德、开物前民、树我邦国”的浙大精神,争取将来能考上浙江大学,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为建设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