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古难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21 19:55:00
《月》
月是什么?是吃的?是用的?是玩的?不,都不是。
月是思亲。“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月亮会有阴晴圆缺,人也会有生死离别。哪一场酒会不曾散场?哪一辆列车不会到达终点?哪一朵花儿不会枯萎?就像离别总会发生一样。然而,离别之后也有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你与他看到的仍是同一轮月亮,它在天空中静静地陪伴着我们。月亮是我们心灵的寄托,它让我们感受到亲情的温暖,思念的力量。无论我们身在何处,只要抬头仰望,就能看到那熟悉的月亮,仿佛与远方的亲人相隔无几。
月是思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哪一个人不曾离开故乡去闯荡?每当深夜,墨色的空中升起一轮明月时,总会让人想起故乡。那里有熟悉的街道、亲切的面孔、温暖的家庭。而这轮明月,仿佛是故乡的一盏明灯,照亮着前行的路途,给予着游子无尽的力量和勇气。
月是团圆。八月十五中秋佳节,皓月如玉,月光照耀着一张张丰盛的团圆桌。家人欢聚一堂,幸福洋溢,到处飘荡着笑语欢歌。这一刻,月光仿佛是一位慈祥的长者,默默注视着每个人的脸庞,见证着阖家团聚的温馨场面。
月是思亲,月是思乡,月是团圆!月是我们的情感纽带,让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不再孤单。
《中秋佳节》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题记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一个家庭团聚的日子。每年的中秋节,天上的月亮就如同一个白色的玉盘,十分明亮,将点点银光洒向人间。在中秋节期间,人们有很多庆祝活动,有吃月饼、赏月、点灯、品芋头、祭拜月神等活动。
中秋节这天,我早早起床,跟着妈妈和外婆去街上买了今天要用的东西,有藕、菱角、芋头、肉、馄饨皮、月饼和一些水果。回到家,我就兴奋地问妈妈:“能包馄饨了吗?”妈妈说:“要把准备工作做好了才能开始包馄饨。”于是我就和妈妈一起把肉馅和好,放在一旁备用。
等到下午我期待已久的包馄饨终于开始了,我先看妈妈在那包,一看就觉得十分有意思,也加入了进来。我先去洗了手,然后按着妈妈的样子拿起了一个馄饨皮,放入了准备好的肉,再抹点水对折,最后再点一些水,圈起来把角压住,一个馄饨就包好了。妈妈夸赞我说第一个馄饨包得蛮好的。我特别兴奋地继续包了起来。可是接下来包的几个,要么是肉太多,要么是肉太少,要么是样子不怎么好看的。我还把它包成了烧麦的样子,饺子的样子,总归没有正常的就是了,但妈妈却说:“创意十足,晚上留着自己吃”。我很乐意地接受了,觉得自己包得肯定好吃。在说说笑笑中,我们就把馄饨包好了。
很快到了晚上,妈妈和外婆已经在厨房忙开了,为我们准备今天的团圆饭。不一会儿,在妈妈和外婆分工合作下,一桌菜就做好了,有菜有肉,十分丰盛。我吃着自己包的馄饨,跟爸爸说着包馄饨的趣事,感觉生活很美好,也有点理解了团圆的意义。
吃完了自己包得馄饨,又吃了月饼,我就跟弟弟出去赏月了。来到外面,望着月亮,我不由得想起了几个关于中秋节的民间传说。有玉兔捣药、吴刚伐桂、嫦娥奔月等。
其中最著名的应该是嫦娥奔月了,传说在远古时代的一天,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只烤得大地冒烟,河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生活下去。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拉开神弓,一口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不久后羿娶了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便向王母求得一包长生不死药。此事被恶人蓬蒙知道后,他趁后羿不在时闯入内院,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危急之时,嫦娥只好一口吞下不死药。嫦娥吞下药,身子立即飘离地面,向天飞去,但因舍不得后羿,最后飞落在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中秋之夜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想到这,外婆的拜月仪式也开始了。她拿出了一张小桌子放在大门口,放上了早上买的东西,我们就在边上吃吃东西,聊聊天,赏赏月,十分开心。随着外婆拜月仪式的结束,我们也结束了赏月。
看着圆圆的月亮越升越高,再看看我们围在一起的一家人,我感觉中秋节过得真幸福、快乐!我喜欢过中秋节!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译文] 人们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有阴伏晴出、团圆亏损,这些事古往今来难以让人称心。
出自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
①丙辰:宋神宗熙宁九年。
②子由:苏轼弟苏辙,字子由。
③把酒:端起酒杯。
④天上宫阙:指月中宫阙:宫殿。,阙,古代宫殿前左右竖立的楼观。
⑤今夕是何年:古代神话传说,天上只三日,世间已千年。古人认为天上神仙世界年月的编排与人间是不相同的。 所以作者有此一问。
⑥乘风归去:驾著风,回到天上去。作者在这里浪漫地认为自己是下凡的神仙。
⑦ 琼楼玉宇: 琼楼玉宇,美玉建筑的楼宇,指月中宫殿。
⑧弄清影:在月光下起舞,自己的影子也翻动不已,仿佛自己和影子一起嬉戏。
⑨不胜:不堪承受
⑩照无眠:照著有心事的睡不着的人。
⑾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
⑿起舞弄清影:在月下起舞,身影摇曳.
⑩ 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⑾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亮不应对人间有什么遗憾,为什么总是在人离别之时圆呢?
⑿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亮不应对人间有什么遗憾,为什么总是在人离别之时圆呢?
⒀共:共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希望人们都能身体康健,即使相隔千里,也可共同沐浴在同样的月光中.婵娟,指月亮.
⒁婵娟:美丽的月光。这里指明月。
译文
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今夜是哪一年哪一日。
我想乘御着清风回到天上(好像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
我又恐怕来到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自己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
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阁楼,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
明月不该对人有什么怨恨,却为何偏偏要在亲人离别之时又圆又亮?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也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只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健康长寿,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亮。
2、
明月从何时才有?手持酒杯来询问青天。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年是哪年。我想要乘御清风归返,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琼楼玉宇,爱不住高耸九天的冷落、风寒。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殿怎比得上在人间!转过朱红楼阁,月光低洒在绮窗前,照到床上人惆怅无眠。明月不该有什么怨恨,却为何总在亲人离别时候才圆?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但愿离人能平安康健,远隔千里共享月色明媚皎然。
赏析
对这首词我也不想再介绍,堪称是宋词中经典中的经典,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经典篇章。全词无论文采,思想和哲理等都堪称完美。更重要的是这首词的知名度绝对在这10首词中名列第一,人们也许不会背其它词中的句子,但对于这首词中的名句就一点就通,可见其耳熟能详程度高到了什么程度
中心思想:本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倍受后人的赞誉和喜欢。是独具特色,脍炙人口的传世词篇。一零七六年苏轼贬官密州,时年四十一岁的他政治上很不得志,时值中秋佳节,非常想念自己的弟弟子由内心颇感忧郁,情绪低沉,有感而发写了这首词。其立意,构思,奇逸飘妙,以超现实的遥想,以虚无飘渺的幻想世界,表现非常现实而具体的人之常情。在这里,词人通过对月宫仙境的想象,在一种极富神秘色彩的探索和思考中,表现自己的思想矛盾与波折,人生体验与认识。这种表现不仅超凡脱俗,也构成了本篇的浪漫主义色调和超旷飘逸的风格。
上片一开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两句是从李白的《把酒问月》中“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脱化而来的。“举着酒杯询问青天,天上的月亮是何时有的”?此句充分显露出作者率真的性情,也隐藏着内心对人生的痛惜和伤悲。接下来两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是问的内容,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从明月诞生的时候起到现在已经过去许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宫里今晚是一个什么日子。诗人想象那一定是一个好日子,所以月才这样圆、这样亮。他很想去看一看,所以接着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他想乘风回到月宫,又怕那里的凄凉,受不住那儿的寒冷,这是何等奇特的想象,这里表达了词人“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情。“乘风归去”说明词人对世间不满,“归”字有神仙自喻的味道,好像他本来住在月宫里只是暂住人间罢了。一“欲”一“恐”显露了词人千思万虑的思想矛盾。真可谓“奇逸之笔”。“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与上紧密相接,写词人在月光下翩翩起舞,影子也在随人舞动,天上虽有琼楼玉宇也难比人间的幸福美好。这里由脱尘入圣一下子转为喜欢人间生活,起伏跌宕,写的出神入化。
词人最初幻想仙境,要到月宫里去,脱离曾让他无限烦恼的人间,但是词人终究是现实的,对人生是热爱的,因此,亲手抹去了这种虚无的画景。
下片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着屋里失眠的人。“无眠”是泛指那些和自己相同的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月圆而人不能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于是诗人埋怨明月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明月您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老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却又含蓄地表达了对于不幸分离的人们的同情。词人思想是豁达的,他需要自我解脱,所以他一质问的语气发泄佳节思亲的情感。接着,诗人把笔锋一转,说出了一番宽慰的话来为明月开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世间总有悲、欢、离、合,象天上的月亮有阴、晴、圆、缺一样,这些自古以来都是难以周全圆满的。此句流露出了词人悟透人生的洒脱和旷达的性格,也是对人生无奈的一种感叹,这里以大开大合之笔从人生写到自然,将各种生活加以提炼和概括,包含了无数的痛苦、欢乐的人生经验。结束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希望人们能够永远健康平安,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在中秋之夜共同欣赏天上的明月。这里是对远方亲人的怀念,也是一种祝福。
全词情感放纵奔腾,跌宕有致,结构严谨,脉络分明,情景交融,紧紧围绕“月”字展开,忽上忽小,一会离尘,一会入世,语句精练自然,显示了词人高超的语言能力及浪漫洒脱超逸的词风。
这首《水调歌头》历来都受到人们的推崇。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认为这是写中秋最好的一首词,此说是一点也不过分的。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既有理性,又有情趣,很是耐人寻味。它的意境光阔,胸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至今还能给我们一种美好的享受。
本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此词全篇皆是佳句,因其意境优美,富于哲理,情感动人,而绝唱至今。
《幸福的n次》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记得这是苏轼的水调歌头。
那是正值中秋佳节他非常想念自己的弟弟,由内心颇感忧郁,情绪低沉,有感而发写了这首词。
我们一生之中最该深深幸福的时刻恰恰不懂得幸福是什么,当母亲给了我们到人间走一遭的机会时,我们还能说什么比这更令人感到幸福,或许婴儿的啼哭并不是毫无意识的,那些初次滴落的泪珠,我想是为母亲而流的。从那一刻起,我们的生命中便有了一个影子,她,跟随着你,让你永不孤单!
清早,影子长长的,大手拉小手,清晰地陪伴在你身旁,扶着你学走路,教你学说话,一起忘形的笑……这是所有人的童年吧,从生命开始,我们便有了一个形影不离的伙伴,朝朝暮暮的相处,分分秒秒的相随,我们或许忘了如何是幸福,其实这幸福已融入习惯之中。听别人说孩子小的时候就像一只忠实的狗,你打他,骂他,他都跟着你,长大些就变成了狡猾的猫,只有饿了,才回来找你。成年了,又变成忠实的狗,保护着你,陪伴着你。而母亲扮演的角色,是站在原地日日夜夜等待狗和猫的到来,她不所何求,只希望自己的孩子回来,我不认为母爱是不求回报的,母爱是用爱来回报的。
中午,影子便断了。当你变得强大时,母亲便不再那样如影随形了,我们离开母亲的身边,去外面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时,我们才知道“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感觉,我们一个人在外面,含泪,哭泣,我们封存多年的幸福感在此刻释放。在我们遇到危险时,第一个想到的是母亲,因为这是人类寻求庇护的本能,而此刻天下所有慈母都显示出无比高大的身影,和无比强大的力量。这仅仅是要保护自己的孩子不受任何一丁点的委屈。记得我看过一则新闻报道,一对母子去旅游,而母亲却在途中摔倒,手中的水果刀不慎刺入心脏,但让人不可思议的是,那位母亲竟然没有这样离去,而是在旅游结束时才倒去,医生只说了一句,奇迹叫做母亲的名字,我的心骤然缩紧,原来母爱不仅仅是呵护这么简单!
夕阳西下,拉长了我们的影子,一个笔直挺拔,一个却变得有些驼背,我们又回到了母亲的身边,但是现在是小手拉大手,陪母亲散散步,亲近大自然,和母亲谈论自己身边那一些不起眼的小事,但那已足够让我们开心快乐,这感觉就像生命降临之初的那份幸福又袭来,我们竟觉得任何回报都无法和母爱相提并论,任何都换不来母爱,我只能说,如果有来世,让我们互换位置,我做您的母亲,您做我的孩子,像你爱我一样爱你一遍……
我很幸福我有一个爱我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