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女主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22 10:36:18
《《乌篷里的红》读后感》
读完《乌棚里的红》这部作品后,我被书中的女主角梅若深深吸引了,因为她不仅仅是一个在风雨飘摇的革命年代中逐渐觉醒的女性,更是一位用结实肩膀勇敢地担起家的独立个体。
令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情节是第3章《仲秋》里“梅若爹被抓。”梅若在四观街上走着,突然叙武着急地跑过来说:“梅若,不好了,出大事了,刚刚我看见几个衙门里的人把你爹从茶馆里带走了,还说他私通乱党。”梅若听后觉得当头一棒,心想:我爹只是个教书先生,怎么会被衙门的人抓起来?舒武继续说:“他们说是因为你爹写了一首诗,就被人抓起来了。”梅若听完还是不相信爹会私通乱党。她决定去衙门问一问。梅若四处打听,可没有任何结果。天黑了,梅若垂头丧气地回了家,路上碰到了沈四娘,梅若马上问了沈四娘知不知道爹的事,沈四娘和叙武说的一模一样。梅若开始慌了,爹被抓起来了,娘和弟弟妹妹怎么办呢?梅若下定决心要照顾好娘和弟弟妹妹?读到这段文字,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特别勇敢放入女子形象,从这里可以看出,梅若是个有责任心的女孩,我被她这个形象深深感动了。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被梅若的勇敢和坚韧打动,因为他不仅仅要面对环境的压力,还要面对来自内心的挣扎和矛盾。所以她始终都在为女性争取更多的机会,要为家乡的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不得不说,《乌篷里的红》是一本十分值得一看的佳作。其中梅若对独立女性坚韧不拔的精神,让我深受鼓舞。
《我身边的她》
在旧中国“男主外,女主内”“男治国,女持家”的角色定位,沿袭数千年不变,根深蒂固。这一观念,束缚着一代又一代的女性。但其间也不乏有坚贞勇敢的妇女,《荷花淀》中的水生嫂便是一个。
在这个战火纷飞的特殊年代,家庭妻离子散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水生和水生嫂只是千千万万对别离夫妻中的一个缩影。男人奔走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女人挑起家庭的重担,像个男人一样坚强地生活。
故事一开始,水生嫂在家中等待未归的丈夫,听说丈夫要去参加抗战,她只说了这样几句话:“你总是很积极的。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你有什么话嘱咐我吧!还有什么?”每句话都恰到好处地写出水生嫂细微而百转千回的心理变化,突出她的勤劳善良、温柔体贴、深明大义。丈夫参军,她也没有拖丈夫的后腿,面对水生的“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她流着眼泪答应了他,她知道这是为了祖国的明天。在特殊时期,她必须承担更多的压力与艰辛。
大敌当前,国难当头,水生嫂把对丈夫的爱和对祖国的爱统一起来,积极支持丈夫参加抗日战争。在经历了荷花淀的伏击战之后,她们受到了教育、鼓舞。她们认为:凡是男人能做到的,妇女也能做到。当水生说她们是“一群落后分子”时,她们更不甘示弱,商量着回去成立队伍,参加战斗。这种被保家卫国的渴望所激发的向上的要求,对自己力量的坚信和心中的雄心壮志,是她们身上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基础,也展示了她们美好的精神境界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
众多文学作品中也不缺乏这样的人物形象。《祝福》中的祥林嫂生活在封建时代末期,现代文明之风还吹不进封闭、保守的鲁镇,祥林嫂只能被冷漠、黑暗的社会现实所毁灭。她与水生嫂同是中国普通的农村妇女,但人生道路却截然不同,其中不乏社会因素的影响,但水生嫂自身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品质让她成长为一个抗日战士,她不正是现代新女性的体现吗?
在当今社会中,也不缺少这样的女性。她们用实力演绎:什么才是“巾帼不让须眉”。
在遥远的戈壁大漠深处,风沙日夜侵蚀莫高窟的容颜。如今的这方土地,在“一带一路”的宏伟蓝图下,正重新焕发出蓬勃的青春。而守护这里的女儿,现在已是一位84岁的老人。她将青春无怨无悔地交给了这里,一坚守就是半个世纪。“舍半生,给茫茫大漠。从未名湖到莫高窟,守住前辈的火,开辟明天的路。半个世纪的风沙,不是谁都经得起吹打。一腔爱,一洞画,一场文化苦旅,从青春到白发。心归处,是敦煌。”这是“感动中国”对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的颁奖词。敦煌研究院的墙上,写着这样一句话:“历史是脆弱的,因为她被写在了纸上,画在了墙上;历史又是坚强的,因为总有一批人守护历史的真实,希望她永不磨灭。”樊锦诗便是其中一个愿意守护历史的人。为了考古事业,她与爱人分居19年,儿女情长与敦煌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他们的爱情带着时代的注脚,也带着与时代无关的伟大。
“敦煌叫人着迷,我的心一直在敦煌,要去守护好敦煌,这就是我的命。”樊锦诗说,她用57年的执着和坚守,甘愿用生命守护敦煌的坚定信念,谱写了一个文物工作者的平凡与伟大。这不正与水生嫂相同吗?她们舍小家,为大家,用各自的方式为祖国的事业默默奉献。樊锦诗和水生嫂虽是女子,但她们谱写了伟大的篇章,令我敬佩。
在历史的潮流中,有无数这样的英雄女子:秋瑾冲破封建的束缚,东渡留学,最终壮烈牺牲,终其一生,她都在为伸张女权而奋斗,为革命建国而努力;丁玲冒着生命危险到达陕北保安,是第一个到延安的文人,她将自己的命运与中国革命紧密联系在一起,给陕甘宁抗日根据地原本力量薄弱的文艺运动增添了新鲜的血液,为中国现代文学做出了无法取代的贡献。宋庆龄青年时代便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她坚强不屈、矢志不移、英勇奋斗,始终坚定地和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为祖国统一以及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而殚精竭力,鞠躬尽瘁。正是有无数这样的女子,才有如今中国的辉煌成就。
“少年强,则国强”,作为炎黄子孙,我们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绽青春,直挂云帆济沧海!
(作者是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第三中学八年级学生)
后 记
翻开《白洋淀纪事》这本书,一个静谧的江南水乡就映入我的眼帘,烟波浩渺,鸡犬桑麻,风景如画。可战火的硝烟却烧到了这里,无数青年背井离乡,只留下妻子和孩子艰难地生活着。水生嫂就是其中的一个,她坚强独立,努力学习新知识,担起生活的重担,却没有一丝怨言。正是怀着这样的敬畏,我写下了这篇文章,感触也愈发深刻。其实不管是战争年代的水生嫂,还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樊锦诗,她们都用自己的力量为国家作出贡献。当今时代并不太平,台湾当局挟洋自重,谋求“台独”,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也应该像水生嫂一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谨以此后记,与大家共勉。
同学赏析
文章叙述生动,结构紧凑,衔接自然连贯,用祥林嫂的悲剧反衬水生嫂的独立自主,再由水生嫂的现代新女性的形象联想到戈壁大漠深处的樊锦诗,以及牺牲于革命事业的秋瑾,用笔墨支持革命的丁玲,投身于祖国统一、世界和平的宋庆龄,从而升华主题,表明志存高远绽青春的思想。文笔流畅,细节描写颇具匠心,引用人物语言、名言警句、颁奖词,突出了人物形象,恰到好处的名句,同时又使文章更具文化气息。名著与现实,相得益彰。语言铿锵有力,读起来令人心潮澎湃,值得驻足观赏。
教师赏析
文章思路清晰,先写文学作品中的水生嫂、祥林嫂,形成对比,然后写当代守护莫高窟的樊锦诗,最后联系自己要志存高远,绽放青春;以细节描写为研读基础,引用颁奖词和名句,突出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风貌。(潘时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