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滥用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13 09:00:33
《弱者当自强强者当不滥用其强作文700字》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针对“体育之效”的研究,发表了关于身体强弱的论述。他强调,体质的强弱不是天生所永久决定的,而可以通过后天的锻炼和努力改变。所以,任何人都不要因为生而弱而苦恼,也不要因生而强而傲娇,强弱不是永恒的,而是可以转换的。
正所谓弱者在于自弱,强者在于自强。弱与强,很多时候取决于一个人的主观意识和能动性,而不是各种天生或客观条件。希望人们在思维意识层面重视强身健体,追求体育精神,真正用实际行动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百年前毛泽东同志的呼吁,在今天仍有强烈的现实指导意义。
表面上看,这段论述是在说“体育之效”,但实际上适用于很多方面。无论是什么人,在什么行业、什么样的社会,只有不信命,不认命,不甘于弱小,信奉努力,信奉奋斗,而非甘于现实,甘于普通,才是成为强者、成为主导。实现所谓的“逆天改命”,也不是虚妄。
弱者当自强,奋斗的人生最美丽,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千百年来锤炼出来的真理。冰心说过: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其实,当一个又一个弱者成为强者后,如果滥用其强,不仅难掩“沦为至弱”的结局,也会给他人乃至社会带来沉重伤害和灾难。我们要看到,当今社会乃至国际上的很多问题,都是因为强者滥用其强而导致的,造成的悲剧也比比皆是。强者“沦为至弱”的案例,也数不胜数,十八大以后落马的官员,历史上崛起而又衰弱的强国,都是典型。
所以,在一个良性的社会之中,不仅要弱者当自强,更要强者当不滥用其强。如果实现这一点呢?毛泽东同志的《体育之研究》之中,其实也有答案,即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说白了,就是把实力搞强一点,把三观搞正一点。
只有弱者当自强,强者当不滥用其强,奋斗才有意义,文明才有价值。
《网络语言是洪水猛兽吗》
现在针对很多人滥用繁体字、乱造简体字,企业取“洋名”和“洋字号”,网络语言满天飞的情况,一些地方已着手制定规范管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规,所以不规范地使用语言文字有可能违法。对此,我不禁要问,网络语言真的是洪水猛兽吗?
研究中华民族的历史,你会发现,人类的每次技术革新,都会带来一批新词汇。网络语的诞生,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网络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进步。不可否认,网络语言中也有一些不健康甚至是暴力的成分,但这并不能否定网络语言整体健康活泼、富有生命力的实质。如果因为网络语言中有不健康的内容,就立法全面禁止,是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这就有些“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意味了。
据有关方面的统计,截至2018年底,我国网民人数达8.29亿,在这么多的网民中,一定也有不少人使用网络语言。不可否认,有一些网民喜欢“创新”语言,使网络语言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但也不能因为网络语言存在不确定性而将其完全否定,视其为“语言垃圾”。正如黑格尔所说的“存在即合理”,网络语言是基于网络而存在的,它的产生有一定的意义,它丰富了网民们的网络生活,充实了网络语言交流的方式。从这个角度看,网络语言的存在也有着一定的合理性。
我们知道,在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促使批新词新语出现,繁荣了汉语,补充了语言血液,也增强了汉语的生命力。刘半农创造的“她”字,可以说是汉语中使用最广泛的字之一;林语堂先生翻译确定的“幽默”一词,准确精当,使用率极高。这些语言我们一直用到今天。21世纪的网络时代,应该是一个更为开放、更为包容的时代,为何一些部门却容忍不下“美眉”“斑竹”等这样的些网络语言,将它们视为洪水猛兽呢?
其实,无论哪种语言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一些好的网络语言是对汉语的一种改进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汉语的表现力和生命力。至于一些不文明的网络语言,不用禁止,也自然而然会被淘汰。
由此可见,网络语言绝不是洪水猛兽。其实,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有关人土早已有过表态:“是否规范网络语言并不是非常重要,关键看它是否具有生命力,如果那些充满活力的网络语言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约定成俗后,我们就可以接受。”应该说,国家语委的态度是积极、客观、公正的,而反观某些部门,对网络语言的某些规定,就明显存在偏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