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北魏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22 12:28:39
《北魏孝文帝大义灭亲》
人物介绍
东晋以后,我国南方先后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统称南朝。北方先由北魏统一,后来分为东魏、西魏,再往后是北齐、北周,统称北朝。这就是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
北魏是少数民族鲜卑(xiān bēi)人建立的,它有一位出色的皇帝-孝文帝元宏(公元467年~499年)。元宏本来叫拓跋宏(tuō bahōng),后来才改成汉族的姓。在位期间,他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对鲜卑族的风俗习惯做了大胆的改革。这些改革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加强了各民族的友好关系。孝文帝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故事八
大义灭亲
孝文帝的改革,虽然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拥护,可也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反对得最起劲的就是孝文帝的儿子——太子元恂(xún)。元恂从小不爱读书,只喜欢吃喝玩乐,身体胖得都快走不动了,特别害怕洛阳炎热的天气。
有一年夏天,他一边擦着身上的汗水,一边对身旁的大臣高道悦说:“洛阳这鬼地方,真不是人住的,还是回平城去好,那里多凉快呀!”
高道悦劝他:“迁都洛阳,是皇上的决策。您身为太子,可千万不能这么说呀!”
“你少管闲事!只要找得机会,我是一定要回平城去的!”元恂气鼓鼓地说。
一次,孝文帝到外地去,让元恂留守洛阳。元恂认为机会来了,跟左右的人一商议,就准备调动一批人马,回平城去。高道悦劝他别这么干。他不容分说,拿起刀就把高道悦杀死了。
一个大臣赶忙骑上快马,追上孝文帝,向他报告了这件事。孝文帝马上悄悄地赶回了洛阳,布置好了军队。
元恂的人马还没来得及行动,孝文帝派去的军队就赶到了,把他们全逮了起来。
孝文帝见了不争气的儿子,气得发抖,拿起军棍,就把元恂揍了一顿。自己打累了,他又叫一个本家王爷接着再打。一共打了一百多棍,把元恂打得遍体鳞伤,然后叫人把他囚禁起来。
接着,孝文帝召集大臣们,对大家说:“古人说,要大义灭亲。今天元恂背着我,想逃回平城,占据北方,跟我对抗。不把他废掉,就给国家留下了一个大祸根。”于是,他废掉了元恂的太子称号,让他当了一个普通百姓。不久,他听说元恂又想造反,就派人把他杀了。
孝文帝大义灭亲,杀了亲儿子,表明他改革的决心是多么坚定啊!
每日小练
1. 孝文帝的儿子元恂为什么想回平城?
2. 孝文帝是如何处置元恂的?
A. 徇私枉法
B. 大义灭亲
C. 从轻处罚
C. 没有理会
上期答案
1. 为了消除民族之间的隔阂,促进统一。
2. “我的话如果是错的,你们可以当面争论。决不能当着我的面表示服从,背着我的面又不当一回事。”
《北魏孝文帝穿起汉人的衣服》
人物介绍
东晋以后,我国南方先后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统称南朝。北方先由北魏统一,后来分为东魏、西魏,再往后是北齐、北周,统称北朝。这就是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
北魏是少数民族鲜卑(xiān bēi)人建立的,它有一位出色的皇帝-孝文帝元宏(公元467年~499年)。元宏本来叫拓跋宏(tuō bahōng),后来才改成汉族的姓。在位期间,他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对鲜卑族的风俗习惯做了大胆的改革。这些改革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加强了各民族的友好关系。孝文帝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故事七
穿起汉人的衣服
孝文帝后来还发布了一项命令,让大家都穿汉族人的衣服,不再穿鲜卑族的衣服。可这个命令没有完全行得通。很多鲜卑人还是喜欢穿鲜卑族的衣服。
有一次,孝文帝看见一些人仍旧穿着鲜卑族的衣服,就责备管这件事的官员说:“昨天我看见一些妇女,还穿着夹领小袖的衣服,你们为什么不遵守我的命令?”
官员们听了,连忙摘下帽子,低头谢罪,表示一定坚决执行他的命令。孝文帝又严肃地对他们说:“我的话如果是错的,你们可以当面争论。决不能当着我的面表示服从,背着我的面又不当一回事。”
穿衣服当然各有各的习惯,硬要改变这个习惯,也不必要。可孝文帝之所以要下令改穿汉服,也是为了消除民族之间的隔阂,促进统一。
过了一段时间后,百姓才开始习惯穿汉服。
每日小练
1. 孝文帝之所以下令百姓穿汉族人的衣服,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
2. 面对没有严格执行命令的官员,孝文帝是怎么说的?
上期答案
1. 拓跋氏改为元氏,步六孤氏改为陆氏,独孤氏改为刘氏,步大汗氏改为韩氏,贺楼氏改为楼氏。
2. 改革文官武将的名称,减轻刑罚,废除残酷的车裂和腰斩两种死刑,等等。
《北魏孝文帝“从此改叫元宏啦!”》
人物介绍
东晋以后,我国南方先后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统称南朝。北方先由北魏统一,后来分为东魏、西魏,再往后是北齐、北周,统称北朝。这就是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
北魏是少数民族鲜卑(xiān bēi)人建立的,它有一位出色的皇帝-孝文帝元宏(公元467年~499年)。元宏本来叫拓跋宏(tuō bahōng),后来才改成汉族的姓。在位期间,他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对鲜卑族的风俗习惯做了大胆的改革。这些改革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加强了各民族的友好关系。孝文帝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故事六
“从此改叫元宏啦!”
鲜卑族的姓氏,一般都是两个字或三个字的复姓,像拓跋氏呀、丘穆陵氏、乌丸氏等等。孝文帝想:既然不说鲜卑话了,鲜卑的姓自然也得改改。怎样改呢?只有改成汉族的姓氏。
过年的时候,大臣们都进宫来给孝文帝拜年。孝文帝摆下了丰盛的宴席,让大臣饮酒吃肉。见大家一杯杯地喝着,他忽然提出一个问题:“有一件事我不大明白,为什么我们皇族姓拓跋氏呀?”
任城王拓跋澄回答说:“我们的祖先是黄帝的后代,黄帝时代是尊重‘后土’的,后土就是大地。北方人把土叫做拓,把后叫做跋,因此我们就姓了拓跋氏。”
孝文帝又问:“黄帝为什么尊重后土啊?”
大臣王肃站起身来,恭敬地回答说:“大地是万事万物的根本:有了大地,才有人,才能生长五谷,才能饲养六畜。土是万物之元(根本的意思),所以从黄帝时代起,大家就一直尊重后土。”
“说得对呀!”孝文帝连连点头,端起酒盅,高兴地说:“土是万物之元,土是黎民百姓的根本。请大家满饮一杯。”说完他一饮而尽,众大臣也都干了一杯。
这时候,孝文帝才话归本题,对大家说:“把他们两位的话合起来,‘拓跋’是土的意思,土是万物之元,那么,我们拓跋氏就可以改姓元氏啊。拓跋是鲜卑复姓,元是汉字单姓,称呼起来更方便些。你们说是不是这样?”
“是啊!是啊!皇上说得很对呢!”
孝文帝见大臣们都赞成他的意见,就宣布说:“从今以后,我就由拓跋宏改叫元宏啦!”
接着,他发布了一道命令,把北魏皇族的九个姓氏和鲜卑族其他一百八十个姓氏,都从复姓改成单姓。例如:把达奚氏改为奚氏,步六孤氏改为陆氏,贺赖氏改为贺氏,独孤氏改为刘氏,步大汗氏改为韩氏,乌洛兰氏改为兰氏,贺楼氏改为楼氏。他还让大家把鲜卑名字也都改为汉名。
孝文帝的改革还有好多,像改革文官武将的名称,改得跟汉族王朝一样。还减轻了刑罚,废除了极残酷的车裂(把犯人的头部和四肢分别系在五辆车子上,然后打马拉车奔跑,把人体撕裂成碎块)和腰斩(把犯人拦腰斩断)两种死刑,等等。这些都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对各民族的团结起了好作用。
每日小练
1. 孝文帝的姓氏改革中,拓跋氏改为___氏,步六孤氏改为___氏,独孤氏改为___氏,步大汗氏改为___氏,贺楼氏改为楼氏。
2. 为了社会的安定和发展,孝文帝还进行了哪些改革?
上期答案
1. 改说汉话。
2. 北方的经济文化有了很大发展。
《北魏孝文帝不说鲜卑话》
人物介绍
东晋以后,我国南方先后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统称南朝。北方先由北魏统一,后来分为东魏、西魏,再往后是北齐、北周,统称北朝。这就是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
北魏是少数民族鲜卑(xiān bēi)人建立的,它有一位出色的皇帝-孝文帝元宏(公元467年~499年)。元宏本来叫拓跋宏(tuō bahōng),后来才改成汉族的姓。在位期间,他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对鲜卑族的风俗习惯做了大胆的改革。这些改革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加强了各民族的友好关系。孝文帝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故事五
不说鲜卑话
迁都洛阳以后,孝文帝决定进行一系列改革。首先,他想消除鲜卑族和汉族在语言方面的隔阂(hé)。
一天,他把大臣们召进宫来,对他们说:
“你们希望我做一个贤明帝王,还是做一个平平常常的国主呢?”
“当然希望您做一个贤明的帝王啦!”
“你们是想国家有些新气象呢,还是愿意因循守旧?”
“我们都愿意日日更新。”
“好!那就要进行改革。你们可都不能违抗啊!”
众人一齐回答:“您的命令我们一定服从,谁还敢违抗?”
孝文帝十分高兴,接着说:“我现在决定,今后一律改说汉话。朝廷大臣,年纪在三十岁以上的,由于习惯太久,不能一下子改过来,只能慢慢地学。可是三十岁以下的人,就不能再讲鲜卑话了,必须讲汉话。如果有违抗的,就要降官降职。”
“就照您说的办。”大臣们异口同声回答。
这样一来,汉话就渐渐地成了北魏唯一通行的语言,各地人民的交往也方便多了。北方的经济文化自此有了很大发展。
每日小练
1. 要消除鲜卑族和汉族在语言方面的隔阂,孝文帝想到的策略是:___________。
2. 各地人民的交往更为方便后,直接到影响的是?
上期答案
1. D
2. 任城王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人物介绍
东晋以后,我国南方先后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统称南朝。北方先由北魏统一,后来分为东魏、西魏,再往后是北齐、北周,统称北朝。这就是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
北魏是少数民族鲜卑(xiān bēi)人建立的,它有一位出色的皇帝-孝文帝元宏(公元467年~499年)。元宏本来叫拓跋宏(tuō bahōng),后来才改成汉族的姓。在位期间,他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对鲜卑族的风俗习惯做了大胆的改革。这些改革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加强了各民族的友好关系。孝文帝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故事四
迁都洛阳
过了些日子,孝文帝向大臣们宣布,他决定亲自统率军队,讨伐南朝的齐国。大臣们都不愿意,七嘴八舌地反对。孝文帝听也不听,仍然决定伐齐。众人拿他真没办法。
不久,三十万魏军和大批的文官武将,在孝文帝亲自率领下,浩浩荡荡,渡过黄河,来到了洛阳。这时候,天上下起雨来了。孝文帝命令部队在洛阳驻扎下来,等天晴了继续向南进军。
雨一直下个不停。孝文帝等得不耐烦了,他传出命令:“大军明天向南开拔。”
第二天,孝文帝身穿铠甲,骑上骏马,手执马鞭,威风凛凛地来到军前。
早已在这里等候的文武大臣们,见皇帝来了,一齐跪在孝文帝的马前,一个个把脑门儿都贴在泥泞的地上,不肯起来。
孝文帝挺生气地问:“大军将要南进伐齐,你们拦在我的马前,这是要干什么呢?”
大臣们回答说:“这次伐齐,天下人没有一个不反对的,只有您一人愿意去。不知您单人独马,准备上哪儿去?”
孝文帝厉声说:“我要统一天下,你们竟敢多次阻拦,难道就不怕死吗?”他朝马屁股上猛抽了一鞭子,就准备跑起来。几个大臣也真不怕死,拼命地拉住孝文帝坐骑的缰绳,流着眼泪死死地劝他不要去冒险。
孝文帝才缓和下来了,对大家说:“咱们世世代代都住在偏僻荒凉的北方,我早就想迁移到中原地区来。如果你们一定反对讨伐齐国,那么就必须把都城迁到洛阳,我才同意停止伐齐。你们看怎么样?”
众人听了,跪在地上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默不做声。孝文帝忽然大声命令:“同意迁都的站到左边来,不同意的站到右边去!”
有个大臣慌忙站起来说:“只要您停止伐齐,我同意迁都洛阳。”说罢,他第一个站到了左边。
其余的贵族、大臣见了,都纷纷跑到了左边,没有一个站到右边去的。
迁都洛阳的大事就这样决定下来了。
原来,孝文帝出兵伐齐是假,迁都洛阳才是他的真正目的。这就是他和任城王在平城定下的计策。大臣们还一直被蒙在鼓里呢!
每日小练
1. 以下选项,哪个是真的?
A. 出兵伐齐
B. 冒雨让大军出发
C. 孝文帝要离开洛阳
D. 迁都洛阳
2. 孝文帝和________串通好,定下了迁都的计策。
上期答案
1. 不是。
2. 攻打齐国。
《北魏孝文帝君臣定计》
人物介绍
东晋以后,我国南方先后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统称南朝。北方先由北魏统一,后来分为东魏、西魏,再往后是北齐、北周,统称北朝。这就是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
北魏是少数民族鲜卑(xiān bēi)人建立的,它有一位出色的皇帝-孝文帝元宏(公元467年~499年)。元宏本来叫拓跋宏(tuō bahōng),后来才改成汉族的姓。在位期间,他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对鲜卑族的风俗习惯做了大胆的改革。这些改革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加强了各民族的友好关系。孝文帝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故事三
君臣定计
回宫以后,孝文帝的气慢慢消下去了。他派人把任城王叫进宫来,和和气气地对他说:“刚才我发火,是想镇住别的大臣,您别见怪。”
任城王也很抱歉地说:“我是为了国家的利益,话说得很直,冒犯了您,请您恕罪。”
孝文帝这才对任城王说了实话:“您还不知道我的心思呢,听我告诉您。平城虽说是打仗的好地方,可这儿不能实行文治。咱们鲜卑人风俗落后,想要移风易俗,在这儿是办不到的,所以我想干脆把都城迁到中原洛阳去,还想改革许多不合时宜的制度,把国家治理得更好。刚才我说要攻打齐国,不过是个借口,我是想让大家跟我到洛阳。”
任城王听了,高兴地说:“您的眼光远大,洛阳确实是个好地方,我也愿意迁都。”
“我就是怕大臣和贵族们都留恋平城,一听说要迁都,非乱起来不可。”
“您既然要办大事,就要敢决断!”
接着,君臣二人小声地商量了一阵子,定下了一条计策。“好!就这么办啦!”孝文帝果断地说。
每日小练
1. 孝文帝是真的生气了吗?
2. 孝文帝为了迁都,以________借口,想让大家跟随他到洛阳。
上期答案
1. A
2. 北魏都城所在地气候、地理位置不好。洛阳在中原地区,气候不冷不热,又挺繁华,交通也便利,过去的很多朝代都在那里建过都。
《北魏孝文帝一场争论》
人物介绍
东晋以后,我国南方先后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统称南朝。北方先由北魏统一,后来分为东魏、西魏,再往后是北齐、北周,统称北朝。这就是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
北魏是少数民族鲜卑(xiān bēi)人建立的,它有一位出色的皇帝-孝文帝元宏(公元467年~499年)。元宏本来叫拓跋宏(tuō bahōng),后来才改成汉族的姓。在位期间,他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对鲜卑族的风俗习惯做了大胆的改革。这些改革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加强了各民族的友好关系。孝文帝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故事二
一场争论
北魏的都城在平城(现在山西省大同市)。这里气候寒冷,常常刮起大风沙,有时候六月还下雪。再说,它的位置靠近北魏的北边,离国家的中心太远,又常常遭到外族的入侵。孝文帝觉得把这里作为都城实在不好,想把都城迁移到洛阳(在现在河南省)。洛阳在中原地区,气候不冷不热,又挺繁华,交通也便利,过去的很多朝代都在那里建过都。
可孝文帝要是直接提出迁都,那非遭到大臣们反对不可,因为平城是他们老祖宗的地方,怎么能随便离开呢?孝文帝想出了一个主意,就把大臣们召集起来,对他们说:“我要发兵南下,打败南方齐国。你们觉得如何?”
大臣们都不敢说话。孝文帝的叔叔、任城王拓跋澄忍不住说道:“您应该把咱们国家先治理好,别总想消灭别人呐!”
孝文帝火了,大声说:“国家是我的国家,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任城王,你想阻拦么?”
任城王一点也不害怕,也大声说:“国家虽然是您的,可我是国家的臣子,对国家大事,我就要出来说话!”
孝文帝脸都气白了,沉默半天,才又开口对大臣们说:“咱们各说各的理由,这没什么。”
说完,他站起身,回宫去了。
每日小练
1. 北魏是由少数民族( )人建立的。
A. 鲜卑
B. 东胡
C. 契丹
D. 突厥
2. 为什么孝文帝想把都城迁移到洛阳?
上期答案
1. A
2. 在位期间,他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对鲜卑族的风俗习惯做了大胆的改革。
《扑朔迷离的主人公是谁?扑朔迷离讲了谁的故事》
扑朔迷离的主人公是谁:北魏时,有一户姓花的人家,老父叫花弧。花弧有一个女儿,名叫木兰,她从小就喜欢舞枪弄棒,武艺十分高强。有一年北方边境上发生战事,皇帝下诏书在百姓中征兵参战。花木兰的父亲在征兵之列,花木兰全家为此犯愁,因为花木兰的父亲年迈体弱,根本没法征战沙场,而花木兰的弟弟年纪尚幼更加没办法参军。
为此,花木兰整天为这件事犯愁,以至于达到了寝食难安的地步。一天,她忽然想到:我替父亲去应征,女扮男装,不就解决了难题吗?于是木兰跑到市场上买来骏马,又购置了鞍鞯、辔头,跟着同村的男子们一块儿出征了。
花木兰征战沙场长达十年,这十年中她险些丧命,当真是九死一生。将士和同伴们许多战死在疆场,木兰侥幸地活着回来了。军队打了胜仗,皇帝犒赏凯旋而归的功臣。皇帝问木兰:“你为国家出生入死,我要好好奖赏你。你有什么要求尽管说吧。”木兰回答说:“我只想早点回家看望我的父母。”
花木兰回到家中,家里人都欣喜不已。她脱下战袍,找来旧衣服换上。倚在窗台上梳理自己的头发,把头发梳成女人的样式。稍稍打扮竟美丽无比。
这时候,一同在疆场上拼杀的伙伴们来探望木兰。木兰穿着女人的衣服,梳着女人的云髻,戴着女人的饰品,款款走出房门。同伴们一看,全惊呆了:“唉呀!这十年里,我们都不知道你是个女的呀!”雄兔和雌兔同步奔跑,很难辨认雌雄,当真是扑朔迷离啊!
木兰捉来一对雌雄兔子,然后笑着说:“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意思是说我女扮男装,就像在地上走的兔子难以分辨出雌雄一样,根本看不出来我是男的还是女的啊。
后来,人们就用“扑朔迷离”作为成语,比喻事情模糊复杂,真相难辨。扑朔,扑腾、乱动;迷离,眼半闭。
《群侠封魔录一出山》
北魏太和十四年,崤山,有一山庄,名曰逍月山庄。庄内数百口。庄主杜国辉,号称雷霆圣人。中原武林之领袖。一招七魂六魄掌神秘莫测。余下两名霹雳使者。七名得意弟子。 十三名护法。七八十名庄众。弟子其一为邬黄。得高忘望众。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只因数年来下落不明。不少人为此叹息!其二为梁启,善拳。开碑裂石轻而易举。其四为梁索!轻功极其高超。飞檐走壁为强项。其七为邓豪:一把天地陵刀,威慑武林。远见三人,胯下3匹彪悍汗血宝马,走出庄外。其一为一面目清秀、、少年才俊的男子,名曰秦宇,背上一轩辕剑,一身轻纱衣。其二为一玉树临风健壮的男子,一身结实的肌肉,手上一根齐眉棍名曰唐龙。其三为沉鱼落雁,鲜眉亮眼,美如冠玉的女子,名曰秦丹。手中一把胜邪剑。其三人是梁焕的五名得意弟子中的老五、三、六。三人蹙眉早已皱起。各个忧心重重。原来数日前梁焕对其三人说道:“西域武林领袖梁焕想扫平中原高手。杜国辉身为中原武学领袖必定要与其交手。杜国辉武功深湛,内力浑厚。手中有把绝世宝刀热炎刀。需在四年之前到昆仑山上去把手持玄冥剑的师祖彭飞请回方可抵之。三人立刻起程。
路途偶遇飞贼。可区区飞贼那可为难杜国辉的得意弟子?一月有余。傍晚三人到达洛阳。人来人往,见一客栈。名曰青水客栈。唐龙道:师弟师妹,天色已晚。不如在此客栈休息一晚,明日在赶路。两人应允。
秦丹下马喊道:小二,来间客房。小二说道:“客官楼上请。”三人和小二上了楼。底下数名食客也暗中手提兵刃跟了上来。三人随小二进入客房内。屋内井然有序。干净整洁。秦宇暗道:附件高手如云,不可小觑,底下有人暗中跟上来,却没有丝毫声响。轻功不凡。吾等务必小心。二人点头,嗜酒如命的唐龙喊道:小二,上酒!不一会,热酒便上来。三人举杯将饮时,秦宇闻到了一股酸臭味,便大呼:“此酒有毒!不能饮。”话音刚落,数十名黑衣人破门而入。数根暴花枪刺向秦宇三人。唐龙见后,冷笑一下,齐眉棍立即抽出。一招棍扫麦花使出,唐龙是使棍高手,一扫一劈全身着力。棍耍起来呼呼生风,节奏生动,棍法密集,快速勇猛。数名黑衣人被震出门外。秦丹也不含糊。立刻抽出一把胜邪剑。一招情谊绵绵剑刺倒数人。琮宇轩辕剑一取。使出祖传心法:
走剑平善,,两眼顾剑尖,气沉两足稳,身法须自然,剑行如飞燕,剑落如停风,剑收如花絮,剑刺如钢钉。”
黑衣人一个个倒下,不停呻吟,秦丹怒道,汝等何人,尽想置我等于死地。见没人回答,秦丹走上前,想揭开黑衣人脸上的黑布,看清敌人的面孔。一不留神。一名黑衣人,一跃而起。朝着秦丹的胸口用了全力使出一招阴阳五行追魂手。秦丹惨叫一声,倒下了。唐龙,秦宇而人知道此招的厉害之处。唐龙接住琮丹,秦宇愤怒的轻功一使。跃到黑衣人面前一招青龙出海将其击退数步。这黑衣人乃一高手也。青蛇剑一取。手腕一转。一招凌厉的冥王蝴蝶刺立刻出来。秦宇大吼:阁下可是李俊的手下?黑衣人不答,手上的利剑却剑剑致命。唐龙见大事不妙,立刻提棍来助秦宇。不一会,唐龙秦宇二人,使出了毕生绝技:佛光冥王阵。此招要是七人使用便可天下无敌。此招以兵刃风吹荷花,左右摇摆,飞云流水,穿连不断,慢劲快打。”为心法。可虽然只有两人,黑衣人武功固然高,却又如何能敌的住杜国辉的绝学?交手不到十回合黑衣人惨叫一声。倒在血泊中。两人却吓出了一身冷汗。回头望了一下秦丹,见其脸颊发紫,口吐黑血,不省人事。唐龙运了气疗术为其疗伤。不料,阴阳夺魂手阴毒无比。不到一炷香时间,唐龙就口吐黑血,内力大损。秦宇混元一气功一使。也没用。秦宇叹了口气说道:“我等奉旨下山,行动却暴露。再说,三人皆受伤只能去师叔姚斌那里去疗伤。唐龙,琮丹服下了数颗牛黄解毒丸。才长长的吐了口气。秦宇用剑轻轻挑开黑衣人脸上的黑布,吃了一惊,原来她是梁焕的弟子刘伟。三人连忙颤颤巍巍的走出青水客栈
不一会。三人已经走出了数十余里。在一条羊肠小道上发现了数十名百姓的尸体,皆为胸口中刀而死。血流成河。不一会。远方听见有兵刃交击。琮宇大惊。立刻抽出宝剑。内力略恢复的唐龙也提起重棍。秦宇小声道:“你保护秦丹,我上前看。”秦宇轻轻用剑撩开高草。只见。三名身穿黄袍的人,在围攻一名轻素衣男子。秦宇见了吃惊了很久:“原来轻素衣男子乃琮宇的七师弟邓豪”秦宇大吼:“黄袍小贼。秦宇在此,七弟,我好想你啊!”邓豪惊喜万分:“五哥我也想你!这黄袍人是李俊的手下西域三义!”秦宇微微一怔,道:“可否是王通得力的西域三义只见黄袍人说道:“不错,我们乃风仙毅、火仙奕、云神艺!” 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
《家乡的蔬菜大棚》
听老人们说,自北魏,就有了我的家乡—南辛庄。是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养育了我村祖祖辈辈的庄户人。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富民政策不断深人人心,家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近发展的塑料大棚,给我们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不足200户的村子,已拥有300多个大棚,户均1.5个还多。
随着科学的发展与传播,人们都尝到了科学种田的甜头,由原来的小打小闹小拱棚,迅速改变成大面积覆盖塑料大棚。在一排排白蓝相间的大棚里,各种蔬菜长势很好,煞是喜人。“红彤彤的西红柿,一嘟噜一嘟噜挂满架,犹如一个个小红气球簇拥在一起,让人见了直流口水;尺把长的芸豆,碧绿鲜亮;穿紫袍的茄子,均匀地布满了枝丫,有的侧面观望,有的拼命往下垂头,怕羞似的藏在叶下,一个个肥胖的小圆脑袋上油光焕发;又青又长的辣椒真像大山羊的角
家乡的大棚给我们带来了丰收的喜悦。一年下来,一个大棚收人有五六千元,有的甚至过万元。蔬菜大棚的发展不但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人,也丰富了农村的菜蓝子。你看,原来骑自行车的现在换上了三轮车、摩托车……
我爱你—家乡的大棚!我爱你—家乡的庄户人!
【点评】本文写了家乡的塑料大棚给庄户人带来的经济效益。先后写了家乡人建起了塑料大棚,蔬菜长势喜人,家乡人生活发生了变化,对家乡的爱。在写蔬菜的长势时,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句子生动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全文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内容充实、具体,选材新颖,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