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两场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22 07:40:00
《难忘的足球比赛》
这周,我们进行了两场足球比赛。虽然结果有些遗憾,但过程中的每一个瞬间都让我们难以忘怀。
第一场是与五班的较量。比赛开始前,我们满怀信心,准备展现我们的实力。然而,比赛开始后不久,五班就率先破门得分,比分变成了1:0。这让我们倍感压力,但我们并没有放弃,而是更加努力地进攻和防守。由于我们的配合不够默契,加上对方球员的出色表现,比分逐渐被拉开,最终我们以4:1告败。虽然结果不尽如人意,但我们在比赛中展现出了不屈不挠的精神,这是值得我们骄傲的。
第二场比赛是与实力强大的12班的对决。12班可是拥有三名足球校队队员和一名足球校队队长的班级。实力如此之强大,怎么不让我们压力倍增?。然而,在裁判陈老师的公正执法下,我们并没有被这些强大的对手吓倒。比赛开始后,我们全力以赴,展现出了我们的不惧强敌的精神。实力就是实力,很快的,12班的一个射门,干脆利落,如一记耳光让我们清醒,在实力面前的自大,最终还是打脸的。
“你们不要自顾个儿的,要配合。守门员目光要警惕,可以走前一点。当球回场时,其他队员要迅速回来,一起防卫。”班主任张老师亲自给队员们传授秘诀。哈哈,张老师的秘诀果然不一般,我们的队员们如同打了鸡血一般,我踢你护,你运球他配合,一个射门把足射进了对方的球门。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与欢呼声。张老师更是激动得挥舞着双手,跳着,叫着:“太棒了,就是这样子!”
第二节是女生上场,何若凡守门员显示出敏捷的身手,把对方的一个射门给拦了下来。这也赢得了全场的一致喝彩。而马馨蕊的一个射门,更是将我们的热情推向高潮。12班的老师迅速喊停了,他们进行了战略的调整,很快地,他们配合得更加默契,他们的足球队员们显示出可怕的实力,一连几个射门让我们失去了防守的能力。就这样,我们以3:5失利。我们情绪低落,连连叹气。
“没关系的,你们已经很尽力了,应该表扬。”张老师安慰我们。体育老师过来了,他说:“你们踢得很好,对方可是有好几个校队的队员啊,他们是天天练的。因此,有这样的成绩,难道不应该庆贺吗?”
两位老师说得都很有理,我们情绪稍微好了一些,都纷纷表示以后一定要加强训练,才能取得成绩。足球赛如此,其他方面何尝不是如此呢?
《两场告别两代人》
杂乱,家中彻头彻尾地被清扫。这是一个沉重的隐喻:告别。
母亲清理旧物,翻到一个金属箱,里边锁着陈年往事里的细枝末节:手抄的宋词,镜面模糊了的表盘,和一件旗袍——丝绸面料、大红色。母亲见此,愕然:“这还是我和你父亲第一次约会时穿的。”
我收拾行李,衣物、台灯与书皆熟悉而温暖。“终将远行,去往省城。”如是想,有窃窃的欢喜,又弥漫忧伤。与故乡告别,似割舍生命的根脉,我的心片刻阵痛、苦涩犹存。
杂物阔拓,母亲就这样说话,脸上荡开笑:“第一次约会多紧张。对所有衣服都不满意,非到店里裁好料子,亲手缝上,不说手艺多好,而是细节要精致……”她将旗袍在日光下铺开,有几只小虫在爬,绣着的玫瑰开败了,丝线的金黄褪去。正似张爱玲的句子:“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蚤子。”
我停驻,倾听,想象母亲年轻时的面庞:她伏在缝纫机上的模样淑静,一绺头发垂下,温顺地贴着脸,大红色的布料映得女孩的脸颊也微微发红。那时的岁月缱绻悠长,容得下少女心事。而母亲,现在皱纹初生,悄然告别过去的自己与时光。
“去把它扔了吧。”母亲轻唤。她平静的神色忽而陌生,我不知所措。告别的岁月赋予了她安然与从容。这算恩典吗?我怀疑、质问。我多想用毕生气力让她回归,如野鹤奔向闲云,月亮荡回湖心。
临行的日期逼近,我寻寻觅觅,买来一株灼灼的玫瑰,献予母亲。她似乎欢喜得过头,深深地凝望之后,又低语:“玫瑰颤动,恍若昔日,恍若昔日……”声音绵长,似一声哀叹,又带有心满意足的兴味,这魏尔伦的诗。
我惊讶,期待着下一句。可母亲摇头,坦率地笑:“不记得了。”我便陪她静静地笑,鼻尖发酸,只在心里作答:“骄傲的百合随风摇曳,每一只过往的云雀都是我的故知。”母亲终是与那个骄傲的文艺女孩渐行渐远,那么,告别是另一种相逢。而我,又能否在远方遇见一只故乡的云雀?
玫瑰开得热烈而短暂。当我出发的那天,花瓣跌落,似一滴泪打在桌面,几分颓唐,几分失落。可是,可是有些花儿不会腐败,它们干枯成轻盈的纪念品,有母亲的时间,和我的成长。
一株玫瑰上的两场告别,有忧,有喜,都淡淡的,像早晨泛起的薄雾。如果时间和空间过于飘渺,面对告别,我选择接受。
“总会再见。”从容地,我登上远行的列车。
(指导老师:金路)
教师点评
一场场告别构成了我们的人生,母亲告别了青春,告别了曾经的悠闲诗意,奔赴了“茶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为子女默默付出。泓瑛告别了故乡,告别了熟悉,奔赴他乡求学,奔赴前路的未知。这是两代人不同的告别。小作者将这两场告别巧妙融合,娓娓道来。没有一味的悲伤,没有过多的无奈。结尾处一句“面对告别,我选择接受”是她成长的注脚。
《两场战斗》
“背水阵”和“失街亭”这两场战斗的导演者韩信和马,在战前都想以少胜多,理论根据都是《孙子兵法》中的“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
但是,战争结果却完全不同:韩信大胜,马却兵败身亡,贻笑大方。这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我们从战斗的性质上来分析一下。韩信的背水阵是进攻,因而战役的主动权基本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马诬要进行的却是防御战,且不是短期的防御。从这一点,我们应认识到:马傻以两万兵去迎战十几万敌军,这场战斗本身就不该进行。防御战之胜负,取决于是否守住了阵地,因此,在通常情况下,守方不应以攻求胜(也非绝对不可以攻为守),况且是守方以少数兵马去进攻!我们不妨假设一下:马诬以少击众,并获胜了,那己方也必有损失。这根本不符合长期防御的精神,只会给以后的防御造成困难。这是马傻在战略上犯的不容忽视的错误。
其次,我们从战术运用上来看一下。韩信的背水阵在战斗中起极大作用,但要注意,不是关键的作用。韩信所指挥的这一战役,成功的关键在于:两千骑兵偷人赵营,换旗易帜,·以引起赵军的混乱。而就在这赵军混乱的时候,自己一方的士气正值高涨,于是就一举将敌击溃。也直到此时,战胜敌人的目的才真正实现。显而易见,韩信没有存此奢望—在背水阵中击垮敌人。背水阵在整个战役中起的作用是力图挡住赵军的攻打,为“易帜”创造机会;而“易帜”反过来也给背水阵中将士的出击败敌创造机会。根据以上分析,我想可以这样认为:韩信的“陷之死地而后生”并没有(实际上也不可能)直接将敌人击败。
而马谩恰恰犯了这个错误—他企图单用“陷之死地而后生”这一兵法来取胜,因而没有让王平来策应战斗。
这样看来,两位将领都依据“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来布置战斗,但他们对它的具体运用是不一样的。韩信用在一个对战役有极大关系的地方(只能说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而不是决定性的方面),马傻却不免简单化地运用在整个战役上。这是易被读者所疏忽的。
对以上分析还有一些补充:马傻的时间观念相当淡薄。他屯兵山上,待敌围攻,然后再杀下山来。这样,就显得时间感不紧迫。俗话说“夜长梦多”,马误如此筹划,出纸漏的机会就很多。因为将士们有充足的时间去考虑退缩、投降等生路。这使“陷之死地而后生”的作用大为削弱。而背水阵则大不相同——兵士们面对刀枪只能拼死战斗,否则只有一命呜呼。
此外,战前的一般考虑,两人也差异甚大。韩信确知李左车之计不用后才进兵,表现得很谨慎。他确信敌人绝不会以少数人进攻,为了充分发挥其人多的优势,一定会倾大部而出,这样夺营易帜成功的把握就很大。而这个关键一解决,那就稳操胜券。正是认识到这一点,他才大胆发动了战役。马傻则过于自信.有些傲气。他没想到敌人兵多势众,可以坚壁拒战,困死自己。而自己的人马在绝望中攻击,内无补充,外无救应,仅凭一时的硬拼,成功把握不大,甚至近于冒险,这便等于把主动权让出不少。还有一些因素,可说明马诬不能取胜。例如:他不善听取别人意见,过高估计蜀军的战斗能力,等等,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总之,韩信的计划表面上不十分复杂,但却很周密、完善,从各方面去研究一下,几乎可说是无懈可击;马却由于他首先在战略上,其次在战术上犯了一系列重大错误,所以他的失街亭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