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时移世易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18 11:45:35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800字》
时移世易,星隧贸迁。古陶青瓷上的斑驳图案,绢布丝帛上渐退的色彩,竹简纸张上的镌刻之字,生宣熟纸上的简繁笔画……中华文化意蕴绵长,传承千载,不曾偃息。它已然成为民族发展的根基,国家繁盛的底气。每一个中华儿女身上都肩负着文化传承的使命,应当不息为体,日新为道。
万事万物都处于发展的状态,文化也是如此。张爱玲曾言:“传统的本身增强了力量,因为他被不停的引用到新的人,新的事物和局面上。”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这位恣意潇洒的女子在文学史上开拓出一片属于她自己的天地,自幼接触古典文学让她对古典文学痴迷,而长大后的旅居美国对西方现代文学的理解让她的文风特立独行。到如今,田沁鑫导演的话剧《红玫瑰与白玫瑰》,李安拍摄的电影《色戒》。又从张爱玲的文学作品中汲取灵感,利用现代技术传播给大众,使之焕发新的生机,这些都是文化被新用而成就的精彩。
随着《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国乐大典》等文化类综艺百花齐放,或以真实动人的演绎,或以耐心详细的解读,或以引商刻羽的乐音,用时尚创新的互动和交流满足了人民的文化需要。许多故宫文创产品也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正是新鲜血液的注入,让传统文化焕发光彩。文化是永恒的,载体却不断更新。
俯仰中华上下五千年,亭台楼阁,诗词书画,笔墨纸砚……都是文化的体现。这些宝贵的文化是雕栏玉砌里的一抹余光。在科技蓬勃发展,时局变幻多端的当代,如何能使文化更好的延续,让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是每个人都该思考的问题。最好的传承方式便是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欣赏方式来为文化赋能,使其从严肃的氛围中脱离,让他真正的“活”起来。
文化不能固步自封,亦不能画地为牢。积极广泛的融合新思想必不可少。让古老的文化开出新时代的花,让陈旧的历史涌出旧时代的围墙,新与旧从不对立,新叶在生长也能看见旧叶的身影,就好似简嫃所说:“旧与新,往昔与现代,并不是敌对状态,他们在时光行程中互相辨认,以美为最后的依归。”
《时移世易踵事增华——从祥子的黄包车到现代交通》
周末在家看书,无意间我瞟到了桌上的一张照片,照片中,妈妈穿着红裙子,笑容满面地坐在一辆人力车上,爸爸做出车夫的样子,猫着腰,弓着背,看似很吃力地拉着车。
我笑着调侃:“照片中妈妈坐的车就是《骆驼祥子》这本书里祥子拉的黄包车吗?爸爸是现代社会的 ‘骆驼祥子’吗?”坐在我旁边的爷爷听到了,说:“书里的祥子每天拉的黄包车就是当时的主要交通工具,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天寒地冻,只要有人叫车,就得开始跑活,因为这是祥子维持生计的唯一方式。”
爸爸迫不及待地接过话题:“是啊,你看现在的交通多发达啊,无论去哪都有高铁、高速公路,不止速度更快,环境也更好了。跟祥子生活的时代简直是天差地别。”妈妈也感叹道:“是呀,现代交通的进步不仅促进了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加快了人口流动,而且促进了各地区文化的进一步交流,所以我们才能享受到现在拥有的一切美好生活呢!”
我们生活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出行方式的变化,体现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如今的交通方式更加智慧、智能,也更能满足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出行需求,我们的出行体验也更加美好。
我又望向窗外,看着路上川流不息的车流,联想到书中祥子拉车时的辛苦,不禁感慨:生活在这样伟大的时代,这样繁盛的中国,我们何其幸福啊!
《以和为话题的作文》
时移世易,时间淹没了丝绸古道,荒芜了驿路石栈,冷落了黄金航线,却始终不能磨灭人们内心燃烧着的求“和”的欲望。
千年以来,“和”再人们心中一直是一种美好的意象,它是举案齐眉的包容,是君臣有礼的敬重,是一方海阔天空的平静。文人士大夫莫不“以和为贵”,君主帝王莫不以“和”治国。
殊不知,我们一直被“和”的表象欺骗着。
春秋战国,君臣相坐而论道,亲切赤诚。至汉代,严苛的等级制度建立,君王上座,群臣背严罚监督着,不敢有丝毫越礼,但至少还有个座位,及至明朝,对人性的压抑到了极致,封建礼仪控制的朝堂沉闷无声,再无人敢响起不和之音,的确,从春秋无义战,走倒封建社会的长久治安,我们的社会愈发文明,也愈发“和”了。但是,这是真的“和”吗?这实际上蕴藏了海阔天空下的一片暗浪汹涌。“和”不是人性的天亡与个性的磨灭,这种严苛压制出的“和”的表面必不长久,必将覆灭。骑士,人们千年来求的“和”正暗示了千百年来的求和而不能。无尽对“和”的渴望则正是“和”的障碍。
畸形的“和”的压制下,我们的文化自孔孟之后再没出现一个思想家。一个道路以目的的社会怎能称之为和,一种片刻的平静又是多么的肤浅。
“将相和”自古为人称道。因为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所显示的大度胸襟,人们奉此“和”的经典。高山流水说体现的“和”更是张朝所言的“天下得人一知己,可以无恨”的蹁跹气宇。真正的和其实是《国语》所言的“和实生物”那层含义。不因一物的崛起而剥夺他物生存发展的权利,相反,万事万物和谐融洽才是真正的共享繁荣,生生不息。自然,社会,宇宙本身就是多样的,同时也是“和”的。那是一种春秋思想百家争鸣般的思想盛宴,人的力量,在那一刻变的明智。
许多人认为,儒家与道家是对立的。可我认为,那才是真正的打“和”。儒家思想推崇那种脚踏实地的深沉厚重,而道家思想则传递着一种天高任鸟飞的灵动飘逸。只有儒家,那便缺了灵性逍遥,只有道家,那便少了点踏实稳重,广袤土地与自由天空的相生相克,才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打“和”。“和”本来就是大气,达观的。
以豁达心胸屹立于天地之间,便能体会“和”--这天地之精灵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