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桐城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22 19:43:18
《刺桐城纪行800字》
刺桐城,一个多么优美典雅的名字。刺桐木,一种多么挺拔壮丽的树种。泉州,古称刺桐,宋元时期是世界第一大港,“市井十洲人”是那时的刺桐城最好的写照。毫不夸张的说,泉州,就相当于今日之纽约。这样一处兼容并蓄的地方,文化底蕴弥足深重。在深深地憧憬下,我踏上了这次刺桐行。
闽南红砖大厝是泉州本地的典型建筑。这一抹红,是我忘不掉的色彩。泉州古城是一座活着的古城,街道纵横,巷陌间的肌理保留着古时的样子。一幢幢的红厝,展示着千百年间的沧桑与芳华,那是这个城市本来的样子。飞起的檐角,是灵动;高大的砖墙,是厚重。这样的建筑,似乎可近了泉州人的血脉和风骨中。
本味之外,也有一些杂糅的其他东西。南洋、印度、阿拉伯世界乃至西欧的古典风情,各种外来的文化,都在这里互相交融。古城最中心的涂门街上,“三教并存”。这里有儒家的府文庙,道家的关岳庙,还有舶来的清真寺,不远处还有开元寺和基督堂。清真寺,又名麒麟寺,是中国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据说始建于唐宋时期。圆形的穹顶神秘而玄妙,深深的院墙彰显着当年的辉煌。那古堡似的大门,宽敞的礼拜堂,还有高耸的宣礼塔,这不都是泉州独有的文化印记吗?可这样的元素,似乎并不是泉州固有的发明,而是他人的创造。
闽南的红砖构造这个城市的外在,不同的文化装点内在的细节。晋江摩尼教主像,是另一个大名鼎鼎的建筑。一尊小小的造像,藏在一座中式的木亭内。整座像呈白色,有点像佛像。它所属的摩尼教,在今天已经几无踪迹,却在泉州留下这样一处独特的印记。这样的结合,并不显得突兀——在保留独有的风格同时,又结合中华元素,不得不令人叹服泉州城的兼容并蓄,文化多元。
当我再一次摸到泉州的红砖墙时,感慨万千。你是刺桐之根本,但你不是全部。刺桐城,也不仅仅是中华之刺桐,更是世界之刺桐。正如人类一样,只有一种思想是守旧的,也是可悲的。唯有开放,唯有接纳和包容,是光明的未来。我们在坚守初心的同时,更要接纳他人之精华,为己所用。国家要想进步,也不能闭门造车,而是要博采众长。
一趟刺桐行,令人感慨万千。我在旅途中成长,心灵也在成长。也许,这就是旅行的意义吧。
《作文风景名胜》
桐城——全国闻名的一个历史悠久、意蕴深长的文化古城,它有丰富智慧的“桐城文派”,它有长久的千年的历史文化,它有类似龙眠山那样雄厚挺拔的山脉,它也有类似龙眠水那样清澈宽广的湖泊,我不得不承认这个地方的美丽与智慧,我也不得不为我的家乡桐城而感到无比的自豪。
而在这里,它当然也是一颗绚烂的熠熠生辉的明珠,它是悠久丰厚的桐城文化的标志,远近闻名的“桐城文派”的象征,它依然是古代的寺庙建筑的经典。它,便是文庙,位于古城桐城市中心的广场北端的一座古庙。
桐城文庙始建于元延佑初年,元末毁于兵乱,而并没有过多久,文庙便被整修一新,里面的布局依旧是那样的古朴、典雅,也含有几分清新,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开始关注它。文庙以大成段为中心,以南北的中心线为对称轴,里面的主要建筑有门楼、宫墙、泮池,状元桥、大成门,崇圣祠、土神祠等等,且总面积为3200平方米,各种各样,各姿各态,主次的建筑,也是错落有致,似乎已经浑然一体,而且,它的门楼里的“文庙”二字是由赵朴初先生所题写。
我曾经听说过,有这样的一句话:天下文章出自桐城。我想那是当然,在这座文庙里,真的是大有文章。这里面有孔子的生平,有“渔樵耕读”、“魏星点斗”“独占鳌头”等故事,它们都逼真传神,也生动、有趣。
要论文庙,它不仅有很多难得的稀世珍宝,也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但是在这个美丽的地方,我最喜爱的应该还是要算数状元桥了。只因这个桥有一个奇怪的规定,只有每次科举考试的状元们,才可以从这个桥的上面走过去。每次停留在桥上,看水下的鱼儿的游动,我总是有一种无法说明的意境。
每年,都有众多的海内外专家、学者及广大游客纷呈踏来,来到这里参观游览,而他们,大多数都会站在这里,缅怀各位硕儒的历史功德,求索着古桐城文化之渊源。我相信,他们都会由衷的赞叹,桐城文庙的悠久历史,以及桐城的美丽、雄伟。
它——桐城文庙,是桐城闻名遐迩的建筑,是元、明、清,祭祀孔子的礼制性的重要建筑群以及文化基地,也是桐城古文学派的一个重要象征,最重要的是,它所弘扬的,是桐城派的文化,也是悠久的桐城文化。
天下文章出桐城,桐城文化出文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