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在百忙之中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25 09:16:53
《写给领导的一封信》
尊敬的公司领导:
您们好!
感谢您们在百忙之中关注我的申诉材料,关注我们基层职工的疾苦以及作为一个学生家长的心声。
今年9月份,新学期伊始。突然接到单位通知(口头个别通知):运营了多年的学生班车终止运营。顿时在两个矿山的学生家长中引发了广泛的担忧及恐慌,不仅为今后孩子在上下学中的安全得不到保障而担忧,更为自己日后为时刻担忧孩子的安全而可能危及生产的安全而恐慌。
学生班车的开通本是单位的一项重要福利,是很成功的人心工程,正常运营多年——开通较晚的班车也有5,6年了;最早开通的学生车早在1990年就已开通,至今差不多20年了,深得职工们的称赞与信赖。能够享受这项福利的基本都是两个矿山奋战在一线的职工子女,并且绝大多数是三班倒的职工子女。学生班车的存在实在是解决了他们的一大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更加全心地投入到本职工作之中,为单位,为国家创造更多更大的经济成就。
说实话,作为家长每日那么辛苦为什么,还不全是为了孩子,希望他们吃得好、穿的暖,无病无灾地快乐过日子。而如今学生班车停运之后,孩子每日最重要的生活活动的安全很自然地成为家长每天起床之后便放不下、甩不掉的一块心病。带着这么大一块心病去投入当天的工作,其中的安全隐患是可以想象得到的。作为领导,当然相信您们是不愿意看见这种情景的。
接到通知后,学生家长第一时间选出代表多次找到负责此事的单位领导反映情况、表达意愿。可惜,单位领导的处理态度令学生家长们十分失望——单位竟然采取“一推二拖三恫吓”的方式,像对待阶级敌人一般,敷衍了事。
首先,“一推”——积极推脱、推卸自身应负的责任和义务,意图将这个问题孤立,将其从职工福利中分化出来,企图将停运的责任完全推卸至当地政府及公交公司方面,说什么是市政府下文了,严令各单位的自用班车必须完全停止运营,并将其原有业务全数交由公交公司运营。代表们向其索要相关文件时,却始终支支吾吾拿不出文件。关于这种说法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地方政府不可能为了一家商业公司下这种特别文件,这可是垄断经营,是违法的,是会毁掉他们的政治前程的。我想市政府应该不会这么没有法制概念和常识吧。再则,既然是自用车辆,公交公司与地方政府有什么理由限制你的正常运营呢?是谁给他的权力?!
其次,便是“拖”。
当时正值60年国庆前夕,单位及相关领导们唯恐学生家长们会因此去上级部门上访,令他们颜面扫地,对他们今后的仕途生命产生深远影响,因而暂时妥协——同意学生班车再继续开通一个月,并尽快与相关方面协商共同拿出一个可以接受的解决方案。记住哦——只是暂时开通,只有一个月的时间。言下之意只是先拖过国庆大节再说,到时候风声没有那么紧了,在回过头来收拾这些学生家长,反正那个时间自己已经安全了。事实果不其然啊。
这最后一招也是最狠的就是——“恫吓”。
涉及此事的学生家长均为单位里的普通职工,居住在两个相邻的单位小区内,而这两个小区的孩子就读于共同一所小学。学校距离居住的小区有大约5公里,孩子们每天上学途中必须穿过车多人杂极不安全的城区。此外,在小区里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居然几乎没有各个单位的在职领导居住在这里。其实,即使有,也不会触及到他们的利益。如今只要是个官,就会配有一辆公车代步。他们的子女是完全可以共享 这份荣誉的。难怪他们对职工的孩子是否平安满不在乎,看来“不割儿的肉,不知娘心疼”是句大实话。
“十?一”国庆刚过,学生班车果然准时停运,全盘换作公交公司提供所谓专线车接送。完全自付费用不说,公交车竟然拒绝进入小区和学校内等安全地带搭载学生,而是就近将学生们卸载于距离校门尚有近200米的公交站台上。值得注意的是,那个站台正处城区西头矿区的大门口,一个大十字路口,交通要道,一边还是一个大下坡。每日经过这个路口的车辆不说成千,也有数百。这其中还是将两个轮子的忽略不计。更可恨的是,公交车居然不肯驶过红绿灯,要孩子们自行穿越危险的路口,奔跑着去学校。何况当地的司机开车时基本上是不看红绿灯的,这种情况下的安全可以想像。另外,公交车作为公共交通工具,不会单为这一项业务开通的,它是有站台的,因此行驶缓慢,很难及时将孩子们送至学校上课。
为此,家长们再次选出代表向领导反映情况与困难,希望领导可以重新考虑解决的方法,这一次领导很坚决,没有协商余地,直接以“开出公职”相要挟,企图强行压服涉及此事的所有职工,令职工们极为不满与忿恨。但职工们仍表现出极大的容忍和耐心,坚持积极地协商,试图尽快地合理解决此事。
要知道,涉及此事的学生家长并不是少数,现在已经关系到近200来名孩子的安全。按照三口一家的标准进行估算,至少关系到500余名职工的福利保障与生产安全,这还不是全部,两个小区的扩建工程仍在继续。日后还会有更多的职工带着他们的孩子来此安家落户。据有关消息称,最终会有大约2000余户,总计超过6000的人口陆陆续续地从各自的生产区内迁居至此。届时这个安全问题所涉及的孩子保守估计也有700多名,这终将成为牵涉几乎包括了两个矿山所有一线职工的一块心病,安全生产势必沦为一句领导们演讲稿上空洞无力的口号。
面对家长们的合理要求,领导们不是置之不理、视若不见,便是肆意诽谤家长们非法集会,意图围攻挑衅政府部门,更以报警相威吓。迫于无奈,家长们不得不采取了一些消极抵制——清晨将职工班车堵在车库里,阻止其发车;放学时间,在学校门口进行拥堵,造成短暂的交通堵塞。经过如此这般方才使得单位方面勉强同意出面协调。可惜协调的结果就是刚才提到那般景象,既不能保证准点准时,更保证不了安全。两个单位还同时施展出政界最有名的战术——“踢皮球”,互相推卸责任,一大群学生的安全像皮球一样被踢着。所以才几天,两个矿山的所有职工对此普遍不满,产生抵触。为此,小区的扩建工程受阻,暂时停顿下来。
其实,家长们的要求很简单——就是希望让孩子们继续有专用的学生班车接送上下学,解决掉他们的一大隐忧,也可以说是最大的后顾之忧,一切为了下一代嘛!
学生班车自从开始运营,这么多年以来,它对小区里的孩子上学时的安全保障早已是深入家长们的心里。对于乘坐学生班车的孩子们来说,这车就像是一个移动的家一样安全。这种安全感是其他任何交通工具所无法替代的,这是长久的信任积淀而形成的一种依赖。这恐怕是所有那些宏伟壮观的民心工程都不可能达到的境界和成就,是值得引以为豪的,更应该继续发扬光大。身为第一代的受益者,我是深有感触。作为单位的领导者呢?是继续保持这种良好的氛围,还是打破这种来之不易的平衡与和谐呢?
既然学生班车的存在有诸般好处,是这么伟大的人心工程,没有理由让它嘎然而止。更何况单位所秉持的理由和观点的确十分地滑稽和可笑。
理由一:没钱,超出预算,无钱用来维持。
学生班车每年的相关费用比较高昂。这一点,家长们表示肯定,并表示理解。但是说完全没有钱来维持,那绝对是自欺欺人,欺负工人们文化低不会算帐,是睁眼瞎。放眼看看单位里,只要是个官,几乎人配一辆轿车代步,价值少则8~9万,多的40~50万,比比皆是。此外每隔几年还会有购置新车的计划。最可恨的是,单位居然将停运后的班车直接改用作接送工作地点距离生活区近20公里的职工上下班。就这一点,我们是不是可以做这样的认定——当地政府及公交公司并没有明显的垄断经营的嫌疑。
解决办法:
卖掉所有可以卖掉的公务用车,哪怕是新车。我看像我居住的那家矿山,保留10辆左右,平均价值在10万左右的公务车足矣。裁减一切可以裁减的不必要的开销——诸如名目繁多的招待费、考察费以及五花八门的铺张浪费、面子工程等等,往往领导一顿饭就吃掉了职工的半年粮啊。这些种类繁多的额外开支也是官员腐败的重要源头之一。
仅此一项,两个矿山的初步估算(保守的估算),不要说是二三辆,即便是二三十辆的学生班车养上个三五八年估计也不会是大问题。而且顺带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反腐倡廉的影响力,一举两得啊!
理由二:单位负担太重,职工福利应当纳入社会。
总结概意——还是说自己没钱。这回是压根就不肯出钱,比上一个理由更恶劣,简直就不当职工是个人,这是应了那句老话——“既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动不动就拿北京、上海来做比较,动不动就说要和这些城市同步、接轨,可你也要有那个基础和实力才有资格呀!就现在这水平,害不害臊!!!
将学生的安全问题完全推给公交公司是不合理的,何况还是一个如此没有责任心的公交公司。其次,公交车是要付费的。我们且不说因此增加的每月100来元的开销是不是高昂、合理。只想问一句——单位一个月总共才发给我们几个一百块呢?各位领导都是拿年薪的,平日里的工资奖金应是基本不动,出门散步公车代步。不知道各位领导对日夜奋战在生产一线,终日为三餐饱饭、一身暖衣洒尽血汗的工人们的疾苦究竟能够体会多少?!
总而言之,家长们的意愿很简单,要求也是特别容易满足的。只要能够完全保障孩子们在上学与放学时间的安全就行。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最简单、最直接有效的办法——便是继续开通自己的学生班车,并且承诺不再停运。
迄今为止,学生班车对于两个生活区里的孩子们来说,是最安全的。所以没有理由不让它继续存在,毕竟下一代才是最重要的,未来才是根本!!!
恳请各位领导郑重考虑。
诚挚期盼早日合理地解决!!!
《给领导的一封信》
尊敬的**公司领导:
您好!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此信,并且对您在过去的三百余日中对我的关怀与帮助表示感激!
我怀着极其矛盾的心情给您写这封信,因为又一件事一直让我的良心久久不安。在本年度公司向银行贷款过程中,在某位领导的授意下,我不得不将一份非上一年度的销售合同传真给银行。我再不想为此事而寝食难安。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普通公民,我有义务保证不能由于自己的过失而使国有资产处于潜在的危险之中。
请可怜我濒于崩溃的神经,更请为国为民多多着想!
当然,使我感到不安的并非仅此一事。
我不知是否还能掌控自己的言行。也许明天、也许下一小时、也许下一秒钟,我便会向相应的人员倾诉我的烦忧。
虽然我离开了公司,但我仍然真诚地希望看到**公司美好的明天!
2011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