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西迁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18 08:13:14
《西迁精神观后感》
西迁精神观后感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西迁精神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西迁精神观后感1
今天我聆听了西安交大“西迁”精神的报告会,心潮澎湃,受到了很大的触动,倍受感动与鼓舞。
胡老前辈娓娓道来了西安交大西迁的历史背景和一位位老教授们的光荣事迹。在国家的召唤下义无返顾地踏上了西迁的路,他们或举家西迁或孤身一人扎根于西部,不畏惧西部条件的困苦,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光辉的岁月,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爱国情怀,艰苦奋斗的精神令人动容,令人震撼,他们是西部最伟大的建设者,最崇高的建设者。他们这种高尚的爱国情怀和无私奋斗的精神正一代代的传承,激励着儿女们继续留守西部,激励着青年人奋斗西部,西迁精神连接着西安交大的历史和未来。
我印象深刻的是胡老前辈说的这一句“党让我们去哪,我们背上行囊就去哪”这句话让我感受到了老前辈们对国家,对党的奉献精神,只因党的一声号召,交通大学全体师生毅然西迁,坚定不移的贯彻执行党的决议,党的方针指向哪,我们就走到哪;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在哪里。他们的爱国情怀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提倡。
西迁精神观后感2
我有幸在小鸟巢观看以“西迁精神”为主题的报道讲述西安交大人为国家奉献青春的时代担当与家国情怀的直播。
84岁的胡奈赛教授,她向我们讲述了她的西迁岁月,1957年春作为第一批年轻教师带着心心念念的科研梦,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她激情澎湃的指挥,动情地唱着《歌唱祖国》,她说:“爱国不是选择项,是必须的!”。她虽然老了,但爱国的心却未老,报告中铿锵有力,让我十分敬佩。老一辈和新时代的年轻人响应党的号召,甘愿舍弃大都市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毅然决然,挺进大西北。这一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作为一名毕业生,让我明白了求职中不能只停留在实现个人追求的层面,我们更应该铭记这一段伟大的历史,传承“西迁精神”,树立正确认识,坚持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认真积累知识,在就业时摆正心态,服务国家和社会,把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在各自岗位上贡献力量。我们要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以爱国奋斗彰显时代的我们的青春底色。
西迁精神观后感3
今天和大家一起坐在一起观看“西迁人”的爱国奋斗事迹直播视频,着实让我收益匪浅。他们是中国的一批先行者,是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奉献了一生的优秀共产党员,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奶奶在上面激情澎湃的演讲更是让我印象深刻,她首先的自我介绍与众不同,其次一首红歌引起了在场的所有人都共鸣,让台下的各位都不约而同的跟随着他的步伐,进入当年的时代。她列举的各个人物事迹无不是她身边的平凡事,我们身边的传奇故事
为祖国的发展而奋斗终生,我们始终只把她放在宣誓的时候,永远都只在嘴边说说而付出实践,这一次的'“西迁人”不仅仅是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更是带动身边的人为共产主义,为中国的发展奋斗终生。
“西迁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推动中国的发展,需要我们的不断努力。我们也会像他们学习,成为一个为国家做贡献的人。
西迁精神观后感4
听过为国捐躯的故事,看过为党牺牲的光荣历史,但是胸怀大局的“西迁精神”是二十几年来第一次听到。
无私奉献、弘扬传统,为了响党西北建设的号召,告别繁华的大上海去到一个落后的大西北,他们的这种艰苦创业、胸怀大局的精神让每一个人由衷的深感敬佩、不论过去还是现在,西迁精神永远值得我们传承和标榜。
这种精神是集体的一次选择,做西部大开发的先行者,他们不止体现了自己更高的人生价值,更向大家、向全国人名展现了他们对事业的热爱、对自己理想的追求。“西迁精神”时时刻刻都有它的光辉洒向四方,它激励着我们敢为人先、克服创业中困难的勇气,同时也激发了我们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的使命和责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党的事业做出有价值的牺牲是令人钦佩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坚定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信念是高大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令人敬重的。
为国家繁荣富强的事业而奋斗,“西迁精神”只是一个缩影,在祖国的脚脚落落有无数个同西迁人一样用整个生命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扎根西部、扎根基层,在这个新时代“西迁精神”永远都不会泯灭,我们要不断的学习“西迁精神”肩负起新时代的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负心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西迁精神观后感】
《叶树桐老师和附中的音乐生活》
抗战西迁后的北京师大附中音乐生活非常丰富。当年多数老师还年轻呢,他们带头打球、游泳、画画、各种课外活动,唱歌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老师们的爱好势必影响到学生们。学生们的课外活动更是多了:球队、技巧队、美术研究会、音乐欣赏会、京剧、话剧,还有壁报社。这里只回忆叶树桐老师对学生们在音乐爱好方面的深刻影响。
叶树桐老师教我们唱歌、学习乐谱、看懂乐理,提高音乐方面识别能力。他先教齐唱和轮唱,再教二部合唱和四部合唱。在课外他又组织了一个男女混声合唱队,从全校挑选了一些基础较好的同学,来练习一些经过精选难度较大的歌曲。叶先生吹拉弹唱、样样都会,只是有时嗓子并不很好,似乎还有一点沙哑,但唱起歌来却非常动听。指挥合唱队的时候,尤其显示出他对音乐的高深造诣。我和二姐都参加了这个合唱队,让我唱第三部,我总是认真学习,把它唱好。看到许多我钦佩的男同学和女同学都在那里如醉如痴地投身到这个音乐天地之中,我不禁为自己能参加这个队伍感到幸福!
叶先生选的歌曲种类很多,分很多的层次。有救亡歌曲:《枪口对外,齐步向前》、《我们在太行山上》、《游击队员之歌》,还有一些带有民主爱国思想的四部合唱曲,如“中华锦绣江山谁是主人翁?我们四万万同胞!……”“中国人,中国人,君记否三百年前破倭兵?戚家军与俞家军……”(指明朝名将戚继光和俞大煪破樱寇大胜的故事)“旗正飘飘,马正啸啸……”,“车辚辚,马啸啸,枪在肩,刀在鞘。男儿报国在今朝,男儿报国在今朝!……”这些歌曲雄壮豪迈,激动人心,充满中华民族抵抗侵略威武不屈的英雄气概。
叶先生选的歌曲,还有很多旋律优美的抒情歌曲:“雪界天晴朗,腊梅处处香,骑驴把桥过,铃儿响丁当!……”(《踏雪寻梅》)“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左公柳拂玉门晓,塞上春光好!……”(《玉门出塞》)还有“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下吹着些微风。……”((教我如何不想她》)。当年我们只知道这些歌曲好听,并不完全理解其中的含意。如(教我如何不想她》,我只是在几十年以后,才明确知道,原来这是一首留学生怀念祖国的歌曲。“她”,指的生养自己、哺育自己的伟大中国。
叶先生还选了一首四部合唱《山在虚无飘渺间》(似乎是描写杨玉环歌剧的一段):“香雾弥漫,香云缭绕。……却笑她悲欢离合,悲欢离合,儿样痴情种。……急做相思梦!”这首歌曲优美恬淡,典雅清新。如赞如颂,如怨如诉。不但表达了一个琼楼玉宇福地洞天的境地,而且描写了一个飘飘欲仙情恨悠悠的人物,似乎吸收了道教传统音乐的优点。几十年后,我游新庆宫沉香亭和马党坡贵妃墓,这首歌的旋律又出现在我的耳旁,似乎又看到那位如花似玉的“太真仙子”了。
还有悲壮动听的《伏尔加船夫曲》,《黄河大合唱》和《大路歌》。《铁蹄下的歌女》和《夜半歌声》。记得同班好友陈秉三酷爱美术和音乐,他很喜欢这些歌曲。高三晚自习的休息时间,我总是陪着他到某低年级教室外面去望一望。那时有一个电影《花木兰》插曲《月亮在哪里?》后来他果然和他的“月亮”任培智结了婚。他在西北工学院学的是航空工程,曾经成功地自己刻制小提琴。他为了帮助修理乐器,解放前和去解放区的同学有不少的联系。
还有一首以儿童口吻歌唱的《卖布谣》:“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卖布买米,有饭落肚。…小弟弟裤破,没布补裤。……土布没人要,饿坏了哥哥,嫂嫂!”词和曲都是一流的。
有一首《天下为公》,歌词和《礼记·礼运篇》原文一字都不差:“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谓大同。”几十年以后,我给学生讲古代中国哲学家的理想,竟能在学生面前把这段精彩文字背了一遍。道理很简单,这是因为叶老师教过这首歌,而我当年唱得很熟的缘故。
记得有一年附中开晚会,一位女同学跳上台来,边舞边唱:“今天不往别处去呀,哩格龙冬龙冬哩格龙冬,专唱那个王家庄呀。……王家庄有位王员外呀。……他有三位好姑娘。……”演唱的就是甲班的同学王玮,她不知道是从哪里学来的这个生动活泼的小歌剧。还有我班好友陈宝深曾经用纯粹山西的腔调唱:“一根扁担,软溜溜地溜呀呼咳!担上了扁担要上前方……”。就是从他那里我们才听到一些秧歌剧的。
那时附中还组织了一个音乐欣赏会,听听尽量能弄到的唱片,自己去收集一些古典乐曲和轻音乐。广东音乐如《三潭映月》、《竹影摇红》之类。外国民歌如《宝贝》、《鸽子》、《桑塔·露琪亚》之类。还有古典的歌曲:《我的家庭真可爱》、《故乡的亲人》、《我的太阳》、《夏天最后一朵玫瑰》和舒伯特的《小夜曲》等。都是些健康的、格调高的“千古绝唱”。
叶树桐老师多才多艺,同学们大都知道他原来是学物理专业的,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原来还精通俄语。解放后,19491950这个学年,叶老师在西北工学院教俄语,当时我在西工土木工程系读四年级,很少和他联系。但在我们的五O年班《毕业同学录》上,详细记有西北工学院当时的教职工名单。清清楚楚写有这样几句:“俄语兼任讲师叶树桐:男,40岁,吉林长春人,哈尔滨俄文专修学校毕业;北平师范学院物理系毕业。1949年10月到职。”(这是最近才查出来的)
叶先生后来到东北去了,什么时候去的,我不知道,也不知道他后来的情况,但我每当唱歌和听音乐时,就想起叶老师来。像别的课程的老师一样,几十年前老师播种的种子,几十年以后还在那里发芽、结果哩!附中当年的音乐教育影响很大,不仅陶冶学生的性格和情操,还引导学生的思想和修养,有的学生毕生爱好音乐,甚至后来就从事音乐工作,这里面叶树桐老师的功劳最大,最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