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用得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3 04:25:17
《变色剂》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得当则皆大欢喜,不得当就是一场灾难,极其糟糕的灾难。
公元2600年,科学家们发明了一种变色剂,点到哪个东西,那个东西就会变色。变色剂上有一个方框,在方框里写上你要的颜色,碰一下需要变色的物体就可以了;重新在方框里写字,就可以换个颜色了。之前的状态还不算失控,人们在将变色剂抢购一空后,最大胆的尝试也只是把菊花变成蓝色、把绿萝变成粉色。
直到一阵子后,一条河流变成了明黄色——
这下全乱套了!街道上,一棵棵行道树无精打采地垂下紫色的叶子,一块块地砖用炙热来抗议它那大红的身子。更糟的是,这些奇怪的树呀、砖头呀还一天变一个颜色,直看得人眼花缭乱,分不清什么是什么了。
政府不得不采取些措施了,举报悬赏之类的全都试遍了,也没起到多大的效果,整个世界还是花里胡哨地、一天一天的变着色彩。
最后,管理处下达了死命令:回收并不得出售任何变色剂。幸亏,变色剂是有时间期限的,再熬两三个月,所有的物体都会恢复成原来的样子,恢复成花红柳绿的样子,恢复成令人亲切的样子。
唉,这就是乱用科技的后果。
【简评】
如小作者在开篇所提的“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用的得当则皆大欢喜,不得当就是一场灾难,极其糟糕的灾难”,你笔下的“变色剂”亦然。你先介绍了它的优点,又描写了一切失控后的场景——叶子是紫色且无精打采的,地砖是红色且炙热的……有麻烦,有转变,就有了跌宕的情节和发人深省的思考。佳作!(施民贵)
《记叙议论两交融》
我们平时在作文时,记叙与议论是用得最多的表现手法。但在同题作文时又该如何去记叙与议论呢? 训练目标:记叙与议论是表现手法上的两座大山,一直档在同学们面前,我们现在面临的任务是如何把这两座大山中的旅游景点开发得更多更好,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的视线,提高观赏性,这就是我们的写作训练目标。 训练方法:夹叙夹议,顾名思义,即指一边叙述,一边议论,有叙有议,叙议结合,一般说,叙述偏重于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让人感知;议论偏重于对客观事物的评价,使人理解。叙述中,作者对所叙事物有所触动,产生感受,于是,借题发挥,发为议论,这种写法,使叙述带有哲理性,议论具有形象性,能加强文章的表现力。
这种笔法常见之于散文写作,朱自清曾说:“这种夹 ‘叙夹议’的体制,却并没有堕入理障中去;因为说得干脆,说得亲切,既不‘隔靴搔痒’,又非“悬空八只脚” 这种说理,实在也是抒情的一法;我们知道,‘抽象’ ‘具体’的标准,有时是不够用的。”(《燕知园·序》)他还将这样的夹叙夹议贴切的喻为杭州吴山四景园的“油酥饼”,“入口即化,不留渣滓”,要使散文里的夹叙夹议达到这种境地,并非易事,需要做到情与理的统一,要有广博而新鲜的知识,以及较高的语言造诣。 朱自清把“夹叙夹议”中的说理,称为“实在也是抒情的一法”,这切中了夹叙夹议的特征,散文离不开抒情,作者的感情总是弥漫于作品的角角落落,渗透于字里行间。
因而夹叙夹议中的“议”不能不被感情所渗透,而带上感情的色彩,成了感情化了的议论,这种议论实则是一种情理交织的抒写方法,既掺有淳厚的感情分子,又闪烁着清漱的理智光辉,这种夹叙夹议,并不力求描绘精美的画面,而是重在表现事物的内在和气氛。 散文中的夹叙夹议,要“说得千脆说得亲切”,有赖于作者丰富的知识散文里不论是叙述,还是说理都应以科学知识为本,而要做到“入口即化,不留渣滓”,必须在语言上狠下功夫。一般说来,散文应以口语为本,适当吸收古语,欧化语,乃到方言,特别应注意句式的配置、安排。老舍说:“散文若能写得字与字,句与句前后呼应,就可以言简意赅,也就有了诗意。”(《谈简练》) 散文中的夹叙夹议,有人称其为“絮语”式的笔调。它如故人相见,彼此推诚相见,无构无束,妙语叠出,精彩纷呈。的确,此种意境,唯有在“夹叙夹议”的笔调中方能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