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合一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3 07:14:21
《愿你我知行合一高一作文》
愿你我知行合一高一作文(精选23篇)
作文,就是将生活中的见闻、感受描绘出来,将对生活的想像与思考表达出来,让读者产生共鸣,从而让读者感受生活、思考生活。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愿你我知行合一高一作文(精选23篇),希望大家喜欢。
愿你我知行合一高一作文 篇1
李白曾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却又有人赞扬秋日里低头的麦子所蕴含着的成熟的谦逊。我思忖,我们该如何取舍?
当大秦帝国的太子扶苏因与父皇的政治主张不合,不愿屈服而被罚守边疆领兵打仗;当柳永多次进京考取功名未果时,写下“忍把浮名,换做浅斟低唱”,从此流连青楼;当百日维新失败时,“维新六君子”不愿屈服强大的帝国主义,英勇就义;当……一位位令人热血沸腾的历史人物,他们的思想是成熟的,是坚定的,他们坚持内心的选择,即使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我仿佛明白了,一个成熟了人,他们会拥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并永不屈服于世人,昂首挺胸的活下去。
可是,当“明朝三大才子”之首的解缙刚做官时为民仗义执言,却最终落了个贬官回家,而后屈膝却成了朱棣身边的红人;当解放军进行平津战役时,傅作义为保住满城百姓和价值连城的文物,接受了和平改编,为我们子孙后代留下了更多精神文化;当……一位位屈于时势的人物,他们也许只是为了自己的前途,却也有为更大的利益而屈膝的人,我又迷茫了,一个成熟的人,应该永远低着头么?
直到我知道了王守仁的思想,理解了张居正的生平,我才豁然开朗。张居正,天资聪慧,是当地有名的神童。二十左右便考取了进士,进京为官。但当时权倾朝野的内阁首辅高拱,一个害死了他父亲等一系列正直的人,被朝廷大臣所不齿。而张居正,却为他办理大大小小的事务,被朝廷孤立。然而最后,张居正却推翻了这位祸害朝廷多年的内阁首辅。我诧异了,毋庸置疑,他内心不可能忘记了杀父之仇,却以异于常人的毅力容忍了下来,一点点学习,一点点成长,一点点明白朝廷的尔虞我诈的“游戏规则”。哦,我懂了,我们为人处世也要能屈能伸。当一个人随意蔑视你时,你应该暗自蓄积力量,等你强于对方时,有些蔑视,也就不攻自破了。“小不忍则乱大谋”啊!心中对于成熟的疑惑也渐渐消失了。
当有人在问我,“一切成熟了的,都必须低垂着头么?”我可以微笑着,“不,我们既要学会昂首挺胸,亦要学会容忍,愿你我知行合一。”
愿你我知行合一高一作文 篇2
今天我们就来咬文嚼字,说一说我比较喜欢的一个思想:知行合一。
最早的这个思想,是明朝的王守仁先生提出的。从字面意思上来看,什么是知行合一?答:知与行的合一。评:废话。在我看来,这个思想有两层不同的含义。
第一层。如果我们把这四个字拆开,就会发现它的意思很简单:知,就是知识;行,就是行动;合一,就是合为一体。这样看,它想表达的意思是:知识和实践要合为一体。在现代社会中,很多人往往都会注重于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生活上的运用。其实不然。我们应该把两者结合起来,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一个人的理论知识学得再好,结果一碰到难题就不知所措,因为他只知道知识,却不知道如何去灵活地运用它。现在社会大多是这样的人,一些博士呀,研究生呀,在学校把一些大道理,大知识背的滚瓜烂熟,一进入社会,就傻了眼。一些看似简单的事情,想运用知识来完成它,思来想去却只能讲一些大道理,一些空话;让他举个例子,却一个都举不出来。因为他根本就没有经历过这种事,没有亲身的体会,是无法真正地感受到其中的道理。所以说,有些事情只有你自己去实践,才能领悟它。
那有的人就会问:“是不是我只实践就行了呢?”
也不是。因为知识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知识的体现。两者是互为表里的。王守仁曾经说过:“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如果只有知而无行,则不是,不是真知,而是妄想;如果只有行而无知,则不是笃行,而是冥行。
第二层。则是知行合一的延伸。首先,我们要了解这个社会的本质——利益。他还有一个对手,叫做原则。从古至今,两肋插刀,舍人取义这类的道德是存在的,可惜这东西的代价太大,估计你要首富王健林来都不一定愿意。除了个别一根经的,大多数人都不愿做。但为什么犯罪的人却这么多呢,它不是比其他的更危险吗?归根结底,还是利益。只要有足够大的利益,就有驱动人的能力。犯罪说起来很危险,利益却高,还能收获刺激。这就是这个世界的真面目,异常残酷,却格外真实。在这个残酷的现实前,你要明白,想真正的实现伟大的理想,又不放弃原则,就要懂得两个字——变通。只有变通,才可能在社会上立足,适应这个千变万化的世界。然而,随着应试教育的强力发展,中国的大学生在这方面做得极其差劲。他们自以为学到了知识,拿到了学位,就可以备受瞩目,大展拳脚。其实仔细想想就可以发现,全国每年至少有几百万大学生,博士生毕业,全国省份不过23个,城市加起来才200多个,其中还包括一些偏远山区,加上生长在大都市的傲娇学生,机遇实在是少之又少。这时候就会分成三部分,一部分人就会放弃原则,为了利益不顾一切。这种人往往只能取得暂时的利益,因为它们的手段往往不能见光,努力半辈子,到头来一事无成。另外一部分人,是只遵守原则,不会变通。在他们的眼中,只有正反两面,不是正,就是反。这种过于绝对的人,自以为看到的本质,结局往往是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最后一类人,也是最少的一部分人,他们则看透了社会的本质,不仅知道社会的背后是什么,还知道自己在社会上的地位,甚至还知道自己该如何融入并改变这个社会。这种人,往往才能掌控全局。
在现在这个发杂的社会,每一寸土地下,都可能是洪波暗涌,稍有不慎就会万劫不复。我们只有先融入社会,了解社会,才能一步一步往上爬,并取得人生的巅峰。但要记住,巅峰前方,是万丈深渊。人生何必追求完美呢?有时想想,失败的人生会感到伤心,却不会遗憾。这何尝不是一种变通。
愿你我知行合一高一作文 篇3
五千年的辉煌文明,经历过风霜雨雪的打磨和考验,终于积淀出了一个堪称伟大的民族。而这辉煌的历史长流中,有四个字不敢让人忘怀,铭心刻骨——“知行合一”。
儿时便读过这样一则有趣的故事:王阳明小时读朱子书,“欲做圣贤,先修格物。”然于格物,不求甚解,决心先实践一番。恰巧看到一片翠绿的竹林,顿时打定主意。格物,格物,害!不如就先格这竹子吧!
于是王阳明坐下,眼睛紧盯着一株竹子。眼前这根竹子,碗口粗细,枝叶扶疏。王阳明认真思考这竹子背后的道理,从它的建筑、艺术、医用等多方面思考、探讨。就这样,王阳明整整思考了七天,甚至差点晕倒,也没格出“道”。他心想:圣人之道难不成就这样难求吗?可惜王阳明卧病在床,此事也只能了了罢之。
后来的后来,王阳明创立了“阳明心学”,提出了“知行合一”的思想,被人们奉为圣人。他真正悟了道。
小时觉得有趣,甚至有些许可笑的故事,少年王阳明的疑问终于有了答案,现在想来,王阳明当时格的不是竹,而是心罢。
知行合一的“知”,不是“知道”,而是“良知”,是每个人内心与生俱来的道德感和判断力。找到并遵循内心的良知,复杂的外部世界就将变得格外清晰,到胜决断,了然于心。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这是王阳明留给世间的最后一句话。追忆王阳明的人生,应该是无悔无怨的,无论是年轻时的浮夸还是中年以后的老成,王阳明都做得很好,因为他在凭良知做事。他创造了很多人都不可能创造的人生成绩,散发了很多人都不可能散发的光辉,他的人生价值得到了最极限的体现。完美的人生,就应该是这样:尽可能在良知的指引下创造引以为傲的人生价值。
每段伟大的路上最初都布满荆棘,每一个先贤都曾被视为移山的愚公,古谚有云:“只有通往地狱的路,才铺满鲜花。”无论是王阳明格竹,还是“新郎失踪”,都曾经被人取笑和不屑,但他最终做到了。困难难道不是抵达梦想的必经之路吗?
“提及少年一词,应与平庸相斥。”少年的我们,应在良知的指引下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我们应当做什么呢?大概只有这八个字才能诉说——知行合一,止于至善。
愿你我知行合一高一作文 篇4
我独自在五龙山脚徘徊,低吟着:“莫道面前无宝镜,一轮明月照夫人。”阳光晴好,望着夫人峰,此时,此诗此境真是妙不可言啊!
仰望夫人峰,荟萃着各种绿。隐蔽而成熟的墨绿,明丽如金属色的翠绿,故作矜持的淡绿……都被阳光的碎片连起,和谐地相互交织却又色彩分明,密密地簇拥着那位情深又坚韧的“夫人”,似乎想温暖她千年的等待而又日益冰冷的心。噢,山顶应美妙如斯吧:仰面伸手可摘一抹云彩,弯腰俯身可听沧海桑田的一场絮语,贴身抚摸可感千年夫人那炽热的一腔痴情……我的心已飘到山顶了,脚下生风,望着夫人峰往上冲。但脚越来越沉,终于在半山腰停住了。
也罢也罢,让自己陷入无尽的疲劳中只为看风景,这些景色图片网上都有,值得上去吗?不如就这么幻想,满足一下偶发的诗人情调吧!
停步仰面,发现自己的双眸怎么也不能从五龙山之巅移开。心里有一种声音告诉我:向山顶冲去……我要去看看这山这水!多少文人人生得意的时候,走向自然,向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笑谈自己的万丈豪情。在仕途失意的时候,到大自然中去深深地呼吸一口自由的空气,去伸一伸他们被压垮了的腰杆,在山水中寻找心灵的归依和心智的独立。对,我要爬上山顶,去领略《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小石潭记》中的至情至性,去感受山水中承载着的一颗颗高尚的灵魂,一种种光耀千年的情怀……终于,我拖着酸意渗满骨骼的双腿,静立在山巅,任风吹荡起一身单衣,洗涤着心灵。似乎灵魂被这一片广茂的大地稀释成淡淡一绺,飘摇在天地之间。突然,心如止水,仿佛有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一朝风月,万古长空之感。
多亏了“行”,让我有这番“天人合一”之感!只知道景美又不攀爬领略,又怎会有“此景只应天上有”的震撼!
我笑了,这不正是王阳明苦苦徘徊思考十九年的结晶么?知行合一!只是知道道理,用笔或极其虚伪的声音夸夸其谈的人太多了,可这有什么用?“知而不行,则为无知”。诚然,我们需要有一种判断是非的观念,也需要可以鼓舞心灵的道理,但不将其付诸行动,只是一味地幻想,不就是最荒唐可笑的玩笑么?多少人在一味地空想中迷失自己;多少人怀着雄心壮志迎接初日,却碌碌一天;多少人知行不一,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与其做语言的巨人,不如让自己因行动而变得强大,用“行”实现每一个“知”。
五龙山巅,我悟到了,“心学”最灿烂的精髓——知行合一。
愿你我知行合一高一作文 篇5
我国的教育家------陶行知,曾经将名字改了又改,最终定为“行知”二字,意思是说:在在生活中,于是只有先行才能知,要“行”与“知”结合。在这个花花世界里,有千千万万的奥秘等着我们探索、实践,只有拥有知与行这两只翅膀,才能飞向成功的天堂。
王阳明是我国的著名学者,小时候非常注重“行”和“知”,有一次,他看到朱熹的一句话“格物致知”,便照其行事,坐在家门口的竹林前“格”竹子,三天三夜:思考着竹子中的奥秘,然而三天下来,王阳明非但没能参透其意,反而生了一场大病。因此王阳明明白了,原来圣人的话也有错的时候呀!虽然没有成功,而且病垮了身子,但是,他却明白了,只有实践才能判断是非,得到真理。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书本上的知识终归还是不完善的,我们不能盲目地跟随书本上的知识,要遇事多思考,亲自实践,并在此基础上,补充、完善、推翻它。在我们的成功的道路上,正是需要这两盏为我们指明前进方向的导航灯。
我国杰出的教育家陶行知,也提倡“知行合一”。有一次,他要为学校添置二十多张椅子,便和木匠商议,要求木匠教会孩子们做凳子。孩子们一开始有些不耐烦,有的孩子皱着眉头说道:“我们是来学习的,不是来学做凳子的!”许多大人看到孩子们拿着锯子,担心绘划破孩子们的手,也抱怨起来。这时,陶行知笑着对大家说道:“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双手要实践,大脑要思考。你们说说,这首诗好听吗?”孩子们欢快地答道“好听!”一旁的大人们也会意地笑了。三天后,孩子们通过实践,终于坐上了自己做的凳子。
学知识固然是很重要的,但亲自实践,从而证实它,更加重要。古人说的“知行合一”就是这个道理,只有做到这两点,才能踏入成功的大门。
愿你我知行合一高一作文 篇6
当你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你会说: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当你在外面游玩的时候,你才会体会到“知行合一”,知:便是指的是知识,行:便是指的是实践。当知行合一,那便是你通往人生高峰的时候。
而在此次研学中,最让我体会到知行合一的便是上海科技馆了。在“生物万象”中,人们仿照中国云南的自然风光,向人们展示生物的多彩性。在这里你可以尽情领略到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生物的奥秘,丰富多彩的生命现象以及生态的相互依赖关系,并认识到保护自然的重要性。在这一展区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生物的奥秘以及人们行为的重要性,这一展区向我们展示的生物都来自我们身边,而我们的行为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它们。看了这一展区之后我深刻意识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不能只做一个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我们要拿出我们的实际行动去保护生物保护大自然保护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地球家园。而在“地球家园”展区中我学到了丰富多彩的地理知识,还看见书本上边讲的内容以动态的形式展现在我们面前,这样使我们的记忆更加牢固。下午,我们又去参观了上海的高等学府之—,上海交通大学,这所大学不仅在上海非常有名,而且在中国也是名列前茅。在那里,我虽然没有见到许多上海交通大学的学姐们,但是我可以根据他们在那里的学习环境来推断他们的学习成绩一定都是非常优秀的。在那里,绿树成荫,即便是冬天也毫不逊色,一条河流穿过着他们的整个校园,感觉那里就有一股浓厚的学习氛围。当时我就感觉到这就是我理想的高等学府,我当时就决定以后要更加的努力学习,为了我的理想大学而为之奋斗。
另外一个让我深有感触的是我的带队老师,他也是一名高校的学生,从他的行为中我看见了什么叫行动,什么叫素养。我们不仅要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而且还要付出实际的行动。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我们的个人修养。
知行合一,知有所得,行有所获。
愿你我知行合一高一作文 篇7
我的意思是:你只有行动才会知道,知道是行动的成果。就像我所说的,你不尝试一下你怎么知道你是错的还是对的呢?你可以说你父母可以告诉你啊,但是我可以问问你,难道他们永远是对的吗?就连老师都会犯错误,家长又何尝不会呢?
就说小孩子吧:他一开始一定是烫到才知道火是热的;冰到了手才知道血是冷的;吃过糖才知道糖是甜的;不小心磕到了石头才知道石头是硬的;太阳下晒到几次、厨房里做过几次饭、夏天的生活尝过几次才会懂得抽象的热。雪人做过几次、冷风吹过几次、冰激凌吃过几杯才会懂得抽象的冷。白糖、芒果、西瓜、甘蔗吃过几次才会懂得抽象的甜。碰到铁、碰到铜、碰到木头,经过好几次,才知道抽象的硬。烫到手又冰到脸,就更能明白冷与热了;尝过甘草接着吃了黄连,就更能明白甜与苦了;捧逗啊石头再去拍棉花球,就更能明白硬与软了。
就连名人都是这样:佛兰克林放了风筝后才知道电器可以由一根线从天空引到地下;瓦特烧水,看见整齐推到壶盖才知道整齐也能推动机器;加利里翁在比萨斜塔上将不同的球落下,才知道不同轻重的球是可以同时落地的。
“亲知”为了解“闻知”之必要条件就像上面所描述的。
所以通过以上这些具有科学依据的例子,足以证明我的论点了吧!
愿你我知行合一高一作文 篇8
让青春花朵在知行合一中绽放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离。”诚哉斯言!知与行犹如人之双腿,“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唯有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并重,才能更好地发展自身。
行是知之始,我们首先要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刘基有言:“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我们只有去亲身实践,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纵观历史长河,重要的知识常来源于亲身的实践。亲自到人民中去,陶行知在实践中才有了“平民教育”的主张;亲身参与中国革命,毛泽东才在实践中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亲自到田间地头,袁隆平才在实践中打破了传统观点,提出“杂交水稻”的构想……“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他们独特知识的来源,是他们自己的亲身实践。身为高三学子的我们,也应以他们为榜样,在实践中获取知识,比如亲自动手做物理、化学实验。
知促行之成,我们也要用知识促进实践。“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无论是用知识带领乡亲们脱贫攻坚的干部,还是运用“北斗”指挥救灾的人员,抑或是用新方法治理沙漠的治沙员……他们都是在用新的知识与技术来促进实践的发展,从而真正将知识落到实践中。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就是知道与做到的距离。身为高三的学子,身处备战高考的紧要关头,“知行合一”这一金玉良言更应成为我们的座右铭。我们应当加强实践性学习、迁移使用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不断充实知识库。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答题方法及技巧在练习中加以巩固运用,在考试中更能灵活变通,如同王阳明用其心学指挥剿匪,平定叛乱,我们也应做到“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用“知行合一”打赢高考这场战斗。
“何幸当斯世,莫放此生空!”让我们在平时落实好知行合一,不懈奋斗,我们定能浇灌出最美的青春之花!
陶行知,在一生中曾三次為自己改名。他的原名是陶文浚,在大学期间,他深受明代思想家王阳明“知行合一”论的影响,在19岁时给自己改名“陶知行”,认为“知是行之始”,认识先于实践。之后,他逐渐认识到“行”的重要性,提出“行是知之始”,有实践才有认识。于是在43岁时,又改名“陶行知”。
愿你我知行合一高一作文 篇9
唐太宗李世民曾经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在彻头彻尾的观看了比赛后,我发现,只有把古人的一言一行当作自身的镜子,才能在社会上刮起一股谦谦君子之风。
比赛当中每一位选手的表现都让人印象深刻,他们对诗词有着强大的储备量,对风俗古迹的了解也颇为深刻,但最吸引我的是节目组最后设置的对选手知行合一的考察。通过饭桌上的礼让,就餐的行为习惯,充分体现了选手的个人素养。有的选手礼让长辈,为大家端茶倒水,有的选手却坐姿不端,举止不雅。面对六人五个鸡蛋,他们互相谦让,尽管每个人都有不足之处,但都有美德与素养的体现。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什么?是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孟子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是李白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老子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更是教师张丽莉的舍己为人,的哥的拾金不昧,黄丽芬的助人为乐。前有智者先贤的字字珠玑,后有博爱之人的身体力行,以古为镜,知行合一的好人为整个社会做出了良好的表率。
而山东省实行的光盘行动,虽然在全省获得了积极的响应,但仔细观察之下又不免会发现仍然有些人意识薄弱,看着粮食被浪费不为所动。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也许你浪费的只是半条鱼,一只虾,但积少成多,后果又会如何呢?我们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就是小公主、小王子,面对无法平均分配的时候,又是否会把自己的那一份礼让给他人呢?在团聚就餐时,是否会让长辈先入座,等长辈吃过再动筷呢?这是值得每位青少年深刻思考与反省的啊。
赛场上的选手不论输赢都始终保持快乐的笑容。对于他们来说,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失败并不可惜,成长与收获最重要。正如谚语所说:“失败得教训,成功获经验。”失败为我们积累下了一份又一份的经验,铺垫了通向成功的捷径,是必须珍惜的良师益友。
而生活中的我们,无一例外的得失心重。我们看重成败,往往因为输掉一点点伤心一整天而忽略了自己所收获所学到的,经常为自己诸多的小差错找借口,却忘了孔子所说的“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失败是成功之母,在山东这孔孟之乡,自幼学习先贤经典的我们更应该知晓这其中的道理,“不怨天,不尤人。”要想获得成功,首先应从修身养性开始,只有调整自己的心态,才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获得更大的成功啊。
我们要明白“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不做“啃老族”,“手机控”而是努力成为“光盘族”,“学文控”,以古为镜,行知合一,用经典充实我们的心灵。
愿你我知行合一高一作文 篇10
华盛顿儿童博物馆墙上的这句话,无不诉说着这样一个道理——学贵于知之,更贵于行之。
西汉文学家刘向说过:“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千百年来,多少思想家、教育家总在为我们阐述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即知行合一,重于实践。其实把听与见结合而论便是知,一个胸无点墨的人怎能有所作为?古人常讲“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如果没有博观或者博闻,想必无论是谁也是无处可取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主张。“行知”之名也正代表了他的“行动—知识—再行动”的教育思想。我们通过观察、通过听闻获得知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讲究“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样的一种境界。齐白石学画虾时,曾终日蹲坐在虾池旁观虾的动态;徐悲鸿的奔马图,是他常在马厩观马的结果;达芬奇为了完成《最后的晚餐》,曾用两年半的时间到酒馆、市集去搜寻人物形象,观摩人物神态。这些名人的事例无不启迪着我们要学有所成,就必须有“知”在肚里,“知”是“行”的前提和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达到教师传播知识,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单有“知”是不行的,要紧的是“行”,是做。如果只有学知,有远见,但只空论,那不但不会美名远扬,反会被他人认为是“空水瓶”,没有真才实学。荀子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孔子也曾曰:“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是知之,而不行之,想必其所学所知会胎死腹中吧。李时珍为确保所著医术的.准确详尽,亲自到深山采取草药,向药农询问情况;徐霞客为完成游记,跋山涉水,遍游名川大山,历经许多城市;巴尔扎克为了使书中人物具有狮子般品性和毅力,曾亲自到非洲猎狮;托尔斯泰为了刻画逼真的战争场面,曾亲自前去战场观察。所有的事例一再证明:实践出真知,唯有“行”了,方可验证所“闻”所“见”,只有“行”了,才能掌握真正意义上的“知”。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参与课外活动、观察自然环境等方式,使学生体验生活、体验自然。想到和得到,中间还有两个字便是做到。懒于动手实践,只会运用书本知识空发议论,那只会给人留下笑柄。昔有赵括纸上谈兵,最终败北;今有学生空谈理想,最终无所成就。
学习知识,不能只是听,只是接受,更应该用眼、耳、手、脑等多个感官参与学习,实现闻、见、做的统一,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愿你我知行合一高一作文 篇11
去年今日,我绞尽脑汁,把自己兵荒马乱的高中岁月落笔在红格纸之间。此时此刻,我在做同样的努力,却发现一年的时间,远离了“夜阑犹梦,文学当枕”的日子,少了过去高中胡老师语文课堂上文学氛围的濡染,现在已是语言干涩、言辞匮乏。却仍执拗的强撑,想要再去写一次高考作文,实是羞愧难当。
提及语文素养,在我看来,是知识与能力的并行不悖,是思维观念和文化品位的相互浸润,是积累语言和拓展视野的相辅相成。抑或通俗来讲,素养本身绝非仅仅是格纹纸上的笔走龙蛇、挥毫洒墨。它可以是,当你闻知杨绛先生驾鹤西去之噩耗,不需要浏览潮水般的纪念文章,就能流利地背诵出兰德的《我和谁都不争》,得以明了先生“走到人生边上”内心的质朴和平和。同样,它也可以是,未谙世事的我们,甘愿成为文字的信徒,甚至把文字当成信仰去膜拜——那种迷恋情怀所以得以深晓一切阴晴冷暖。
好比社会之建设需要民智开启,我们语文素养的养成也的确需要一位优秀的老师为我们指点迷津。有效的课堂教学,不拘泥于形式,不在于灌输知识的多少,重要的是对于我们兴趣点的激发和培养,是严谨治学精神的影响和陶染。幸运至极,在高中的最后一年,我有机会每日聆听老胡的谆谆教诲,受提携之情与栽培之恩,没齿难忘。
如果说课堂上的讲授是一个引领,那么课外的大量阅读就是一种延伸。我们都期待着自己写作的时候可以笔下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词藻信手拈来,深情娓娓道出,可这些,都是需要阅读背后的文化底蕴进行积淀的。连亘的文字排列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中,只要潜心发掘,便有值得借鉴的菁华,永世难忘。
谈及社会生活实践对于提升语文素养的影响,我认为其是如虎添翼,而非雪中送炭。也就是说,社会生活实践是要建立在扎实的教学和海量阅读的基础之上的,缺一不可。所谓实践,强调行动力,猝不及防的鲁莽断不可取,内心的丰富和饱满不可或缺。
诚然,题中之义的三条途径全部亲力亲为,知行合一,坚持到底是足以支撑语文素养的提升的。然而,大多时候,我们总是害怕自己的努力石沉大海,担忧获得的回报遥遥无期。因为语文素养不同于数理计算,它的反馈周期太过于漫长,倘若没有足够大的执念和孤注一掷的勇气,太容易泄气和崩溃。
可鲜衣怒马少年时,愿我们有朝一日可以奔赴近在咫尺的成功,也同样敢于征服远方始料未及的失败,前路漫漫但可期啊
愿你我知行合一高一作文 篇12
法律是一把利剑,在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它便给敌人致命一击。而触犯法律的人,永远也逃不出法网。
作为青少年,应如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青少年提出了明确的自我保护要求是: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树立“三自意识”,即自尊、自律、自强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具体来说,自尊,也称自尊心,是一种自己尊敬自己,并期望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心理。无论在什么场合,做什么事情,都要保护自己的人格尊严。自律,就是学会自己约束自己,以正确的标准和行为规范指导自己的言行。自强,就是树立自信心,绝不屈服于艰难困苦的打击,珍爱生命,热爱生活,以自请不息的精神来干好自己的事情,使自己成为社会有用的人。
除此之外,作为青少年,我们更应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认真学习,全面理解基本内容,自觉遵守《纲要》规定的公民道德。要在社会实践中加强道德修养,从小抓起,从小事做起,时时处处培养自己遵守规范的自觉性。要学会养成自己管好自己,自己约束自己的能力,哪怕是小的微不足道的不道德行为都要防止发生,哪怕是没有人监督,没有人知道的情况下都不去干不道德的事情。要从严把关,“防微杜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之”,应成为青少年道德修养的座右铭。
当然,法律不会因为你是未成年人而不处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低三十五条规定,对有本法规定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相互配合,采取措施严加管教,及时予以制止,也可以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处罚。未成年人因不满周岁的不予处罚,责令他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严加管教。
俗话说“无以规矩不成方圆”,法律就是我们身边的规矩,时时刻刻约束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虽然现在很多的青少年都懂得法律的重要性,但更为重要的是要做到知行合一!
愿你我知行合一高一作文 篇13
古人云“知行合一”、“知易行难”,“知者”可贵,“行者”更可贵。说得一点不错,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不仅仅是靠心里所想的,嘴里所说的,更是要靠实践来证明的。当我们在一条大街上行走时,总是会时不时地看到果皮纸屑躺在大马路上,可是,又有多少人会去捡呢?最多也就是看到了,有时冷冷地抛下一名:“没事,环卫工人会帮忙扫的。”事实胜于雄辩,或许很多人都经历过这事,然而这一件小小的事,却折射出现代社会的悲哀,也让我强有力地感受到了社会中的“知易行难”。
再如,当曾经在你有困难时,不遗余力帮助你的朋友,现正面临着困境时,你又会怎样?我想多数人应该也只会安慰他,对他说:“加油“,而不会真正伸出双手帮助朋友去渡过难关。朋友需要帮助时,你只”知“而不去”行“,更加深刻地反映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不应仅仅靠说说而已,应“知行合一”。
我们不应该只是做一个“知者“,更应该“知行合一”,让我们90后用自己的行动来诠释生活的意义,用行动来抒写生命的美丽,让行动来展现社会的道德吧!
愿你我知行合一高一作文 篇14
有一粒种子,叫做国学经典,把它播撒在心中,让经典诵读永驻心间;有一条潺潺的溪流,叫做中华美德,让它滋润、浇灌着心田,让中华美德伴随身边;有一盏灯,叫做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提着它走过漫漫人生,让知识在现实中灵活运用,给予你莫大的力量!
诵读经典诗人杜甫曾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中说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萧抡谓说过:“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这些诗句就足以证明读书的重要性,经典诵读巨大的影响力!《国学小名士》中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够熟读、熟背很多的古诗词,朗朗上口、滔滔不绝,这种境界让我心中震撼无比,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是呀,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孕育了底蕴深厚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铸就了经久不衰的艺术瑰宝,犹如夏日的漫天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宛若春日的遍野鲜花,散发着馥郁的芬芳。到刚劲端庄的方块字里,感受《水浒》《三国》的英雄豪气;到如歌如画的唐诗宋词中,领略枫桥的钟声,大漠的孤烟;在外婆的歌谣里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女娲、大禹的故事萦绕耳畔。那一曲曲动人心弦的诗词,会给予我们美好的艺术享受;那一篇篇脍炙人口的经典佳作,给予我们无限的知识,会让我们受益终生。
今后,我要向《国学小名士》中的同学学习,广泛诵读经典,牢记于心,我要诵读国学经典,走进古诗词的世界里,去感受诗人朴质、真切的情思;徜徉古诗词的长河中,去感受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让经典诵读永驻心间!传承美德中华美德到底是什么?这个疑惑一直萦绕在我的心中。观看了《国学小名士》之后,我心中终于有了答案。古语有云:“羊知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这就是中华之美德——它陶冶人的爱国情操,树立爱国爱民的远大志向;它让人孝顺父母,对其充满孝心;它让人仗义疏财,尽自己的全力帮助别人,不图任何回报……而对于我们青少年,中华美德并没有多大,它只是生活中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小事。生活中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每一个表情,都可以衡量出一个人的修养、品德。从小生活在独生子女的家庭中,进屋要先敲门、吃饭要礼让、要尽量向陌生人伸出援助之手等等的优良美德我都没有养成,我不禁感到深深的愧疚!
从现在起,我要改掉坏习惯,力争做一个中华美德的传承者!今天,中华美德的接力棒已经交到我们的手中,将由我们焊接,要靠我们传承,我定要谱写中华更璀璨的诗篇!让中华美德伴随身边,伴我成长!
愿你我知行合一高一作文 篇15
顾名思义,即知道该怎样做的事应该与行动相结合,才会变得完美。俗话说:"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有了好想法就应该立即行动起来。当在行动之前固然会遇到许多问题,虽然我们不知道能否在行动之前消除障碍,但是我们可以在行动之中克服困难。別告诉自己,我做不到。那一定是不可能完成的,除非有奇迹发生。.....如果你真这样想的話,那就大错特错!別相信世界上会有奇迹,因为你自己本身就是奇迹,你就是自己的上帝,倘若,不付诸行动,奇迹也无法帮助你成功。
我们总是在等,等一个好的时机,等一个可以百分之百确定成功所需的条件,反而陷入了永远的等待之中,甚至连一件小事,也总要等到所有的条件都满足之后才开始行动。我们究竟在等待什么?真的能等到么?等到了又能怎样?说不定一等就耗费了我们一生的精力,而到那時候你还有机会反驳么?不,我不信,因为“成功永远留給那些有准备的人",而不是留给那些永远只知道等待的人。如果只知道等待好时机,恐怕我们的一生都会错过最佳时机。正因为如此,很多人一辈子都干不不了一件事。只有想到就去做的人,才能改变现状。
有这么一个小男孩,资质平凡,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他小时候想当班长,结果他连任三年班长;大学时,他喜欢上校花,终于在许多男孩嫉妒的眼光中做了她的老公;大学毕业后,他想开一家公司,三年后这家公司上了电视台;在他30多岁时,忽然想学画画,结果他在40几岁时成功的举办了画展。
当别人羡慕他时,他却说:"我很平凡,没有什么聪明的才智,也没有什么远大的抱负,只是想到就去做。不管结果如何,我却认为自己没有输"
他,就是我国著名的画家余丹青先生。
天底下最悲哀的一句话就是:我当时真该那样去做,却没有去做。
我也曾经只是想想罢了,而没有付出实际行动。是她,王雨寒璐,一个娟秀的女孩,人如其名,虽算不上漂亮,但是......是她让我有了动力,知道自己绝对不可以再放纵自己,整天悠哉游哉,我必须去做,想到就行动,不可以再等明天,"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试问,我还有多少个明日呢?几千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悄然逝去了。
我为自己感到高兴,因为我做到知行合一了。一开始,确实不容易,但是有这么个让我倍感压力的对手,我不怕了,真诚的对你说声谢谢~!希望有一天我们可以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
愿你我知行合一高一作文 篇16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题记
背负行囊,行走于人生的悲欢离合。一扇扇人生之门,不断阻碍着我们前进的脚步,蒙蔽着我们渴求的双眼。未来的路虽总充溢着迷茫与孤独,漫长坎坷又布满荆棘,但若能放下外界的纷纷扰扰与流言蜚语,知行合一,便能获得真知,踏上星辰大海的征程。
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讲,“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知,即懂得道理;行,即践行锻炼。知道却不去行动,就是没有真正明白。正如战国时期的赵括,虽熟读兵书,却只知夸夸其谈纸上谈兵,死搬兵书上的教条,而不去脚踏实地的实践,终死于战场,为后人耻笑。
我们常探求如何获得真知。其实“条条大路通罗马”,求得真知的办法有很多,但不论是哪一种,哪怕是最简单、最取巧的求知之道,也无法在空想中实现。思想的力量,只有在行动中才能发挥作用。为学如此,处世亦如此。若想求得真知,就必须在“行”上下功夫,就必须学会去知行合一。
作为一位优秀的学者和诗人,闻一多先生可谓是知行合一的典范。社会风雨如磐,祖国水深火热,他由忧生爱,爱由忧生,他明白他需要给这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在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上,写满了如群蚁排衙密密麻麻的小楷。他向那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潜心贯注,锲而不舍,终结成《唐诗杂论》的硕果。对知行合一深刻的理解,产生了伟大的思想和伟大的作品,闻一多先生也由此成为口的巨人,行的高标,成为我们民族不朽的精神丰碑。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无论是知识、方法,还是道德,都需要我们拥有足够的储存。而在广泛的涉猎、仔细的研究、谨慎的思考、明确的辨别之后,我们便会得到一个征途是星辰大海的方向。而唯有不断地探索与追求,或肝脑涂地,或骈手胝足,在无数个日夜里皓首穷经,捡拾起慎独,才能让我们顺利通过征途中的山间幽径、坦途道路和深谷岔口。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高举知行合一的信念火炬,脚踏实地,忠贞不渝,锲而不舍地去穿过并征服所有坎坷泥泞寒冷坚硬的大地,方能获得真知,踏上星辰大海的征程。
愿你我知行合一高一作文 篇17
儒为心,道为形,法为事,兵为交,外墨家,内纵横
儒固心,心即人之本,既然是本,那我们就不能随便改变,就像我们用圆规画一个圆,首先要把一个规脚固定一点,然后我们把另一个规脚绕固定的那一点旋转,这样我们就得到一个圆。固定的点即是心,此心如人心,人心也必要固定一点,圆心用一个规脚就可以固定,而人心似乎不是那么容易,要固定人心,首先我们必须明确要一个什么样的心?关于这一点,毫无疑问,当然是一颗善良、勇敢、坚强、仁慈的心,好,那么既然那么多人想要这么一颗心,那为什么后来有许多人放弃了这么一颗美好的心呢!有人说这么一颗心固然美好,在现实生活中却难以生存,我们还要吃饭啊!多么伤感的话,正所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看,这就是最好的证明,拥有这样一颗心只有冻死的份。没错,说的对,我也这么认为,那就奇怪了,那你还说好!也没错。那哪错了,错就错在我们忽略了圆规的另一个规脚,另一个规脚可是运动着的!不动的只有死路一条,而动却有千千万万条活路,所以我们的出路就在另一个规脚上,动则变、变则通说的就是这个理,那我们应该如何变?变成什么样?变了能不能改变现在的状况?回到圆规身上,圆规的另一只规脚是如何动的?当它运动一周后所形成是什么图形?从这个图形中我们看出了什么?
道塑形,道即自然,自然即无为,所以我们要把自己塑造一个看似无为的人,记住是看似,至于最后假戏真做了,也不错,但我这不是叫你做隐士,外表要给人一种对世事漠不关心的样子,前提是心里要有底子,要对世事有一个大致、整体的把握,有人说了,这不是让我做一个伪君子吗?伪君子不至于,我并不是让你去害人,只是好好保护自己,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只能算是利己不损人的人,记住除非遇上你特别信任的人,否则不要将你内心那颗儒者之心表现出来,永远要以无为的外表出现在世人面前,那有人问了,无为即不争,不争何来前进,不急,这个后面再说。
法做事,法即规则,这个好理解,就是依法办事,这个当然不是所以的事都要依法来办,大事、关于原则与底线的事就依法来办,小事中的不反原则与抵触底线的就按人情来办,切忌大事一定不要掺假人情、免得落他人口实,自己的把柄落入他人之手,以后你便不是你了,我们要看事不看人,在人面前你可以不顾他面子的批评、纠正他,但在他人背后不要说他人坏话,人是知面不知心的,要么你不说,要说你就说好话,自己要是恶心那就闭口不言。
兵交际,这点一反常态,几千年来不都是以儒家的思想來处理人际关系吗?兵不是战争的产物?怎么处理好人际关系,对,但兵不是为了起战而创,止战、息战才是兵的灵魂,处理人际关系第一,将听吾计,留之,将不听吾计,去之,这是对自己的朋友,把你的想法与对他的建议对他最多说三遍,三遍无用,即便你说百遍、千遍也无用,唯一的办法就是让现实说话,这个去之,不是和他断交,就是让你别说了,留之就是这次说他听了,下次你有好的想法还告诉他,如果你另有所图,看你的目的可以选择不说和说n遍(n0);第二,对非朋友,要不战而屈人之兵,就是和他友好相处,井水不犯河水,对于为难你的人,不要正面冲突,所谓上兵伐谋,要用你的智慧来处理,处理的结果最好是别人包括他本人都以为你吃亏了,其实只有你自己和真正的智者知道自己输了面子、赚了里子,如果不能做到这样那就吃点亏,不要为了一时之愤,就不顾一切护卫面子,面子是累赘,记住面子不可以当饭吃、不可以当钱花、不可以当权力用。面对你的敌对方,在自己没实力时要忍,并且冒着吐得风险和他交朋友,其目的当然是为了知己知彼,当你有实力打倒他的时候,先不要反击,好好想想他是不是该死,这是要教你一招,要么以后你们和好或互不相犯,要打击他,那就往死里打,让他永世不得翻身,想想你自己的例子就可以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了(我个人建议当你实力强过他的时候就不要为难他了,实在想报复他,就在你的实力和他实力相当的时候)。第三,面对自己的亲人,我不想碰这个话题,我毕竟是中华民族传统教育下的一员,这个关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以上所说都是如何变,也就说只有自己知道,还是那句话除非遇到可以以命相托的人,不可以表露给任何人,画圆时,只有自己看到自己是如何画的。
下面我们讲讲变成什么样,这个是给别人看的。
外墨家,墨家主张什么,对,没错,兼爱,那什么是兼爱呢?就是对每个人都爱(头疼,太乱了)。本来以为人与人之间相处很简单,无非好、坏与不相干,殊不知,好中有坏、怀中有好,而这如同太极中的阴阳、旋转不止、变化不息,这种事情我是不管的,历史上那么多的思想家、哲学家都没搞明白的事情,我可没自恋到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不但人与人之间如此复杂,就是单拿出来一个人亦是如此,一个人可能会实诚、可能会狡诈,一个人实诚我们最喜欢,狡诈我们也不怕,怕就怕他会变化,要想战胜他,要以变化对变化,周星驰一部电影的台词说得好、好人要对付坏人、你是要比坏人奸的,你不比坏人更奸,你当然斗不过奸人,现实也是如此。
内枞横,纵横不是游说,捭阖、经权之变方是纵横。
愿你我知行合一高一作文 篇18
李白曾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却又有人赞扬秋日里低头的麦子所蕴含着的成熟的谦逊。我思忖,我们该如何取舍?
当大秦帝国的太子扶苏因与父皇的政治主张不合,不愿屈服而被罚守边疆领兵打仗;当柳永多次进京考取功名未果时,写下“忍把浮名,换做浅斟低唱”,从此流连青楼;当百日维新失败时,“维新六君子”不愿屈服强大的帝国主义,英勇就义;当……一位位令人热血沸腾的历史人物,他们的思想是成熟的,是坚定的,他们坚持内心的选择,即使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我仿佛明白了,一个成熟了人,他们会拥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并永不屈服于世人,昂首挺胸的活下去。
可是,当“明朝三大才子”之首的解缙刚做官时为民仗义执言,却最终落了个贬官回家,而后屈膝却成了朱棣身边的红人;当解放军进行平津战役时,傅作义为保住满城百姓和价值连城的文物,接受了和平改编,为我们子孙后代留下了更多精神文化;当……一位位屈于时势的人物,他们也许只是为了自己的前途,却也有为更大的利益而屈膝的人,我又迷茫了,一个成熟的人,应该永远低着头么?
直到我知道了王守仁的思想,理解了张居正的生平,我才豁然开朗。张居正,天资聪慧,是当地有名的神童。二十左右便考取了进士,进京为官。但当时权倾朝野的内阁首辅高拱,一个害死了他父亲等一系列正直的人,被朝廷大臣所不齿。而张居正,却为他办理大大小小的事务,被朝廷孤立。然而最后,张居正却推翻了这位祸害朝廷多年的内阁首辅。我诧异了,毋庸置疑,他内心不可能忘记了杀父之仇,却以异于常人的毅力容忍了下来,一点点学习,一点点成长,一点点明白朝廷的尔虞我诈的“游戏规则”。哦,我懂了,我们为人处世也要能屈能伸。当一个人随意蔑视你时,你应该暗自蓄积力量,等你强于对方时,有些蔑视,也就不攻自破了。“小不忍则乱大谋”啊!心中对于成熟的疑惑也渐渐消失了。
当有人在问我,“一切成熟了的,都必须低垂着头么?”我可以微笑着,“不,我们既要学会昂首挺胸,亦要学会容忍,愿你我知行合一。”
愿你我知行合一高一作文 篇19
知即认识,知识;行即实践,行动。知识是引领行动的方法,行动是领悟知识的途径。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
明代思想家和教育家王阳明先生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所谓“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现在的德育包括知,情,意,行,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原来叫陶知行,后改为陶行知,行在前,知在后。他一生对教育的贡献是巨大的。
知行关系,也就是指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实际行动的关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不能算真知。道德认识必然表现为道德行为,如果不去行动,不能算真知。“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知与行是统一的,不能截然地分开。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从知到行,即从认识到实践。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由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当前,全国正在轰轰烈烈地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就是要认真的学习,什么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的作用,怎样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实践就是要把学习到的怎样去落实,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要真正做到“知行合一”。首先群众利益至上,群众是英雄,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真正的铜墙铁壁。
教育实践活动也不应一阵风吹过去,而应该长期坚持,坚持长期。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通过学习懂得了一些道理,就应该按这些道理去采取必要的行动,该为群众办些什么事,怎样为群众办好这些事,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执政之基。
但愿学习不流于形式,也不应想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而应当实事求是地去为群众办事,惠利于民,最后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愿你我知行合一高一作文 篇20
21世纪是生态世纪,我们的城市选择了生态文明的发展方向,就是选择了美好的未来。贵好阳是我们共同的家园,美好的未来需要我们每个人努力实践“知行合一协力争先”的贵阳城市精神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自承担起建设生态文明的责任!
贵阳正在觉醒,我们不能为了一时的发展而破坏环境,也不能因保护环境,而忽视发展,要切实把保护和发展结合起来,即要金山,又要绿水青山。
大自然滋养万物生生不息,是一切生灵共同的家园,从山顶洞人到现代人的智慧,是大自然为人类提供的。可是,现在居然有人为了发展而获取金钱, 随意破坏生态环境。例如:工厂每天不停地排放着成千上万吨污水,大部分水生动植物已经奄奄一息了,但人们为了自身的利益,对此只是睁只眼,闭只眼。许多人的腰包鼓了,但水生动植物,却少了。不仅是这一点,人们不停的伐木取材,还自称是用来搞建设,可他们没有注意到:我们身边的氧气正在一天一天变化,“她”不仅失去了洁白的面 孔,还失去了一张慈祥的脸。我们在情不自禁的在置问自己:被无限制开挖和破坏的数目达到了上千万。森林 、成千上万的树林呢?它们成了人类的家具。
绿色,孕育着我们的生命和希望。中华民族向来尊崇“天人合一,敬天道,守人德”的传统道德。我们何不以珍惜资源,关爱生命,强健其身。当作生活的“必需品”我记得有一位名人说过:“地球上所提供的足够满足每个人的需要,但不足以填满每个人的欲望。”是呀,地球所提供的可以让人吃得饱,穿的暖,这就足够了。可人们为什么还要不断的破坏生态环境呢?
青山绿水爽贵阳,建设生态文明城市,需要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从现在做起。“知行合一,协力争先”保护绿色贵阳,让每个人都争当“绿色小天使”!
为我们城市更美好的明天做出自己的贡献!
愿你我知行合一高一作文 篇21
璀璨,并不代表伟大;平凡,也一样精彩!
她用行动去感染身边的人,用真诚打动着他人的心;她是班级文明、进取的形象代表;她是班级勤劳、称职的服务标兵。她,是203班的郑宇欣,将谦虚、宽容、礼貌、热情、诚恳融入了日常生活,言行举止无不展示着当代中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她以身作则,爱护环境;她注重节约,待人热情。对老师,她怀着爱戴与尊敬;对生活,她心存热爱与感恩。帮助别人,她总是全力以赴;待人处事,她总是豁达宽容;对待工作,她总是任劳任怨。犹记她的勤奋好学,犹记她的真诚奉献,她认真对待生活的每一分每一秒,专注之中透出智慧坚韧,微笑之中满含友善礼让,使人感到阳光般的朝气和温暖。她时刻谨记“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她几年如一日地用“文明”二字来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校园里,有她自觉捡起垃圾的身影,有她自觉绕过草坪的身影,有她自觉关紧水龙头的身影……她是校园文明的倡导者,更是校园文明的实践者,她深知文明是尊重别人,更是尊重自己;她笃信“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她不追逐光彩,却自有一份绚烂;她没有豪情壮语,却自有一份人格魅力。她的勤奋好学和扎实肯干,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她的助人为乐,真诚奉献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文明,她的举止品行感染着我们,带动更多的同学营造了人人“讲文明”的学习氛围,她引导全班共同打造了文明、和谐的班集体。她用正直与善良为歌,以乐观和坚强为曲,弹奏出一曲质朴的暖人心扉的文明礼仪之歌,她以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赢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她,是我们班的骄傲!
文明是风,它可以吹拂每一位学子的心;文明是花,它能将校园装扮得更加美丽;文明是律己,是敬人,是对自己的约束和超越, 是对他人的尊重和理解,文明是一种来自心灵的力量。让我们的校园里人人讲文明,处处有礼仪,让文明礼仪伴随我们快乐成长!我们坚信:用文明武装自我的人是高尚的, 用文明去影响他人的人是可敬的!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郑宇欣,是名副其实的礼仪标兵,是当之无愧的文明之星!
愿你我知行合一高一作文 篇22
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具有悠久的传统美德。文明礼貌处处可见,生活小事彰显文明美德。
我偶尔乘坐公交车,外出游玩,这天时值十一国庆节,我要到街里书店买书。我照例在等公交车,一辆又一辆公交车飞驰而去,而我迟迟坐不上车。节假日人很多,等待许久的我终于乘坐了一辆人还不算拥挤的公交车,驶向街里。上车一看,座位上全都坐满了人,无一空位,我只好站着,由于我不经常坐车,我在车上站不稳,左摇右晃得。旁边座位上的阿姨看见之后,站了起来,把座位让给我坐。我以为阿姨要下车,便心安理得地坐下。眼看要到站了,阿姨却没有下车,我这才明白怎么回事,不好意思地对阿姨笑了笑,说了声谢谢,阿姨也会送了我一个微笑,很甜美,很迷人,让人回味。
原来,一个甜美的微笑,关爱般的谦让,慰籍人心的宽容,也为我在文明笔录中填上绚丽的一笔。事虽小,却彰显了文明美德,同时也让我们感到温暖。“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不就是这个道理吗?每当下过雨后,空气湿润清新,这时,我总会看见疑问年迈的老奶奶站在路灯杆下清除小广告,看着老奶奶辛勤的样子,我不禁感想,若人人都有这样爱护环境的文明思想,世界该多么美好啊!
我记忆中曾有过两幅漫画,画意大概是这样:漫画一:在公交车上,一名乘客不小心踩了他人的脚当他意识到之后,马上向那个被踩得人道歉了,被踩的人说没关系,两人很友好。漫画二:同样的事件在再次上演,两人互相争执,直到最后竟然互相打了起来。同一件事情,却全然两个结果,到底为什么,不由让我们深思。事情很简单,一个人礼貌,另一个人宽容,事情就得以解决。事实表明,为人处事都要学会宽容待人,文明做事。
宽容是理解的体现,只有理解别人,才能宽容别人。当同学无意中触犯了你,潇洒一笑是宽容的表现;当家长疲惫时一句责骂,换位思考体谅父母,才是应该有的态度。生活难免会有磕磕碰碰的时候,宽容面对事情往往很快就解决了。学会宽容会让我们活的轻松。
从文明古国到泱泱大国,数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文明美德仍牢记在人们心中。古有君臣之间的跪拜之礼,今有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文明礼仪。如今,到了我们着一代素质高,有教养的青年人,更应该传承这种优良品德,把它发扬光大。
明代学者王守仁寿:“知是性的主意,性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知而不行,只是
未知。”知行合一,才能做到文明行动,只说不做,或光说不练,人人都会。只有说到做到,才是一个人文明的体现。不要让别人称我们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人。”
人可以没有金钱,也可以没有名利,但不可以失去文明美德。因为钱没有了可以靠我们自己的能力去赚,名利也只是满足人们的虚荣心,但文明是体现一个人的素质,甚至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素质,它可以使我们交更多的朋友,拥有更多的精神财富,可以说,拥有了文明就拥有了最高的赞许。
知行合一,文明常在。让文明变成一种时尚,让文明之风席卷全球各地。
愿你我知行合一高一作文 篇23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是一种必须,也是一种享受;读书,是心灵上的充实和愉悦,更是一种对进步的孜孜以求;读书,不仅是创造智慧的源泉,更是提升境界的不二法宝……书籍,在物质上,在精神上,都是一位伴随一生的知己。而我,还和这位知己一起搞了一次“恶作剧”呢!
一个安静的夜晚,皎洁的圆月嵌在深蓝的天幕上,妈妈在聚精会神地工作,妹妹在一边愉快地玩着积木,而我,却寂静无声,全身心都浸泡在《疯狂的科学》这本书里。我躺在床上,看得津津有味。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饥饿的小马,贪婪地奔驰在书籍的大草原里。里面精彩的情节和优美的文字都深深地吸引着我,让我简直是心向往之。每当我看见科学家又发现一种新的理论时,我都情不自禁的拍腿喝彩,掩饰不住满心的喜悦;每当我看见人们因为沉迷于宗教,而不相信科学时,我都会黯然伤神,哀叹人们的愚笨;每当我看见科学家用真理辩论时,我都会在心底里暗暗为他们加油,真切希望真理能够打败谬论。
看着看着,突然,我的目光在一处实验上停了下来。“遥控点火”这四个字激发出了我全部的好奇心。这是个什么样的实验呢?怎么能遥控点火呢?怎么做到的呀?一连串的疑问让我百思不得其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什么我不亲自实验一下呢?说干就干,我整理清单,搜集材料,一切妥当之后,点燃蜡烛。蜡烛开始冒烟时,我按照书上的指示,紧握打火机,朝烟雾靠近打火……咦?怎么和书上不一样呢?书上写的是打火机在蜡烛冒烟时靠近,就可以点燃呀?我瞬间懵了,不行,失败是成功之母,那我就再来一次。我鼓足勇气,又来一遍,结果,仍然失败了。再来,再来……我一遍一遍的按照书上的说明去实验,结果却是一遍一遍的失败,这失败像冷冷的冰雨,浇灭了我心中的熊熊烈火。算了吧,放弃吧,正当我想要打起退堂鼓时,爱迪生的名言像一道闪电在我脑海中亮起来,“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对呀,这么浅尝辄止就放弃,又怎么能配得上成功二字!于是,我心中的烈火又燃烧了起来。
我鼓足勇气,认真细致的检查了材料,并全面审视了我的实验步骤,再试一次。时间一秒一秒地推移,实验一步一步地推进,哇,成功了,“遥控点火”果然实现了,火苗从浓烟直奔烛芯,点燃啦!但是,说时迟那时快,正当我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而喜不自胜的时候,意外发生了。只见小小的火苗越燃越旺,像一匹恶狼,阿呜一口,把旁边的窗帘不幸点燃。“救命啊,着火啦!”我吓的惊慌失措,连声呼救。幸亏妈妈及时赶到,一盆水浇下去,把“恶狼”杀掉了,同时,我也不幸变成了落汤鸡。狼狈之后,我和妈妈相视一笑,“实践”带来的收获感让我很快就忘掉了之前经历的尴尬。
俗话说,知行合一,方为读书。书要读,手要动,读书要带脑,更要带手去实践。这次的小实验虽然产生了破坏性的结果,但却让我真切的通过动手实践,领悟到了书本背后的真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读书中不断实践,在挫折中不断收获,我一定会继续孜孜以求,和我的书籍知己将一生进行到底!
【愿你我知行合一高一作文(精选23篇)】
《愿你我知行合一高一作文》
愿你我知行合一高一作文(精选23篇)
作文,就是将生活中的见闻、感受描绘出来,将对生活的想像与思考表达出来,让读者产生共鸣,从而让读者感受生活、思考生活。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愿你我知行合一高一作文(精选23篇),希望大家喜欢。
愿你我知行合一高一作文 篇1
李白曾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却又有人赞扬秋日里低头的麦子所蕴含着的成熟的谦逊。我思忖,我们该如何取舍?
当大秦帝国的太子扶苏因与父皇的政治主张不合,不愿屈服而被罚守边疆领兵打仗;当柳永多次进京考取功名未果时,写下“忍把浮名,换做浅斟低唱”,从此流连青楼;当百日维新失败时,“维新六君子”不愿屈服强大的帝国主义,英勇就义;当……一位位令人热血沸腾的历史人物,他们的思想是成熟的,是坚定的,他们坚持内心的选择,即使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我仿佛明白了,一个成熟了人,他们会拥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并永不屈服于世人,昂首挺胸的活下去。
可是,当“明朝三大才子”之首的解缙刚做官时为民仗义执言,却最终落了个贬官回家,而后屈膝却成了朱棣身边的红人;当解放军进行平津战役时,傅作义为保住满城百姓和价值连城的文物,接受了和平改编,为我们子孙后代留下了更多精神文化;当……一位位屈于时势的人物,他们也许只是为了自己的前途,却也有为更大的利益而屈膝的人,我又迷茫了,一个成熟的人,应该永远低着头么?
直到我知道了王守仁的思想,理解了张居正的生平,我才豁然开朗。张居正,天资聪慧,是当地有名的神童。二十左右便考取了进士,进京为官。但当时权倾朝野的内阁首辅高拱,一个害死了他父亲等一系列正直的人,被朝廷大臣所不齿。而张居正,却为他办理大大小小的事务,被朝廷孤立。然而最后,张居正却推翻了这位祸害朝廷多年的内阁首辅。我诧异了,毋庸置疑,他内心不可能忘记了杀父之仇,却以异于常人的毅力容忍了下来,一点点学习,一点点成长,一点点明白朝廷的尔虞我诈的“游戏规则”。哦,我懂了,我们为人处世也要能屈能伸。当一个人随意蔑视你时,你应该暗自蓄积力量,等你强于对方时,有些蔑视,也就不攻自破了。“小不忍则乱大谋”啊!心中对于成熟的疑惑也渐渐消失了。
当有人在问我,“一切成熟了的,都必须低垂着头么?”我可以微笑着,“不,我们既要学会昂首挺胸,亦要学会容忍,愿你我知行合一。”
愿你我知行合一高一作文 篇2
今天我们就来咬文嚼字,说一说我比较喜欢的一个思想:知行合一。
最早的这个思想,是明朝的王守仁先生提出的。从字面意思上来看,什么是知行合一?答:知与行的合一。评:废话。在我看来,这个思想有两层不同的含义。
第一层。如果我们把这四个字拆开,就会发现它的意思很简单:知,就是知识;行,就是行动;合一,就是合为一体。这样看,它想表达的意思是:知识和实践要合为一体。在现代社会中,很多人往往都会注重于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生活上的运用。其实不然。我们应该把两者结合起来,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一个人的理论知识学得再好,结果一碰到难题就不知所措,因为他只知道知识,却不知道如何去灵活地运用它。现在社会大多是这样的人,一些博士呀,研究生呀,在学校把一些大道理,大知识背的滚瓜烂熟,一进入社会,就傻了眼。一些看似简单的事情,想运用知识来完成它,思来想去却只能讲一些大道理,一些空话;让他举个例子,却一个都举不出来。因为他根本就没有经历过这种事,没有亲身的体会,是无法真正地感受到其中的道理。所以说,有些事情只有你自己去实践,才能领悟它。
那有的人就会问:“是不是我只实践就行了呢?”
也不是。因为知识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知识的体现。两者是互为表里的。王守仁曾经说过:“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如果只有知而无行,则不是,不是真知,而是妄想;如果只有行而无知,则不是笃行,而是冥行。
第二层。则是知行合一的延伸。首先,我们要了解这个社会的本质——利益。他还有一个对手,叫做原则。从古至今,两肋插刀,舍人取义这类的道德是存在的,可惜这东西的代价太大,估计你要首富王健林来都不一定愿意。除了个别一根经的,大多数人都不愿做。但为什么犯罪的人却这么多呢,它不是比其他的更危险吗?归根结底,还是利益。只要有足够大的利益,就有驱动人的能力。犯罪说起来很危险,利益却高,还能收获刺激。这就是这个世界的真面目,异常残酷,却格外真实。在这个残酷的现实前,你要明白,想真正的实现伟大的理想,又不放弃原则,就要懂得两个字——变通。只有变通,才可能在社会上立足,适应这个千变万化的世界。然而,随着应试教育的强力发展,中国的大学生在这方面做得极其差劲。他们自以为学到了知识,拿到了学位,就可以备受瞩目,大展拳脚。其实仔细想想就可以发现,全国每年至少有几百万大学生,博士生毕业,全国省份不过23个,城市加起来才200多个,其中还包括一些偏远山区,加上生长在大都市的傲娇学生,机遇实在是少之又少。这时候就会分成三部分,一部分人就会放弃原则,为了利益不顾一切。这种人往往只能取得暂时的利益,因为它们的手段往往不能见光,努力半辈子,到头来一事无成。另外一部分人,是只遵守原则,不会变通。在他们的眼中,只有正反两面,不是正,就是反。这种过于绝对的人,自以为看到的本质,结局往往是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最后一类人,也是最少的一部分人,他们则看透了社会的本质,不仅知道社会的背后是什么,还知道自己在社会上的地位,甚至还知道自己该如何融入并改变这个社会。这种人,往往才能掌控全局。
在现在这个发杂的社会,每一寸土地下,都可能是洪波暗涌,稍有不慎就会万劫不复。我们只有先融入社会,了解社会,才能一步一步往上爬,并取得人生的巅峰。但要记住,巅峰前方,是万丈深渊。人生何必追求完美呢?有时想想,失败的人生会感到伤心,却不会遗憾。这何尝不是一种变通。
愿你我知行合一高一作文 篇3
五千年的辉煌文明,经历过风霜雨雪的打磨和考验,终于积淀出了一个堪称伟大的民族。而这辉煌的历史长流中,有四个字不敢让人忘怀,铭心刻骨——“知行合一”。
儿时便读过这样一则有趣的故事:王阳明小时读朱子书,“欲做圣贤,先修格物。”然于格物,不求甚解,决心先实践一番。恰巧看到一片翠绿的竹林,顿时打定主意。格物,格物,害!不如就先格这竹子吧!
于是王阳明坐下,眼睛紧盯着一株竹子。眼前这根竹子,碗口粗细,枝叶扶疏。王阳明认真思考这竹子背后的道理,从它的建筑、艺术、医用等多方面思考、探讨。就这样,王阳明整整思考了七天,甚至差点晕倒,也没格出“道”。他心想:圣人之道难不成就这样难求吗?可惜王阳明卧病在床,此事也只能了了罢之。
后来的后来,王阳明创立了“阳明心学”,提出了“知行合一”的思想,被人们奉为圣人。他真正悟了道。
小时觉得有趣,甚至有些许可笑的故事,少年王阳明的疑问终于有了答案,现在想来,王阳明当时格的不是竹,而是心罢。
知行合一的“知”,不是“知道”,而是“良知”,是每个人内心与生俱来的道德感和判断力。找到并遵循内心的良知,复杂的外部世界就将变得格外清晰,到胜决断,了然于心。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这是王阳明留给世间的最后一句话。追忆王阳明的人生,应该是无悔无怨的,无论是年轻时的浮夸还是中年以后的老成,王阳明都做得很好,因为他在凭良知做事。他创造了很多人都不可能创造的人生成绩,散发了很多人都不可能散发的光辉,他的人生价值得到了最极限的体现。完美的人生,就应该是这样:尽可能在良知的指引下创造引以为傲的人生价值。
每段伟大的路上最初都布满荆棘,每一个先贤都曾被视为移山的愚公,古谚有云:“只有通往地狱的路,才铺满鲜花。”无论是王阳明格竹,还是“新郎失踪”,都曾经被人取笑和不屑,但他最终做到了。困难难道不是抵达梦想的必经之路吗?
“提及少年一词,应与平庸相斥。”少年的我们,应在良知的指引下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我们应当做什么呢?大概只有这八个字才能诉说——知行合一,止于至善。
愿你我知行合一高一作文 篇4
我独自在五龙山脚徘徊,低吟着:“莫道面前无宝镜,一轮明月照夫人。”阳光晴好,望着夫人峰,此时,此诗此境真是妙不可言啊!
仰望夫人峰,荟萃着各种绿。隐蔽而成熟的墨绿,明丽如金属色的翠绿,故作矜持的淡绿……都被阳光的碎片连起,和谐地相互交织却又色彩分明,密密地簇拥着那位情深又坚韧的“夫人”,似乎想温暖她千年的等待而又日益冰冷的心。噢,山顶应美妙如斯吧:仰面伸手可摘一抹云彩,弯腰俯身可听沧海桑田的一场絮语,贴身抚摸可感千年夫人那炽热的一腔痴情……我的心已飘到山顶了,脚下生风,望着夫人峰往上冲。但脚越来越沉,终于在半山腰停住了。
也罢也罢,让自己陷入无尽的疲劳中只为看风景,这些景色图片网上都有,值得上去吗?不如就这么幻想,满足一下偶发的诗人情调吧!
停步仰面,发现自己的双眸怎么也不能从五龙山之巅移开。心里有一种声音告诉我:向山顶冲去……我要去看看这山这水!多少文人人生得意的时候,走向自然,向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笑谈自己的万丈豪情。在仕途失意的时候,到大自然中去深深地呼吸一口自由的空气,去伸一伸他们被压垮了的腰杆,在山水中寻找心灵的归依和心智的独立。对,我要爬上山顶,去领略《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小石潭记》中的至情至性,去感受山水中承载着的一颗颗高尚的灵魂,一种种光耀千年的情怀……终于,我拖着酸意渗满骨骼的双腿,静立在山巅,任风吹荡起一身单衣,洗涤着心灵。似乎灵魂被这一片广茂的大地稀释成淡淡一绺,飘摇在天地之间。突然,心如止水,仿佛有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一朝风月,万古长空之感。
多亏了“行”,让我有这番“天人合一”之感!只知道景美又不攀爬领略,又怎会有“此景只应天上有”的震撼!
我笑了,这不正是王阳明苦苦徘徊思考十九年的结晶么?知行合一!只是知道道理,用笔或极其虚伪的声音夸夸其谈的人太多了,可这有什么用?“知而不行,则为无知”。诚然,我们需要有一种判断是非的观念,也需要可以鼓舞心灵的道理,但不将其付诸行动,只是一味地幻想,不就是最荒唐可笑的玩笑么?多少人在一味地空想中迷失自己;多少人怀着雄心壮志迎接初日,却碌碌一天;多少人知行不一,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与其做语言的巨人,不如让自己因行动而变得强大,用“行”实现每一个“知”。
五龙山巅,我悟到了,“心学”最灿烂的精髓——知行合一。
愿你我知行合一高一作文 篇5
我国的教育家------陶行知,曾经将名字改了又改,最终定为“行知”二字,意思是说:在在生活中,于是只有先行才能知,要“行”与“知”结合。在这个花花世界里,有千千万万的奥秘等着我们探索、实践,只有拥有知与行这两只翅膀,才能飞向成功的天堂。
王阳明是我国的著名学者,小时候非常注重“行”和“知”,有一次,他看到朱熹的一句话“格物致知”,便照其行事,坐在家门口的竹林前“格”竹子,三天三夜:思考着竹子中的奥秘,然而三天下来,王阳明非但没能参透其意,反而生了一场大病。因此王阳明明白了,原来圣人的话也有错的时候呀!虽然没有成功,而且病垮了身子,但是,他却明白了,只有实践才能判断是非,得到真理。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书本上的知识终归还是不完善的,我们不能盲目地跟随书本上的知识,要遇事多思考,亲自实践,并在此基础上,补充、完善、推翻它。在我们的成功的道路上,正是需要这两盏为我们指明前进方向的导航灯。
我国杰出的教育家陶行知,也提倡“知行合一”。有一次,他要为学校添置二十多张椅子,便和木匠商议,要求木匠教会孩子们做凳子。孩子们一开始有些不耐烦,有的孩子皱着眉头说道:“我们是来学习的,不是来学做凳子的!”许多大人看到孩子们拿着锯子,担心绘划破孩子们的手,也抱怨起来。这时,陶行知笑着对大家说道:“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双手要实践,大脑要思考。你们说说,这首诗好听吗?”孩子们欢快地答道“好听!”一旁的大人们也会意地笑了。三天后,孩子们通过实践,终于坐上了自己做的凳子。
学知识固然是很重要的,但亲自实践,从而证实它,更加重要。古人说的“知行合一”就是这个道理,只有做到这两点,才能踏入成功的大门。
愿你我知行合一高一作文 篇6
当你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你会说: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当你在外面游玩的时候,你才会体会到“知行合一”,知:便是指的是知识,行:便是指的是实践。当知行合一,那便是你通往人生高峰的时候。
而在此次研学中,最让我体会到知行合一的便是上海科技馆了。在“生物万象”中,人们仿照中国云南的自然风光,向人们展示生物的多彩性。在这里你可以尽情领略到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生物的奥秘,丰富多彩的生命现象以及生态的相互依赖关系,并认识到保护自然的重要性。在这一展区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生物的奥秘以及人们行为的重要性,这一展区向我们展示的生物都来自我们身边,而我们的行为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它们。看了这一展区之后我深刻意识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不能只做一个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我们要拿出我们的实际行动去保护生物保护大自然保护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地球家园。而在“地球家园”展区中我学到了丰富多彩的地理知识,还看见书本上边讲的内容以动态的形式展现在我们面前,这样使我们的记忆更加牢固。下午,我们又去参观了上海的高等学府之—,上海交通大学,这所大学不仅在上海非常有名,而且在中国也是名列前茅。在那里,我虽然没有见到许多上海交通大学的学姐们,但是我可以根据他们在那里的学习环境来推断他们的学习成绩一定都是非常优秀的。在那里,绿树成荫,即便是冬天也毫不逊色,一条河流穿过着他们的整个校园,感觉那里就有一股浓厚的学习氛围。当时我就感觉到这就是我理想的高等学府,我当时就决定以后要更加的努力学习,为了我的理想大学而为之奋斗。
另外一个让我深有感触的是我的带队老师,他也是一名高校的学生,从他的行为中我看见了什么叫行动,什么叫素养。我们不仅要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而且还要付出实际的行动。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我们的个人修养。
知行合一,知有所得,行有所获。
愿你我知行合一高一作文 篇7
我的意思是:你只有行动才会知道,知道是行动的成果。就像我所说的,你不尝试一下你怎么知道你是错的还是对的呢?你可以说你父母可以告诉你啊,但是我可以问问你,难道他们永远是对的吗?就连老师都会犯错误,家长又何尝不会呢?
就说小孩子吧:他一开始一定是烫到才知道火是热的;冰到了手才知道血是冷的;吃过糖才知道糖是甜的;不小心磕到了石头才知道石头是硬的;太阳下晒到几次、厨房里做过几次饭、夏天的生活尝过几次才会懂得抽象的热。雪人做过几次、冷风吹过几次、冰激凌吃过几杯才会懂得抽象的冷。白糖、芒果、西瓜、甘蔗吃过几次才会懂得抽象的甜。碰到铁、碰到铜、碰到木头,经过好几次,才知道抽象的硬。烫到手又冰到脸,就更能明白冷与热了;尝过甘草接着吃了黄连,就更能明白甜与苦了;捧逗啊石头再去拍棉花球,就更能明白硬与软了。
就连名人都是这样:佛兰克林放了风筝后才知道电器可以由一根线从天空引到地下;瓦特烧水,看见整齐推到壶盖才知道整齐也能推动机器;加利里翁在比萨斜塔上将不同的球落下,才知道不同轻重的球是可以同时落地的。
“亲知”为了解“闻知”之必要条件就像上面所描述的。
所以通过以上这些具有科学依据的例子,足以证明我的论点了吧!
愿你我知行合一高一作文 篇8
让青春花朵在知行合一中绽放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离。”诚哉斯言!知与行犹如人之双腿,“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唯有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并重,才能更好地发展自身。
行是知之始,我们首先要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刘基有言:“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我们只有去亲身实践,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纵观历史长河,重要的知识常来源于亲身的实践。亲自到人民中去,陶行知在实践中才有了“平民教育”的主张;亲身参与中国革命,毛泽东才在实践中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亲自到田间地头,袁隆平才在实践中打破了传统观点,提出“杂交水稻”的构想……“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他们独特知识的来源,是他们自己的亲身实践。身为高三学子的我们,也应以他们为榜样,在实践中获取知识,比如亲自动手做物理、化学实验。
知促行之成,我们也要用知识促进实践。“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无论是用知识带领乡亲们脱贫攻坚的干部,还是运用“北斗”指挥救灾的人员,抑或是用新方法治理沙漠的治沙员……他们都是在用新的知识与技术来促进实践的发展,从而真正将知识落到实践中。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就是知道与做到的距离。身为高三的学子,身处备战高考的紧要关头,“知行合一”这一金玉良言更应成为我们的座右铭。我们应当加强实践性学习、迁移使用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不断充实知识库。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答题方法及技巧在练习中加以巩固运用,在考试中更能灵活变通,如同王阳明用其心学指挥剿匪,平定叛乱,我们也应做到“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用“知行合一”打赢高考这场战斗。
“何幸当斯世,莫放此生空!”让我们在平时落实好知行合一,不懈奋斗,我们定能浇灌出最美的青春之花!
陶行知,在一生中曾三次為自己改名。他的原名是陶文浚,在大学期间,他深受明代思想家王阳明“知行合一”论的影响,在19岁时给自己改名“陶知行”,认为“知是行之始”,认识先于实践。之后,他逐渐认识到“行”的重要性,提出“行是知之始”,有实践才有认识。于是在43岁时,又改名“陶行知”。
愿你我知行合一高一作文 篇9
唐太宗李世民曾经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在彻头彻尾的观看了比赛后,我发现,只有把古人的一言一行当作自身的镜子,才能在社会上刮起一股谦谦君子之风。
比赛当中每一位选手的表现都让人印象深刻,他们对诗词有着强大的储备量,对风俗古迹的了解也颇为深刻,但最吸引我的是节目组最后设置的对选手知行合一的考察。通过饭桌上的礼让,就餐的行为习惯,充分体现了选手的个人素养。有的选手礼让长辈,为大家端茶倒水,有的选手却坐姿不端,举止不雅。面对六人五个鸡蛋,他们互相谦让,尽管每个人都有不足之处,但都有美德与素养的体现。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什么?是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孟子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是李白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老子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更是教师张丽莉的舍己为人,的哥的拾金不昧,黄丽芬的助人为乐。前有智者先贤的字字珠玑,后有博爱之人的身体力行,以古为镜,知行合一的好人为整个社会做出了良好的表率。
而山东省实行的光盘行动,虽然在全省获得了积极的响应,但仔细观察之下又不免会发现仍然有些人意识薄弱,看着粮食被浪费不为所动。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也许你浪费的只是半条鱼,一只虾,但积少成多,后果又会如何呢?我们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就是小公主、小王子,面对无法平均分配的时候,又是否会把自己的那一份礼让给他人呢?在团聚就餐时,是否会让长辈先入座,等长辈吃过再动筷呢?这是值得每位青少年深刻思考与反省的啊。
赛场上的选手不论输赢都始终保持快乐的笑容。对于他们来说,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失败并不可惜,成长与收获最重要。正如谚语所说:“失败得教训,成功获经验。”失败为我们积累下了一份又一份的经验,铺垫了通向成功的捷径,是必须珍惜的良师益友。
而生活中的我们,无一例外的得失心重。我们看重成败,往往因为输掉一点点伤心一整天而忽略了自己所收获所学到的,经常为自己诸多的小差错找借口,却忘了孔子所说的“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失败是成功之母,在山东这孔孟之乡,自幼学习先贤经典的我们更应该知晓这其中的道理,“不怨天,不尤人。”要想获得成功,首先应从修身养性开始,只有调整自己的心态,才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获得更大的成功啊。
我们要明白“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不做“啃老族”,“手机控”而是努力成为“光盘族”,“学文控”,以古为镜,行知合一,用经典充实我们的心灵。
愿你我知行合一高一作文 篇10
华盛顿儿童博物馆墙上的这句话,无不诉说着这样一个道理——学贵于知之,更贵于行之。
西汉文学家刘向说过:“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千百年来,多少思想家、教育家总在为我们阐述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即知行合一,重于实践。其实把听与见结合而论便是知,一个胸无点墨的人怎能有所作为?古人常讲“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如果没有博观或者博闻,想必无论是谁也是无处可取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主张。“行知”之名也正代表了他的“行动—知识—再行动”的教育思想。我们通过观察、通过听闻获得知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讲究“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样的一种境界。齐白石学画虾时,曾终日蹲坐在虾池旁观虾的动态;徐悲鸿的奔马图,是他常在马厩观马的结果;达芬奇为了完成《最后的晚餐》,曾用两年半的时间到酒馆、市集去搜寻人物形象,观摩人物神态。这些名人的事例无不启迪着我们要学有所成,就必须有“知”在肚里,“知”是“行”的前提和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达到教师传播知识,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单有“知”是不行的,要紧的是“行”,是做。如果只有学知,有远见,但只空论,那不但不会美名远扬,反会被他人认为是“空水瓶”,没有真才实学。荀子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孔子也曾曰:“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是知之,而不行之,想必其所学所知会胎死腹中吧。李时珍为确保所著医术的.准确详尽,亲自到深山采取草药,向药农询问情况;徐霞客为完成游记,跋山涉水,遍游名川大山,历经许多城市;巴尔扎克为了使书中人物具有狮子般品性和毅力,曾亲自到非洲猎狮;托尔斯泰为了刻画逼真的战争场面,曾亲自前去战场观察。所有的事例一再证明:实践出真知,唯有“行”了,方可验证所“闻”所“见”,只有“行”了,才能掌握真正意义上的“知”。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参与课外活动、观察自然环境等方式,使学生体验生活、体验自然。想到和得到,中间还有两个字便是做到。懒于动手实践,只会运用书本知识空发议论,那只会给人留下笑柄。昔有赵括纸上谈兵,最终败北;今有学生空谈理想,最终无所成就。
学习知识,不能只是听,只是接受,更应该用眼、耳、手、脑等多个感官参与学习,实现闻、见、做的统一,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愿你我知行合一高一作文 篇11
去年今日,我绞尽脑汁,把自己兵荒马乱的高中岁月落笔在红格纸之间。此时此刻,我在做同样的努力,却发现一年的时间,远离了“夜阑犹梦,文学当枕”的日子,少了过去高中胡老师语文课堂上文学氛围的濡染,现在已是语言干涩、言辞匮乏。却仍执拗的强撑,想要再去写一次高考作文,实是羞愧难当。
提及语文素养,在我看来,是知识与能力的并行不悖,是思维观念和文化品位的相互浸润,是积累语言和拓展视野的相辅相成。抑或通俗来讲,素养本身绝非仅仅是格纹纸上的笔走龙蛇、挥毫洒墨。它可以是,当你闻知杨绛先生驾鹤西去之噩耗,不需要浏览潮水般的纪念文章,就能流利地背诵出兰德的《我和谁都不争》,得以明了先生“走到人生边上”内心的质朴和平和。同样,它也可以是,未谙世事的我们,甘愿成为文字的信徒,甚至把文字当成信仰去膜拜——那种迷恋情怀所以得以深晓一切阴晴冷暖。
好比社会之建设需要民智开启,我们语文素养的养成也的确需要一位优秀的老师为我们指点迷津。有效的课堂教学,不拘泥于形式,不在于灌输知识的多少,重要的是对于我们兴趣点的激发和培养,是严谨治学精神的影响和陶染。幸运至极,在高中的最后一年,我有机会每日聆听老胡的谆谆教诲,受提携之情与栽培之恩,没齿难忘。
如果说课堂上的讲授是一个引领,那么课外的大量阅读就是一种延伸。我们都期待着自己写作的时候可以笔下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词藻信手拈来,深情娓娓道出,可这些,都是需要阅读背后的文化底蕴进行积淀的。连亘的文字排列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中,只要潜心发掘,便有值得借鉴的菁华,永世难忘。
谈及社会生活实践对于提升语文素养的影响,我认为其是如虎添翼,而非雪中送炭。也就是说,社会生活实践是要建立在扎实的教学和海量阅读的基础之上的,缺一不可。所谓实践,强调行动力,猝不及防的鲁莽断不可取,内心的丰富和饱满不可或缺。
诚然,题中之义的三条途径全部亲力亲为,知行合一,坚持到底是足以支撑语文素养的提升的。然而,大多时候,我们总是害怕自己的努力石沉大海,担忧获得的回报遥遥无期。因为语文素养不同于数理计算,它的反馈周期太过于漫长,倘若没有足够大的执念和孤注一掷的勇气,太容易泄气和崩溃。
可鲜衣怒马少年时,愿我们有朝一日可以奔赴近在咫尺的成功,也同样敢于征服远方始料未及的失败,前路漫漫但可期啊
愿你我知行合一高一作文 篇12
法律是一把利剑,在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它便给敌人致命一击。而触犯法律的人,永远也逃不出法网。
作为青少年,应如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青少年提出了明确的自我保护要求是: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树立“三自意识”,即自尊、自律、自强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具体来说,自尊,也称自尊心,是一种自己尊敬自己,并期望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心理。无论在什么场合,做什么事情,都要保护自己的人格尊严。自律,就是学会自己约束自己,以正确的标准和行为规范指导自己的言行。自强,就是树立自信心,绝不屈服于艰难困苦的打击,珍爱生命,热爱生活,以自请不息的精神来干好自己的事情,使自己成为社会有用的人。
除此之外,作为青少年,我们更应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认真学习,全面理解基本内容,自觉遵守《纲要》规定的公民道德。要在社会实践中加强道德修养,从小抓起,从小事做起,时时处处培养自己遵守规范的自觉性。要学会养成自己管好自己,自己约束自己的能力,哪怕是小的微不足道的不道德行为都要防止发生,哪怕是没有人监督,没有人知道的情况下都不去干不道德的事情。要从严把关,“防微杜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之”,应成为青少年道德修养的座右铭。
当然,法律不会因为你是未成年人而不处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低三十五条规定,对有本法规定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相互配合,采取措施严加管教,及时予以制止,也可以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处罚。未成年人因不满周岁的不予处罚,责令他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严加管教。
俗话说“无以规矩不成方圆”,法律就是我们身边的规矩,时时刻刻约束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虽然现在很多的青少年都懂得法律的重要性,但更为重要的是要做到知行合一!
愿你我知行合一高一作文 篇13
古人云“知行合一”、“知易行难”,“知者”可贵,“行者”更可贵。说得一点不错,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不仅仅是靠心里所想的,嘴里所说的,更是要靠实践来证明的。当我们在一条大街上行走时,总是会时不时地看到果皮纸屑躺在大马路上,可是,又有多少人会去捡呢?最多也就是看到了,有时冷冷地抛下一名:“没事,环卫工人会帮忙扫的。”事实胜于雄辩,或许很多人都经历过这事,然而这一件小小的事,却折射出现代社会的悲哀,也让我强有力地感受到了社会中的“知易行难”。
再如,当曾经在你有困难时,不遗余力帮助你的朋友,现正面临着困境时,你又会怎样?我想多数人应该也只会安慰他,对他说:“加油“,而不会真正伸出双手帮助朋友去渡过难关。朋友需要帮助时,你只”知“而不去”行“,更加深刻地反映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不应仅仅靠说说而已,应“知行合一”。
我们不应该只是做一个“知者“,更应该“知行合一”,让我们90后用自己的行动来诠释生活的意义,用行动来抒写生命的美丽,让行动来展现社会的道德吧!
愿你我知行合一高一作文 篇14
有一粒种子,叫做国学经典,把它播撒在心中,让经典诵读永驻心间;有一条潺潺的溪流,叫做中华美德,让它滋润、浇灌着心田,让中华美德伴随身边;有一盏灯,叫做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提着它走过漫漫人生,让知识在现实中灵活运用,给予你莫大的力量!
诵读经典诗人杜甫曾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中说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萧抡谓说过:“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这些诗句就足以证明读书的重要性,经典诵读巨大的影响力!《国学小名士》中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够熟读、熟背很多的古诗词,朗朗上口、滔滔不绝,这种境界让我心中震撼无比,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是呀,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孕育了底蕴深厚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铸就了经久不衰的艺术瑰宝,犹如夏日的漫天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宛若春日的遍野鲜花,散发着馥郁的芬芳。到刚劲端庄的方块字里,感受《水浒》《三国》的英雄豪气;到如歌如画的唐诗宋词中,领略枫桥的钟声,大漠的孤烟;在外婆的歌谣里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女娲、大禹的故事萦绕耳畔。那一曲曲动人心弦的诗词,会给予我们美好的艺术享受;那一篇篇脍炙人口的经典佳作,给予我们无限的知识,会让我们受益终生。
今后,我要向《国学小名士》中的同学学习,广泛诵读经典,牢记于心,我要诵读国学经典,走进古诗词的世界里,去感受诗人朴质、真切的情思;徜徉古诗词的长河中,去感受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让经典诵读永驻心间!传承美德中华美德到底是什么?这个疑惑一直萦绕在我的心中。观看了《国学小名士》之后,我心中终于有了答案。古语有云:“羊知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这就是中华之美德——它陶冶人的爱国情操,树立爱国爱民的远大志向;它让人孝顺父母,对其充满孝心;它让人仗义疏财,尽自己的全力帮助别人,不图任何回报……而对于我们青少年,中华美德并没有多大,它只是生活中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小事。生活中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每一个表情,都可以衡量出一个人的修养、品德。从小生活在独生子女的家庭中,进屋要先敲门、吃饭要礼让、要尽量向陌生人伸出援助之手等等的优良美德我都没有养成,我不禁感到深深的愧疚!
从现在起,我要改掉坏习惯,力争做一个中华美德的传承者!今天,中华美德的接力棒已经交到我们的手中,将由我们焊接,要靠我们传承,我定要谱写中华更璀璨的诗篇!让中华美德伴随身边,伴我成长!
愿你我知行合一高一作文 篇15
顾名思义,即知道该怎样做的事应该与行动相结合,才会变得完美。俗话说:"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有了好想法就应该立即行动起来。当在行动之前固然会遇到许多问题,虽然我们不知道能否在行动之前消除障碍,但是我们可以在行动之中克服困难。別告诉自己,我做不到。那一定是不可能完成的,除非有奇迹发生。.....如果你真这样想的話,那就大错特错!別相信世界上会有奇迹,因为你自己本身就是奇迹,你就是自己的上帝,倘若,不付诸行动,奇迹也无法帮助你成功。
我们总是在等,等一个好的时机,等一个可以百分之百确定成功所需的条件,反而陷入了永远的等待之中,甚至连一件小事,也总要等到所有的条件都满足之后才开始行动。我们究竟在等待什么?真的能等到么?等到了又能怎样?说不定一等就耗费了我们一生的精力,而到那時候你还有机会反驳么?不,我不信,因为“成功永远留給那些有准备的人",而不是留给那些永远只知道等待的人。如果只知道等待好时机,恐怕我们的一生都会错过最佳时机。正因为如此,很多人一辈子都干不不了一件事。只有想到就去做的人,才能改变现状。
有这么一个小男孩,资质平凡,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他小时候想当班长,结果他连任三年班长;大学时,他喜欢上校花,终于在许多男孩嫉妒的眼光中做了她的老公;大学毕业后,他想开一家公司,三年后这家公司上了电视台;在他30多岁时,忽然想学画画,结果他在40几岁时成功的举办了画展。
当别人羡慕他时,他却说:"我很平凡,没有什么聪明的才智,也没有什么远大的抱负,只是想到就去做。不管结果如何,我却认为自己没有输"
他,就是我国著名的画家余丹青先生。
天底下最悲哀的一句话就是:我当时真该那样去做,却没有去做。
我也曾经只是想想罢了,而没有付出实际行动。是她,王雨寒璐,一个娟秀的女孩,人如其名,虽算不上漂亮,但是......是她让我有了动力,知道自己绝对不可以再放纵自己,整天悠哉游哉,我必须去做,想到就行动,不可以再等明天,"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试问,我还有多少个明日呢?几千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悄然逝去了。
我为自己感到高兴,因为我做到知行合一了。一开始,确实不容易,但是有这么个让我倍感压力的对手,我不怕了,真诚的对你说声谢谢~!希望有一天我们可以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
愿你我知行合一高一作文 篇16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题记
背负行囊,行走于人生的悲欢离合。一扇扇人生之门,不断阻碍着我们前进的脚步,蒙蔽着我们渴求的双眼。未来的路虽总充溢着迷茫与孤独,漫长坎坷又布满荆棘,但若能放下外界的纷纷扰扰与流言蜚语,知行合一,便能获得真知,踏上星辰大海的征程。
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讲,“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知,即懂得道理;行,即践行锻炼。知道却不去行动,就是没有真正明白。正如战国时期的赵括,虽熟读兵书,却只知夸夸其谈纸上谈兵,死搬兵书上的教条,而不去脚踏实地的实践,终死于战场,为后人耻笑。
我们常探求如何获得真知。其实“条条大路通罗马”,求得真知的办法有很多,但不论是哪一种,哪怕是最简单、最取巧的求知之道,也无法在空想中实现。思想的力量,只有在行动中才能发挥作用。为学如此,处世亦如此。若想求得真知,就必须在“行”上下功夫,就必须学会去知行合一。
作为一位优秀的学者和诗人,闻一多先生可谓是知行合一的典范。社会风雨如磐,祖国水深火热,他由忧生爱,爱由忧生,他明白他需要给这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在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上,写满了如群蚁排衙密密麻麻的小楷。他向那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潜心贯注,锲而不舍,终结成《唐诗杂论》的硕果。对知行合一深刻的理解,产生了伟大的思想和伟大的作品,闻一多先生也由此成为口的巨人,行的高标,成为我们民族不朽的精神丰碑。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无论是知识、方法,还是道德,都需要我们拥有足够的储存。而在广泛的涉猎、仔细的研究、谨慎的思考、明确的辨别之后,我们便会得到一个征途是星辰大海的方向。而唯有不断地探索与追求,或肝脑涂地,或骈手胝足,在无数个日夜里皓首穷经,捡拾起慎独,才能让我们顺利通过征途中的山间幽径、坦途道路和深谷岔口。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高举知行合一的信念火炬,脚踏实地,忠贞不渝,锲而不舍地去穿过并征服所有坎坷泥泞寒冷坚硬的大地,方能获得真知,踏上星辰大海的征程。
愿你我知行合一高一作文 篇17
儒为心,道为形,法为事,兵为交,外墨家,内纵横
儒固心,心即人之本,既然是本,那我们就不能随便改变,就像我们用圆规画一个圆,首先要把一个规脚固定一点,然后我们把另一个规脚绕固定的那一点旋转,这样我们就得到一个圆。固定的点即是心,此心如人心,人心也必要固定一点,圆心用一个规脚就可以固定,而人心似乎不是那么容易,要固定人心,首先我们必须明确要一个什么样的心?关于这一点,毫无疑问,当然是一颗善良、勇敢、坚强、仁慈的心,好,那么既然那么多人想要这么一颗心,那为什么后来有许多人放弃了这么一颗美好的心呢!有人说这么一颗心固然美好,在现实生活中却难以生存,我们还要吃饭啊!多么伤感的话,正所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看,这就是最好的证明,拥有这样一颗心只有冻死的份。没错,说的对,我也这么认为,那就奇怪了,那你还说好!也没错。那哪错了,错就错在我们忽略了圆规的另一个规脚,另一个规脚可是运动着的!不动的只有死路一条,而动却有千千万万条活路,所以我们的出路就在另一个规脚上,动则变、变则通说的就是这个理,那我们应该如何变?变成什么样?变了能不能改变现在的状况?回到圆规身上,圆规的另一只规脚是如何动的?当它运动一周后所形成是什么图形?从这个图形中我们看出了什么?
道塑形,道即自然,自然即无为,所以我们要把自己塑造一个看似无为的人,记住是看似,至于最后假戏真做了,也不错,但我这不是叫你做隐士,外表要给人一种对世事漠不关心的样子,前提是心里要有底子,要对世事有一个大致、整体的把握,有人说了,这不是让我做一个伪君子吗?伪君子不至于,我并不是让你去害人,只是好好保护自己,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只能算是利己不损人的人,记住除非遇上你特别信任的人,否则不要将你内心那颗儒者之心表现出来,永远要以无为的外表出现在世人面前,那有人问了,无为即不争,不争何来前进,不急,这个后面再说。
法做事,法即规则,这个好理解,就是依法办事,这个当然不是所以的事都要依法来办,大事、关于原则与底线的事就依法来办,小事中的不反原则与抵触底线的就按人情来办,切忌大事一定不要掺假人情、免得落他人口实,自己的把柄落入他人之手,以后你便不是你了,我们要看事不看人,在人面前你可以不顾他面子的批评、纠正他,但在他人背后不要说他人坏话,人是知面不知心的,要么你不说,要说你就说好话,自己要是恶心那就闭口不言。
兵交际,这点一反常态,几千年来不都是以儒家的思想來处理人际关系吗?兵不是战争的产物?怎么处理好人际关系,对,但兵不是为了起战而创,止战、息战才是兵的灵魂,处理人际关系第一,将听吾计,留之,将不听吾计,去之,这是对自己的朋友,把你的想法与对他的建议对他最多说三遍,三遍无用,即便你说百遍、千遍也无用,唯一的办法就是让现实说话,这个去之,不是和他断交,就是让你别说了,留之就是这次说他听了,下次你有好的想法还告诉他,如果你另有所图,看你的目的可以选择不说和说n遍(n0);第二,对非朋友,要不战而屈人之兵,就是和他友好相处,井水不犯河水,对于为难你的人,不要正面冲突,所谓上兵伐谋,要用你的智慧来处理,处理的结果最好是别人包括他本人都以为你吃亏了,其实只有你自己和真正的智者知道自己输了面子、赚了里子,如果不能做到这样那就吃点亏,不要为了一时之愤,就不顾一切护卫面子,面子是累赘,记住面子不可以当饭吃、不可以当钱花、不可以当权力用。面对你的敌对方,在自己没实力时要忍,并且冒着吐得风险和他交朋友,其目的当然是为了知己知彼,当你有实力打倒他的时候,先不要反击,好好想想他是不是该死,这是要教你一招,要么以后你们和好或互不相犯,要打击他,那就往死里打,让他永世不得翻身,想想你自己的例子就可以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了(我个人建议当你实力强过他的时候就不要为难他了,实在想报复他,就在你的实力和他实力相当的时候)。第三,面对自己的亲人,我不想碰这个话题,我毕竟是中华民族传统教育下的一员,这个关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以上所说都是如何变,也就说只有自己知道,还是那句话除非遇到可以以命相托的人,不可以表露给任何人,画圆时,只有自己看到自己是如何画的。
下面我们讲讲变成什么样,这个是给别人看的。
外墨家,墨家主张什么,对,没错,兼爱,那什么是兼爱呢?就是对每个人都爱(头疼,太乱了)。本来以为人与人之间相处很简单,无非好、坏与不相干,殊不知,好中有坏、怀中有好,而这如同太极中的阴阳、旋转不止、变化不息,这种事情我是不管的,历史上那么多的思想家、哲学家都没搞明白的事情,我可没自恋到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不但人与人之间如此复杂,就是单拿出来一个人亦是如此,一个人可能会实诚、可能会狡诈,一个人实诚我们最喜欢,狡诈我们也不怕,怕就怕他会变化,要想战胜他,要以变化对变化,周星驰一部电影的台词说得好、好人要对付坏人、你是要比坏人奸的,你不比坏人更奸,你当然斗不过奸人,现实也是如此。
内枞横,纵横不是游说,捭阖、经权之变方是纵横。
愿你我知行合一高一作文 篇18
李白曾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却又有人赞扬秋日里低头的麦子所蕴含着的成熟的谦逊。我思忖,我们该如何取舍?
当大秦帝国的太子扶苏因与父皇的政治主张不合,不愿屈服而被罚守边疆领兵打仗;当柳永多次进京考取功名未果时,写下“忍把浮名,换做浅斟低唱”,从此流连青楼;当百日维新失败时,“维新六君子”不愿屈服强大的帝国主义,英勇就义;当……一位位令人热血沸腾的历史人物,他们的思想是成熟的,是坚定的,他们坚持内心的选择,即使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我仿佛明白了,一个成熟了人,他们会拥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并永不屈服于世人,昂首挺胸的活下去。
可是,当“明朝三大才子”之首的解缙刚做官时为民仗义执言,却最终落了个贬官回家,而后屈膝却成了朱棣身边的红人;当解放军进行平津战役时,傅作义为保住满城百姓和价值连城的文物,接受了和平改编,为我们子孙后代留下了更多精神文化;当……一位位屈于时势的人物,他们也许只是为了自己的前途,却也有为更大的利益而屈膝的人,我又迷茫了,一个成熟的人,应该永远低着头么?
直到我知道了王守仁的思想,理解了张居正的生平,我才豁然开朗。张居正,天资聪慧,是当地有名的神童。二十左右便考取了进士,进京为官。但当时权倾朝野的内阁首辅高拱,一个害死了他父亲等一系列正直的人,被朝廷大臣所不齿。而张居正,却为他办理大大小小的事务,被朝廷孤立。然而最后,张居正却推翻了这位祸害朝廷多年的内阁首辅。我诧异了,毋庸置疑,他内心不可能忘记了杀父之仇,却以异于常人的毅力容忍了下来,一点点学习,一点点成长,一点点明白朝廷的尔虞我诈的“游戏规则”。哦,我懂了,我们为人处世也要能屈能伸。当一个人随意蔑视你时,你应该暗自蓄积力量,等你强于对方时,有些蔑视,也就不攻自破了。“小不忍则乱大谋”啊!心中对于成熟的疑惑也渐渐消失了。
当有人在问我,“一切成熟了的,都必须低垂着头么?”我可以微笑着,“不,我们既要学会昂首挺胸,亦要学会容忍,愿你我知行合一。”
愿你我知行合一高一作文 篇19
知即认识,知识;行即实践,行动。知识是引领行动的方法,行动是领悟知识的途径。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
明代思想家和教育家王阳明先生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所谓“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现在的德育包括知,情,意,行,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原来叫陶知行,后改为陶行知,行在前,知在后。他一生对教育的贡献是巨大的。
知行关系,也就是指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实际行动的关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不能算真知。道德认识必然表现为道德行为,如果不去行动,不能算真知。“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知与行是统一的,不能截然地分开。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从知到行,即从认识到实践。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由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当前,全国正在轰轰烈烈地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就是要认真的学习,什么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的作用,怎样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实践就是要把学习到的怎样去落实,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要真正做到“知行合一”。首先群众利益至上,群众是英雄,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真正的铜墙铁壁。
教育实践活动也不应一阵风吹过去,而应该长期坚持,坚持长期。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通过学习懂得了一些道理,就应该按这些道理去采取必要的行动,该为群众办些什么事,怎样为群众办好这些事,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执政之基。
但愿学习不流于形式,也不应想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而应当实事求是地去为群众办事,惠利于民,最后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愿你我知行合一高一作文 篇20
21世纪是生态世纪,我们的城市选择了生态文明的发展方向,就是选择了美好的未来。贵好阳是我们共同的家园,美好的未来需要我们每个人努力实践“知行合一协力争先”的贵阳城市精神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自承担起建设生态文明的责任!
贵阳正在觉醒,我们不能为了一时的发展而破坏环境,也不能因保护环境,而忽视发展,要切实把保护和发展结合起来,即要金山,又要绿水青山。
大自然滋养万物生生不息,是一切生灵共同的家园,从山顶洞人到现代人的智慧,是大自然为人类提供的。可是,现在居然有人为了发展而获取金钱, 随意破坏生态环境。例如:工厂每天不停地排放着成千上万吨污水,大部分水生动植物已经奄奄一息了,但人们为了自身的利益,对此只是睁只眼,闭只眼。许多人的腰包鼓了,但水生动植物,却少了。不仅是这一点,人们不停的伐木取材,还自称是用来搞建设,可他们没有注意到:我们身边的氧气正在一天一天变化,“她”不仅失去了洁白的面 孔,还失去了一张慈祥的脸。我们在情不自禁的在置问自己:被无限制开挖和破坏的数目达到了上千万。森林 、成千上万的树林呢?它们成了人类的家具。
绿色,孕育着我们的生命和希望。中华民族向来尊崇“天人合一,敬天道,守人德”的传统道德。我们何不以珍惜资源,关爱生命,强健其身。当作生活的“必需品”我记得有一位名人说过:“地球上所提供的足够满足每个人的需要,但不足以填满每个人的欲望。”是呀,地球所提供的可以让人吃得饱,穿的暖,这就足够了。可人们为什么还要不断的破坏生态环境呢?
青山绿水爽贵阳,建设生态文明城市,需要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从现在做起。“知行合一,协力争先”保护绿色贵阳,让每个人都争当“绿色小天使”!
为我们城市更美好的明天做出自己的贡献!
愿你我知行合一高一作文 篇21
璀璨,并不代表伟大;平凡,也一样精彩!
她用行动去感染身边的人,用真诚打动着他人的心;她是班级文明、进取的形象代表;她是班级勤劳、称职的服务标兵。她,是203班的郑宇欣,将谦虚、宽容、礼貌、热情、诚恳融入了日常生活,言行举止无不展示着当代中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她以身作则,爱护环境;她注重节约,待人热情。对老师,她怀着爱戴与尊敬;对生活,她心存热爱与感恩。帮助别人,她总是全力以赴;待人处事,她总是豁达宽容;对待工作,她总是任劳任怨。犹记她的勤奋好学,犹记她的真诚奉献,她认真对待生活的每一分每一秒,专注之中透出智慧坚韧,微笑之中满含友善礼让,使人感到阳光般的朝气和温暖。她时刻谨记“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她几年如一日地用“文明”二字来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校园里,有她自觉捡起垃圾的身影,有她自觉绕过草坪的身影,有她自觉关紧水龙头的身影……她是校园文明的倡导者,更是校园文明的实践者,她深知文明是尊重别人,更是尊重自己;她笃信“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她不追逐光彩,却自有一份绚烂;她没有豪情壮语,却自有一份人格魅力。她的勤奋好学和扎实肯干,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她的助人为乐,真诚奉献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文明,她的举止品行感染着我们,带动更多的同学营造了人人“讲文明”的学习氛围,她引导全班共同打造了文明、和谐的班集体。她用正直与善良为歌,以乐观和坚强为曲,弹奏出一曲质朴的暖人心扉的文明礼仪之歌,她以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赢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她,是我们班的骄傲!
文明是风,它可以吹拂每一位学子的心;文明是花,它能将校园装扮得更加美丽;文明是律己,是敬人,是对自己的约束和超越, 是对他人的尊重和理解,文明是一种来自心灵的力量。让我们的校园里人人讲文明,处处有礼仪,让文明礼仪伴随我们快乐成长!我们坚信:用文明武装自我的人是高尚的, 用文明去影响他人的人是可敬的!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郑宇欣,是名副其实的礼仪标兵,是当之无愧的文明之星!
愿你我知行合一高一作文 篇22
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具有悠久的传统美德。文明礼貌处处可见,生活小事彰显文明美德。
我偶尔乘坐公交车,外出游玩,这天时值十一国庆节,我要到街里书店买书。我照例在等公交车,一辆又一辆公交车飞驰而去,而我迟迟坐不上车。节假日人很多,等待许久的我终于乘坐了一辆人还不算拥挤的公交车,驶向街里。上车一看,座位上全都坐满了人,无一空位,我只好站着,由于我不经常坐车,我在车上站不稳,左摇右晃得。旁边座位上的阿姨看见之后,站了起来,把座位让给我坐。我以为阿姨要下车,便心安理得地坐下。眼看要到站了,阿姨却没有下车,我这才明白怎么回事,不好意思地对阿姨笑了笑,说了声谢谢,阿姨也会送了我一个微笑,很甜美,很迷人,让人回味。
原来,一个甜美的微笑,关爱般的谦让,慰籍人心的宽容,也为我在文明笔录中填上绚丽的一笔。事虽小,却彰显了文明美德,同时也让我们感到温暖。“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不就是这个道理吗?每当下过雨后,空气湿润清新,这时,我总会看见疑问年迈的老奶奶站在路灯杆下清除小广告,看着老奶奶辛勤的样子,我不禁感想,若人人都有这样爱护环境的文明思想,世界该多么美好啊!
我记忆中曾有过两幅漫画,画意大概是这样:漫画一:在公交车上,一名乘客不小心踩了他人的脚当他意识到之后,马上向那个被踩得人道歉了,被踩的人说没关系,两人很友好。漫画二:同样的事件在再次上演,两人互相争执,直到最后竟然互相打了起来。同一件事情,却全然两个结果,到底为什么,不由让我们深思。事情很简单,一个人礼貌,另一个人宽容,事情就得以解决。事实表明,为人处事都要学会宽容待人,文明做事。
宽容是理解的体现,只有理解别人,才能宽容别人。当同学无意中触犯了你,潇洒一笑是宽容的表现;当家长疲惫时一句责骂,换位思考体谅父母,才是应该有的态度。生活难免会有磕磕碰碰的时候,宽容面对事情往往很快就解决了。学会宽容会让我们活的轻松。
从文明古国到泱泱大国,数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文明美德仍牢记在人们心中。古有君臣之间的跪拜之礼,今有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文明礼仪。如今,到了我们着一代素质高,有教养的青年人,更应该传承这种优良品德,把它发扬光大。
明代学者王守仁寿:“知是性的主意,性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知而不行,只是
未知。”知行合一,才能做到文明行动,只说不做,或光说不练,人人都会。只有说到做到,才是一个人文明的体现。不要让别人称我们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人。”
人可以没有金钱,也可以没有名利,但不可以失去文明美德。因为钱没有了可以靠我们自己的能力去赚,名利也只是满足人们的虚荣心,但文明是体现一个人的素质,甚至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素质,它可以使我们交更多的朋友,拥有更多的精神财富,可以说,拥有了文明就拥有了最高的赞许。
知行合一,文明常在。让文明变成一种时尚,让文明之风席卷全球各地。
愿你我知行合一高一作文 篇23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是一种必须,也是一种享受;读书,是心灵上的充实和愉悦,更是一种对进步的孜孜以求;读书,不仅是创造智慧的源泉,更是提升境界的不二法宝……书籍,在物质上,在精神上,都是一位伴随一生的知己。而我,还和这位知己一起搞了一次“恶作剧”呢!
一个安静的夜晚,皎洁的圆月嵌在深蓝的天幕上,妈妈在聚精会神地工作,妹妹在一边愉快地玩着积木,而我,却寂静无声,全身心都浸泡在《疯狂的科学》这本书里。我躺在床上,看得津津有味。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饥饿的小马,贪婪地奔驰在书籍的大草原里。里面精彩的情节和优美的文字都深深地吸引着我,让我简直是心向往之。每当我看见科学家又发现一种新的理论时,我都情不自禁的拍腿喝彩,掩饰不住满心的喜悦;每当我看见人们因为沉迷于宗教,而不相信科学时,我都会黯然伤神,哀叹人们的愚笨;每当我看见科学家用真理辩论时,我都会在心底里暗暗为他们加油,真切希望真理能够打败谬论。
看着看着,突然,我的目光在一处实验上停了下来。“遥控点火”这四个字激发出了我全部的好奇心。这是个什么样的实验呢?怎么能遥控点火呢?怎么做到的呀?一连串的疑问让我百思不得其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什么我不亲自实验一下呢?说干就干,我整理清单,搜集材料,一切妥当之后,点燃蜡烛。蜡烛开始冒烟时,我按照书上的指示,紧握打火机,朝烟雾靠近打火……咦?怎么和书上不一样呢?书上写的是打火机在蜡烛冒烟时靠近,就可以点燃呀?我瞬间懵了,不行,失败是成功之母,那我就再来一次。我鼓足勇气,又来一遍,结果,仍然失败了。再来,再来……我一遍一遍的按照书上的说明去实验,结果却是一遍一遍的失败,这失败像冷冷的冰雨,浇灭了我心中的熊熊烈火。算了吧,放弃吧,正当我想要打起退堂鼓时,爱迪生的名言像一道闪电在我脑海中亮起来,“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对呀,这么浅尝辄止就放弃,又怎么能配得上成功二字!于是,我心中的烈火又燃烧了起来。
我鼓足勇气,认真细致的检查了材料,并全面审视了我的实验步骤,再试一次。时间一秒一秒地推移,实验一步一步地推进,哇,成功了,“遥控点火”果然实现了,火苗从浓烟直奔烛芯,点燃啦!但是,说时迟那时快,正当我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而喜不自胜的时候,意外发生了。只见小小的火苗越燃越旺,像一匹恶狼,阿呜一口,把旁边的窗帘不幸点燃。“救命啊,着火啦!”我吓的惊慌失措,连声呼救。幸亏妈妈及时赶到,一盆水浇下去,把“恶狼”杀掉了,同时,我也不幸变成了落汤鸡。狼狈之后,我和妈妈相视一笑,“实践”带来的收获感让我很快就忘掉了之前经历的尴尬。
俗话说,知行合一,方为读书。书要读,手要动,读书要带脑,更要带手去实践。这次的小实验虽然产生了破坏性的结果,但却让我真切的通过动手实践,领悟到了书本背后的真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读书中不断实践,在挫折中不断收获,我一定会继续孜孜以求,和我的书籍知己将一生进行到底!
【愿你我知行合一高一作文(精选23篇)】
《知行合一,修身为本的演讲稿》
知行合一,修身为本的演讲稿范文
各位同学,各位朋友:
今天晚上有幸再次来到这里跟大家交流国学。上次跟大家交流的是关于“孝”。
先跟大家讲个故事。
在一个原始部落,有一天,酋长召集族人开会。酋长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他说,我们每个人出生以后,都会有优点和缺点。并且优点和缺点不是相安无事,能够和平相处,经常会有斗争。就像两匹狼。一匹是好狼,代表我们的优点:仁慈,勤俭,孝顺,友爱,认真……另一只是坏的狼,代表我们的缺点:冷漠,懒惰,无情,草率……
这个年轻人一听,就问,假如这两匹狼做斗争,我们的优点和缺点做斗争,那谁会胜利呢?
问题一抛出来,大家就七嘴八舌讨论开来了,各位同学,各位朋友,你们觉得谁会胜利?
酋长最后说:你喂给他食物那只狼,会胜利。
把食物,把能量给好的那只狼,给我们的优点,优点就会胜利,而把食物,把能量给缺点,坏的`那只狼就会胜利。我们就被自己的习气和坏习惯牵着鼻子走。
优点和缺点作斗争的过程,就是修身的过程啦。
修身很关键,很多困惑我们的人生问题,追究起来,都是我们身没有修好。在《大学》这部经典中,就提到“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不管是天子也好,普通百姓也好,都有很多工作要做,但是根本的,还是修身。
修身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很广泛,如果大家去研究的话,会得到很多答案。有一个答案,我们可以参考,那就是,修身,就是尽本分。把自己的本分做好。做儿子的,就做好儿子的本分,好好孝养父母;做哥哥姐姐的,就好好爱护弟弟妹妹;做弟弟妹妹的,就好好敬爱哥哥姐姐。现在社会出现很多问题,就在于都没把本分尽好。做儿子的可能埋怨父母不讲理,对自己不好,却不反省自己儿子的本分有没有做好。做下属的,埋怨领导不讲理,不受重视,所谓君仁臣忠,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反省,很可能是问题出现在我们自己身上。
古时候有一位圣人,孔夫子都对他推崇备至,他就是大舜。
大舜是个社会底层人士,在历山做过农民,耕地,做过工人,在黄河之滨做陶器,还在雷泽打过鱼。都是很辛苦的工作,不仅如此,在家里还有时时刻刻防备父母和弟弟的迫害。历史记载,大舜的父亲是个乐师,但是后来眼睛瞎了,大舜的亲生母亲死了之后,父亲娶了一位后母,后母有生了一个弟弟,叫象。家人都想把大舜杀死。象“日以杀兄为务”,每天的工作就是想着把哥哥杀掉,然后粮食和农具归父母,哥哥的琴归自己,还让两个嫂嫂给自己铺床铺。有一次,父母叫大舜修屋顶,就在下面点火,要把他烧死。大舜能,提前准备了两个斗篷,像鸟一样飞了下来。挖水井,父母和弟弟在上面填土,要把他活埋。大舜从旁边挖条地道,出来了。但是尽管如此,大舜没有任何的怨气,还在那哭泣。他说:是我没有吧孝道和悌道做到啊,草感召父母和弟弟要谋害自己,是自己德行不够,还不能感化父母和弟弟啊!哭得很难过!
大舜在种地时,就认真把地种好,做陶器的时候,就认真把工作做好,打渔的时候,就认真打渔,在打渔的那个地方,年轻人都到水深的地方,老年人没办法,只好在水浅的地方打渔。大舜为了感化这里的人民,就主动做榜样,把水深的地方让给老年人。久而久之,就感化了当地的年轻人的敬老尊老之风。
【知行合一,修身为本的演讲稿范文】
《我的五合一玩具800字》
“好消息,好消息!你的列车玩具到啦!”随着妈妈的一声叫喊,我的心跳一下子快了起来。
说到我的五合一玩具,那是五辆灵兽列车,有红色列车炎凤,蓝色列车碧甲,绿色列车辕龙,白色列车裂虎和黑色列车啸狮。除了啸狮号,其它列车都是两头一样的样子,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列车行驶时是不能掉头的,所以原路返回时司机就从一头到另一头去向“后面”行驶,你们知道吗?
“咚咚咚……”敲门声一响,我就三步并作两步跑到门边,打开门,立马接过快递,连一句谢谢都来不及说了。我马上拆开快递,亮晶晶的盒子差点儿亮瞎我的眼睛,只见三个图案丰富的盒子出现在我的眼前——两个大的,一个小的。咦?不是有五辆列车吗?怎么只有三个盒子?我二话不说,打开了盒子。我一看,恍然大悟——原来是辕龙和裂虎的龙虎战击王,炎凤和碧甲的热浪战击王,还有啸狮变的风雷战击王。
我立马又高兴起来,开始按照说明书上面写的步骤拼装起来。我将啸狮的双腿外侧拆了下来,又将他的手臂给取了下来,我想将他的腿部与身子合起来,谁知我怎么摁也摁不下去。这时,我灵机一动,一手握着腿部,一手用力拍打身子,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将它们合上了。我又开始装碧甲。我先将热浪战击王的手拆下,组成碧甲的身体和四肢,我又将双腿取下,作碧甲背上的武器。我正要将武器与碧甲合体,可我一下子愣住了——身体与武器都没有相对应的卡槽什么的,这怎么装呢?说明书上也没有明确的说明,这可怎么办啊!突然,我眼前一亮!发现碧甲背上有一个像放轮子的卡槽。我想起来了,它的背部是列车头和列车尾拼接成的,自然有车轮,我欣喜若狂,小心翼翼地将车轮卡入卡槽中,又开始与其它灵兽作斗争……
不一会儿,一个个“作品”便出来了:有振翅欲飞的炎凤、憨厚老实的碧甲、神气高傲的辕龙、威风凛凛的裂虎,还有着王者风范的啸狮。这些“作品”,你根本就看不出它们是由哪些列车变成的。
我细细琢磨,将说明书上没有的四合体、五合体都给琢磨出来了。这下好了,我将它们一会儿变列车,一会儿变灵兽,一会儿又合体,玩得得心应手。
我的列车朋友既是我最心爱的玩具,也是带给我快乐的礼物,更是我的知心朋友。
我喜欢我的五合一朋友。
《知行合一,辅车相将作文600字》
陶行知先生有言:“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知而后行,行如明灯引路;行而后知,知则深入骨髓。知与行,如风火相借、山水相依,
合而为一,可晓万物。
知行合一,宜当以知之星,引行之路。没有知识一味前行者,如被蒙住双眼的鸥鸟,于狂风骤雨中飘摇将倾。“大跃进”时期,民众便是那鸥鸟,被盲目追求产量之风裹挟,却忽略了客观经济规律,发展盛状昙花一现而后低迷。惟有用理论指导实践,方能有所建树。自古云文人用兵误国,而王阳明平江西、伏宁王,一介文臣凭腹中文墨,戎马数载予大明和平。建此千秋奇功,必不离融所学于实践。以知引路,其路不欹。
知行合一,宜当以行之水,载知之舟。若无实践支持,所学不过空中楼阁,巍巍然将倾。量子速读便是那楼阁,闭眼翻书、额头吸勺,诸多实践架在捏造理论的浮云上,不过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刘彭芝校长则不然。掌舵人大附中伊始,她立即提出创办“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学校的办学目标,吸取三十余年教授经验,大刀阔斧改革课程。岁月骛过,山陵浸远,人大附中已由普通重点学校一跃成为国际名校。树此赫奕名声,必不离融实践于所学。以行载知,其知愈深。
古今仁人志士,因知行合一可名耀丹青;今朝菁菁学子,因知行合一可立志成学。吾辈青年,当以知行合一为舵,以凌云壮志为棹,驶向梦想与远方。读《信天游》访黄土坡,于引吭高歌中读一分豪迈;学中国地理游淮河南北,赏灼灼橘枳伴北国雪飘。知锻炼有益则日夜奔跑,知游戏误己则敬而远之。得人青眼,则鼓帆前行;闻得谣诼,则自察自省。于山川中觅己所学,于人言中修正自身,得道后实践,实践中悟道,道便能烂熟于心,内化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知与行,相依相生。以知行合一为地基,铸就自己的知识大厦
《言行合一作文800字》
遍读经子之书,知圣贤之本道,观山水之色,闻风雨之声,通物理而道之于口,此“言”也。而“行”出于“言”,始于人之良知,成于人之责任,精于人之胆魄。故曰:言行合一,成仁人智者之道,彪炳千古之伟绩也。
言行合一,需要“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胆识。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天太平。”年岁尚幼的王守仁,心中存在圣人之志。然,无道的宦官怒于他的直言敢谏,他被贬往龙场。却在那样一个不毛之地,那样一个风作雨倾之夜,他龙场悟道,“阳明心学”诞生了。他说了,他告诉学生要“知行合一”,将道德理论与履行实践合二为一,言行不分家。他同时也在执行着,任南赣汀漳巡抚,平江西匪乱,他人死伤无数,他获得了圆满成功;定宁王之乱,凭己之智扼杀了一场改朝换代的危机,时有人称,守仁真神人也!
是“说”与“做”的大一统,搭建了王守仁成为“孔孟朱王”儒家四圣之一的桥梁,成就了“阳明心学”。
言行合一,需要时国、对党、对人民极度的热忱。
“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由日本远渡归国,27岁的《晨钟报》主编李大钊振臂高呼。他呼吁着,呼吁着中国新一代青年的热血与激情,与此同时,他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践行着昔日之言。他救国于危难之际,积极领导并参加了北京反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三一八运动。他的举措,让北洋军阀下令通缉他。在狱中,他备受酷刑,仍记得“青春之国家”需要“青春之我”的奉献。而后,38岁的他高呼“共产党万岁”后,英勇就义。“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
是“说”与“做”的大一统,锻造了李大钊钢铁般的意志。
言行合一,需要忍辱负重的大勇。
韩信少时,自是孤苦无依,食不果腹,浑噩终日。一位漂洗衣裳的***经常将自己带来的饭分给他吃,他极诚恳地立下诺言:“吾必有以重报母。”他做了,胯下之辱,身怀大勇;背水一战,胆魄超凡,最终予***以千金,报一饭之恩。试问,若他无忍辱负重之勇,大业如何能成,如何能言出必行?
是“说”与“做”的大一统,成了“一饭千金”的佳话。
让我们做到“说”和“做”的大一统,真正将“言”与“行”视为一个整体,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受党爱国,具备勇者之勇,至少,能铿锵有力地说:“我是个言行合一的人!”
《知行合一600字》
什么是知行合一?
现实中,所谓知行合一的意思就是,你知道的要和你行动的是一致的。如果你知道的知识没有你行动表现出来的相一致,那么你就是没有真正的表现出自己的知识水平。如果你行动起来比你知道的表现的更糟,那么你也是没有表现出你相应的知识水平。
为了避免糟糕的发挥,我们往往需要对自己的心态进行调整,不管在什么场合都要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以及对事物的重视度要高,这样我们才能够把握好知行合一的原则。
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能够超常的发挥,比如说在考场上能够在自己不知道的领域答出最正确的答案,这也是一种美好体现。但是这并不是真实水平的体现,这个并不是知行合一。如果你具有一种严谨而且对待事物非常渴望的态度去对待一种事物,那么你很有可能就会超常发挥。这个时候你的知行合一也是能够体现的,因为你本身就具有这种品格以及态度。
知行合一的前提便是,你对待事物的态度以及个人的知识水平相一致。如果个人的知识水平过高,而个人的行为体现的能力水平过低,那么这就不能够形成一种正比例关系。如果个人的行为相对于知识来说表现的过高,那么这是一种超常发挥,能更加体现一个人的深厚修养。
现在的社会中,不少公司就“成人达己,知行合一”的目标来要求各个员工。无非是想让员工对待事物态度认真,然后认真完成工作,要求员工们以保持自己的行为和目标保持一致的方式来激励员工创造价值。
校园生活中,知行合一也是一种对学生个人评价的重要体现。如果一个学生能够正确地把握个人行为尺度以及个人知识的发挥,那么这位同学就是一个优秀的同学。
知行合一就是形容一个人对待某事物的态度将真理和行为相统一。
《南北合一庆除夕》
陕北过年,杭州的外公外婆不免落了些冷清,可今年陕北的爷爷奶奶已被爸妈接来杭州定居,没有了归心似箭,没有了舟车劳顿,各色美味佳肴让我们享受着不一般的胡吃海喝,一大家子在一起热闹非凡。虽然因为疫情防控,我们只能宅在家中,可今年这个特别的除夕夜,异常有趣,那是因为杭州的外公外婆和陕北的爷爷奶奶,来了一场南北厨艺大比拼,身为“资深小吃货”的我,过了一把评委瘾,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大饱口福啦!
首先出场的是我的爷爷奶奶,爷爷提着擀面杖,和面,揉面,擀皮一气呵成,奶奶则在一旁捣鼓她的羊肉白菜馅,不大会儿功夫,大盘晶莹圆润的饺子已经包好了;接着奶奶又开始做陕北的特色大烩菜啦!这个大烩菜里面的料可多啦:酸菜,五花肉,粉条,豆角,土豆,大白菜,香菜等等,奶奶一边把料下锅翻炒,一边还不忘指导妈妈:“粉条提前闷好,蔬菜炒到半熟再下调料......"咕嘟咕嘟烩成一锅,那香味真是太诱人啦!
再来看看外公外婆这边,他俩也正忙得热火朝天呐!外公负责杀鸡宰鸭,外婆忙着包春卷,酸菜笋丁馅儿和豆干肉丁馅儿是我和哥哥的最爱,奶奶愣是包了两大盘呢;随着高压锅里飘来阵阵浓郁的红烧肉香味,外公这边的家常杭帮菜也开始陆续出锅啦:梭子蟹年糕,糖醋排骨,酱爆虾......看着都口水直流三千尺呀!
这是我们第一次一家八口人聚在一起过除夕,爸爸玩笑着说:“这八仙桌,今天算是八仙到齐啦,哈哈哈!”满满的一桌菜,真是各有千秋,应有尽有。我装模作样地把每个菜都品尝了一遍,最后点评:“南北合一,双剑合璧,所向无敌!!!”大家笑得人仰马翻。在欢笑中,我们一起碰杯畅饮,一起大快朵颐,一起谈笑风生......
妈妈说“年”就是简简单单一桌菜,爸爸说“年”就是团团圆圆在一块。“年”于我而言,便是:其乐融融在一起,南北合一庆除夕。希望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火早日散去,在春节这个团圆日里,亲朋家人不再只是“云团圆”,而是能够真真切切地团聚在一起。
《比干庙在哪》
坐落于河南新乡的比干庙是重要的庙墓合一建筑群之一,是中国第一座含墓祭人之祠庙,称为“天下第一庙”。比干庙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比干墓为中国第一座有记载的坟丘式墓葬,具有重要历史价值。
比干庙位于河南省新乡市下属的县级市卫辉市。
比干为中国历史中以死谏君的忠臣,称为“天下第一仁”。周武王封比干垄,垄为国神。北魏孝文帝因感念其忠心而建庙。现存留的建筑群为明代弘治7年重建。比干庙是重要的庙墓合一的建筑群,是中国第一座含墓祭人之祠庙,称为“天下第一庙”。庙宇宏敞,古朴壮观。整个庙宇的主体建筑由神道、照壁、山门、二门、碑廊、木坊、配殿、大殿等组成,总建筑面积达4.7万平方米。庙内保存着很多有着重要价值的文物古迹,其书法、雕刻、建筑风格都有很高的品位和历史价值。
比干庙是1996年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构成集墓葬、庙宇、珍贵历史文物为一体的旅游风景区。比干墓为中国第一座有记载的坟丘式墓葬,墓葬以其历史悠久、布局完整、规模宏大、文化积淀丰富等特点,占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称为“天下第一墓”。比干庙内碑碣林立,从春秋时期的
国神比干
孔子剑刻碑到清朝乾隆亲书御碑,共64通,几乎含盖了我国历史上所有朝代。孔子剑刻“殷比干墓”碑,是迄今发现的唯一的孔子真迹,被誉为“天下第一碑”,北魏孝文帝的《皇帝吊殷比干墓文》相传为南北朝著名书法家崔浩书,为魏碑精品之上。清乾隆御书的《过殷太师墓有感》为端正的楷书,笔韵严整雍容,华丽端庄,有帝王之风。碑廊左侧第四通石碑,为清朝刘希龙所写的行书“三代孤忠”四个大字,气势磅礴,端庄得体。碑中精品还有唐太宗的《封殷太师比干诏》、《祭殷太师比干文》,元朝刘敏中的《赦修比干墓碑》等。这些都是举世名碑,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丰富宝库。庙内的特色植物开心柏、板柏、没心菜形成了奇特的自然景观。
比干为世界林氏之太祖。卫辉比干庙,天下林氏根。卫辉市委、市政府从1993年开始,每年举办比干诞辰纪念会,国内外林姓子女纷纷前来卫辉朝拜谒祖,比干庙已成为海内外比干后裔祭谒的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