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雅文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18 17:57:11
《诗经《大雅·文王之什·旱麓》原文和翻译》
大雅·文王之什·旱麓
【先秦】佚名
瞻彼旱麓,榛楛济济。岂弟君子,干禄岂弟。
瑟彼玉瓒,黄流在中。岂弟君子,福禄攸降。
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岂弟君子,遐不作人?
清酒既载,骍牡既备。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瑟彼柞棫,民所燎矣。岂弟君子,神所劳矣。
莫莫葛藟,施于条枚。岂弟君子,求福不回。
注释
旱麓:旱山山脚。旱,山名,据考证在今陕西省南郑县附近。
榛(zhēn)楛(hù):两种灌木名。济(jǐ )济:众多的样子。
岂(kǎi)弟(tì):即“恺悌”,和乐平易。君子:指周文王。
干(gān):求。
瑟:光色鲜明的样子。玉瓒(zàn):圭瓒,天子祭祀时用的酒器。玉圭做柄,柄的一端是勺,用以舀秬鬯。
黄流:黄,用黄金制成或镶金的酒勺;流。用黑黍和郁金草酿造配制的酒,用于祭祀,即秬(jù)鬯(chàng)。
攸:所。
鸢(yuān):鸷(zhì)鸟名。即老鹰。戾(lì):到,至。
遐:通“胡”,何。作:作成,作养。
骍(xīn)牡:红色的公牛。
介:求。景:大。
瑟:众多的样子,与第二章的“瑟”字不同义。柞(zuò)棫(yù):栎(lì)树与白桵(ruí)树。郑玄笺:“柞,栎也;棫,白桵也。”
燎(liǎo):焚烧,此指燔柴祭天。
劳:慰劳。或释为保佑。
莫莫:同“漠漠”,众多而没有边际的样子。葛藟(léi):葛藤。
施(yì):伸展绵延。条枚:树枝和树干。
回:奸回,邪僻。
译文
瞻望那边旱山山底,榛树楛树多么茂密。和乐平易好个君子,求福就凭和乐平易。
圭瓒酒器鲜明细腻,金勺之中鬯酒满溢。和乐平易好个君子,天降福禄令人欢喜。
老鹰展翅飞上蓝天,鱼儿摇尾跃在深渊。和乐平易好个君子,怎会不去培养青年。
清醇甜酒已经满斟,红色公牛备作牺牲。用它上供用它祭祀,用它求取大的福分。
柞树棫树那么茂盛,百姓砍来焚烧祭神。和乐平易好个君子,神灵要来把你慰问。
葛藤一片到处长满,蔓延缠绕树枝树干。和乐平易好个君子,求福有道不邪不奸。
赏析
关于此诗的主旨,《毛诗序》云:“《旱麓》,受祖也。周之先祖世修后稷、公刘之业,大王、王季申以百福干禄焉。”三家诗义同。关于“受祖”的意思,唐孔颖达疏云:“言文王受其祖之功业。”清魏源《诗古微》说是“祭祖受福”。而宋朱熹《诗集传》以为此诗内容是“咏歌文王之德”,其《诗序辨说》又谓“《序》大误,其曰‘百福干禄’者,尤不成文理”。清方玉润《诗经原始》则既斥《毛序》所说为“梦呓”,又不满《诗集传》“语殊泛泛”,认为“此盖祭祀受福而言也”,“上篇(指《大雅·棫朴》)言作人(《大雅·棫朴》第四章有“周王寿考,遐不作人”之句),于祭祀见一端;此篇言祭祀,而作人亦见其极盛”。而今人程俊英《诗经译注》将此诗视为一首“歌颂周文王祭祖得福,知道培养人才的诗”。
此诗全篇共六章,每章四句,以“岂弟君子”一句作为贯穿全篇的气脉。首章前两句以旱山山脚茂密的榛树楛树起兴,也带有比意。毛传解曰:“言阴阳和,山薮殖,故君子得以干禄乐易。”郑玄笺云:“林木茂盛者,得山云雨之润泽也。喻周邦之民独丰乐者,被其君德教。”他们从君与民两方面申说,讲得都很透辟。后两句“岂弟君子,干禄岂弟”,如郑玄笺所说,意为君主“以有乐易之德施于民,故其求禄亦得乐易”,也就是说,因和乐平易而得福,得福而更和乐平易。前事之因适为后事之果,语有深意。
第二章起开始触及“祭祖受福”的主题。“瑟彼玉瓒,黄流在中”两句,玉之白与酒之黄,互相映衬,色彩明丽,由文字而产生的视觉效果极佳,因此姚际恒评之为“华语”(《诗经通论》)。
第三章从祭祀现场宕出一笔,忽然写起了飞鸢与跃鱼,章法结构显得摇曳多姿。“鸢飞戾天,鱼跃在渊”,表层语义极其明晰,但深层语义则不易索解。郑玄笺云:“(鸢)飞而至天,喻恶人远去,不为民害也;鱼跳跃于渊中,喻民喜得所。”但在注《礼记·中庸》所引这两句诗时,他竟又说:“言圣人之德,至于天则鸢飞戾天,至于地则鱼跃于渊,是其明著于天地也。”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讥之为“随文解释”。而王氏书中认可的代表《鲁诗》说的汉王符《潜夫论·德化》则解释为:“君子修其乐易之德,上及飞鸟,下及渊鱼,罔不欢忻悦豫,又况士庶而不仁者乎。”(释下面的“遐不作人”之“人”为“仁”)因为既然王氏认为《大雅·棫朴》“遐不作人”一句中的“作人”是“作养人材”的意思,那么此诗中的“遐不作人”句自然说的也是培养人才之事,不当另释“人”为“仁”。“鸢飞戾天,鱼跃在渊”,实际上说的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意思,象征优秀的人才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因此下面两句接下去写“岂弟君子,遐不作人”,也就是说和乐平易的君主不会不培养新人让他们发扬光大祖辈的德业。
第四章在第三章宕出一笔后收回,继续写祭祀的现场,“清酒既载”与第二章的“黄流在中”断而复接,决不是寻常闲笔。这儿写的是祭祀时的“缩酒”仪式,即斟酒于圭瓒,铺白茅于神位前,浇酒于茅上,酒渗入茅中,如神饮之。接下去的“騂牡既备”一句,写祭祀时宰杀作牺牲的牡牛献飨神灵。有牛的祭祀称“太牢”,只有猪、羊的祭祀称“少牢”,以太牢作祭,礼仪很隆重。
第五章接写燔柴祭天之礼,人们将柞树棫树枝条砍下堆在祭台上作柴火,将玉帛、牺牲放在柴堆上焚烧,缕缕烟气升腾天空,象征与天上神灵的沟通,将世人对神灵虔诚的崇敬之意、祈求之愿上达。对于这样的君民,昊天上帝与祖宗先王在天之灵自然会有“所劳矣”,自然会赐以“景福”。
于是最后一章,在第一章、第三章之后三用比兴,以生长茂密的葛藤在树枝树干上蔓延不绝比喻上天将永久地赐福给周邦之君民。葛藟之“莫莫”与榛楛之“济济”,一尾一首两用叠字词,也有呼应之妙。最后一句“求福不回”,一般有两解:或解作求福“不违背先祖之道”(郑玄笺),或解作“求福不以邪道”(高诱注《吕氏春秋·知分》所引此诗)。
此诗通篇弥漫着温文尔雅的君子之风。这和祭祀的庄严仪式是相匹配的。从自然风物描写来看,既有“榛楛济济”,也有“莫莫葛藟”,一派风光。从祭祀场面来看,既有玉瓒黄流,又有清酒骍牡,色彩斑斓。从诗人内心来看,既有“福禄攸降”的良好祝愿,又有“遐不作人”的强烈期盼。诗章虽短,但内涵颇丰。
创作背景
《大雅》全都是西周的作品,它们主要是应用于诸侯朝聘、贵族宴飨等典礼的乐歌,除了周厉王、周幽王时期的几篇刺诗外,基本内容是歌功颂德。《大雅·旱麓》一诗是《大雅》的第五篇,与下一篇《大雅·思齐》、上一篇《大雅·棫朴》,一般认为,这几篇都是赞颂周文王的乐歌。
诗经简介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作者佚名,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大雅·文王之什·大明》原文翻译及赏析》
大雅·文王之什·大明
【先秦】佚名
明明在下,赫赫在上。天难忱斯,不易维王。天位殷适,使不挟四方。
挚仲氏任,自彼殷商,来嫁于周,曰嫔于京。乃及王季,维德之行。
大任有身,生此文王。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国。
天监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在洽之阳,在渭之涘。
文王嘉止,大邦有子。大邦有子,伣天之妹。文定厥祥,亲迎于渭。造舟为梁,不显其光。
有命自天,命此文王。于周于京,缵女维莘。长子维行,笃生武王。保右命尔,燮伐大商。
殷商之旅,其会如林。矢于牧野,维予侯兴。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
注释
明明:光采夺目的样子。在下:指人间。
赫赫:明亮显著的样子。在上:指天上。
忱:信任。斯:句末助词。
易:轻率怠慢。维:犹“为”。
位:同“立”。适(dí):借作“嫡”,嫡子。殷嫡,指纣王。《史记·殷本纪》:“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
挟:控制、占有。四方:天下。
挚:古诸侯国名,故址在今河南汝南一带,任姓。仲:指次女。挚仲,即太任,王季之妻,文王之母。
自:来自。挚国之后裔,为殷商的臣子,故说太任“自彼殷商”。
嫔(pín):妇,指做媳妇。京:周京。周部族后稷十三世孙古公亶父(周太王)自豳迁于岐(今陕西岐山一带),其地名周。其子王季(季历)于此地建都城。
乃:就。及:与。
维德之行:犹曰“维德是行”,只做有德行的事情。
大:同“太”。有身:有孕。
文王:姬昌,殷纣时为西伯(西方诸侯),又称西伯昌.为周武王姬发之父,父子共举灭纣大业。
翼翼:恭敬谨慎的样子。
昭:借作“劭”,勤勉。事:服事、侍奉。
聿:犹“乃”,就。怀:徕,招来。
厥:犹“其”,他、他的。回:邪僻。
受:承受、享有。方:大。此言文王做了周国国主。
监:明察。在下:指文王的德业。
初载:初始,指年青时。
作:成。合:婚配。
洽(hé):水名,源出陕西合阳县,东南流入黄河,现称金水河。阳:河北面。
渭:水名,黄河最大的支流,源于甘肃渭源县,经陕西,于潼关流入黄河。涘(sì):水边。
嘉:美好,高兴。止:语末助词。一说止为“礼”,嘉止,即嘉礼,指婚礼。
大邦:指殷商。子:未嫁的女子。
伣(qiàn):如,好比。天之妹:天上的美女。
文:占卜的文辞。
梁:桥。此指连船为浮桥,以便渡渭水迎亲。
不:通“丕”,大。光:荣光,荣耀。
缵(zuǎn):续。莘(shēn):国名,在今陕西合阳县一带。姒姓。文王又娶莘国之女,故称太姒。
长子:指伯邑考。行:离去,指死亡。伯邑考早年为殷纣王杀害。
笃:厚,指天降厚恩。一说为发语词。
保右:即“保佑”。命:命令。尔:犹“之”,指武王姬发。
燮(xí):读为“袭”。袭伐,即袭击讨伐。
会(kuài):借作“旝”,军旗。其会如林,极言殷商军队之多。
矢:同“誓”,誓师。牧野:地名,在今河南淇县一带,距商都朝歌七十余里。
予:我、我们,作者自指周王朝。侯:乃、才。兴:兴盛、胜利。
临:监临。女:同“汝”,指周武王率领的将士。
无:同“勿”。贰:同“二”。
檀(tán)车:用檀木造的兵车。
驷(sì)騵(yuán):四匹赤毛白腹的驾辕骏马。彭彭:强壮有力的样子。
师:官名,又称太师。尚父:指姜太公。姜太公,周朝东海人,本姓姜,其先封于吕,因姓吕。名尚,字子牙。年老隐钓于渭水之上,文王访得,载与俱归,立为师,又号太公望,辅佐文王、武王灭纣。
时:是。鹰扬:如雄鹰飞扬,言其奋发勇猛。
凉:辅佐。《韩诗》作“亮”。
肆伐:意同前文之“燮伐”。
会朝(zhāo):会战的早晨。一说黎明。
译文
皇天伟大光辉照人间,光采卓异显现于上天。天命无常难测又难信,一个国王做好也很难。天命嫡子帝辛居王位,终又让他失国丧威严。
太任是挚国任家姑娘,也可以算是来自殷商。她远嫁来到我们周原,在京都做了王季新娘。就是太任和王季一起,推行德政有着好主张。
太任怀孕将要生儿郎,生下这位就是周文王。这位伟大英明的君主,小心翼翼恭敬而谦让。勤勉努力侍奉那上天,带给我们无数的福祥。他的德行光明又磊落,因此承受祖业做国王。
上天在天明察人世间,文王身上天命集中现。就在他还年轻的时候,皇天给他缔结好姻缘。文王迎亲到洽水北面,就在那儿渭水河岸边。
文王筹备婚礼喜洋洋,殷商有位美丽的姑娘。殷商这位美丽的姑娘,长得就像那天仙一样。卜辞表明婚姻很吉祥,文王亲迎来到渭水旁。造船相连作桥渡河去,婚礼隆重显得很荣光。
上天有命正从天而降,天命降给这位周文王。在周原之地京都之中,又娶来莘国姒家姑娘。长子虽然早早已离世,幸还生有伟大的武王。皇天保佑命令周武王,前去袭击讨伐那殷商。
殷商调来大批的兵将,军旗就像那树林一样。我主武王誓师在牧野,他说只有我们最兴旺。上天监视你们众将士,不要有什么二心妄想!
牧野地势广阔无边垠,檀木战车光彩又鲜明,驾车驷马健壮真雄骏。还有太师尚父姜太公,就好像是展翅飞雄鹰。他辅佐着伟大的武王,袭击殷商讨伐那帝辛,一到黎明就天下清平。
赏析
此诗与《大雅·生民》《大雅·公刘》《大雅·緜》《大雅·皇矣》《大雅·文王》诸篇相联缀,俨然形成一组开国史诗。从始祖后稷诞生、经营农业,公刘迁豳,太王(古公亶父)迁岐,王季继续发展,文王伐密、伐崇,直到武王克商灭纣,可以说是把每个重大的历史事件都写到了,所以研究者多把它们看作一组周国史诗,只是《诗经》的编者没有把它们按世次编辑在一起,而打乱次序分编在各处。朱熹说它和《大雅·文王》那篇一样,“追述文王之德,明周家所以受命而代商者,皆由于此,以戒成王”。其实此诗很难看出是周公所作,也很难看出有警戒成王的意思。总观这组六篇诗文,不过是周王朝统治者为歌颂祖先功德,追述开国历史的显赫罢了。
全诗八章。历代各家的分章稍有不同,这里是根据诗意确立的。第一、二、四、七章章六句,第三、五、六、八章章八句。排列起来,颇有参差错落之美。
首章先从赞叹皇天伟大、天命难测说起,以引出殷命将亡、周命将兴,是全诗的总纲。次章即歌颂王季娶了太任,推行德政。三章写文王降生,承受天命,因而“以受方国”。四章又说文王“天作之合”,得配佳偶。五章即写他于渭水之滨迎娶殷商帝乙之妹。六章说文王又娶太姒,生下武王。武王受天命而“燮伐大商”,与首章遥相照应。七章写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敌军虽盛,而武王斗志更坚。最后一章写牧野之战的盛大,武王在姜尚辅佐之下一举灭殷。全诗时序井然,层次清楚,俨然是王季、文王、武王三代的发展史。
诗篇以“天命所佑”为中心思想,以王季、文王、武王三代相继为基本线索,集中突现了周部族这三代祖先的盛德。其中,武王灭商,是此诗最集中、最突出要表现的重大历史事件,写王季、太任、文王、太姒,不过是说明周家奕世积功累仁,天命所佑,所以武王才克商代殷而立天下。所以,诗人著笔,历述婚媾,皆天作之合,圣德相配。武王克商,也是上应天命、中承祖德、下合四方的。因此,尽管诗意变幻不已,其中心意旨是非常清楚的。全诗虽然笼罩着祀神的宗教气氛和君权神授的神学色彩,其内在的历史真实性一面,还是有认识价值的。
这是一首叙事诗,但它并不平铺直叙地叙事。文王两次迎亲的描述,生动具体;牧野之战的描绘,更显得有声有色。“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一连三个排比句子,真可谓把战争的威严、紧迫的气势给和盘托出了。“殷商之旅,其会如林”,虽然写出了敌军之盛,但相比之下,武王的三句誓师,更显得坚强和有力。“维师尚父,时维鹰扬”,虽然仅仅描写了一句,也似乎让人看到了姜太公的雄武英姿。至于它有详有略、前呼后应的表现手法,更使诗篇避免了平铺、呆板和单调,给人以跌宕起伏、气势恢宏而重点突出的感觉。这些,在艺术上都是可取的。诗中的“小心翼翼”、“天作之合”等句也早已成为著名的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仍有很强的活力。
创作背景
这是周部族的史诗性颂诗,当是周王朝贵族为歌颂自己祖先的功德、为宣扬自己王朝的开国历史而作。《毛诗序》云:“《大明》,文王有明德,故天复命武王也。”
诗经简介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作者佚名,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四季的雨》
春天,春雨是优雅文静的姑娘,雨声畅快清爽。有时候,下雨时,太阳却没有隐去。这时,你便可以看见难得一见的太阳雨。雨滴在阳光下,显得更加晶亮。当然,如果你幸运的话,在雨后,你也许还能看到天边出现的一道绚丽的彩虹。那时,你的整个身心会被这神奇的自然美景陶醉,不禁欢呼起来。
夏天,雨骤,片刻就停。“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这一首苏轼的诗,很好地概括了夏雨的独特。很多人都说夏天的雨暴躁如雷,那声音没有节奏,让人烦躁,而且很没规律。白日惊雷常常会把午睡时你吵醒。但是夏天的雨,总会让人欢喜。它为夏天降温,让酷暑中的人们得到片刻的喘息;它为花草树木生长助力,那满目的绿叶显得格外青翠;它为小河平添几分生趣,河里的小鱼纷纷浮出水面,吐着气泡……
秋天,秋姑娘下的雨,是最好不过了。她的雨跟春雨姑娘相比,多了一份优雅,一份恬静。她常常让农民咧开了嘴,为丰收唱起了欢歌。果树挂满了果实,在秋雨的滋润下,更加香甜。这时,各种各样美味的水果大餐,便常常出现在人们的桌前,手中,口里……辛苦了一个春夏的人们,看到这满怀的收获,美滋滋的。
冬天下雪很正常,那银装素裹的世界,让人啧啧称赞。但人们常常忘记了,每每下雪之前,总会有一场冬雨。当然,稀有的是下雪时又下雨,这就叫雨加雪,遇上这种天气很难得,见到的人很幸运。冬雨从不争功,它总是在雪花纷飞时,悄悄退去。然后,静静地等待着下一个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