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质问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25 09:14:42
《质问的近义词》
质问的近义词
质问是指根据事实提出的疑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质问的近义词,欢迎大家的阅读。
质问的近义词
质疑:提出疑问以求解答,质疑问难。
指责:指摘;斥责。
斥责:责骂:严加斥责。语重心长,又似爱怜,又是斥责。
诘问:〈书〉追问;责问。
诘责:责问;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
责问:责备;诘责究问。
谴责:申斥。
质问造句
1、我依旧相信努力的意义,奋斗的价值,因为那是本质问题。
2、残忍的命运挡住了入口,我会不甘愿地质问命运为何作这样专横的宣判,因为我的心尚未驯服,仍是狂热的;但刻薄无情的话到口里,我的舌头却没有说出来,像还未落下的泪,又流回我的心中。
3、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
4、风没有因为旁人的质问而停止它的音乐,落叶没有因为遭到责备而改变它的舞姿。我们,又何必因为旁人的不解而终止自己的梦想不如抛开一切,心存一种期待,勇敢地走上自己的前程。
5、她伤心欲绝地质问他:“我怎么就相信你了呢,你们这样的贵族,哪里能懂得人心的'可贵。”
6、因商品质量问题顾客正在对商家进行质问。
7、在周四的新闻发布会上,当数名记者再三质问国际奥委会女发言人是否对中国没有履行承诺感到尴尬之后,王伟对中国作为奥运东道主的表现进行了慷慨激昂的辩护。
8、关于“美”的本质问题,有诸种界说,聚讼纷纭,莫衷一是。
9、不,我没疯,只是质问我的人怒不可遏。
10、主管拿着证据质问小李,让他哑口无言,承认挪用公款。
11、当面质问那位同事要比袖手旁观来得好,但若仅止于此则做得不够。
12、不管他对你做过什么你都不应该这样来势汹汹的质问他。
13、开会后"我"质问年轻编导们?"为什没你们永远不说不?为什么你们不对自己不认可的东西提出异议?"?或许时代不同了,不再有鸡蛋碰石头的故事。节目做不好是小事;职场中做不好人才是大事!
14、面对父母的质问,他语无伦次地不知如何解释。
15、把我上下打量了一遍,她父亲质问我:"告诉我,你对我女儿的意图是不是光明磊落的?"。
16、我始终相信努力奋斗的意义,因为那是本质问题。我之所以这么努力,是不想在年华老去之后鄙视我自己,是因为我始终看得见自己。因为我想给自己一个牛逼的机会,趁自己还年轻;因为我必须给自己一个交代。
17、对上述工程地质问题进行探讨,并对堵江滑坡坝进行实例分析,对开发利用滑坡堵江形成堰塞湖蕴藏的丰富水能资源具有指导作用。
18、“莫伊拉跟你说什么啦?”利兹突然生气地质问道。
19、以关怀代替质问,以建议代替责难,以暗示代替直言。
20、在体育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勇于寻根究底,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尽管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在概念上混淆不清,但这正是我们教学中所要解决的本质问题,这也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体现。
21、我们鞋也不脱就贸贸然闯入别人的内心世界,翻箱倒柜地四处乱找,寻找对方不愿为人所知和已经遗忘的东西,一件件地质问,并且不停地重复,不停不停地重复。
22、我有个小姨,只比我大几岁,有次我和小姨手挽手上街,结果被路过的班主任发现了,回去给我妈告状说看见我早恋,我妈质问我那天怎么个事儿,我默默想了想,说,你问你妹啊……我妈瞬间一个嘴巴抽过来了。
23、也许不仅是爱。在城市的喧嚣人群中,在电脑和传真充斥的办公室里,在无至尽的商业宴席间,都有对自己孤独和焦灼的质问。
24、然而,他面对的是来自议员们的愤怒质问。
25、有天悟空直接问唐僧:“师父,你动不动就开除我,为什么从没想过要开除八戒和沙僧”面对悟空的质问,唐僧看了看他的另两个徒儿,轻声说:“因为为师是佛门中人”“这跟佛门有什么关系”“佛门中人是不能乱开杀戒的”“………”
26、健全地和异性交往、精进学业、锻炼身体等,我之所以将用来成为社会栋梁的布局悉数拆除,专挑不碰为妙的布局下手,诸如孤立于异性、放弃学业、放任身体衰退等,是为了什么呢?有必要质问负责人。可是负责人在哪里?
27、猪和鹅是森林里的狱卒,一天来了一个叫短信的盗贼,谁知道第2天这个短信就越狱了,监狱长质问是怎么回事。鹅很委屈:昨天我休息,看短信的是猪。
28、继于次年正月,遗使入宋,要求瓦桥关南十县故地,并质问宋兴师伐夏及沿边疏浚水泽,增益戍兵的缘故。
29、王大厨抬起胖乎乎的脑袋,辩解了一句,可在上千双眼睛的质问下,最终很无辜的很委屈地低下头去。
30、这事儿要是搁在他身上,他不仅会质问寻求,说不定当场动手也非不可。
【质问的近义词】
《关注当下与关注未来》
1970年,赞比亚的一名修女,写信质问美国航天专家:“在目前地球上,还有一些儿童,由于饥饿面临死亡威胁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为远在火星的项目,花费数十亿美元?”而专家的回信告诉他,为支持研究发明,所花费的金钱其回报远远超过单纯的直接救助。其实,修女的质问表达了一种关注当下、悲天悯人、同情弱者的人文情怀,而专家的回答代表的则是一种关注未来、开拓创新、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在我看来这两者在我们生活中都不可或缺,人文精神会反哺科学,科学也会反哺人文精神。
回想过去,晚清时期,以英国为首的八国联军侵我中华,但统治者依旧日日歌舞升平,天天醉生梦死,看不到世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实行愚昧的闭关锁国政策。当外国用坚船利炮发动了罪恶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由此开始了近乎百年的屈辱史。从《南京条约》到《辛丑条约》,再到瓜分中国,古老的中华民族不断的赔款割地。这时涌现出一大批爱国仁人志士。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理论,严复在《天演论》中把西方的进化学说介绍到中国,梁启超、康有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维新运动”。当孙中山从美国归来时,已经深刻认识到单凭自己救助穷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放眼当下,日本公然宣称钓鱼岛是他们的。菲律宾军舰穿入南海黄岩岛海域与中国海监船对峙,诸如此类的挑衅行动此起彼伏。这不由得警示我们不仅要关注当下,更要开拓创新,关注未来。
在400年前,德国某小镇,有一位伯爵,他是位心地善良的人,将自己收入的大部分捐给镇子上受到瘟疫威胁的穷人。一天,他却邀请一位奇怪的人,住到他的城堡里,这个人白天卖力工作,晚上却专心进行一项光学器件的研究。当镇子上的人,得知此事后,纷纷抱怨道:“我们还在受瘟疫的苦,而你却为那个闲人和他没用的爱好,乱花钱!”伯爵听到后不为所动,依旧坚持他自己的想法。皇天不负有心人,这个人的工作,迎来了丰厚的回报,在伯爵的资助下,他顺利完成了显微镜的发明,那个奇怪的人就是名垂青史的虎克。伯爵的做法是对的。可见,造福人类、关注未来的科学精神也很重要。
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少年时代就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作为一名高中生,我时刻勉励自己,要志存高远,把握当下,努力学习科学基础知识,为以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增砖添瓦,使祖国永远繁荣昌盛,立于强国之林。
《浅谈人文生活与科学精神》
修女尤肯达的质问代表的是人文关怀,而施图林格博士的回答展示的不仅是科学精神,也有人文关怀,因为造福人类这一终极目的是不变的。所以由此可见,人文是科学的基础。
人文关怀是一个社会稳定运行的必需条件。对于现在中国也是相当缺乏的。其实人文关怀在方方面面都有体现。
在体育赛场上,2012年伦敦残奥会上,参加男子1500米预赛的来自非洲小国吉布提的阿曼.哈桑便充分展示了坚持的精神,没有右臂的他在开场不久后便扭伤了脚,但他强忍着疼痛颤颤巍巍地坚持跑到了终点,在最后的七分钟里跑道上只剩下他一个人还在跑。哈桑的坚持,感动了现场的每一个人,全场8万观众集体起立,“加油”“坚持”声此起彼伏。哈桑的倒数第一名是毫无争议的,但他用他那瘦弱的身影向全世界的人诠释了奥运精神的终极要义,展现了闪耀心灵的人文精神。
在茫茫大海上,有过这样一个身影,他双手紧握航舵,身杆笔直,目光坚定,他就是爱国航海家翟墨。他原本是一名画家,可当他听到外国的某位航海家说到:“航海大半辈子都没有见过一个中国航海家。”时候,他决定了,就像鲁迅弃医从文那样,弃掉了画笔,卖掉了画作,从此开始了航海生涯,五年筹备,历时两面三刀年多,终于他成为了“中国完成单人无动力帆船的第一人”。他的爱国情怀感动千千万万国人,也激励了我们祖国新一代。他也展现了璀璨的人文爱国主义精神。
展现了人文关怀的还有许许多的人,从古到今源源不竭————义无反顾的爱国者屈原、文天祥;仁慈善良的修女特莱莎;滇池的守望者张天祥;最美的乡村女校长李灵;65年遥望海峡的游子高秉涵......,他们都展现了人类独特而闪光的人文关怀,这些关怀促进了世界的和谐、人之间的团结,友爱。若是缺少了人文关怀,那么人类只会尔虞我诈,自我封闭,最终无法促进人娄的进步和发展,走向灭亡。所以人文关怀必不可失。
但仅有人文关怀就足够了吗?这显然是不够的。
人与其它动物的区别这所在也正是在于人会创造工具,人类会运用科学改造自然.......几千年的人类进步史都是用科学的力量推动前进的。从石器时代史到农耕时期,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再到信息时代。亚里士多得、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这些追求科学,追求真理的伟人告诉了我们:人类最强大的发展动力便是科学。举例而言,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一下子就解决十三亿人口的吃饭问题。
但仅有了科学的进步亦是不全面的。不考虑后果只顾眼前蝇头小利,不顾环境的坡坏,资源的浪费,只会加速人类的灭亡。
所以要想长期稳定地在这浩瀚宇宙的一角幸福快乐生活下去,只有以人文关怀与科学精神有机结合,发扬以人文关怀为基础的科学精神,用科学推动社会的和谐、健康、高效发展。
《幸福生活=人文情怀+科学探索》
玛丽修女的质问让大家感悟人文情怀,施图林格的回复让大家敬畏科学探索。我们通常所谈的科学主要是指近代科学,尤其是指近代以来的自然科学,是研究无机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属性在内的有机自然界的各种学科的总称。其对象是自然界中物质的各种类型、状态、属性及运动形式。而我们所谈的人文则主要是指研究人类的信仰、情感、道德和美感等各门学科的总称。包括语言学、文学、哲学、考古学、艺术史、艺术理论以及具有人文主义内容和运用人文主义方法的其他社会科学等。它所孕育的人文精神则是一种建基于以人之本质为基础的批判态度和精神。
科学与人文有着各自不同的追求。科学旨在于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它以“求真”为其基本精神,是关于“是什么”的问题,因此,真正的科学是拒斥情感的。人文则更多志于满足个人与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以“求善”为基本精神,是对“应该是什么”问题的思考。人文往往以非逻辑的、非实证的方式同人的精神世界密切相关。它不仅是一个知识体系和认知体系,更主要的是一个价值体系和伦理体系。科学求真,能够通过揭示世界的本质和运动规律为人类的生存提供物质基础,但通常却因缺少对人之存在的终极关怀而不能最终确证人的存在。人文因其终极关怀而为人的存在提供了深层精神根据,但却不能为人的存在提供物质基础。对于整个人类的存在来说,如果科学是血脉,那么人文就是灵魂,二者统一确证着人的全部存在。科学与人文的辩证和谐发展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只有用科学和人文的观念,才能真正理解我们所生活的这个真实的属人世界。这就意味着,我们在不断探索和加强科学研究的同时也要注意人文精神的培养,因为人文精神不仅对于人类进步而且对于科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与人文的辩证和谐发展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只有用科学和人文的观念,才能真正理解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生活。这就意味着,我们在不断探索和加强科学研究的同时也要注意人文精神的培养,因为人文精神不仅对于人类进步而且对于科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科学与人文共同构成的世界,“科学中含有人文精神与人文内涵,人文中拥有科学基础与科学珍璞。”在这种人学文化的世界中,拥有科学与人文双翼的人将成为较为完善的人,这样的世界将是一个更加完美的世界,人们才会有更幸福的生活。
《人文+科学=生活》
赞比亚的一修女对美国航天学家的质问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文情怀,而航天专家的回答也让我们体会到了科学的重要。人文是一种情感,科学是一种技术,正是因为人文和科学的结合,我们的生活才能得到提升,我们的生活才不会失去希望。
人文情怀,从古至今,一直在传承,一直得到发扬。杜甫,在老年疾病缠身时,看到国家衰落,很多人过着居无定处,穷困的生活,因为人文情怀,写下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诗词;白求恩,二战时,看到很多中国战士遭受伤痛的困扰,因为人文情怀,不远千里来到中国,来到前方的战场上,救治受伤的战士;“最美妈妈”吴菊萍,在小区里,看到有孩子从10楼掉落,因为人文情怀,她毫不犹豫地把手臂伸了过去,接住了带有巨大能量的孩子。正是因为人文情怀,让我们的心中充满爱,正是因为人文情怀,让人与人之间不在冷漠,变的温暖。而爱和温暖,则筑就了我们的生活。
我们处在科学告诉发展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我们因为科学的发展而收获颇多,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为生产带来了动力: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为我们照亮了黑暗:本茨发明了汽车,为出行带来了方便,贝尔发明了电话,让人与人连得更近……正是因为科学的发展,让物质变得更加丰富,更加方便,正是因为科学的发展,我们的身体才会少的受到疾病的困扰,才会更加健康。而有健康的身体,优越的物质条件,不是才能筑就更好的生活吗?
生活离不开人文情怀也离不开科学发展。南丁格尔,在克里米亚战争时,她带领38名护士摸索治疗技术,在战场上救死扶伤,仅仅半年,她将死亡率从42%降到了2%,被伤员们亲切的称为“提灯女神”。她有着优越的家庭条件,完全可以过着衣食无忧的上流生活,如果不是人文情怀,她不会成为一名护士来到一线战场上救死扶伤,如果没有科学探索,死亡率就不会降得如此之多。所以科学,人文互惠互利,缺一不可。
科学发展,使人们享有优越的物质条件,更方便的了解这个世界,人文情怀,使人们心是暖的,被爱包围,科学和人文,一个从物质,一个从精神,共同筑就了我们的生活。
《四个故事中有一个是真实的》
面对尤肯达修女的质问,我也讲几个故事。下面每个故事的开头几乎一样,结局也如出一辙,令人深思的是,中间演进的过程各不相同。
故事一
远古。一片广袤的草原上,各种动物自由地栖息繁衍。草丛深处,一只花豹紧盯着不远处的一群斑马。忽然,一道褐黄色的闪电射出,花豹直扑斑马。这时,草丛的另一边射出一根长矛,刺向花豹。花豹倒地,而斑马受惊之后慌乱的跑掉了。草丛中跳出两个皮肤黝黑的人,他们兴高采烈的庆祝自己得到了食物,但当他们把猎物拖回聚集地时,却马上被自己的同胞们哄抢一空,一场血腥的厮杀猎捕到食物的两个人在乱战中误伤而死,却没有人顾及到他们。斗转星移,人类在无知中缓缓演进,他们因为能使用工具慢慢爬上了食物链的顶端,人口的数量迅速增长。但他们依旧茹毛饮血,依旧相互厮杀。也不知过了多久。一天,远方的天空突然坠下一团火球,火球在人们的仰望之中坠地,把一切烧为灰烬。过了很久很久,外星人发现了人类生活的遗址,通过研究,他们得出结论:远古时期,这个星球生活着一种灵长类,它们统治了几千万年后,又突然消失了,它们叫恐人。
故事二
还是那片草原。还是那群斑马。还是那只花豹。还是那两个人。还是以同样的手段捕获了猎物。这两个人兴高采烈地把猎物抬回自己的聚集地,同胞们欢天喜地地看着他们的英雄抬着食物凯旋,所有的人都围着他们载歌载舞。他们正在孕育着最朴素的文明,他们甚至逐渐形成了一种宗教与信仰,人文的气息蔓延开来。但千百年来他们却从不相信什么科学,他们迷信一切,只追求自己所谓的崇拜,只把自己的主奉为真理,物质文明却停步不前。有一天有一个人突发奇想,以神的名义把某一天作为世界的末日。世界末日如期而至,所有的人都在恐惧中自我毁灭了,天空依旧平静。一个长达千万年的闹剧就这样在人类的自导自演中浑浑噩噩地退幕了。
故事三
还是那片草原,花豹虎视眈眈着猎物,草丛另一边中,两双眼睛露出贪婪的目光。当花豹对着斑马,发出致命一击后正准备享用食物时,一柄石矛飞出,刺倒了花豹这两个人一人抬了一只猎物返回自己的聚集地,半路上一合计觉得不划算,于是两人悄悄地把那头肉多的斑马藏了起来,把个头小的花豹抬回部落交公了。这种永无止境的欲望,无形中推进了科技的进步,战争武器也日益先进。他们滥用技术,无节制地开采地球有限的资源,物资匮乏,生态恶化,而且道德沦丧,心理阴暗,灵魂无处安顿,战争不断升级。终于有一天,在一场空前的大战中,人类毁于无穷无尽的核爆中。从此地球再无生命。
故事四
还是那片草原。还是那群斑马。还是那只花豹。还是那两个人。还是以同样的手段捕获了各自的猎物。这两个人把猎物抬回了自己的聚集地,按照部落规定上交了所获猎物的一半。他们留下了那只花豹,撕下了那张完整的豹皮,灵机一动,他们把豹皮套在身上做成了史上第一套可以伪装的猎装,最原始的科技发明受到了部落的表彰。这里的人们有章可循,科技昌明,怡然自乐,种族迅速发展。千百年无战事,一切欣欣向荣,有条不紊,人们享受着生活,享受着物质和精神的文明。直到有一天,地球上突然来了一群外星人,他们带来了更高科技的武器和更先进的文明,他们用武器威逼人类屈服,以文明诱惑人类膜拜。在双重威压下,人类屈于外星人,从此地球上再无人类,只有那些苟且的生命。
四个故事中有一个是真实的。
《心于感性,至于理性》
善良的修女质问科学家,为何不去关心正在挨饿的地球上的孩子,却将大量精力、物力投入到外太空的研究上。科学家的回答告诉世人,他在追求能为人类带来光明未来的真理,其效益远高于救助几个孩子。那位睿智学者的贡献,是一份执著和心血,是对未来的承诺和期盼。反之,善良的修女只看到眼下,看到了身边正在忍受苦难的孩童。忽然心中涌起阵阵感动,修女看的不远,却无比真实,她所贡献的正是那一份真实的善良。
看过一部电影,有一个片断尤为印象深刻。发达的科技造就了自能机器人,在一次拯救落水者的行动中,由于判定女孩的存活率低于男人,便在男人焦急的嘶吼中放弃了女孩鲜活可爱的生命。愧疚的男子开始思考,这些登峰造极的机器,真的可以带来幸福么?当冰凉凉的机器冲洗了那份本真,那么一切就都失去了意义。真理带不来感动,极尽精巧的机器,也无法真正让人活得多彩,看过很多类似题材的书刊,在人的智慧攀升到了一个崭新高度后,所有的问题便都回到了对人性的剖析上。人文的消失是惊人的快,不知不觉中便丢掉了那份善良,我庆幸我生活在一个充斥着感性的环境中。
悲天悯人也好,展望未来也罢,都基于同一个目的,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幸福。为了这个美好的心愿,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方式在努力,但追求到了最后,当心中的未来来临的时候,却有种幸福抓不住的感觉。人们的幸福不一定要生活得多舒适、多方便,但人们的幸福永远基于那份淳朴天然的情感。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的确该有人提醒,不要忘了最初时的单纯和温柔。
走在长长的旅途中,既要时刻铭记起步时的初衷,也要有一直坚定不移地追求梦想的执着。欢乐的小溪拒绝了鸟儿、草地和湖水的邀请,永不停留才汇入江洋,只有追求,才能带来未来。与科学的长远相比,若一味地陷入当下的环境而无力远望,人类社会也无从进步。就好像匹克威克的旅途,永远有那么多好玩的事物,但没有一样能使他驻足。然而,匹克威克的传奇故事,不是他一个人的,更多的是得益于有趣的同伴们。一个人无法跋涉遥远,成长的道路中,总有不经意的鼓励与感动,或许是教会夏洛蒂•勃朗特读写的那位善良的牧师,或许是拯救正欲投河的拿破仑的路人,又或许是支持帮助诺贝尔的兄弟们。在探索和奋斗的时刻,需要关怀和温暖。
人文情怀,是求善求美的执着。中国古代,重“礼”和“仁”,更是将人性的至善发扬极致,尚礼、尚法、讲伦理、讲道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文精神是代代创造的,声声不绝的文化,是民族的生命原动力。在生活中,表达是怎样的呢?是冬夜里温暖了朱自清的灯光;是徐志摩一曲告别母校的诗歌,又是冰心心中亮着的小桔灯。而往博大了讲,那是一句“哀民生之多艰”的感叹,是关注世人,关注社会的悲悯,是尊重生命,维护生命的赞歌,有了这些一丛丛点亮的灯火,生命便顿时鲜活起来了。
而科学精神,多表现于儒家那种格物的态度。科学的精神,让人们求真求实,在历史长期的发展中,沉淀下了勇往直前的气魄,处事不惊的态度,坚苦卓绝、不屈不挠的美德以及果敢的探险精神。科学精神即求真求实,在追求真理的路上,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开普勒的天体定律,哥白尼的日心学说和牛顿的力学定律等等。在他们脚印踏出的大道上,人类文明走的格外长远。而在小处,科学精神在日常生活中,起的是潜移默化的指导作用。诚实不欺,明白是非,坚韧顽强,勇于冒险,一切都是由科学精神分化出来,点缀生活。
时至今日,更是要具备人文情怀与科学的精神,苛求学业,成事业。论语中,既有“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也有“朝闻通,夕死可矣”。追求真善美的全部是人类世界的基础。无科学则无文化,而无人文则无民族。在两种精神结合并发扬之后,民族文化才有前途。
轻步出口,眼跳远方,手弄青草,鼻嗅花香,生活就轻快而活跃地蹦跳到生命中了。想一心向着远方,却无法不留意身边的风景,想心无旁骛地追求梦想,但抵不住双手掌心的温柔,生活就是这样,不会阻碍飘向窗口外的视线,但会包裹住蓬勃的身心,追求的是真理,而真正让人活着并活的多彩的是那一份人文的关怀。
在把握着那一份悲悯的人文情怀的同时,追求科学的精神。我想,生活就是这样,心于感性,至于理性,便丰富而精彩了。
《并非虚拟的故事》
面对尤肯达修女的质问,我也讲几个故事。
故事一(10%人文发展速度,10%科技发展速度)
远古。一片广袤的草原上,各种动物自由地栖息繁衍。草丛深处,一只花豹紧盯着不远处的一群斑马。忽然,一道褐黄色的闪电射出,花豹直扑斑马。这时,草丛的另一边射出一根长矛,刺向花豹。花豹倒地,而斑马受惊之后慌乱的跑掉了。草丛中跳出两个皮肤黝黑的人,他们兴高采烈的庆祝自己得到了食物,但当他们把猎物拖回聚集地时,却马上被自己的同胞们哄抢一空,一场血腥的厮杀由此引起,猎捕到食物的两个人在乱战中误伤而死,却没有人顾及到他们。斗转星移,人类在无知中缓缓演进,他们因为能使用工具慢慢爬上了食物链的顶端,人口的数量迅速增长。但他们依旧茹毛饮血,依旧相互厮杀。也不知过了多久。一天,远方的天空突然坠下一团火球,火球在人们的仰望之中坠地,把一切烧为灰烬,一切化为平静。又过了很久很久,外星人发现了人类生活的遗址,通过研究,他们得出结论:远古时期,这个星球生活着一种灵长类,它们统治了几千万年后,又突然消失了,我们叫他们恐人。
故事二(90%人文发展速度,10%科技发展速度)
还是那片草原。还是那群斑马。还是那只花豹。还是那两个人。还是以同样的手段捕获了猎物。这两个人兴高采烈地把猎物抬回自己的聚集地,同胞们欢天喜地地看着他们的英雄抬着食物凯旋,所有的人都围着他们载歌载舞。并一起享受食物。随着时间推移,他们孕育着自己的文明,他们逐渐形成了一种奇怪的宗教与信仰。千百年来他们从不相信什么科学,他们只迷信一切,只追求自己所谓的崇拜,只把自己的主奉为真理。没有科学的发展,物质文明停步不前。有一天有一个人突发奇想,以神的名义把某一天作为世界的末日,并预言所有人类会在那一天消失。世界末日如期而至,却什么也没有发生,天空平静,但所有的人为了维护自己的神选择了自我毁灭。一个长达千万年的闹剧就这样在人类的自导自演中浑浑噩噩地退幕了。
故事三(10%人文发展速度,90%科技发展速度)
还是那片草原,花豹虎视眈眈着猎物,草丛另一边中,两双眼睛露出贪婪的目光。当花豹对着斑马,发出致命一击后正准备享用食物时,一柄石矛飞出,刺倒了花豹,草丛里跳出的两个人,他们丰收了一只豹一只斑马。他们一人抬了一只豹,一人抬了一只斑马往回走,但当他们快要到聚集地时,两人一阵窃窃私语,然后悄悄地把那头肉多的斑马藏了起来,把豹带了回去。刚一回去,就遭到同胞们的一阵哄抢。随着时间流逝,人类也向前发展,他们这种永无止境的欲望,在无形中推进了科技的进步。他们形成了先进的科技社会,道德素质却没有提升。他们滥用技术,无节制地开采地球有限的资源,造成物资匮乏,生态恶化,社会间的矛盾越来越深,人们的心理越来越阴暗,处处爆发着战争。终于有一天,在一场空前的大战中,人类毁于无穷无尽的核爆中。从此地球再无生命。
故事四(90%人文发展速度,90%科技发展速度)
还是那片草原。花豹匍匐前进,枯黄的草隐蔽了豹的影,草丛中有两人盯着花豹眼中的斑马,也盯着花豹身上的皮。斑马丝毫未发现隐藏在身边的危险,突然一道黄色的利剑,划破斑马的喉咙,又突然一根石矛,划破黄色的利剑,豹马两毙。两个人从草丛中跳出,相互一笑,把猎物抬回了自己的聚集地,按照部落规定上交了所获猎物的一半。他们留下了那只花豹,迫不及待地撕下了那张完整的豹皮,然后把豹皮套在身上做成了一件可以伪装的猎装,以后捕猎他们都穿上这件猎装,在发现效果奇好后,他们把这个主意告诉了部落其他人,大大提高了整个部落的捕猎效率,两人因此也受到部落重奖。千年后,人的种族迅速发展,一片欣欣向荣,人们和睦相处在一起,同时也把地球上的资源管理的有条不紊。人们享受着生活,享受着科学技术带来的便利以及美好社会带来的舒心。人们奖励创新,尊重劳动,科学与道德的发展从未减速。可直到有一天,地球上突然来了一群不友好的外星人,他们带来了更高科技的武器和更先进的文明,他们以武器威逼人类屈服,以文明诱惑人类膜拜。在双重威压下,人类只能屈于外星人,在这个更高的文明前,他们没能有一丝反抗之意,慢慢被同化。从此地球上再无人类,只有那些苟且的生命。
以上四个故事有一个是真实的。哪一个呢?
《生活及其所需要的》
尤肯达修女那饱含人文情怀的质问以及施图林格博士那理性而充满科学精神的回答引起了我的思考,也将这样一个问题摆在了我面前:科学与人文,怎样服务于生活?
换言之,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使生活更加美好?
人文与科学与生活的关系,在我看来,就是这个问题。因为我们思考关系,最终是要投入于实践,走向生活。
人文情怀活跃于我们的生活每一处。小到随手的帮助他人,大到公益慈善,无不是人文情怀深藏其中。可以说,人文情怀密切了人与人的关系,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间接地改变了世界。也可以说,人文精神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人文情怀饱含着丰富的与爱和友善,能温暖我们的心灵,给予我们力量。14世界西方那场轰轰烈烈的文艺复兴倡导的人文主义,于此有很多相似,爱与善,人性与自由,解放了生活在压抑的中世纪的人民。而人文精神重视现世追求,关注当下,注重人性的理念也是我们流传至今的。
如果说人文精神代表的是感性,科学精神就是理性的体现。理性的思考,对自然现象的追问,是科学精神的基本。有史以来,科学在历史上起的作用是任何人都不可以忽视的。古希腊有严谨的学者对世界、对人生发出思考。古中国有观星者夜观星象,记录山河。人类的每一个进步都离不开科学的进展。一次次的工业革命令生产力飞跃,直接推动社会变革,历史发展。一次次小小的发现,终究汇成江河,一举震惊世界。可以说,若无科学的进步,人类仍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追求着最基本的生存与温饱。对应人文精神的关注现世,科学的目光落在了未来。因而科学探索是一个过程,无法预知,但它的作用却不能被否定。
而无论科学怎样改变世界,人文如何丰富精神,我们的追求从未改变,那就是幸福的生活。
幸福生活是我们向往的,把它说成是我们一切活动的最终目的也不为过。无论是尤肯达修女关注当下的人文情怀,还是施图林格博士表达的关注未来的科学精神,其最终目的都是反馈于生活,造福于生活。
可以说,人文与科学殊途同归。
因为生活就是一切。只有生活才是一切。
那么生活需要什么?生存与温饱是最基本的需求,也是曾经人类为之奋斗的动力。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我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早已不是简单的温饱可以满足的了。房子、汽车、手机等等科技进步带来的产品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质量,也提高了我们对生活的要求。这需要科学的力量,也只有科学的进步才能满足人类不断生长的欲求。可以看出,科学与生活密不可分,科学精神更是尤为关键。
但同时,一些人文主义者认为,在世界上仍有许多人无法满足温饱的情况下,投入大量资金于那缥缈的科学研究是不是不够合理?为何不更加关注当下,关注弱势的群体?
这是否是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的矛盾的体现?
事实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本来就是密切相关,不可分离的。我们所学哲学里所谓的唯物辩证法也说事物的矛盾是相对的。将二者割裂开来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前面提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目的是一致的。那就是使生活更加美好。当科学取得了进步,也能促进人文事业的发展。显微镜的发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有多少人是直接或间接地被这小玩意儿拯救的呢?而你每一笔资助他人的善款,是否也能打造出未来的科学家呢?
我想既然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都有利于社会发展,生活质量提高,那么与其说是人文与科学的矛盾,不如说是当下与未来的矛盾。
我们曾提出科学发展观,目的是为了调和当下与未来的矛盾。是关注当下,还是展望未来?我们是不是应该减缓一点发展的速度,留下一片碧蓝的天空?我们是应该帮助更多贫苦的人民,还是应该大力促进科学的发展,生产的进行?我未能解出答案。这也是一个需要每一个人都深思的问题。
由此可见,人文、科学都是服务于生活的必不可少的元素,他们存在矛盾,又密不可分。任何一个元素的缺失都会令生活黯然失色。于是,我们要做的,就是用人文情怀丰富精神世界,用一颗真诚的心、善良的心去观察世界,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同时也要用科学精神武装自己,收获物质生活的富足,眼光时刻望向未来的世界。也不能忘记时刻思考,因为没有真理或者答案是绝对的,只有时常思考,才能走出正确的道路,才能更好地服务生活。
《创造奇迹般的未来》
赞比亚的尤肯达修女曾质问美国航天专家施图林格:“为什么在火星上进行巨大的投资而不将经费用于救助贫困儿童,以解决当下的困难。”博士巧妙地以显微镜发明的故事来作答,告诉她长远的发展往往可以造福更多的人。
如果我是那位博士,我会告诉修女:人文的投资可以改变当下的生活,而科学的投资能改变未来的生活。
人文和科学都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们并不能因为当下生活的不完美就要阻止正常科学计划的实施。而人文和科学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力量去推动着它的发展,而人文情怀和科学精神正好似这力量之潮的两股水流,在我们的生活中激起朵朵浪花。在现实中,面对着那些身处困境的人们和有待开发的创新技术,虽然有悲天悯人的情感和长远发展的巨大投资之间的冲突,但是人文和科学并不是对立的,它们往往相互交融,人文的内涵往往被科学所影响,科学也无法离开人文而存在,没有科技作为支撑的人文是虚无缥缈的空想,没有科技作为动力的生活是疲惫低效的爬行,而没有人文良知的科技则是涂炭生灵的恶魔,没有以生活为起点和目的的人文是浮华无用的废品和装饰。他们在无形中操控着我们的生活节凑,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但我们必须知道的是,人文和科学对生活的影响的的确确表现在不同的时间段——人文影响当下的生活,科学影响未来的生活。
千年前的祖先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建起了一座座造型堪称经典的亭台楼阁,给当年的人们提供了令人向往的文化环境。但没有人曾想到,那不起眼的司南帮助西方敲开了世界的大门,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没有人曾想到曾经只存在于传说中的列子的“御风而行”会演化成今日普及大众的飞机;更没有人想过,那些被道士们用于炼丹的火药竟成为了一颗颗炮弹,射向中华大地,在中国的胸口留下一道道伤疤,饱读四书五经的书生们相继在炮火前倒下,“闭关锁国”后创新精神的腰斩所导致的技术落后给这个国家带来的阵痛,终为国耻。
而西方则一直视文化与创新并重。
欧洲耗费了三百年的时间完成了关于国民教养的塑造,同时也用了几个世纪的时间完成了工业革命。他们努力的成果也是有目共睹的。英国曾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成为世界霸主,拥有着遍布全球的殖民地,号称“日不落帝国”;法国的奢侈平行业和德国的高新技术制造业到现在在全球还是首屈一指的;而美国,这个不可思议的大国更是将人文和科学对生活的影响推向了一个巅峰!在人文上,它既拥有着英国绅士的有担当的生活态度,又继承了非洲人豪爽开放的个性特征。它所缔造的“美国梦”成为全球人心中的伊甸园,使它至今仍是世界上外来移民最多的国家;在科技上,它拥有近百名诺贝尔奖获得者,掌握着全世界最为先进的军事和航天科技,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人文的塑造催生了民族的气质,而科学的注重则缔造了他们直至今日的繁荣富强。一个强大的国家离不开民族的精神和先进的科技,而这些国家的成功再一次证明了人文影响当下生活,科学改变未来生活。
回到现实,正在“中华复兴之路”上狂奔的我们,往往又不得不在人文与科学中选择。人文与科学孰轻孰重?丘吉尔曾说:“我宁可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意失去一个莎士比亚。”作为一个国家的首相,丘吉尔的话让我们看到了人文的力量。而1999年12月31日《时代周刊》评选爱因斯坦为“世纪风云人物”,他被称为“天才和解开原子和宇宙奥义的修锁匠”。《时代周刊》对于爱因斯坦的推崇更是彰显了科学在人们心中的重要性。但是,怎样的比重能使生活得到保障而又不影响我们对科学的研究,不滞后我们对未来生活的探索?其实,故事中帮助发明显微镜的那位伯爵早已给出了我们答案,他说:“我会尽可能地接济大家,但我会继续资助这个人和他的工作,我确信终有一天会有回报。”而他所说的,不正是打破人文科学“二选一”的桎梏,不放手人文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同时也对科技倾注更大的关注吗?
科学、人文与生活这三者互相关联,密不可分。科技和人文一起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对人文和科学不同的重视度给我们造就了不同的生活,然而抉择注定是痛苦的。人文与科学的抉择就像是一块玻璃,为了不一样的生活,我们必须撞碎它,然后擦着锋利的碎片走过去,血肉模糊之后创造一个完全不同的未来。但只要我们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以人文给我们创造美好的当下,以科技为我们创造奇迹般的未来,我们的生活,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都一定有着让我们意想不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