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格物致知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18 16:04:26
《格物致知的意思和造句、故事、近义词和反义词》
【成语】
格物致知
【拼音】
gé wù zhì zhī
【释义】
指研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
【出处】
《礼记·大学》: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解释: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近义词】
致知格物 实事求是
【反义词】
不学无术 不求甚解 囫囵吞枣
【用法】
连动式;在句中作谓语。
【成语故事】
王守仁,本名王云,字伯安,号阳明,又号乐山居士 ,浙江余姚人,汉族。明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王守仁之学以“心”为宗,他以“心”为宇宙本体,提出“心即理”的命题,断言“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倡言“知行合一”说,后专主“致良知”说,认为“良知”即“天理”,强调从内心去体察天理。
王守仁看到了朱熹注疏程伊川的一句话:“众物必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涵至理。”他内心一亮:前者娄谅说“圣人可学而至”,方法是格物,今者看到朱熹说“一草一木,皆涵至理”,看来这个“理”果然是“格”出来的。
既然“一草一木”都有“理”,那就试试看能不能“格”出来。
王阳明想到后院有竹子,不如“恰同学少年,你我同去格竹”,于是邀人同往。一位姓钱的同学表示欣然同意。
“格竹”开始。两人在竹子前面,一天到晚盯着不放,目不转睛。
格物,是一种穷究事物获得知识的方法。譬如格竹,要知道它属于哪类植物,生长环境,纲目品种,以及有什么生长规律,这是事物本身的属性。之后再穷究哲学层面的“理”,譬如竹子在中国人的思想里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岁寒三友”之一,君子的代表。按照这种学习方法,时间一长,不成大师最起码也是个学者。
王阳明与钱同学两人异想天开地“格竹”,在他人看来,他们两个这就是在扯淡。可是人类的文明,很多都是在看似荒诞的事物中产生的,人类的进步正是由很多古怪、疯癫、闲扯淡的人推动。
但是,任何事情都不是那么容易的。“格”了三天,钱同学撑不住了,主动退出。
王阳明选择了坚持,他独自“格竹”,结果七天后,大病一场。王阳明感叹道:“圣贤是做不得的,无他大力量去格物了。”
【造句举例】
万物皆有道,格物致知,要用心去体会,去感受。
中国传统的治国之道是儒家的大学之道,按照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顺序次第展开。
《格物致知的意思及解释、故事、近义词和反义词》
【成语】
格物致知
【拼音】
gé wù zhì zhī
【释义】
指研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
【出处】
《礼记·大学》: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解释: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近义词】
致知格物 实事求是
【反义词】
不学无术 不求甚解 囫囵吞枣
【用法】
连动式;在句中作谓语。
【成语故事】
王守仁,本名王云,字伯安,号阳明,又号乐山居士 ,浙江余姚人,汉族。明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王守仁之学以“心”为宗,他以“心”为宇宙本体,提出“心即理”的命题,断言“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倡言“知行合一”说,后专主“致良知”说,认为“良知”即“天理”,强调从内心去体察天理。
王守仁看到了朱熹注疏程伊川的一句话:“众物必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涵至理。”他内心一亮:前者娄谅说“圣人可学而至”,方法是格物,今者看到朱熹说“一草一木,皆涵至理”,看来这个“理”果然是“格”出来的。
既然“一草一木”都有“理”,那就试试看能不能“格”出来。
王阳明想到后院有竹子,不如“恰同学少年,你我同去格竹”,于是邀人同往。一位姓钱的同学表示欣然同意。
“格竹”开始。两人在竹子前面,一天到晚盯着不放,目不转睛。
格物,是一种穷究事物获得知识的方法。譬如格竹,要知道它属于哪类植物,生长环境,纲目品种,以及有什么生长规律,这是事物本身的属性。之后再穷究哲学层面的“理”,譬如竹子在中国人的思想里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岁寒三友”之一,君子的代表。按照这种学习方法,时间一长,不成大师最起码也是个学者。
王阳明与钱同学两人异想天开地“格竹”,在他人看来,他们两个这就是在扯淡。可是人类的文明,很多都是在看似荒诞的事物中产生的,人类的进步正是由很多古怪、疯癫、闲扯淡的人推动。
但是,任何事情都不是那么容易的。“格”了三天,钱同学撑不住了,主动退出。
王阳明选择了坚持,他独自“格竹”,结果七天后,大病一场。王阳明感叹道:“圣贤是做不得的,无他大力量去格物了。”
【造句举例】
万物皆有道,格物致知,要用心去体会,去感受。
中国传统的治国之道是儒家的大学之道,按照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顺序次第展开。
《格物致知,必先修身正心》
我们大脑的创造物对人类将是一种祝福,而不是一种诅咒。
——爱因斯坦
喜欢独自一人静守窗前,待繁星、述衷肠。于是想到了岁月,想到了金戈铁马、闻鸡起舞的时代,想到了人类所历尽的千年沧桑。
身为宇宙中一抹星尘,人类文明的巨大飞跃,与人文、科技息息相关,正是人文与科技完美地嵌合,才镶就了丰富的生活之景。
关于科学与人文的关系,中国古代《大学》早有精辟的论述,“格物,致知”探讨了科学的重要性,但“正心、修身”的人文精神是科学朝正确方向发展的前提。观当下,物欲横流,人心不古,科技的副作用正悄声蔓延。让我们重回近代,咀嚼灰色科技带来的痛苦记忆。
一、18世纪,北美——奴役与血泪
站在南加利福尼亚的黑奴市场的我表情麻木,身上皮鞭撕开的伤口记载了大西洋贩奴船每一个悲惨的噩梦。在非洲西海岸,我的父亲因抵抗被酋长枪杀,母亲失散,几个兄弟在漫长的航程中染上流行病而死,尸体被抛入海洋,我则被烙上“卖主”的名字,赶进了美国,一个同样浸泡了印第安人血与泪的国度。
我是个聪明的黑人。我明白,我们的被奴役,正因为欧洲高速发展的科技,但统治者为了利益,居然将人性抛弃。手执火器的白人,掠夺村庄,拆散家庭。难以忍受的拥挤、令人窒息的炎热、少得可怜的食物,使大部分黑人中途死亡,而幸存者,也终将被折磨致死。
旁边的摊位传来女人的尖叫,她的孩子已被一个绅士买去,她双手紧抱着孩子,用凄惨、可怜的目光乞求着买主。
响亮的皮鞭声,尖叫,跺脚声,厮打声。
地上一滩血迹,毒辣的阳光。
我转过头,掩面而泣。
二、20世纪末,非洲——饥饿与疾病
我调试好镜头,心早已被愤怒和怜悯的复杂感情淹没。一声快门,《饥饿的苏丹》诞生了。
照片上是贫穷的苏丹,没有村庄,一片荒地。瘫倒的小女孩被饥饿折磨得失去了人形,身后,是一只同样饥饿的秃鹫。大饥荒使食物链失去了意义,一切都在被疯狂地捕食。
我赶走了秃鹫,把小女孩送进了最近的人文医院。我不明白,为什么在科技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美国的孩子因营养过剩和肥胖儿操心,苏丹却还有成千上万的孩子死于饥饿。
我开始思考人文、科技与生活,痛苦地发现:“造福人类”只是使一些人过上更好的物质生活的虚假外衣。不可否认,科学药品治愈了天花等疑难疾病,但新的疾病如艾滋病、超级病菌却带给了我们更大的灾难,加上科学对自然的侵犯,异种生物的病毒开始感染人类,未来依旧是难以看透的迷雾。
在医院,我又目睹了一个男孩因缺乏药品挣扎着死去。
此后,我的梦中,便一直浮现他那双绝望、惨白的眼睛。
三、2010年,日本——政治与环境
我最终离开了福岛,离开了30多年来养育我的故土,看着沿途的废墟,我的心在流血,春风也倍寒,伶仃泪犹凉。房子垮了,可以重建,但核泄漏在日本人心中留下的创伤,纵然百年,也难以愈合。
还记得两团蘑菇云,还记得广岛、长崎的寂静。政府被利益的纱布蒙住了双眼,匆匆忙忙建起漏洞百出的核电站,酿下了今天的苦酒。
失去了人文的科学让人害怕,更让人悲哀。党派依然在大肆相攻,把救灾抛在了脑后,遗弃了依然在寒风中、废墟上战栗的百姓。
政治混乱,环境恶劣,未来又在何方?
四、2012,中国——人才与公平
当我送走那位颇具天赋的研究生后,我从中国科学院退休了。这位研究生去了美国,可能回来,更有可能像大部分人一样,永不回头。
于是想起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国家,培养不出顶尖的人才。又想起了研制发动机的无奈和核心电子部件只能依赖进口的懦弱。
也许,是因为人文的缺失,中国的科技无法获得持续的动力。
也许,是因为人文的缺失,社会价值观日趋低俗,导致了人才的流失。
也许,是因为人文的缺失,教育失衡,使人才一个个变成仲永。
惆怅随风而来,吹乱了我的白发。一声绵薄的轻叹,霎时,老泪纵横。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人文和科学不可分割。人文失去了科学会变得空洞,科学失去了人文会变得血腥。我们丢失了人文,同时也丢失了生活。失去了生活,生命便是一具没有灵魂的躯壳。
当秋天的最后一片落叶缓缓起舞,我的心似乎也与这枯萎的生命一样忧伤。
请蹲下身,将我们曾遗弃的拾起。
“格物致知,必先修身正心。”
我有一个梦想:世界上不再有奴役,不再有饥饿,不再有核威胁,不再有人才易逝的叹息。
我有一个梦想:让科技生活充满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