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追月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05 21:53:52
《《美丽的大自然》点评》
这篇文章用“彩云追月”的寓意,写人世间的情感,把母亲比作彩云,把儿子比作月亮,将多姿多彩的情感内容蕴含在时间的推移与年龄的增长变化之中,逐段逐段把母爱颂扬得很充分,感叹“心中的彩云追逐着月儿,地上的妈妈追逐着孩子……”,挑明主旨,使人掩卷而思。这种写法是值得肯定的。作者又用“淡淡的红”、“浅浅的紫”、“纷杂的灰”、“浩瀚的蓝”作小标题,这样既使结构严谨整齐,又使内容富于诗意,增加了文章的美感。
本文的问题是意象的随意插入,思绪的无序跳动,损坏了文章的逻辑性,如“淡淡的红”中,一开头就写“太阳伯伯拖着长长的彩裙……”既然是“彩裙”就决不是“淡淡的红”,“孩子抬头欣赏美丽的彩云,淡淡的红,朴实而大方……多像妈妈啊!”也存在这个问题。在“浅浅的紫”中,写了“被遗落”的小云,“甜甜的汗水”,妈妈眼角的“鱼尾纹”,“蜜汁久久地流淌于心中”等意象,这些意象不仅相互不连贯,与“淡淡的紫”也毫无关系。再如“纷繁的灰”中,“彩云的光辉淡了,再也没有往日的娇媚”与“在斑斓的色彩中透出一些成熟”也互相矛盾。看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对小作者非常重要。
一篇千余字的短文,一般没有必要设“后记”,改写者保留了“后记”,是从忠于原作出发,并借以点明为文的目的和拓宽深化文章的主旨。原文的“后记”中把母亲比作“文化栅栏中美丽的囚徒”,实在缺乏生活的依据,一般来说,不加任何定语的“文化”其含义是宽泛的,它也决不是“栅栏”,即使在狭义的“文化”中,母亲也不可能是“囚徒”。特别是全篇把母亲比作“彩云”,就更不可能是“文化的栅栏中美丽的囚徒”了。本文作者在提出一个观点、一个意象时,应该问个“为什么”,问一问是否合乎逻辑。
此外,本文开头与结尾用了相同的句子,意在前后呼应,这是可以理解的,但由于句子缺乏诗意,缺乏力度,这样的呼应就起不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还不如戛然而止。
《美丽的大自然》
彩云追月,展示着大自然美的情絮;母爱如月,演绎着人世间爱的真谛。
——题记
A.淡淡的红
傍晚时分,太阳拖着长长的彩裙,走在回家的路上。这彩裙就是彩云,呈现着淡淡的红色,它向西天飘移着,拂过耸立的高山,拂过广阔的草原,拂过浩瀚的大海……我抬头欣赏这美丽的彩云,突然发现这淡淡的红中,还夹杂着柠檬黄、橘黄、金色,这些色彩在淡红的基调中,变幻着,给西天涂抹着瑰丽与辉煌。我油然想起我年轻的妈妈。她对生活,对孩子不也是这么温柔么?她的感情不也是这么多姿多彩么?
B.浅浅的紫
过了不久,彩云的颜色加深了,变成了浅浅的紫色。就在淡淡的红变为浅浅的紫那会儿,月牙儿爬上来了,随着紫色渐渐加深,月亮也越来越明亮,像一把金色镰刀,悬挂于蓝色的天幕。此时的彩云追逐着越来越鲜明的月亮,步伐显得从容不迫。有几片云朵追不上月亮,被遗落下来,像一颗颗晶莹的汗珠滴下来……就在这彩云追月的过程中,妈妈的眼角被毫不留情地刻上几丝鱼尾纹,汗水也将她的衣衫湿濡得斑斑点点,可她不在乎,只是目不转睛地欣慰地眺望月儿。此时,月儿在她的眼睛里定格,显得更明更大了,我猜想妈妈心里一定流淌着甜甜的蜜汁,闻到果实成熟的芳香。
C.纷杂的灰
远处的时钟敲响了六下,彩云的光辉暗淡了,暗淡成纷杂的灰色,再也没有往日的鲜活与娇媚。月儿就要下山了,彩云己赶不上月儿的脚步,虽然它努力着,可力不从心。妈妈的孩子己成了名副其实的小伙子,年轻气盛,再也不愿接受妈妈的追逐,不愿每天让妈妈追逐着吃饭、学习,不愿听妈妈的唠唠叨叨。
彩云仍旧不甘心,还是一个劲地追逐。它担心什么?是担心月亮认不清前方的道路,还是担心月亮被天狗吃掉?哦,妈妈不也是这么担心着么?
D.浩瀚的蓝
经过彩云不断地追逐,月亮终于变得通体光明了,它晶莹的光辉照亮了田野,小路,房屋……可为什么不见彩云?月亮极力寻找,可天空碧蓝如洗。地上的孩子己经有了自己的事业,歇下脚来,再也看不到母亲的追赶,因为母亲的背弯了,头发变成了一缕一缕银丝,双手粗糙得吓人,孩子的眼睛顿时模糊,热泪一涌而出。年迈的老母亲抱着孩子,孩子的脸上淌着泪水:是甜的,也是咸的;是他的,也是她的。月亮仍然没寻到彩云的影子,可孩子明白,自己其实就在母亲的心中。
后记
彩云追月是大自然美丽的画图,可以演绎出人世间许多动人的故事,我写母亲是因为母亲的爱一点一滴,溶解在平平常常的生活中,包含于琐琐碎碎的小事里。我在忙碌繁琐的生活中奔波,却常常忘却这最真挚、纯洁而朴素的关怀。想想许多人曾经拥有聪慧的头脑、健全的体魄,却毫不珍惜,患肆挥洒,以至于挥泪长叹,伤心不己,我不愿在失去之后才懂得珍惜!
《点评文章》
“彩云追月”是一个浪漫瑰丽的比喻性标题。作者对生活有感悟,在展现父母犹如彩云追月般美好的情慷时,选取的是父亲失业和生病这两个生活小片段。文章的结构也颇具匠心,不断交叉出现的是:一种浪漫联想,一个陷入困顿的家庭;一种很美的情致,一段平常生活的沉重叙事。两者反差极大。通常情形下,浪漫与沉重、美好与困顿互为杀手,甚至两败俱伤。但在作者笔下,两者却相得益彰,彼此映衬,将一对平凡夫妻相濡以沫的故事展示得令人砰然心动。
与文章的亮点相比,其不足也依稀可见。
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出现失误。一种现象是比喻的本体与喻体出现倒置,另一种现象是比喻的本体与喻体之问缺乏必然的逻辑联系。这两种失误的出现可能缘于两方面的原因:一则是因为思维混乱,没有理清到底要将什么比喻成什么;二则是文字表述上出现错误,所写与所想正好相反。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在客观上造成了文章的硬伤。
描写、叙述过于随意。如描写“月亮”与“夜黑”的那一小段,先交代“没有月亮”所以“夜很黑”,但接着又写“月亮躲到云彩后面去了”。从逻辑上来说,月亮“躲起来了”,所以夜空中没有月亮,然后才导致夜黑。原本明了的因果关系,因作者的随意而显得模糊不清。再如叙述妈妈“挑起所有的担子”那一段,要么是先分后总,要么先总后分,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叙述,而不应分总夹杂,以至于径渭相混。
词义的把握、标点符号的运用尚欠准确。如“琉璃”形容夜空中的星星明显不妥,琉璃是彩色的,而星星的颇色却是单一的,改用“玻璃”较准确。文中很多地方不是按语义加以标点,而是一“逗”到底。第四段和第六段中,许多不该用逗号的地方却仍然用了逗号。乱用标点符号,势必造成内容的不清乃至混乱,应该引起作者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