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这句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9-12 02:32:34
《我心中的海边乐园》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每当我读到这句诗,脑海里总会浮现出那片令人神往的海边。今天,我就要带大家走进这片充满诗意的地方,一起感受它的独特魅力。
清晨的海边格外迷人。青蓝的大海广阔无垠,像一条轻柔的丝带铺展到天边。微风吹来,海面泛起层层波纹,像一级级浅蓝色的台阶轻轻涌动。阳光洒在海面上,闪闪发光,仿佛撒了一层金粉,美得像童话世界。远处的海浪像一条白线,越来越近,最后“哗啦”一声打在礁石上,像是大海在唱歌。成群的海鸥在空中飞翔,像调皮的小朋友一样你追我赶,给宁静的海面增添了无限生机。
海边还是孩子们的快乐天堂。我们在细软的沙滩上堆沙堡、挖沙坑、捡贝壳,有时还能挖到花蛤呢!笑声在海风中飘荡,开心极了。大人们也忙着收获,渔船满载归来,船上装满了活蹦乱跳的大鱼,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丰收的喜悦。
到了晚上,海边就成了美食街。铁板鱿鱼滋滋作响,又香又辣的烤肠让人直流口水,还有热乎乎的鱼丸和酥脆的煎饼。如果再来一杯清凉的椰汁,那真是美味极了!
这就是我推荐的地方——那片拥有诗情画意的海边。它不仅有让人流连忘返的风景,还有让人回味无穷的美食和欢声笑语。如果你也想感受这份美好,就快去亲身体验吧!
《矫枉过正的典故》

“矫枉过正”这句成语,较早地见于《越绝书》,作 “矫枉过直”,《汉书•外戚传》也有“矫枉者过直”的说法;《盐铁论》作“挠枉者过直”。《汉书•诸侯王表》前面的序言中说: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 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而藩国大者跨州兼郡,连城数十。……可谓挢枉过其正矣。
唐朝的学者颜师古注道:“挢,与矫同。枉,曲也;正曲曰矫。言矫秦孤立之败,而大封子弟,过于强盛,有失中也。” 《后汉书•仲长统传》载,仲长统的论著《昌言•理乱篇》中,也出现过这句成语。仲长统,字公理,汉献帝时曾 任“尚书郎”等官职,为人倜傥,直言无忌;他对当时衰乱 的局势,颇有不满,常常说古论今,表示愤慨。他的《昌言》,就是在这样的情绪下写成的,共三十四篇、十余万言。《理乱篇》有这样几句:夫乱世长而化世短,乱世则小人贵宠,君子困贱。……逮至清世,则复入于矫枉过正之检。……
《后汉书》的编撰者范晔【yè】(南朝宋人),在《仲长统传》中发表评论,说:“……若乃偏情矫用,则枉直必过。”在这一句下面,有注道:
孟子曰:“矫枉过直。”矫,正也!枉,曲也;言“正曲者过于直”,以喩为政者惩奢则太俭,患宽则伤猛,不能折衷也。
可见,早在战国时代的孟轲,就早已经说过“矫枉过直”这样的话了。
《后汉书》在评论马武等所谓“中兴二十八将”的功绩 和汉光帝纠正前汉封赏功臣过重的缺点时又说:“故光武鉴前事之违,存矫枉之志。”这一句下面,又备注道,矫,正也;违,失也;枉,曲也。孟子曰:“矫枉者过其正。”
可是,《后汉书》武英殿本(清朝乾隆年间的校印本) 却在这个原注之下,加注道,“今本《孟子》无此语” ,大概,早先的《孟子》中是有“矫枉过直”和“矫枉者过其正”等语的,而后来以至现存的《孟子》,则已失传了有关 的章句。
因此,孟子最初说这句话的含义是不可考了,而后来的 人们都把它用作“过火”、“过分”,比喻纠正某种缺点或偏差而做得过了头的意思。
《集思广益的典故》
“集思广益”这句成语,出自诸葛亮写的《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掾yuàn)。
诸葛亮是三国时蜀国的军师和丞相,这一文件,是他给同僚和部下的一封公开信,全文如下:
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若远小嫌,难相违复,旷阙损矣!违复而得中,犹弃敝蹻而获珠玉。然人心苦不能尽,惟徐元直处兹不惑。又董幼宰参署七年,事有不至,至于十反,来相启告。苛能慕元直之十一,幼宰之殷勤,有忠于国,则亮少过矣。
这篇短文的大意是说:“在政府里参与政事,必须人人踊跃提意见,使工作获得更大更好的效果。如果为了怕得罪人或是为了避免争论,不肯提出与别人不同的意见,那就会使工作蒙受损失!凡事应当经过反复商讨而后才能得出最正确的结论,这好比清理物资,抛弃烂鞋之类的废物而获得珠玉之类的宝物一样。然而有些人总是不肯把心里的话全说出来,只有徐元直(即徐庶)在这方面是毫无顾虑的。还有董幼宰(即董和),任职七年,每当看到亊情有办得不够完善的地方,一定要提出意见,甚至征返十几次,前来诚恳相告。诸位如果能学到徐元直的十分之一,学到董幼宰奋勉认真的态度,对于国家将有极大的好处,同时也可以帮助我本人少犯些过错了。”
这篇短文,今天来看,也还有积极的意义。开头的“集众思、广忠益” 一句,就是成语“集思广益”的来源。“集众思”是集中众人的意见,“广忠益”是扩大良好的效果!“集思广益”就是发挥群众智慧共同搞好工作的意思。
明王夫之《宋论•英宗》:“集思广益,而功不必自己立。”
《豁然开朗的典故》
这句成语,出自晋朝作家陶渊明的一篇文章《桃花源记》。作者在这篇文章里,虚构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战争的太平世界—桃花源。文中写一个划着船打鱼的渔夫,在溪流的源头,发现山下有个洞口,洞里好像还有点亮光。便留下船,从洞口钻进去。开始很窄,勉强可以走一个人,又走几十步,就开阔明亮起来。……这一段的原文是这样的: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豁然〔豁huò〕,形容幵阔、通达;开朗,形容宽敞、明亮。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一变而为开阔明亮。
豁然,也形容学习上有所领悟,例如《礼记•大学》“此谓知之至也”朱熹注:“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开朗,也形容性格乐观、爽快,例如《晋书•胡奋传》:“性开朗,有筹略,少好武事。
“豁然开朗”,现多用来比喻经过学习、思考或别人的帮助,顿时明白过来。
《红楼梦》第九十一回:“宝玉豁然开朗,笑道:‘很是,很是。你的灵性灵,比我竟强远了’。”
另一成语“豁然贯通”,是由上述朱熹的“一旦豁然贯通爲” 简化而来的。“贯通”,谓前后贯穿通晓。也是忽然明白的意思。
《以信念,破挫折》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经典名言,宛如璀璨星辰,在漫漫人生路上,深刻诠释了挫折对于我们的非凡意义。它并非是成长路上的阴碍,而是助力飞翔的劲风。何惧挫折,向阳而生。
六月,如火的骄阳高悬天际,肆无忌惮地挥洒着炽热的光芒。校园的林荫道上,树叶被晒得微微卷曲,仿佛在诉说着夏日的酷热难耐,当得知要参加八百米测试的那一刻,我的心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紧紧揪住,恐惧如潮水般瞬间将我淹没。那长长的跑道,宛如一条望不见尽头的巨龙,盘踞在我的心间,令我胆战心惊,内心充满了不安。
站在起跑线上,我的心跳如鼓点般在耳畔疯狂响起,双腿也微微颤抖着。阳光洒在跑道上,却丝毫未能驱散我心中的阴霾。跑道旁郁郁葱葱的梧桐树在风中沙沙作响,仿佛是在嘲笑我的懦弱;远处传来其他班级同学的呐喊声,却让我更加紧张。我死死盯着前方那条白线,仿佛那是一道生死线,跨越它需要耗尽所有的勇气。周围的同学们个个蓄势待发,他们的眼神中透着坚定与自信,有的在活动手腕,有的在深呼吸调整状态,而我却像一只被钉在原地的困兽,被恐惧紧紧束缚着,仿佛置身于一个黑暗的深渊,无法自拔。发令枪响的那一刻,我跟着人群奋力冲了出去。起初的步伐还略显轻松,可跑了没多久,我的呼吸便开始变得急促而紊乱,双腿如同灌了铅般沉重不堪。每一步都像是在跨越一道巨大的鸿沟,艰难无比。
汗水顺着额头滑下,刺痛了眼睛,我不得不眯起眼继续奔跑。那熟悉的疲惫感如影随形,渐渐地,绝望的情绪在我心中蔓延开来,我仿佛看到挫折正张着血盆大口,得意地向我示威。耳边传来此起彼伏的脚步声和喘息声,我的速度越来越慢,甚至被几个原本落后的同学反超了过去。那一刻,我真想停下歇一歇,可又害怕一旦停下,就再也迈不出下一步了。就在我几乎要被疲惫和挫折打败准备放弃的时候,内心深处突然涌起一股强烈的对胜利的渴望。我怎能就这样轻易地被挫折征服?我不能让之前的努力都付诸东流,不能让汗水白流。我告诉自己,只要再坚持一下,就一定能突破自我。
在这瞬间,信心如熊熊烈火般在我心中燃烧起来,驱散了恐惧的阴霾。我仿佛听见心底有一个声音在呐喊:“你可以的!坚持下去,你就是赢家!”我咬紧牙关,拼命地调整呼吸。舌尖抵住上颚,试图让紊乱的呼吸变得有节奏;双手紧握成拳,把指甲深深掐进掌心,用疼痛来刺激麻木的神经。眼前的跑道不再是我畏惧的障碍,而是我迈向胜利的征程。我盯着前方一个正在奔跑的背影,心中默念:“超过他,再超过一个!”风在耳边呼啸而过,带着初夏特有的温热,却像一剂强心针,让我浑身涌起力量。我甚至能感受到汗水在脊背上流淌的轨迹,像一条小溪冲刷着疲惫,带来清凉的鼓舞。
最后一圈时,我的双腿已经几乎失去了知觉,仿佛不是自己的。每一步都像是踩在棉花上,轻飘飘的,却又沉重得抬不起来。喉咙里像是有一团火在灼烧,呼吸声粗重得如同破风箱。但我的目光却愈发坚定,死死盯着终点的那条红线。这时,跑道边的同学突然爆发出一阵呐喊:“加油!冲刺啊!”那声音像一道闪电劈开了混沌,我猛然加速,用尽全身最后的力气向前冲刺,超越自我……风在耳边呼啸得更加猛烈仿佛在为我喝彩;阳光像利剑般刺破云层,照亮了前方的道路。在精疲力尽的这一刻,我忽然明白,真正的恐惧不是来自身体上的疲惫,而是内心的退缩。终于,我凭借着自己的信心,完成了八百米测试。抬头望去,蓝天白云下,跑道在阳光下泛着微微的金光仿佛在向我祝贺。那一刻,我忽然觉得恐惧不过是一个纸老虎,一旦被戳破,剩下的只有胜利的号角。
青春年少,未来可期,回首望去,成长路上的挫折与困苦都已化为力量,以信念破挫折,勇往直前......
《后顾之忧的典故》
这句成语,出自《魏书•李冲传》。
李冲是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元宏)的宰相。李冲对孝文帝尽忠竭力,不辞辛劳,深得孝文帝的信任。孝文帝每次领兵出征,朝中政事,总是全部交托李冲。不论遇到什么问题,李冲都能处理得使孝文帝满意、放心。
后来,李冲忽然得了急病,十几天就死了。孝文帝失去了一个好助手,十分悲痛。有一次,他路过李冲的坟墓,触景生情,更觉伤心。他说:“李冲为人,品德髙尚,忠诚可靠,我交托他的国家重任,全都办得很好,使我每次出征在外,都没有‘后顾之忧'。不料他竟暴病而逝,怎能不使我伤心啊!”
“后顾之忧”,后頋,向后回头看,形容外出时,因家里还有不能放心的亊而感到忧虑;也泛指影响前进的某种来自后方的牵挂。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六十二回,晋平公大合诸侯于溴梁【溴jú】齐灵公不至。平公乃合诸侯之兵,大举伐齐。灵公登巫山以望敌军,大惊曰,“诸侯之师,何其众也!且暂避之。”问诸将:“谁人敢为后殿?”忽有二将并出,乃殖绰、郭最也。灵公曰,“将军为殿,寡人无后顾之忧矣。”
《黑白颠倒的典故》
这句成语,最早出现于战国时代诗人屈原的《九章•怀沙》。
屈原这篇诗中,有这样几句:
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
凤凰在鉸〔nú〕兮,鸡鹜〔wū〕翔舞。
大意是*白的变成了黑的,上面颠倒为下面;凤凰被关在笼子里,反而想叫鸡鸭飞向高空。这是屈原对楚国朝政昏暗、不辨忠奸的悲愤和感慨。
晋朝傅咸的《青蝇賦》,把青蝇比作卑鄙无耻的人。文中也有类似的说法:“既反白而为黑,恒怀蛆以自盈。” 所谓“反白为黑”或“变白为黑”,就是成语“黑白颠倒”或“颠倒黑白”的初期句式,形容故意歪曲事实,混淆是非的意思,与“混淆黑白”的意思相同。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七回:“他终曰终夜,只足躺在烟铺上,公事大小,一概不问,任着幕宾胥吏,颠倒黑白。”
《汉书•楚元王传》有“贤不肖混淆,白黑不分,邪正杂揉,忠谗并进”等语。“白黑不分”也可说作“黑白不分”,或作“皂白不分”。(皂〔zào〕,黑色。《旧唐书• 裴寂传》: “皂白须分”。)都形容不分好坏、不明是非。与“颠倒是非”的意思相仿。
相反,如果是非明确,毫不含糊,就叫做“黑白分明”。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保位权》,“黑白分明,然后民知所去就。”《汉书•薛宣传》还有“白黑分明”的说法。
“黑白分明”也形容白纸上的书画墨迹淸晰或其他事物之黑白二色对比鲜明者。鲁迅《花边文学•奇怪(三)》:“穆时英先生的《墨绿衫的小姐》里,有三幅插画,有些像麦绥莱勒的手笔,黑白分明。”
《汗牛充栋的典故》
“汗牛充栋”这句成语,是形容书籍极多的意思。“汗牛”是说:如果用牛马来运载的话,就要把它们累得满身大汗; “充栋”是说:如果收藏在家里的话,就要在屋子里堆得满满的直碰到上面的栋梁。
为什么“汗牛充栋”只形容书籍的多而不形容其他东西 的多呢?原来这句话最早在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文章中出现的时候,就是形容书多。
柳宗元的那篇文章,是悼念陆质的一篇墓表。陆质,字伯冲,諡〔shì〕文通,是唐代的一位学者,他对于孔子整理修订的一部历史著作《春秋》特别有研究,曾讲学二十著书十年,编有《春秋集注》、《春秋辨疑》、《春秋微旨》等书,对于当时和后世的学者有一定的影响。柳宗元为他写的这篇墓表,开头说:孔子作《春秋》,一千几百年以来,多少人焦思苦虑地研究了它,为它注解、评议,发表了各种各样的意见,并且互相争论,各以为是,写出的有关书籍, “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真是多得很!文章接着就介绍陆质对于《春秋》的独到研究,说了一些表扬的话。
“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处,放在家里,出,带着出门),这句话,就是“汗牛充栋”的来历。
淸蒲松龄《聊斋志异•封三娘》:“十一娘笑曰:‘世间养生术,汗牛充栋,行而效者谁也?’”
《又是这句口头禅五年级作文》
又是这句口头禅五年级作文
我有一位新东方同学,皮肤略黑,高高又鼻梁上架着一副黑眼镜,他为人乐观,经常助人为乐,当然,最令人难忘的是他的那句口头禅“爽”。
星期天的上午,就着下课的间隙,我们几位同学出去买食物来镇压肚子里的'“叛乱”刚走至然人行道是,由于连日的降雨,地上有不少的小水坑,由于谈话过于投入,他伴随着“啊”的一声惨叫,以自由落体的优美姿势滑了进去,我们急忙上去救援,只见他一身泥,一身水的从坑里站起来,我们本以为他会好好抱怨几句或骂上几句,可他却出人意料的扶了扶眼镜,从嘴里挤出一个字“爽”我们一个个无不为他的乐观所征服。
去年质检完,我为了放松放松一下紧张的情绪,邀他来我家玩,看着他那张满面春风的笑脸,我故意问他:“考得如何啊?”回答只有一个字“爽!”看起来考得不错嘛!可是成绩公布后,我在新东方遇到他时,他的脸却晴转多云了,满面愁容,一问,原来生物没考好,才82分,我一下就乐了,故意问他“爽不爽啊?”回答依旧是“爽”可语气中多了几分无奈。
不过最让我们感动的是上次玉树地震的时候,新东方也组织了一次募捐,他二话不说,,拿出银行卡,把他三个月的零花钱刷了个精光,我们大吃一惊,他却学着赵本山的口气说“唉,一不小心,手抖了一下,多摁了一个零”当我们再去问他时,他却闭口不言,装作十分痛心的样子说“爽”其实,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当时心里偷乐呢。
唉,又是这句口头禅,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又会从嘴里蹦出这句口头禅来!
【又是这句口头禅五年级作文】
《一棵树作文》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是老人们传下来的,听别人说树也是有生命的,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生活规律。
以下正是一颗老树的想法:哎,我真是后悔啊,要不是当初与别人比姿态,现在的我也不至于老成现在的样子也没有人愿意用我做事情啦。还记得当初我和好多朋友们一起被栽到这里,我们当初都说一定要做栋梁之才。渐渐的我发现我们尽管有直挺的腰干,但是却发现很丑,于是我执着与自己的外部,努力让自己长大好看些,让自己的枝条飞舞些。慢慢的我长的不再直挺,没有原来粗壮的腰干了。而当这时候我发现自己身上有好多的虫子,啄木鸟先生也有些讨厌我,但是还是尽力的为我驱虫。但是由于我本身的原因,自己已经不能很朋友们一样的粗壮,一样的成才了。当看到朋友们被当作栋梁带走的时候,我开始后悔,但是已经无济于事了。
看到这里,你是否想到了些什么,是不是觉得自己有很多时间都浪费在无用的事情上面。趁现在还年轻回头吧,对梦想努力,别让周围的诱惑困扰了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