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贾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18 05:32:17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书名:苏菲的世界
作者:乔斯坦.贾德
【故事大意】
一个名叫苏菲的女孩,接连不断的收到来自神秘哲学家艾伯特的信,所有信件内容皆为各种哲学理念、思想,而苏菲也逐渐成为神秘哲学家的笔友。在此时,她也开始思索世界各地哲学所探讨的问题,并且从日常生活中学会如何开始运用自己所学的哲学知识。
不过,后来陆续有更多不知名的信出现于自己的世界里,内容主要是写给一位名叫“席坦“的信件。她逐渐意识到了自己只是另个世界的艾勃特少校想像出来的一个角色,目的只是为了要让席坦从故事中学习哲学。苏菲便决定逃离他们所处的书中世界,到了席坦的生日派对,影响了艾勃特的“真实世界”。
【心得感想】
阅读完这本书后,我也开始思索什幺才是“真实的自己”。有时担心自己的人生是否只是南柯一梦,或真是“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呢?也许自己就像苏菲一样,像爱丽丝般去梦游仙境?或者我单单只是一个思想体,只有精神,没有实体,并非真实存在?然而,这似乎是永远解不开的谜团。
书本一开始所提及的问题:“你是谁?”让我陷入无止尽的思索。曾单纯的以为“我”就是我的主人,然而,真是如此吗?以往,当自己陷入人生难题时,就会以玩笑来自欺,以自责来疗伤。但读完这本书后,我反而陷入“自己是谁?”,反倒希望自己就是苏菲,由作家来告诉我如何进行下一步的动作,完成更精彩完美的演出!
如果没有接触到这本书,自己或许永远会跟书里的人物所说的一样:“将这个世界当成一种理所当然的存在,而体会不到这世上的惊奇与美妙。”因为我们总是太依赖“习已为常”,普通的剧情、平凡的生活、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生活无趣的思考让人生受到了限制。阅读时,我总想像自己就是那充满好奇的苏菲,把书本里的神秘哲学家当成启蒙自己人生的老师,在那奇妙世界中,日夜思考着来自哲学家抛出的各种问题。
也许,只要抱着好奇心,就可以成为一位哲学家吧?以往,人们认为哲学家只是把自己从世上万物所得到认知,经过思考的历程,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而我认为,哲学也可以是一种人生,因为里面包含着你对世界的观感,随着人生的成长与际遇,人的想法也会因而改变。人生,就应该尽可能与各式各样的人相处,跟着他一起体验他看这个世界的态度与角度;人生,就应该了解自己是一个世上独一无二的存在,了解自己是独特的,才能不被他人的看法所束缚,才能开始活出全新的自己,让自己有个精彩无憾的人生。
《一个“小老外”眼中的上海》
同学、老师、评委,你们好!我叫贾劳拉,北爱尔兰人,今年12岁,我住在上海已经7年了。在我的演讲中,我想告诉你们,在这7年中,上海是怎么发展的。我刚来上海时,还是个小孩子,才五六岁。来上海之前,我猜想上海会像沙漠一样。但是,它让我很惊奇,因为它很热闹,非常繁华。路上有汽车、自行车和很多的人,真是车水马龙,人山人海!上海越来越好。我记得有一段时间,工人们建造了新的高架桥。我的父亲觉得这真好,因为他以前每天上班要乘车两个小时三十分钟才到。还有让我和我的家人惊奇的是,中国人建造东西速度真快啊!
因此,上海的大部分建筑年龄都不大。现在的上海比以前干净,我和我的家人认为这是特别好的变化。很久以前在上海的外国人很少,现在住在上海的外国人增加了许多。看看我们的学校,你就知道了,这儿真不错。因为中国人对外国人已经司空见‘惯了,他们不会盯住我看,不会摸摸我的头发,捏捏我的皮肤。我想皮肤的颜色并不重要,但是,以前,他们也许觉得不同的肤色是很奇怪的。我父母说,不是中国人习惯了外国人,就是我们习惯了他们。可能我父母的话是对的。
1997年,上海的出租车变了,它们比过去更快更干净,因为它们都换成了桑塔纳20000 1998年,“必胜客”来了,我的朋友总是去那里吃饭。不过,现在“必胜客”对他们来说已经不新鲜了。他们都在等待着新的饭店“来”上海。听完我的演讲,你可以想象一下,再过7年,上海会变成一个怎样的城市呢?谢谢各位听众!
〔评析〕一个在中国生活了7年的洋孩子,以她自己亲身的体验,写出了上海的巨大变化。从一个“小老外”的眼中看出的巨变,应该是比较真实、客观的,所以也是可信的。不过,我最欣赏文中的这句话:“我父母说,不是中国人习惯了外国人,就是我们习惯了他们。”此话很有一些哲理。事实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是都有一个相互适应、相互习惯的过程吗?把这个过程讲出来,不就是一篇精彩的文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