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朝廷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22 12:01:24
《一个十二岁男孩眼中的三国》
东汉末年,朝廷腐败不堪,百姓受欺压,因而爆发了黄巾起义。西凉大将军董卓和他的部下李儒借机入京,可京城已经一片狼藉,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控大权。以袁绍为主的十八路诸侯结盟,势必除掉董卓,可未能成功,后来王允使出美人计和连环计离间董卓和他的义子吕布之间的关系,董卓最终被吕布刺死。董卓死后,吕布与曹操展开了多年的战争,吕布最后被曹操活捉,杀死在了白门楼之下。曹操以强大的实力慢慢扩大领地,统一了黄河以北,袁绍则向南扩张(黄河以南),两人野心勃勃都想统一北方,便吹响了战争的号角,这就是著名的官渡之战。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他的儿子曹丕废掉了汉献帝自己上了位,成立了魏国。在对抗董卓中,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获得了小小的成就,刘备三顾茅庐,请卧龙诸葛亮出山,诸葛亮才华非凡,打了许多胜仗。刘备与孙吴联合成盟,曹操南下时,借东风放火,史称“赤壁之战”,让曹操不敢南下,实力大减。刘备在公元221年建立了蜀国。人送外号江东猛虎的孙坚镇压黄巾军时功劳不小,受任长沙太守,在战斗中被暗箭射死。孙坚死后,他的儿子孙策继位,人送外号江东小霸王。
孙策开始向东发展,势力大增,占据江东。孙策死后,他的弟弟孙权上位,并在公元229年创立了孙吴。诸葛亮六出祁山讨伐魏国(此时是司马家族掌权),均未成功,病死于陕西五丈原。
之后司马昭于263年灭蜀,司马炎在280年灭吴,晋一统天下。
三国归晋,结束了百年之久的纷争局面。
《汉武帝朝廷上的争论》
人物介绍
汉武帝叫刘彻(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是汉景帝的儿子,十六岁即位,当了五十三年皇帝。在位期间,他广泛任用有各种才能的人,巩固了全国的统一,促进了各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他还加强了边防,沟通了汉朝和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汉武帝的时候是汉朝最强盛的时期,他是我国古代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
故事五
朝廷上的争论
北方的匈奴人不断侵扰汉朝,汉武帝为这件事伤透了脑筋。从前,汉朝对匈奴一直采取边打边和的办法。匈奴人来了,抵挡一阵,再派人跟他们和亲,就是把皇家的姑娘嫁给匈奴人的首领,还要每年送去些财物。可匈奴人并不满足,过些日子,又打了进来。
汉武帝决定彻底解除北方的威胁。他派大将卫青和霍去病连续出兵,终于打败了匈奴。
可在朝廷内部,对打不打匈奴,意见并不一致。有一次,匈奴人又派人来要求娶个汉朝的姑娘。汉武帝召集文武百官,问大家该怎么办。大臣狄山抢先说:“和亲好,和亲好!”
汉武帝问他:“你说说,为什么和亲好?”
狄山摇头晃脑地说:“一打仗,就要动枪动刀,就得死人。过去,咱们一直和匈奴人结亲,不是很好吗?现在您兴兵打匈奴,弄不好国库空了,百姓也穷了。所以还是和亲好。”
大臣张汤听了狄山的话,斥责他说:“过去,咱们国内不稳,兵力也不强,没办法才和亲。可匈奴人还不知足,和亲不久就又打了进来,还得再和亲。这还有完吗?现在,国力强了,为什么还怕他们呢?你真是个蠢家伙!”
狄山不服气,冲着张汤大骂起来:“我蠢?可我这是对皇上忠诚;你机灵,可你奸诈!”
汉武帝了,很生气,问狄山:“你说你忠诚,那好。我派你去守卫一个郡的地方,你能让匈奴人不来抢东西吗?”
狄山吓得连忙说:“我……我不行!”
“守一个县呢?”
“也不行。”
“守一个城堡,行了吧?”
狄山为了证明自己的忠诚,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了。汉武帝就派他去防守边境上的一个城堡。
狄山怕匈奴人打过来,偏偏还不到一个月,匈奴的军队就来了。他们再也不提和亲的事,抢了东西,又把狄山杀死,割下他的脑袋,跑了。
狄山被杀,朝廷里的大臣们都大吃一惊。那些主张只“和亲”不派兵的人,再也不敢吱声了。
每日小练
1. 汉武帝派大将_____和_____出兵,打败了匈奴。
2. 为什么“和亲”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上期答案
1. 张骞。
2. 夜郎国。
《三顾茅庐的历史典故》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三国时豫州长社人,为著名谋土)和司马徽(三国时豫洲阳翟人,也是著名谋士)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阳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
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地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敦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
《苛政猛于虎的典故》
春秋时期,朝廷政令残酷,苛捐杂税名目繁多,老百姓生活极其贫困,有些人没有办法,只好举家逃离,到深山、老林、荒野、沼泽去住,那里虽同样缺吃少穿,可是“天高皇帝远”,官府管不着,兴许还能活下来。
有一家人逃到泰山脚下,一家三代从早到晚,四处劳碌奔波,总算能勉强生活下来。
这泰山周围,经常有野兽出没,这家人总是提心吊胆。一天,这家里的爷爷上山打柴遇上老虎,就再也没有回来了。这家人十分悲伤,可是又无可奈何。过了一年,这家里的父亲上山采药,又一次命丧虎口。这家人的命运真是悲惨,剩下儿子和母亲相依为命。母子俩商量着是不是搬个地方呢?可是思来想去,实在是走投无路,天下乌鸦一般黑,没有老虎的地方有苛政,同样没有活路,这里虽有老虎,但未必天天碰上,只要小心,还能侥幸活下来。于是母子俩依旧只有在这里艰难度日。
又过了一年,儿子进山打猎,又被老虎吃掉,剩下这个母亲一天到晚坐在坟墓边痛哭。
这一天,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经过泰山脚下,看到正在坟墓边痛哭的这个母亲,哭声是那样的凄惨。孔子在车上坐不住了,他关切地站起来,让学生子路上前去打听,他在一旁仔细倾听。
子路问:“听您哭得这样的悲伤,您一定有十分伤心的事,能说给我们听听吗?”
这个母亲边哭边回答说:“我们是从别处逃到这里来的,住在这里好多年了。先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去年,我丈夫也死在老虎口里,如今,我儿子又被老虎吃了,还有什么比这更痛心的事呢?”说完又大哭起来。
孔子在一旁忍不住问道:“那你为什么不离开这个地方呢?”
这个母亲忍住哭声说:“我们无路可走啊。这里虽有老虎,可是没有残暴的政令呀,这里有很多人家都和我们一样是躲避暴政才来的。”
孔子听后,十分感慨。他对弟子们说:“学生们,你们可要记住:残暴的政令比吃人的老虎还要凶猛啊!”
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剥削与压迫,使穷苦人走投无路,他们宁可生活在猛虎威胁的环境中,也不愿生活在暴政的统治下。
《展昭,南侠展昭》
「南侠展昭」背景在北宋真宗年间,朝廷宦官当道,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真宗虽为一国之君,但大权落在太后刘妃及其宠臣太监郭槐手上。郭槐表面上虽处处以大宋江山为重,暗中却与西夏勾结,欲待时机成熟时瓜分大宋,真宗虽洞悉奸计,却苦无证据。
真宗深觉包拯(黎汉持饰)实是朝廷忠臣,于是暗中任命包公调查真象,包公在一次护送贡品上京的途中,遭邪教蓝缨(陈佩珊饰)及水月宫的白玉堂(曾伟权饰)伏击,幸得武功高强的展昭(伍卫国饰)相救。二人英雄惜英雄,昭遂被皇上封为「御猫」,与包公共同侦察办案。
槐因夺取贡品不成,乃对包与昭怀恨在心。原来贡品中暗藏有武功秘笈,而缨则是槐未入宫前所生之女儿。而槐实操纵邪教,故其女缨亦为邪教中人。堂则因劫贡品未得以及嫉妒展昭之被封为「御猫」,遂处处找昭麻烦,两人数度交手,却始终不分胜负,两人暗自佩服对方,无奈兵贼难以共存,两人始终互视为敌人。
缨虽受命数度欲杀昭,但皆为其为人侠义所感动,缨乃日渐爱上昭,唯昭仍以平常心待缨。同时,昭已调查出邪教与槐有关。乃大破邪教总舵,昭发现缨真实身份,大感失望。而缨此时已被教主下毒控制,要胁其一定要取昭之人头。缨在矛盾与剧毒煎熬下,只好自我放逐。
槐因失去爱女对包与昭更加痛恨,他原本欲联合堂共同对付昭,却被堂所傲拒,槐一怒之下,乃煽动太后要包与昭剿水月宫。
堂不敌逃走,昭捉住堂近身宫女范缇(邓萃雯饰)欲逼问堂之下落,未料缇却自尽,幸得昭搭救,昭佩服其忠贞之操守。
昭对缇多方照料,并进而了解、仰慕缇,无奈缇却锺情堂,堂虽对缇有爱意,但却自觉宾主有别,未能接受缇。
昭巧遇缨,替缨除去剧毒,令缨误会昭终於对其有爱意。後缨得知昭一心只爱缇,她仍无怨无悔守在昭之身边;甚至更为了收集槐之罪行而假意回到其父身边,终被槐发现,槐为了自己的私利,竟不惜杀死亲生女儿。
堂与昭得知此事,皆不齿槐所为,於是两人联手与槐对抗,一场激烈的争斗正开始,而堂与昭是否能共同合作打击恶人呢?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
东汉末年,朝廷腐败,张角率领农民起义,反抗朝廷,起义军头戴黄巾作为记号,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黄巾起义”。
东汉皇帝为了镇压“黄巾”,下令各地招收新兵。这天,刘备正看招兵的告示,身后又挤过来一个黑脸大个儿,名叫张飞。两个人便商量一起去参军。
刘备和张飞来到一个酒馆。他们正喝着酒,一个红脸大汉进来了,喊道:“快给我拿酒来,我急着去参军呢!”刘备见他身材高大,非常威风,就请他一起喝酒。这人名叫关羽,因为杀了本地的恶霸,才来到这里。刘备说:“我们一起干一番事业吧!”
三人喝完酒,一起来到张飞的桃园。他们在桃园里对天起誓,结为兄弟。这就是著名的“桃园结义”。
《三顾茅庐的故事》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 (三国时著名谋土)和司马徽(三国时著名谋士)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 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阳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恰 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 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 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 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 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地 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 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 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敦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 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 中。”之句。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 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敦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也就是不耻下问,虚 心求才的意思。
《汴京赴宴》
孝宗九年,朝廷任命礼部尚书的我为使节大臣,赴金庆贺万春节.
故国的残影始终萦绕着我的双眸,刺激着我的泪水.而今,我又踏上故都这片旧土了.物非人非,汴京已成金都了.我们南渡人士都有个共同心声:收拾旧山河.
端坐在金帐中,金主完颜雍让教坊乐工席间演奏宋宫乐曲.故国乐声使我心中翻起无限凄切和酸楚,满目山河空念远!竟为这颐指气使的大宋顽敌庆生,百感交集又不得不强颜欢笑.
为什么酒筵歌罢不辞频呢,为什么仍要故作欢笑呢?于是,我想到了,推开酒席,大闹宴会.于是,我还想到了,引出利刃,指向金主.可是强大的金政权不会因此而有所削弱,何苦白白搭上性命.想到唐时安史之乱,叛军攻陷洛阳,招宫中梨园子弟奏乐佐饮.乐工雷海青掷乐器于地而向玄宗逃离方向恸哭,叛军恼羞成怒将其肢解.足够忠心,足够爱国,足够感人!而又有何用呢,敌军还不是毫发无损!他犹如柘树一般,在厚重的积雪下不肯稍稍弯腰,以致夭折,之前的抵抗也付诸东流.
与其作无谓抵抗,不如韬光养晦.乐工所为,不能力挽狂澜,岂可效仿.大宋尚弱,不乏报国之材,先后向辽、西夏、金送岁币,一直这样忍气吞声.况且别说武将了,就连我们士大夫也个个同仇敌忾.一心盼望王师北定中原的陆游,夜夜梦中不忘挑剑报国的稼轩,还有那望断长淮忠愤填膺的张孝祥.不都是等待机会报国吗,而我们文臣要做的绝对不是证明自己爱国.
凝碧旧池头,一听管弦凄切.多少梨园声在,总不堪华发.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惟有御沟声断,似知人呜咽.
还是朝完颜雍鞠躬而离,尽管不愿.假使我真的鲁莽,不仅我的小命难保,而且会使怒不可遏的金强发动战争,那大宋的一切的忍气吞声将白忙活了.况且又陷百姓于水火之中,这些不是我愿意看到的.不是我在为自己懦弱找借口,弯腰并不意味着屈服啊.楚汉争霸,刘懂弯腰,忍向项羽俯首称臣并百般殷勤讨好,才获胜利.霸王至死都不愿弯腰,注定失败.刘项其实一个是雪松一个是柘树.项王不折不扣的英雄,刘邦隐忍至极,也是大丈夫啊!
此时我的心,几百年前的王维是懂的.为保性命,接受叛军的伪职.狰狞叛军为此兴奋不已,哪里知道他是在弯腰.一个栋梁之材怎能作出无谓牺牲,国家安定大业还需要这些人添砖加瓦呢!被叛军囚在普提寺的他,悲闻雷海青之事而伤肠: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因为这首诗,唐皇没有将接受伪职的他定死罪.
对于国破,陆游岂也不是日日断肠.从不去怨朝廷的怯弱,从不去怨国家的贫穷.只怨自己没有骑铁马渡冰河的本领.病中梦里,尚思为国戍轮台.我踉跄归来,递给他我的感想词-《好事近》.蹙眉读下的他,挥笔写下:书来寄我宴时词,归鬓知添几缕丝.有志未须深感慨,筑城会据拂云词. 他也是理解我的啊.
咳!大宋究竟是不是真的韬光养晦,已顾不着了;大宋的弯腰是不是真的屈服,已不重要了.只要有群能屈能伸的精忠者在,我大宋也未必被灭国.
我韩元吉的一生,虽仕途顺风顺水却并非我想要的.也许真有一天,有一个非常好的报国机会,即使殒身也在所不惜.我时时刻刻都在回望那次弯腰,时时刻刻都在俟机报国.
默默望着在没有红叶漂出的御沟,浮想起后人赠我的一首诗.我想,这并不是单单献给我一个人.
缓缓而吟金帐中,
满目山河泪欲冲.
推席引刀小丈夫,
纵是弯腰也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