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江海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22 14:44:58
《江海寄余生800字》
想一人,执一书卷,背倚一山。风轻轻拂过,扬起宽大的衣袖,他也毫不知情,亦或是无心摆弄。如此,泰然地屹立在群山之中,两袖清风,低声轻吟“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沉,不由其身
他孤独地站在汴京城门外,街道上依旧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瓦子里的小贩不断在叫嚣吸引过客,说书,唱曲,杂技,算卦……而他,只能满怀不舍的默默回过头去,到他该去的地方。“呼——”一阵狂风刮过,地上顿时尘土飞扬,他的身上沾满了灰尘,还没有出发,就已风尘仆仆。他微微皱了皱眉头,拍拍身上的尘土,傲然向前走去。很显然他没有放弃自己的人生路,即便乌台诗案令他愤愤不平,即便有千百万个不情愿,他也准备好了去迎接漂浮不定的人生旅程。“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他如是说道。
游,无可奈何
从黄州到惠州到儋州,他,苏轼,走过繁华的汴京城,走过大雨滂沱的沙湖道,走过荔枝飘香的罗浮山,走过潮水依城的通朝阁,走过风风雨雨,走过北宋大半个河山。一路上,他奔波着,像被人愚弄一样不曾定居某处;他释放着,用笔锋潇洒地写下一首首怀才不遇的感慨;他快乐着,锦绣河山是他最好的陪伴。这样跌宕起伏的人生旅程,给了他多少吟诗的灵感,作诗的机缘。雕弓如满月,他满怀“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情壮志。一蓑烟雨任平生,他潇洒自如,乘舟东去,寄余生于茫茫江海。他就是苏轼,那么豁达,乐观,潇洒,率真的东坡居士。他没有对这样的旅程不停抱怨,纵使无可奈何,也用乐观的心态尝尽了这场饱含人生苦辣的旅程。“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他如是说道。
隐,闲适泰然
终于,这若大的北宋,有了一处属于他的容身之地,即便好景不长,却令他心满意足了。他傲然挺立,高昂的头,眼角是冲破世俗后的释然与欣慰。他的一双眼睛映出点点星光,一襟青袖,随风飘荡随风飘荡,嘴边扬起一抹悠然的笑意,那么轻松,那么气韵非凡。愿他拥有片竹林,轻抚古琴,拈须微吟,捧读诗书。“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他如是说道。
蓦然回首,苏轼,你永远屹立在巅峰上,永远铭刻在青史中,闪耀着永恒。愿他日,我在人间红尘聚散中犹豫不定时,能泰然又自信地说:“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包含江海的成语,带有江海的成语》
成语大全频道精心搜集了15个关于包含江海的成语,带有江海的成语及解释。同时列出分开包含“江”字和“海”字的成语。
[江海不逆小流] 江海的浩瀚,是能容纳细流的缘故。比喻人气度大才能担当大事。
[量如江海] 比喻度量非常大。
【以下成语分开包含“江”字和“海”字】
[江南海北] 大江之南,大海之北。形容地域广阔,
[江翻海扰] 犹江翻海沸。形容水势浩大。多用以比喻力量或声势壮大。
[江翻海搅] 犹江翻海沸。形容水势浩大。多用以比喻力量或声势壮大。
[江翻海沸] 形容水势浩大。多用以比喻力量或声势壮大。
[江翻海倒] 犹江翻海沸。形容水势浩大。多用以比喻力量或声势壮大。
[文江学海] 比喻文章和学问似长江、大海般深广博大。
[潘江陆海] 形容人诗文方面的才华横溢。
[翻江搅海] 形容水势浩大。多喻力量或声势非常壮大。也形容吵闹得很凶或事情搞得乱七八糟。
[翻江倒海] 原形容雨势大,后形容力量或声势非常壮大。
【以下成语分开包含“海”字和“江”字】
[海沸江翻] 大海沸腾,江河翻滚。比喻声势或力量极大。
[陆海潘江] 比喻文才很大。
[搅海翻江] 搅:搅拌;翻:翻腾。江海翻腾。比喻声势或力量很大。
[倒海翻江] 形容力量或声势非常浩大。
《和谐与妥协800字》
古人云:“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同样,天地的广阔深远恰恰在于它把世界万物包容其中,而自然的和谐在于它能容纳世间的众生万物。这也揭示了一个重要的哲理:事物能够归于和谐取决于他们能否融合。而一个“和”字,一个“合”字,在某种时刻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与之相比,人心虽小,但在社会的浪潮中,与人与事,如何能取得和解,如何能够融合其中,也是一门学问。
经看过一句话:“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便是一种境界:宽恕别人,其实能让自己活到意想不到的轻松境界。人若总是对陈年旧事耿耿于怀,拿不起放不下,终日蜷缩在自己编织的网中,最后只会带着对世界的失望离去。所以,任何不和谐的发生取决于个人的态度。洛克菲勒当初经商时,为人尖刻又鄙视穷人,经常担心被报复,故而积劳成疾,人到中年便面临生命危险。但他接受了医生的建议,及时调节心态,不再为钱斤斤计较,并且慷慨地向困难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奇迹终于发生了。所以忘掉自己的执着,才能拥有和谐的心态与生活。
韩信受胯下之辱,后来他归属刘邦,经萧何力荐,得以重用,任了大将军。淮阴那个曾侮辱他的少年听说后,特来向他请罪。韩信却笑道:“大丈夫能屈能伸。”还任他为楚中尉。韩信把本来要发生矛盾的关系归于和谐的结局,也奠定了他大将军的地位。
可是,难道和谐就等于一味地宽容和妥协吗?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封建清王朝与各个殖民国家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一味地不抵抗,向西方殖民者妥协退让,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可见,造就和谐社会环境和人事关系并不能一味地以宽容和妥协为基准。
在《论语·子路》里,孔子提到过“和而不同”的哲学思想。我们与其他人交往时,应该融合于众人而取得和谐的关系,但却不能人云亦云,失去待人接物的主观性。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与见解,然后融合于大的社会环境,且要坚持自身的独立性。这样的和谐才不会流于媚俗,才能更加长久稳固。
和谐不等于妥协。待人要宽容善良,但不能妥协退让。这样才能延伸出关于和谐的更广泛的社会意义。
《聚沙成海,积少成多》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题记
我们每个人都是在同一条起跑线,能在终点第一个冲刺的人,不是一开始就疾速冲刺,而是一步一步,一点一点叠加,不停歇,踏踏实实往前跑。
看着高耸入云的通天之塔,碧波荡漾的星辰大海,浩瀚无垠的悠然大漠,你会叹为观止。可你知道吗?塔再高,没有一砖一瓦的盖加,也不过是一堆废墟;海再深,没有一江一河的汇入,也不过是荒芜之丘;漠再大,没有一砂一砾的积累,也会夷为平地,一无所有。
学习是个漫长的过程,它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等待,哪怕每天只有一点点,一个月呢?一年呢?相信每一滴汗水都会有回报,每一点付出都会有结果,一步一步向前走。“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也罢,“夸父逐其日,奔走至界缘”也罢,再小的努力,也不会让你失望。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三年级我顶多是芸芸众生中一朵丑丑的小花,成绩一般般,可我没有将就而过,一路上心中的泪水淹没着痛,看着自己效果甚微的回报,总是叹息无力,我没有停下脚步,四年级时我已经能在前十徘徊了,积累的那些知识,也渐渐焕发出光彩了。
五年级时,我更是捷足登先,稳居班级第一,在年级也是佼佼者。只要我之前放弃一点点,我就不会蜕变成如今的模样。积累是一个通天梯,它越多,你越高。
沙粒是一粒一粒积累,才有了沙堆,知识是一点一点叠加,才成就学问,一点点积累,努力向上,做一个不那么光彩,却努力向上的自己。聚沙成海,积少成多,请坚信,结果不会戏弄你!
《《邮说:中国世界遗产》读后感》
风景无限,上至江海下至山;江山如画,大好风光是中华。---题记
今天,我读完了《邮说:中国世界遗产》这本书,它使我更深刻认识了祖国的江山,让我受益匪浅。
“三万里河东入海”这是汹涌澎湃的黄河之水;“五千仞岳上摩天”这是高入云霄的华山之巅;“大漠沙如雪”这是漫漫无垠的沙漠之边;“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是波涛万丈的长江之际。……啊!祖国的大好河山波澜壮阔。
这本书讲述了中国的世界遗产,它以拓展邮票为主线引导读者认识中国世界遗产,条理清楚,条次分明,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为祖国感到骄傲。
手捧着书,我仿佛又看见崇山峻岭中的巨龙,看见伶仃洋上的巨龙,它们雄姿莽莽,气势磅礴,令人震撼。
去年暑假,爸爸带我爬上长城。那一刻,我心中激情澎湃,眼前的长城像一条金黄的龙伏巨卧在群山之巅,比我想象中的还要雄伟壮观。
登上八达岭的烽火台上,放眼远望,那蜿蜒曲折的长城,像一条巨龙在飞舞。再看那长城的堡垒,有的像奋起的勇士,傲视长空;有的像沉思的巨人,默对苍穹。它们一个连着一个,一望无际,苍苍莽莽。望着它们,我脑海里浮现的是伟大、雄浑。“祖国真伟大!”我第一次从心里发出这样的赞叹。那一刻,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升。
今年暑假,我们一家人踏上了港珠澳大桥,当我看见在辽阔的伶仃洋上,一条蜿蜒的巨龙犹如彩带舞轻灵,将粤港澳三地紧紧联系在一起,穿梭云海间。它雄姿莽莽,美伦美奂,魅力无穷。我再一次从心里发出“祖国真伟大!”的赞叹。
而今,我捧着书,仿佛手捧祖国河山,感受它厚重的历史;捧着书,我仿佛触摸祖国河山的脊梁,感受先辈的精神;捧着书,我明白了祖国河山的完整,是金戈铁马,是志士仁人拼尽全力换来的……
“江山如画,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是山河的诉说。是的,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为中华的大好山河而感到自豪。我要努力学习,让自己越来越好,让自己有能力接过先辈拼力守护河山的旗帜,而且要在守护的同时,更好地建设它,让我们如画的江山一直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挑战伴我远行》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题记
初中三年,对我来说不仅仅只是身体上的成长,同时也是心灵上的成熟;每一次恶梦般的挑战极限,对我来说,也同样不仅仅只是体能上的锤炼,同时也是意志的考验。我在其中痛苦着,也锻炼着,一步步积累着“坚持到底”真正含义,从而逐渐达到我所期盼的顶峰。
一星期前——
又是一次体育课上的600米跑步锻炼的结束,我又一次无力地躺在地上,小腿如往常一样抽筋着,有种说不出的痛。紧接着,又一个雪上加霜的消息迎面向我扑来——老师宣布体测就将在月考前一天进行。我顿时愣住了,在这恍惚的一瞬间,风好像大了,汗湿透我的衣襟,但炙热的太阳光却好像不那么热了,我的嘴巴因惊讶而微微张开,那出自内心的感受,些许一些是惊讶,更多的是害怕,甚至是惧怕!没错,又来了!九年级又一次体测,又一次我最无解的1000米魔鬼测试。我躺在地上,身体保持着紧绷的状态,冷汗从我背上一滴滴流下,我只感受到了小腿的疼痛和此刻瞬间变暗的天地……
一天前——
明天就是体测了,而后天更是月考。在总成绩中体育成绩只占40分,而我在这时正在进行对月考的复习。琳琅满目的文字与数字符号杂乱无章地展现在我的眼前,我没有一丝一毫的精力去思考题目,脑里仿佛有一种特殊的催化剂,正快速地对我的注意力进行分解反应,让我无法集中精神进行思考。嘴巴虽然放声读书,似乎却从口进,又从两耳出,知识出去的速度永远比进来快,我无法进行背诵。一切的源头来自于我对第二天的1000米跑源源不断的后怕,这让我无法呼吸,更不要说专注学习了……
一分钟前——
“请12班同学上道。”“该来的还是来了!”我望着悬浮在空中的太阳,心想“我还能见到明天的太阳吗?”踏上跑道,心中仍有紧张,身体也在抖动,都三年了。即便如此,我还是会如此。不经意间,我往身旁望去,那一排又一排的是谁?那是我们班的一个又一个男生。我看到了他们坚定向前的决心,即使在之前,他们也同我一样“哭爹喊娘”,但此刻,似乎他们竟有一种坚定的信念,直视前方。此时,他们就像一位位战士,无畏无惧,正准备勇往直前。受到那种精神的鼓舞,我深吸一口气,开始冷静下来,身体不再抖动,我平静地目视远方,目光望向那赤红的跑道,望向那1000米的道路,我以挑战的方式,坚定地注视着它。是的,我要和它决斗!
号令员发号!我,跨出了1000米的第一步。此刻,我和我的同学们跑向远方,我又一次挑战极限!
【王老师点评】
面临挑战,应对挑战,心理转变描写非常具体,很能打动人心,语言生动有趣。
《观地铁工程知南通变化》
我的家乡南通是“交江海之惠、扼南北之喉”的文化名城,被誉为“中国近代第一城”。近年来南通经济发展迅速,摩天大厦鳞次栉比,立交桥虎踞龙盘,迈入了繁荣昌盛的全盛时代。近期,南通开始投入地铁建设工程,我们班同学有幸参观了南通市地铁一号线中央商务区建设工地。
地铁到底是如何建设的呢?我们小心翼翼地戴好安全帽,带着满肚子的疑惑走进了工地。地铁一号线的副总监李准叔叔为我们介绍了地铁的施工工艺和总体布局,我们聚精会神,听得津津有味。听李准叔叔介绍,原来修建地铁的都是铁路局,后改名为中国铁路建设,目前光修建南通地铁一号线的工作人员就达五百七十八人,可真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啊。
接着,技术人员带领我们参观了施工现场。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一张张复杂而又清晰的纾解图,从图中可以感受到工作人员分工的明确与详细。看到那一个个巨型的大坑,一股骄傲之情油然而生:地铁代表一个城市的形象和发展水平,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地铁使交通更加快捷,让城市生活更加美好。忽然,我看到一条条标语,如“提高安全意识,倡导安全文化”、“安全防范精准到位,质量管理精益求精”等等,这一条条横幅、一句句标语都代表了地铁工人们细致安全的防范意识。看到工人叔叔们辛勤忙碌、挥汗如雨的样子,我不禁感慨万千,新时代崛起的背后有多少这样的人们在默默奉献啊!
返校的时辰已到,大家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工地。凝眸回望,我不禁心潮澎湃。是啊,目睹家乡的繁荣昌盛,谁能不思绪万千呢?我愿为建设更美好的新南通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意思及全诗欣赏》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译文] 不如就驾一叶扁舟,从此远离喧嚣,在江湖深处安闲地度过余生吧。
[出自] 北宋 苏轼 《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豰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释:
临皋:即临皋亭,乃长江边的一个水驿官亭,在黄州朝宗门外。作者元丰三年由定惠院移居于此。
东坡:本为黄州城东的旧营地。作者于本年春在此开荒植树,仰慕白居易在四川忠州东坡躬耕之事,遂名此地为“东坡”,并取以为号。又建雪堂,其时堂未建成,故仍回临皋止宿。
恨:感到缺憾。
营营:往来不绝的样子。这里引申为追求名利,为名利所纷扰。
夜阑:夜深。
縠(音“湖”):有皱纹的纱。 縠纹:喻指水面上细小的波纹。
译文1:
东坡在夜间饮酒,醉后睡下,醒后又继续去饮酒,直到大醉酩酊。归来的时候,时间已到三更。家童酣然睡去,呼噜声大得象打雷。怎么敲门也无人答应,只好拄着手仗,走到江边,静听长江奔流的壮阔声。
我常常怨恨,我自身没有自由,什么时候才能忘却名利,不再奔走在名利场面中?夜色渐渐深浓,江风渐渐消停,终于恢复平静。我将驾着小舟悄然引退,度过余生。
译文2:
一醉方休后,在深夜返回临皋,恐怕此时已是三更天了吧。家童已然睡熟,鼾声如雷,于我的抠门声全然不觉。当此万籁俱寂的深夜,我索性拄杖到江边,细听涛声阵阵。
叹平生颠簸漂泊,身不由己之时居多,何时才能不为外物所羁绊,任性逍遥呢?就如这深夜无风而平静的江面一样,让我的心也宁静超然。不如就驾一叶扁舟,从此远离喧嚣,在江湖深处安闲地度过余生吧。
赏析: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这里的“东坡”是地名而非自指。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名义上是地方军事官员,实际上是以带罪之身被看管。廪禄断绝,生活陷入困境。友人马梦得在城东门外为他申请了一块荒地,名曰“东坡”。苏轼自号“东坡居士”,即源于此。他的著作也多用“东坡”为名,如《东坡集》、《东坡志林》等。
词的开头两句是说,一天夜里,作者在东坡饮酒,也不知饮了多少,反正是醉而复醒,醒了又饮;也不知饮到什么时候,回到家中时,好像已经是夜半三更了。
“醒复醉”一词,很耐人寻味。有人以酒助兴,有人借酒浇愁。此时的苏轼显然属于后者。一场政治迫害,使他几乎丧命。贬谪黄州以后,“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答李端叔书》)尽管他素以旷达作自我排解,但精神的折磨仍然让他心力交瘁。正因为如此,夜饮的结果才不是“醉复醒”,而是“醒复醉”,仿佛是饮酒者有意为之。由此可以想见那种非沉溺于酒中不可解脱的苦闷和抑郁。接下来,“仿佛”二字形象地表现出作者醉意朦胧、恍惚迷离的情态。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回到家时,家童已鼾声如雷。这样的描叙,带有慈祥长者对晚辈善意调侃的味道。虽然叫门不应,作者却坦然处之,漫步走向寓所附近的江边。“倚杖听江声”,这五个极富表现力的字,勾勒出一个轮廓鲜明的人物剪影——苍茫的夜空下,荒凉的大江边,作者手拄拐杖,静静伫立,聆听江水奔流的声音。人与大自然仿佛已融为一体。这一画面意境深沉,有厚重的沧桑之感,同时又有超旷散淡之情。
这三句以静夜为背景,从听觉的感受来表现,写了深夜里的三种声音:鼻息声、敲门声和江声。有意味的是,前两种声音本来更弱,却传达出一种骚动;后一种声音本来更强,却反倒让人沉静。作者虽非有意作比,却让人感觉到尘世的喧哗、大自然对心灵的抚慰。而最后一句,还自然巧妙地引出作者下面的沉思。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庄子·知北游》中说:“舜问乎丞曰:‘道何得而有乎?’曰:‘汝身非汝有也,汝何得有夫道?’舜曰:‘吾身非吾有也,孰有之哉?’曰:‘是天地之委形也。’”意思是说,人的身体和生命不属于自己,是天地赋予的。苏轼这里所说的“此身非我有”,化用《庄子》之言而另有他意,强调的是自己的身不由己。
“何时忘却营营”,化自《庄子·庚桑楚》:“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本是说,为人当守本分,保其生机,不要因世事而思虑百端,随其周旋忙碌。“营营”,纷乱貌,这里引申为追求功名利禄。
这两句是说,身在宦途,身不由己,一生颠沛漂泊,总是苦于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什么时候才能够不再为功名利禄而劳苦奔波呢?“长恨”,揭示出内心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何时”,又表示其实还是很难真正忘却。这种矛盾正是作者内心苦闷的根由所在。苏轼素有经世济民之心,虽然政治上屡受打击,但要一下子抛弃夙愿,归隐山林,对他来说,仍是一个非常艰难的抉择。
这两句既饱含哲理又一任情性,表达出一种寻求解脱而又难以超脱的人生困惑与感伤,具有发人深思的力量。不仅是苏轼,生活在尘世之中、徘徊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人,谁没有这样的感叹呢?
夜阑风静豰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心绪纷乱的作者,将目光投向江面,夜深风静,水波不兴,如绉纱一样平展。“阑”,尽,晚。“豰”,一种有皱纹的纱。“豰纹”,形容水中细小的波纹。风平浪静,没有喧嚣与烦杂,象征着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因此,这一句不是纯粹写景,而是作者心与景会的结果。
接下来的“小舟”两句,直抒胸怀,表达愿望:希望自己能驾一叶扁舟,远离尘世喧嚣,在烟波江湖安闲地度过余生。可以说,这既是作者对隐逸生活的感性向往,也是对孔子所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人生选择的理性认同。
评 解
这首词,写景、抒情、议论,结合得非常好。作者将客观物境与主观心境融为一体,写出了谪居中的苏轼的真性情,反映了他的生活理想和精神追求。元好问评论苏轼词说:“唐歌词多宫体,又皆极力为之。自东坡一出,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真有‘一洗万古凡马空’气象。”元好问道出了苏词的总的特点:文如其人,个性鲜明。这也恰好指出了这首《临江仙》的最成功之处。
关于这首词,宋人笔记中记载了一段趣话。叶梦得《避暑录话》载:“(苏轼)与数客饮江上。夜归,江面际天,风露浩然,有当其意,乃作歌辞,所谓‘夜阑风静豰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者,与客大歌数过而散。翼日喧传子瞻夜作此词,挂冠服江边, 舟长啸去矣。郡守徐君猷闻之,惊且惧,以为州失罪人,急命驾往谒,则子瞻鼻鼾如雷,犹未兴也。”
这虽然只是一种传说,却从社会效果上说明了苏轼此词的艺术感染力。其实,对于苏轼来说,庙堂之上或江海之中,并无本质差别,他要归隐的是自己的内心世界,所谓“心安是归处”。至于“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那只是作者渴望获得精神解脱的一种象征而已。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的意思及全诗欣赏》
来如雷霆收震怒, 罢如江海凝清光。
[译文] 起舞时剑势如雷霆万钧,令人屏息,收舞时平静,好象江海凝聚的波光。
[出自] 杜甫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杜甫
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别驾元持宅,见临颍李十二娘舞剑器,壮其蔚跂,问其所师,曰:“余公孙大娘弟子也。” 开元三载,余尚童稚,记于郾城观公孙氏,舞剑器浑脱, 浏漓顿挫,独出冠时,自高头宜春梨园二伎坊内人洎外供奉, 晓是舞者,圣文神武皇帝初,公孙一人而已。 玉貌锦衣,况余白首,今兹弟子,亦非盛颜。 既辨其由来,知波澜莫二,抚事慷慨,聊为《剑器行》。 昔者吴人张旭,善草书帖,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即公孙可知矣。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 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鸿洞昏王室。 梨园子弟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
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塘石城草萧瑟。 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注释:
圣文神武皇帝:指唐玄宗。
波澜莫二:师徙舞技相仿,不差上下。
鸿洞:弥漫无际。
玳筵:以玳瑁装饰的琴瑟。
澒:音“轰”,去声。
译文:
唐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我在夔府别驾元持家里,观看临颍李十二娘,跳剑器舞,觉得舞姿矫健多变非常壮观,就问她是向谁学习的?她说:“我是公孙大娘的学生”。玄宗开元三年,我还年幼,记得在郾城看过公孙大娘跳《剑器》和《浑脱》舞,流畅飘逸而且节奏明朗, 超群出众,当代第一,从皇宫内的宜春、梨园弟子到宫外供奉的舞女中,懂得此舞的,在唐玄宗初年, 只有公孙大娘一人而已。当年她服饰华美,容貌漂亮,如今我已是白首老翁,眼前她的弟子李十二娘,也已经不是年轻女子了。既然知道了她舞技的渊源,看来她们师徒的舞技一脉相承, 抚今追昔,心中无限感慨,姑且写了《剑器行》这首诗。听说过去吴州人张旭,他擅长书写草书字帖,在邺县经常观看公孙大娘跳一种《西河剑器》舞,从此草书书法大有长进,
豪放激扬,放荡不羁,由此可知公孙大娘舞技之高超了。
从前有个漂亮女人,名叫公孙大娘, 每当她跳起剑舞来,就要轰动四方。
观看人群多如山,心惊魄动脸变色, 天地也被她的舞姿感染,起伏震荡。
剑光璀灿夺目,有如后羿射落九日, 舞姿矫健敏捷,恰似天神驾龙飞翔,
起舞时剑势如雷霆万钧,令人屏息, 收舞时平静,好象江海凝聚的波光。
鲜红的嘴唇绰约的舞姿,都已逝去, 到了晚年,有弟子把艺术继承发扬。
临颍美人李十二娘,在白帝城表演, 她和此曲起舞,精妙无比神采飞扬。
她和我谈论好久,关于剑舞的来由, 我忆昔抚今,更增添无限惋惜哀伤。
当年玄宗皇上的侍女,约有八千人, 剑器舞姿数第一的,只有公孙大娘。
五十年的光阴,真好比翻一下手掌, 连年战乱烽烟弥漫,朝政昏暗无常。
那些梨园子弟,一个个地烟消云散, 只留李氏的舞姿,掩映冬日的寒光。
金粟山玄宗墓前的树木,已经合抱, 瞿塘峡白帝城一带,秋草萧瑟荒凉。
玳弦琴瑟急促的乐曲,又一曲终了, 明月初出乐极生悲,我心中惶惶。
我这老夫,真不知哪是要去的地方, 荒山里迈步艰难,越走就越觉凄伤。
赏析:
诗的开头八句是先写公孙大娘的舞蹈:很久以前有一个公孙大娘,她善舞剑器的名声传遍了四面八方。人山人海似的观众看她的舞蹈都惊讶失色,整个天地好像也在随着她的剑器舞而起伏低昂,无法恢复平静。“霍如羿射九日落”四句,或称为“四如句”,前人解释不一,这大体是描绘公孙舞蹈给杜甫留下的美好印象。羿射九日,可能是形容公孙手持红旗、火炬或剑器作旋转或滚翻式舞蹈动作,好象一个接一个的火球从高而下,满堂旋转;骖龙翔舞,是写公孙翩翩轻举,腾空飞翔;雷霆收怒,是形容舞蹈将近尾声,声势收敛;江海凝光,则写舞蹈完全停止,舞场内外肃静空阔,好象江海风平浪静,水光清澈的情景。
“绛唇珠袖两寂寞”以下六句,突然转到公孙死后剑器舞的沉寂无闻,幸好晚年还有弟子继承了她的才艺。跟着写她的弟子临颍李十二娘在白帝城重舞剑器,还有公孙氏当年神采飞扬的气概。同李十二娘一席谈话,不仅知道她舞技的师传渊源,而且引起了自己抚今思昔的无限感慨。
“先帝侍女八千人”以下六句,笔势又一转折,思想又回到五十年前。回忆开元初年,当时政治清明,国 势强盛,唐玄宗在日理万机之暇,亲自建立了教坊和梨园,亲选乐工,亲教法曲,促成了唐代歌舞艺术的空前繁荣,当时宫廷内和内外教坊的歌舞女乐就有八千人,而公孙大娘的剑器舞又在八千人中“独出冠时”,号称第一。可是五十年历史变化多大啊!一场安史之乱把大唐帝国的整个天下闹得风尘四起、天昏地黑。唐玄宗当年亲自挑选、亲自培养的成千上万的梨园弟子、歌舞人材,也在这一场浩劫中烟消云散了,如今只有这个残存的教坊艺人李十二娘的舞姿,还在冬天残阳的余光里映出美丽而凄凉的影子。对曾经亲见开元盛世的文艺繁荣,曾经亲见公孙大娘《剑器舞》的老诗人杜甫说来,这是他晚年多么难得的精神安慰,可是又多么地令他黯然神伤啊!这一段是全诗的高潮。善于用最简短的几句话集中概括巨大的历史变化和广阔的社会内容,正是杜诗“沉郁顿挫”的表现。
“金粟堆南木已拱”以下六句,是全诗的尾声。诗人接着上段深沉的感慨,说玄宗已死了六年,在他那金粟山上的陵墓上,树已够双手拱抱了。而自己这个玄宗时代的小臣,却流落在这个草木萧条的白帝城里。末了写别驾府宅里的盛筵,在又一曲急管繁弦的歌舞之后告终了,这时下弦月已经东出了,一种乐极哀来的情绪支配着诗人,他不禁四顾茫茫,百端交集,行不知所往,止不知所居,长满老茧的双足,拖着一个衰老久病的身躯,寒月荒山,踽踽独行。身世的悲凉,就不言而可知了。“转愁疾”三字,是说自己以茧足走山道本来很慢,但在心情沉重之时,却反而怪自己走得太快了。
这首七言歌行自始至终并没有离开公孙大娘师徒和剑器舞,但是从全诗那雄浑的气势,从“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这样力透纸背的诗史之笔,又感到诗人的确是在通过歌舞的事,反映五十年来兴衰治乱的历史。王嗣总评这首诗说:“此诗见剑器而伤往事,所谓抚事慷慨也。故咏李氏,却思公孙;咏公孙,却思先帝;全是为开元天宝五十年治乱兴衰而发。不然,一舞女耳,何足摇其笔端哉!”(《杜诗祥注》引《杜臆》)这一段评语,分析全诗的层次、中心,说得相当中肯。但是,他说“一舞女耳,何足摇其笔端哉!”并不符合杜甫本来的思想,杜甫是十分重视和热爱艺术的。
这首诗的艺术风格,既有“浏漓顿挫”的气势节奏,又有“豪荡感激”的感人力量,是七言歌行中沉郁悲壮的杰作。开头八句,富丽而不浮艳,铺排而不呆板。“绛唇珠袖”以下,则随意境之开合,思潮之起伏,语言音节也随之顿挫变化。全诗既不失雄浑完整的美,用字造句又有浑括锤炼的功力。篇幅虽然不太长,包容却相当广大。从乐舞之今昔对比中见五十年的兴衰治乱,没有沉郁顿挫的笔力是写不出来的。
赏析二:
诗人以神来之笔,通过一连串激动人心的比拟,写出了公孙大娘舞剑器时青山低头、风云变色、矫如龙祥、光曜九日的逼人的气势。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这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中对公孙大娘剑舞的描写。
公孙大娘是唐代最杰出的舞蹈家之一,籍贯、身世不详,擅舞“剑器”,舞艺超群,常在民间献艺,极负盛名。又多次被召入官,表演剑舞技艺。是唐代见于记载中,既活跃于民闲,又闻名于宫廷的少数著名舞蹈家。
唐诗与史籍记载皆表明,公孙大娘表演的“剑器舞”,技艺高超,独具特色,在当时是首屈一指的。杜甫诗序说,玄宗时,高手云集的宫廷乐舞机构梨园、教坊、宜春院的“内人”(指宜春院中常为皇帝表演,技艺最高的乐舞艺人)和宫外供奉(类似宫廷以外的“特约演员”)中,只有公孙大娘的“剑器”“独出冠时”。诗中又有:“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句。郑嵎《津阳门诗》描写唐明皇生日千秋节宫中举行盛大乐舞表演时:“公孙剑伎方神奇”,并自注:“有公孙大娘舞剑,当时号为雄妙”。《明皇杂录》载,“上(玄宗)素晓音律。时有公孙大娘者,善舞剑”,能为“邻里曲”、“裴将军满堂势”、“西河剑器浑脱”。遗妍妙,皆冠绝于时。公孙大娘不仅舞技高超,而且擅舞多套“剑器舞”,除杜甫诗序中提及的“西河剑器”、“剑器浑脱”外,还有“裴将军满堂势”、“邻里曲”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裴将军满堂势”,想来是指根据裴旻将军独到的舞剑技艺改编的一部舞蹈,其间地位调动很大,满场飞舞,惊心动魄,是猛厉无比的剑舞。
《江海一声笑,青青没听到》
全江海同志是我就读的电脑电脑学校里的一位电脑修理员兼男生寝室辅导员兼学校电器修理工兼学校搬运工,兼……唉,简而言之,就是一打杂的。谁叫他会的东西多呢,本来此公是搞电脑维修出生,可能是被学校领导使唤了多了吧,什么东西坏了都会叫他修修,也许他给上级的印响就是个搞维修的,“电脑”这一修饰词不知什么时候给省了,也就意味着学校请什么搬运工啊、修理工啊的钱也给省了。不知不觉中倒把江海同志使唤成了一名“全才”而江海同志呢,也以给学校拍马屁为荣,为此乐之不疲,兢兢业业。堪当代年轻人之榜样,因为当代大多年轻人不懂得拍马屁,不懂得迎合别人。那拍马屁可是门大学问呢,马屁拍得好,人家说你有“钱途”。而江海同志与我年龄相仿,就已懂得“马屁之道”,小小年纪就大彻大悟,真是后生可谓啊,这话恐怕只能用在江海同志身上了,因为我至今“执迷不悟”。
王青青女士在学校的身份与江海同志差不多,不同的是她是女生国民员兼打字员,没江海同志兼的“头衔”多,因为青青可不是打杂的,人家是打字员,也可作校长秘书理解。还有别于江海同志的是,青青是搞电脑软件方面的,而江海同志是修理电脑方面的属硬件范畴。这一软一硬综合在一起那应该是无敌了,因为谁也受不起“软硬兼施”这一手段啊,也好比优质的骨头一般,有一定的硬度又有一定的弹性,江海同志就是让骨头脆硬的钙盐,而青青女士就是是让骨头柔韧的蛋白质,真是柔中有刚,刚中带柔,江海有青青,青青有江海啊。
我与几个同学少年经常以江海和青青的名字编的歌,每次看见江海就唱道:江海一声笑,青青陶醉了……。而见到青青时便:青青她给我一个吻,江海他气得要死……或:王青青她尝一口你说得爱我,还在回味你给过的温柔,王青青她尝一口份量虽然不多,我喜欢的样子你都有……每次我们这样唱时他们也不会有什么反应,总是一笑而过。
呜呼!上面讲的一切只是我与几个同学少年的一些美好愿望罢唉!现实应该是这样:青青不爱江海而江海爱着青青,因为曾经青青就说过,她要找的是一个北京男朋友,而江海同志连个“元谋人”都不是,为此我身边的一些哥们儿也差不多绝望了一大片但也有几个痴情的,说什么:他要努力工作争取到北京,作一个“北京人”。我便对这些哥们儿说:哥们儿别傻了,她说找的北京人那可是“洋鬼子”是要带她出国的,我们只是些“土狗子”。但还是有一哥们儿说他可以变成个“洋鬼子”只要努力便可,他认为那样就可带着青青周游世界,还说会让她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我与其他哥们儿异口同声道:你个傻帽。
其实青青有如此大的魅力也在于她的外表和性格,也外表虽还未到倾国倾城的地步,但把我们这所工业学校给倾了,还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她圆圆的脸蛋清秀可人,特别是嘴巴,像多汁的水蜜桃,让人不禁想来上一口,整个身体女人曲线分明,体态婀娜、丰腴、丰韵,苍翠欲滴。给人一纯天然的感受,跟她在一起让你整个人都感觉清爽很多。这也是现在女人中很少会有让你有这样的感觉,至少再怎么样在其他女子身上感受不到“纯天然”这一境界。再说她的性格,她平时不太说什么话,至少不跟男人怎么说,不像有些女子,天天想着怎样招惹男人注意。她不太爱打扮,顶多对着镜子扎个马尾,因为我从来没见过她脸上有其它什么“粉尘”,不像有些女子把自己的门面弄得过于过头,脸上的“粉尘”风一吹就像花粉一样在空中飘舞,整个脸就像搓油摘粉调胭脂出来的假面具。我知道这些女子是在为自己的事业打基础了。所以青青这样的女子也不多矣。
怪不得我身旁的那些哥们儿对她那么着迷,又美又有才还不招摇,这样的女子谁不爱呢。我想江海同志也是因为这吧。
可这一学期一为,就听说江海与青青走了,不在这工作了,不知为什么我的心一下“空虚”了很多,虽以前与江海同志关系不好,我总是与他对着来,他也时不时的为难我。但一下听说他走了倒又生起了一丝伤感;而对青青女士的情感就更茅盾了,本来自己对她也是心生“好感”也在“追求”她的大军之中,可是跟她相处一年多了,现在想起来连正眼看她一眼的“镜头”也没有过,可能是自己太害羞了吧,相处一年多时间与她说话的总句数,也不曾超过十句,现在还真后悔,一道美丽的“风景”就这样远去,不留下任何“痕迹”,当然“痕迹”也许不该留,但回忆也寥寥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