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海内外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06 05:19:49
《美丽的乡村》
初识吉阳,源于享誉海内外的“四宝”。在今年12月学校组织的“一元游大武夷美丽乡村游”活动中,我才真正走进了吉阳,参观了一座桥,拜访了一个人,流连了一座山庄,给我留下了难忘而又美好的印象。
玉溪步月桥
步月桥座落在玉溪村头,长127。5米,宽6。05米。桥体造型古朴,雄伟壮观;桥下溪水潺潺,清澈见底;桥边竹阴茂密,景色怡人。站在桥上,往远处看,山川秀丽,一派田园风光。大桥上木厝42间均为瓦盖遮顶,桥中央主间有一尊栩栩如生的观世音菩萨木雕。远远望去,古桥在蓝天的映衬下活像一条即将腾空飞起的巨龙;它又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玉溪河畔,把大好河山点缀得绚丽多彩。桥内两侧矗立着许多红色的柱子,犹如一个个威武的士兵守卫着步月古桥。
劳模葛兰妹
作为队干,我有幸拜访了全国劳模葛兰妹,年近八十高龄的她看起来,精神矍铄,神采奕奕。从她的娓娓介绍中,我了解到1963年她组织19名妇女创建了闽北第一个妇女耕山队,现在,耕山队拥有固定资产38万元,耕山面积达5151亩,创造了逾千万元的财富。她还热心社会公益事业,铺设村庄水泥路,建造石拱桥,新建敬老院和幼儿园,为全村老人、学生设立养老金和奖学金……当我来到二楼屋子里看到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大绿化女状元等各种各样的奖章和证书时,我不由得肃然起敬,真不愧是“中国妇女的骄傲”,她那艰苦创业和无私奉献精神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生态葛老庄
最让我流连忘返的地方就是葛老庄生态园了,虽然不是最美丽的时候,看不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色,但是园区所有建筑均采用绿色环保的毛竹搭盖、装饰,风格简朴自然,美观大方,让人眼前一亮。尤其是“竹坊”、“竹楼”、“竹亭”、“竹桥”独具匠心,各具特色,展现了建瓯“中国竹子之乡”的竹文化韵味。中午,我们还品尝了以“吉阳四宝”为特色的地方美食,味道鲜美,回味无穷。在农家趣味劳动中,我亲自参与了打糍粑、磨豆浆、栽种泽泻和采桔子,不仅增长了见识,而且增添了乐趣。
美丽乡村游,不虚吉阳行。
《天下唯美醉黄山》
徐霞客有言:“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后人概况的“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便出自此处。走遍名山大川的徐驴友两度上黄山都心醉神迷,可见黄山之美冠绝天下,“天下第一奇山”之誉应该名不虚传。我对黄山也是心驰神往,乘着杭黄高铁通车的东风,这学期期末考试一结束,我和爸爸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了冬游黄山之旅。
2019年1月19日,我们从宁波出发,经杭州转车前往黄山,和谐号高铁飞驰在287千米长的杭黄高铁上,经过86座山体隧道,最长的天目山隧道有12千米多,是整个长三角地区最长的铁路隧道,还经过一座拥有30个大桥墩的传芳特大桥,沿途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古人以“日行千里”形容速度惊人,大概是时速为40千米,坐在时速200千米以上风驰电掣的高铁上,我们禁不住要感叹下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和伟大!
我和爸爸选择了徒步登黄山,从云谷寺步行登山口入,拱门飞檐古朴清寂,我们全副武装,背着旅行包,手持登山杖,对漫漫无际的行程既兴奋又忐忑。进山的路由粗粝的石头铺就,蜿蜒向上,看不到尽头,我们一步一步向上“进攻”,半小时后,体力明显感觉有所消耗,风景大幕逐步拉开,一场体力与美景的角逐开始了。
石头讲故事
最先吸引我的是黄山怪石,它们遍及峰壑巅坡,或兀立峰顶,或戏逗坡缘,点缀在波澜壮阔的黄山峰海中,与周围植被构成一幅幅水墨山石画卷。大自然钟秀奇巧,这些石头千奇百怪,形态别致,千百年下来,它们有了自己的灵魂,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位置看,会看到别样的意趣,这些石头是会讲故事的精灵。
我依稀记得二年级语文书中《黄山奇石》一文中的描述,有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身临其境,更觉得“石”趣迥异,有声有色,目不暇接,我的脖子转来转去,得到了高强度的训练。很多石头形兽,我看到有一只猎犬仰天长啸,听说在清冷的圆月夜常有呜呜的低诉,大概千百年前,这里有过一场激烈的大战,忠心耿耿的猎犬找不到它的主人,就一直在这里等待;我还看到了一只憨态可掬的石狮子在嬉戏玩耍,它应该是天上的神兽,玩得忘乎所以乐不思蜀留在了凡间;还有一只跃出水面的海豚身姿矫健,栩栩如生,嘟起的嘴巴特别传神,风吹过山涧的声音就是它吟唱的“海豚音”吧……不少石头似人,有一位婀娜多姿的仙女裙角飞扬,她的前面有一架凤凰琴,她抚琴轻奏,山间的草木闻声起舞,仿佛一场宏大的舞会在天际间开启;有一处石群曰“童子拜观音”,一石酷似雍容端庄的仕女亭亭玉立,一石如憨萌小童跪地求拜,让我忍不住想起卫夫人和王羲之师徒学习的场景;还有一处斜坡上,有俩姐妹扬鞭牧羊,远处群山如茫茫草原,天高云阔,别有一番遐思……据说黄山已命名的奇石有120多处,一路走一路游,兴致盎然,让人不知不觉中忘了登山的疲累。
我很好奇黄山怪石奇景的形成,回来特别查阅了资料。黄山由火成岩组成,形成于造山运动时期,现存的山体主要由节理特别发育的花岗岩组成,这为岩石的风华、水流的侵蚀和岩体的崩塌提供了有利条件。黄山多雨,黄岗岩虽然坚硬,但也有缝隙,节理密集的,如果结冰,体积膨胀会产生很大张力,岩石分裂破碎,就会风化成石柱错列、危岩削壁的形态,后海、西海和皮蓬一带便是如此。节理稀疏的,经长期风化崩塌,就会形成球状风化岩石,天都峰、莲花峰便是如此。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经过亿年的地质变化,黄山的石头已成“精”。
(二)松树描丹青
游黄山不得不说说黄山的松。黄山的松是一支支神奇的画笔,有了松,黄山的水墨丹青就有了生命的灵动。这种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苍劲植物,盘根于危岩峭壁之中,挺立于峰崖绝壑,天生有一股子矫健的风流(其实我很好奇黄山松跟其他松不一样的地方)。
黄山的松千姿百态,各俱神韵,广为人知的有迎客松、卧龙松、麒麟松、倒挂松、团结松、龙爪松、探海松、凤凰松、黑虎松、连理松等。立于玉屏峰上的迎客松是一棵寿逾千年的古松,雄伟挺拔,仪态大方,亲切和蔼,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准备了一个热情的拥抱,在迎接我们的到来,在玉屏峰上还有陪客松姿态秀美,送客松虬干苍翠,“一迎、一陪、一送”,黄山的松就像黄山的主人一样,因为有松黄山就有了更多的人情味,爬黄山就像探亲访友一般;给我印象深刻的还有探海松,此松悬在危崖上,有一侧枝很长,倾身在崖前云海,犹如苍龙探取海中宝物;麒麟松如玉麒腾跃,凤凰松展翅高飞,黑虎松矫健威武……我们用手机框定镜头,山石、云雾、苍松,松让镜头前一幅幅画呈现了不同的韵味和姿态,让人浮想联翩。
这个季节到黄山,我们有幸看到了黄山雾凇奇景。傍晚时分,气温骤降,随着海拔的提升,大片的松林上铺着银白,松针松枝结了冰晶,像冰雕一样,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天水一色,上下皆白,宛如《冰雪奇缘》般如梦如幻。
(三)云海演大片
如果说黄山的石勾勒了黄山雄奇的体态,黄山的松点画了黄山毓秀的风姿,黄山的云则是黄山美丽的霓裳。
我们在晴空万里的晌午上的山,到海拔较高处临近傍晚,虽然没有看到预想中夕阳染彩霞的美景,但周围雾气腾腾的,远处连绵的山若隐若现,我们腾云驾雾似的如进了仙宫……
夜宿在白云山庄,气温很低,空气很凉,耳朵边的寂静很深。
晨起到光明顶看日出,云海厚度不足,没有层层叠叠,波澜壮阔的景象出现,但飘忽不定的薄雾已足够让人震撼,黄山峰石在云海中时隐时现,模模糊糊,虚虚实实,神秘而又玄妙。当太阳从云雾中升腾而起,金色的光辉让群山披上了斑斓的锦衣,云霞的颜色璀璨夺目,令人心醉。此刻,我终于明白,为什么看日出的绝佳圣地不是在海边就是在山上,日出之景如绚烂的油画,波澜壮阔的水或者云才能够淋漓尽致地渲染出晨起之日的生气勃勃。
中午下山的空气已转清朗,天蓝蓝的特别干净清爽,景色清晰可见,又是另外一番风情。
这一次游黄山多少有点像看一部被剧透了的唯美大电影,按图索骥地走,非常高效,基本满意,天下唯美醉黄山。但大自然有很多不按常理出牌的梗,如果下一次再游,我希望走不一样的路,发现不一样的景,收获更多不一样的惊喜。
(这篇黄山游记,我整理了很久,黄山可以写的点很多,但要写出自己的感觉很难,跟爸爸在一起就是呼呼爬到山顶就是胜利,跟妈妈一探讨,我好像错过了黄山不少好东西,我就发现,看风景跟看书一样,不同人、不同时间有不一样的嚼头。对我自己来说,这一年的暑假爬了庐山,寒假爬了黄山,都是特别有意思的山,分别整理了小文跟大家分享,我会继续努力,争取走到更多名山大川。)
《家训家教家风作文》
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在海内外华人中进行了“你的家训是什么”的随机调查采访。从被采访者回答的情况看,有的回答是家训的问题,有的回答是家教的问题,有的回答是家风的问题。家训、家教、家风三者之间从严格意义上讲是有区别的。
所谓家训,是指家族或家庭对子孙后代立身做人等方面所立的规矩或告诫的话,比较笼统和概括,比如“诚信、孝顺、进取、自尊”、“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等。所谓家教,是指家长对子女立身做人等方面进行的教育,比较直接和零碎,比如“人不能懒惰”、“待人要有礼貌”等。所谓家风,是指在家训的规范下,在家教的保障下,在全体族人或家人的共同践行下,形成的一种家庭风尚,比较外在和独特,比如“乐善好施”、“诚实守信”等。
家训在中国古代体现得比较明显,那时社会教育不发达,教育手段也较为缺乏,加之人口流动受限,一姓以家族形式在一个地域居住的往往较多,一个家庭出现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甚至五世同堂并不鲜见。为加强对族人或者家人进行有效的行为管理或道德规范,族人(家庭)中年长者就要为本族(家)人制定家训,写于家谱中,悬挂于族祠或自家的中堂上,人人皆知,人人践行,否则要受到家法的惩罚。家教具有直接性,即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必须是直接接触、面对面进行。家训则可以间接传承,即创立家训的人没有必要和被传承的子孙面对面教授,可以中间接力传承。
中国古代出现不少有名的家训,如《朱子家训》、《章氏家训》、《颜氏家训》、《钱氏家训》等,它们都是中国古代家庭(族)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古代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教在中国古代也相当出彩,因为那时候社会教育不甚发达,基础教育都停留在私塾阶段,高层教育不多,受教育的人很少,大多数人的思想还处于蒙昧阶段,人们思想的开化大多靠家庭教育来进行。这时的家庭教育局限性很大,即兴而起、即事而起,零打碎敲,基本上限于封建礼教的说辞。教育者不一定有文化,讲出的道理也不一定多深刻,但它至少在那个时代是正确的,所以子女们都要听取并遵照去做。
古代中国出现了不少好的家教典型,比如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这些典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封建家庭教育的发展,加强了封建家庭教育在封建社会教育方面的辅助地位,促进了封建社会文化的进步。
家风在中国古代是一个家族或家庭的“名片”。对于一个家族或家庭来说,能够拥有一张真正的“名片”是件光宗耀祖的事。比如,一个家庭如果获得了“乐善好施”的“名片”,那么这个家庭的主人就会获得一顶“大善人”的桂冠,家里其他人也都会得到别人的尊崇,走到哪里都会受到礼遇。家风不是自然形成的,好的家风都是由家族的人或者说家庭的人努力营造而形成的,其中可能付出了几代人的心血。
不管是家训、家教还是家风,都需要家里的长辈带头身体力行,所以古时多提倡上行下效、身教大于言教。
家训、家教、家风在任何情况下都与社会大环境分不开,因为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细胞,无时无刻不在受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如果社会政治清明、教育发达、风气端正,家训、家教、家风就好,否则就可能会发生偏逆。
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对于家训、家教、家风并不十分关注,所以中央电视台一提起这个话题立刻就在海内外华人中引起热议。其实这也不奇怪,一方面在新思想解放浪潮的冲击下,家训等家庭文化一度被作为糟粕文化而剔除,人们不敢轻易提起。另一方面,随着现代社会人口流动规模的扩大,加之家庭人口数量的减少,原来那种以家族或以大家庭形式居住的家庭迅速解体,家训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原有的作用和功能。再者,社会教育空前发达,不仅有各种学校教育,还有电视、广播、电台、报刊、网络等媒介的大众教育,使家庭教育相形见绌。
要真正培育好家训、家教、家风文化,首先要搞好社会政治、社会教育与社会风气,因为他们对家庭教育和风气的形成有巨大的影响和带动作用。如果社会政治、社会教育和社会风气不好,家庭教育和风气就很难遂人愿,古今同理,现代尤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