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赶赴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22 14:00:42
《宗白华《美学散步》读书心得》
打开《美学散步》,就是赶赴一场美学之旅,好像听到宗白华老先生“慢慢走、欣赏啊”的谆谆教诲,在字里行间跳跃着,鲜活着,生动着,无时不在发散着美学的汗漫灵光。读着读着,那传统文化里面的墨香,那广阔大地上的草魅,那洋溢着美学思想的氤氲,都在潜滋暗长了。
一、空灵之美,美学之魂
美学境界的广大,和人生同其广大;美学境界的深邃,和人生同其深邃。因此,孟子曰:“充实之谓美。”然而,美学又超凡入圣,独立于万象之表,凭其独特的形相,范铸一个世界,冰清玉洁,脱尽尘滓,呈现无限的空灵。宗白华老先生认为,艺术心灵的诞生,在人生忘我的一刹那,即美学上所谓的“静照”,静照的起点在于空诸一切,心无挂碍,和世务暂时绝缘。这时,一点觉心,静观万象,万象如在镜中,光明莹洁,而各得其所,呈现着它们各自的充实的、内在的、自由的生命,所谓万物静观皆自得。这自得的、自由的各个生命在静默里吐露光辉。
我曾经长期迷恋于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操练,沉迷于方法与过程的精细化匠创,而往往忽略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染,尤其忘记了语文之美的挖掘,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抛弃脑外而恍然不知。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考试成绩上去了,但是学生的美学素养没有激发出来,语文学科赤裸裸沦为考试的工具。
读了宗白华老师在《美学散步》中关于“空灵”的论述,我顿时有茅塞顿开之爽。苏东坡曾言:“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王羲之曾言:“在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周济曾言:“初学词求空,空则灵气往来。”空明的觉心,容纳着万境,万境浸入人的生命,染上了人的性灵。灵气往来是物象呈现着灵魂生命的时候,此时此刻,美感悄然浸入,哲学之美荡溢开来。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将文字之美、意境之美、人性之美,充分挖掘出来,让美好的语文课洋溢着空灵之美,还美学之魂,美学之美。
二、虚实之美,美学之要
美学境界的打造,是一个曲径通幽的过程,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先秦哲学家荀子在《乐论》里面,对于艺术表现的虚和实有独到的论述,正所谓:“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因此,宗白华老先生在《美学散步》中谈到:艺术既要极丰富地全面地表现生活和自然,又要提炼地去粗存精,提高、集中,更典型,更具普遍性地表现生活和自然。由上述可见,去粗存精是美学产生的过程,是虚与实辩证的统一,既粹且全才能在艺术表现里做到真正的“典型化”。
中国传统的艺术很早就突破了自然主义和形式主义的片面性,创造了民族的独特的现实主义的表达形式,使得真和美、内容和形式高度地统一起来。中国虚实结合的艺术风格,对于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借鉴遵循与营养资料,从而帮助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既要注重知识与技能等实际要求的落实,更要注重人文素养的打造,还原语文教育的本质。
读了宗白华老师在《美学散步》中关于“虚实”的论述,我再一次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感到中国艺术对于语文教学的影响是深远的。宗白华认为:由舞蹈动作伸延展示出来的虚灵的空间,是构成中国绘画、书法、戏剧、建筑等的空间感和空间表现的共同特征,从而造成中国艺术在世界上的特殊风格。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将虚实相间的这种美学思想落实到教学之中,让学生在文字徜徉中感受民族美学的魅力。
在李白诗词教学中,我曾经满足于对李白诗歌特色的讲解,对其风格仅限于浪漫主义的诠释,并暗自得意,并将《行路难》《渡荆门送别》《春夜洛城闻笛》等名篇佳作进行肢解,学生基础知识学扎实了,但是李白的诗歌之美给弄没了,好像语文教学就应该这样。通过阅读《美学散步》,我深深感受到:研究我们古典美学,可以有助于人类美学的探讨与艺术理解的诠释,从而帮助我们更好驾驭语文教育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问题。
三、意境之美,美学之道
美学境界的打造在于意境的打造,自然之道是美学意境的至高境界。宗白华老师在《美学散步》中谈到:纯真的刻骨的爱和自然的沉静的美,在我的生命情绪中结成一个长期的微渺的音奏,伴着月下的凝思,黄昏的远想。由此可见,美学已经浸入作者的血脉与灵魂,成为心路历程的重要陪伴者。
书中谈到,在中国文化史上,最中心最有世界贡献的一方面,是研寻其意境的特构,以窥探中国心灵的幽情壮采。艺术境界其本质特征是化实景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得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艺术境界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她的色相、秩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这种思想,和我们研究古诗词的意、境、韵之美,是不谋而合的。
读了宗白华老师在《美学散步》中关于“自然之道”的论述,我再一次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感到我们的语文教学还是上得太沉重了,这种美学教育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语文不可能是医治心灵创伤的万能之药,尤其我们不能代替学生学习,更不能代替学生思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只能用语文教育给他们带来影响,而这种影响的成效又往往取决于学生的自觉。
总之,宗白华老师的《美学散步》是一部富有启蒙价值的美学典籍,其空灵、虚实、意境等论述,对于我们语文教师加强美学修养意义重大,更为我们改进语文教学提供了基本参考与行动遵循,是美学学习的教学用书,也是美学修养的重要参考。
《亲人的变化》
在我即将赶赴高中第一学期期末考场的紧张日子里,一位“陌生”二姑的出现,打破了原来三口之家的宁静。于是我便开始了离别10年的故乡之行。
几天的辛苦旅途之后,我与父母终于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故乡—古老的辘高大的宅门,宽宽的土炕,弯弯曲曲的乡间小路……这里虽不是我的出生地,却寄养了我的童年呀!如今变得如此陌生。
刚到家,父亲便忙碌起来,清扫院落,油漆门窗。这座收拾得焕然一新的院子就成了我们暂时的家。爷爷奶奶则住在另一座院子里,距我们只有几步之遥。
快过年了,乡亲们都很忙。年前我去大姑家小住,那朴实温馨的生活着实令人难忘。新建的四合院,住房虽不奢华却也宽敞明亮。里里外外收拾得很干净,各种农具、家什摆放得井然有序,粮屯堆得高高的、满满的……家乡的变化真大!
或许是近亲之故吧,我和姑姑州家很快就熟悉了。我有两个很能干的表哥道二尽正上初三,留有一头爆布般的长发颇为俊秀的姐姐令我羡慕的是,他们虽然生长在农村,却都有一技之长,不愁将来立足社会。我与他们相处虽短,却体会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手足亲情。他们曾陪我一起看电影,不知不觉驱散了冬夜的寒冷;他们曾伴我一同走夜路,使我不再感到害怕与孤独;我也曾和姐姐同榻而眠,享受那说不完的蜜,道不尽的甜……他们一声声唤我乳名,比父母叫得还亲、还甜,我第一次体验到“哥”、“姐”这些平凡称谓中蕴含着的温馨与幸福。
赶集的日子到了。据说是过年前的最后一次集会。置办年货的姑姑们争着给我买礼物。她们紧紧地拉着我,穿行于熙熙攘攘的人群,走过一个又一个摊位,不知该为我买点什么才能表达深情厚意。我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在银川新落成的豪华商场,我和二姑逛大楼时她曾为几个急需的发卡舍护得花几毛钱,可是今天几十块钱的衣服连价都不还便买下赠给我。知道我爱吃甘蔗,大姑和三姑一个要挑长的,一个说选粗的。抱着姑姑们为我精心购买的衣服、鞋、帽,心中充满了感激。她们要我当即穿上,看着我里外一新,开心地笑了。爱开玩笑的三姑说:“没想到我这个丑姑姑还有这么好看的侄女哩。”
就这样,我们迎来了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