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踪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3 03:52:01
《池上白居易》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注释]:
艇:船。
不解:不知道;不懂得。
一道:一路。
撑:撑船,用篙使船前进。
小娃:小女孩儿。
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开:分开。
[作者资料]: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唐代宗大历七年正月二十(公元772年2月28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享年75岁。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又自号乐居士。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歌》等极为有名。
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但仍写了许多好诗,为百姓做过许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着纪念他的白堤。晚年寄情山水,也写过一些小词。赠刘禹锡诗云: “古歌旧曲君休听, 听取新词《杨柳枝》”,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其中《花非花》一首,颇具朦胧之美,后世词人如欧阳修、张先、杨慎,都极为赞赏。
[译文]:
天真活泼的农村儿童,他们撑着一只小船,偷偷地去采人家的白莲花。回来的时候,他们不懂怎样掩盖留下的踪迹,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荡开,船后留下了一道道清清楚楚的水路。暴露了自己的行踪~~
[简析]
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将一“偷莲 ”小童的憨态描绘得惟妙惟肖.诗中最传神的当是“不解藏踪迹”一句,写尽小童顽皮、纯 真情态。
《初中生的一片天空》
早晨的天空,灰蒙蒙的。看不见太阳的踪影,它还没有起床吧,还是跑到哪里去玩了?空中飘拂着几朵白云,形状各异,像课桌上的教科书,厚厚的。(用孩子的心来推测看不见太阳的原因,饶有情趣,也暗示了初中生起得比太阳还早的辛苦。天空的云像教科书,比喻新颖,也折射出初中生的世界已经被课本占领了的无奈。) 教室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一”40分钟后,广播传来r下课的铃声。读书声静下去了,同学们有的把头埋进了厚厚的书堆中,有的趴在课桌上闭目养神,有的还在钻研那道难题……
这时,窗外的天空怎样了,没有人知道是晴还是阴!(看似是随便明读的诗句,也紧扣本文的 “天空”。“我们”只关心诗中的晴雨,不知道窗外的世界。) 中午放学了,同学们一哄而出,朝着饭堂快步走去,教室里只剩下值日生在快速地打扫……饭后,大家在规定的时间前匆忙地赶回宿舍。这时,宿舍外的天空明亮蔚蓝,几只大雁一字排开,在天空划下了属于它们的痕迹。可是,同学们都陷入了沉睡,又有几个人能有幸享受到这悠闲的美? 下午,第四节课结束了,伴随着钟声的仍然是急促的脚步声。来去匆匆的同学忙丁安排晚修的时间,自然也发现不到夕阳西下,晚霞为天空涂上了耀眼的丹青。此时的空中有归心似箭的鸟儿匆匆掠过,它们也发现不到如此引人人胜的天空美景…… 晚修告一段落以后,这一天忙碌的生活也算结束了。
此时的天空悬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谁说外国的月亮比较圆?月还是故乡明。可惜,疲惫的同学们早已进人梦乡…… 一天过去了,24个小时中,天空不断地变化着,云儿在半空中悠闲地飘拂着,蓝天下的初中生们却在快速地奔跑着。他们欣赏不到多变的天空,只看到课桌上厚厚的书本和漫天飞舞的卷子。(用云的“悠闲地飘拂着”与初中生们“快速地奔跑着”作对比,表现力非常强。) 多少个24小时过去了,可义有多少人能欣赏到头顶上的那片天? 人生匆匆,也许只有在走过后,我们才知道除了无穷的知识与能力外,还需要一片明朗的天空。若只有知识,我们的天空只是灰暗、狭隘的。 奔跑时,请抬头看一下头顶的那片天,在心灵深处为自己留下一片变幻的天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