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模拟题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24 15:49:01
《2024年中考热点模拟题及范文》
心中有盏灯
清风拂过窗边,轻轻吹起窗帘沙沙作响,点上一盏明灯,温暖漫延至心底的柔软。
这是一个平淡无奇的周末,起床、洗漱、吃饭、玩、睡觉,又是那样的反反复复,心里燃不起一丝火花,心底也泛不起一点涟漪,甚至是内心毫无波澜,就连这冬日的寒风都在叫嚣着这平淡无奇的生活,我如迷途的船只,寻找着属于我耀眼的明灯。
喧嚣的声音入耳,即使是在夜晚也依然生机勃勃,我漫无目地的走远,心中没有一丝光亮,身后的繁华场面,无一是与我有关,我继续走,感觉不太真实的样子让我心里缺了点什么。记得一本书上讲过“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要在路上”。此时,我的身体就在路上,那心里的魂又在哪里?我的明灯又在哪里?
“啪”的一声,周围突然一片黑暗,身旁的人纷纷拿出手机照亮前行继续回家的路。旁边不懂事的孩子们都惊奇的叫喊着,不过很快就被家长领回家了。一部分路人们加快脚步往前走,另一部分却对此置之未闻,仍在玩耍。但是我的心里却很害怕,脑子里面闪现出电视剧里“夜黑风高”的场景,此时的我越想越怕,不禁打了个寒颤。实话说,当时我快要急哭了,我紧紧咬着下嘴唇,努力让自己不害怕地尖叫出声。可还是忍不住的鼻子一酸,泪水在眼睛里面打转,害怕是因为这里离家有点远,一路上几乎都黑的看不见,加上心理作用致使我的内心快崩溃了。
此刻的我好羡慕那些有家长接的孩子,有人会为他们担心。突然,一束光直射到我身上,不适应的闭上眼睛。再次睁开眼时,我看见父亲立在我的面前,额头还有细密的汗珠,手里还拿着一件羽绒服。顷刻间,我的眼泪流了下来,我赶紧抹去眼泪,不想让父亲看见。父亲拿着衣服走过来说:“孩子,吓坏了吧。对不起,我来晚了,咱们一起回家吧。”我应了一声,紧随父亲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
父亲手电筒的灯光洒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心底犹如一颗石子掉在平静的水面,在我心中泛起点点涟漪。心中的丝丝温暖涌入心间,我们父女俩就这么走在这条漆黑的路上。
风依旧在吹,可好似也没有那么寒冷了,因为心底有父亲这一盏温暖的明灯。我好似迷途的羔羊找到家的方向,远航的船只找到灯塔的方向。终于,我找到了心中的明灯。(作者:李慧敏)
心中有盏灯
坐在考场,可我心里却一片漆黑。
“心中总有一盏灯”——然而,此刻我的心中只有一片空白。
这是人生中一次重要的转折点。十二年寒窗,成功与否,全系于这一场考试,家人期望的眼神,老师的殷切希望……宛如滚滚钱塘潮水漫溢心头。我陷入了无尽的焦虑之中,恐惧、无奈……我甚至想到了成绩单上那令人汗颜的语文成绩,眼眶莫名的湿润了!脸发烫,心发慌,额角汗珠淌,我感觉到从未有过的无助与凄凉。
“尽力就好,生活中不总有鲜花与幸福。”一个声音在耳畔响起,那是爸爸平日里常说的一句话。尽力就好,管它子丑寅卯,一盏明灯在心中点亮。
往事历历涌上心头。
依稀记得刚进幼儿园的场景。那年我四岁,拜爸爸所赐,过早的开始了我的学习生涯。毕竟比别的孩子小一点,而且由于种种原因直接读的中班,结果可想而知。算术不会,拼音不会,讲故事不会……坐在班级里,我就是个局外人。那段时间,我不想上学,幼儿园于我而言不是乐园,是地狱!“尽力就好……”爸爸把我揽在怀里,“相信自己,只要努力,你一定不比其他小朋友差!”在那个看不到黎明的日子里,爸爸的话在我童稚的心里点亮了一盏灯,给了我一片明媚的天空。
“这孩子毕竟年龄小点,学习有点跟不上。”在办公室,老师丝毫没有顾及我的感受,和爸爸交流我的学习情况。虽然是小龄生,但那时的我,多多少少也有点自尊。尽管老师说的很委婉,可字字句句却剜割着我稚嫩的心。泪不自觉地滑落,心生生的疼。“尽力就好,爸爸相信你!”回家的路上,爸爸攥着我的手,右手轻轻拭去我脸上的泪痕。那一刻,我的心中灯光璀璨。
初三一模,信心满满的我却遭遇到滑铁卢,尤其是一直占优势的数学居然只考到临近及格。“爸,我考砸了!”拿到试卷,我怯怯地和爸爸说。爸爸自顾自往前走着,一句话不说。此刻,我宁可让他骂几句,可他一声不吭反而让我心里不是滋味。我低着头,跟在他身后,压根不敢看爸爸的眼睛,因为,我怕看到他失望的眼神。“没事的,尽力就好!”在我心中阴霾密布的时候,依然是这样一句话,如同一盏明灯,让我的世界晴空万里 。
……
一句话,如一盏明灯,一直照亮我前行的路。在今后的路上,无论遇到怎样的荆棘,我都会砥砺前行,只因我的心中总有一盏灯!(作者:刘硕)
珍藏在心底的记忆
光阴飞快,若流水一般流逝着。转眼间,我都已经走过14个春秋。回首往事,在我脑海中,有一个人的记忆我始终挥洒不去。她如太阳,照耀着我的心灵。然而,同样是她,让我读懂了母亲。
若说父爱如山,那母爱则如水。她永远都是那么的细腻,那么的温柔。这不禁也让我想起了曾经的那一幕。
记得小学刚毕业,我如释重负,每天都出去玩。有一天晚上,我和同学玩到十点多才回家。当我满头大汗的推开家门的时候,看到妈妈站在门口,一脸着急的样子。我疑惑的问道:“妈,你怎么了。”妈妈看着我,很生气的说:“怎么才回来?都十点多了,连晚饭都顾不得吃了么?玩个没完没了了?万一出了事怎么办?”此时的我,还沉浸在欢乐之中,妈妈的训斥让我愣了一下,我迟疑的几秒,就冲着妈妈喊道:“不就是晚回来了一会嘛,我多玩一会不行。”说完,妈妈用伤心的眼神看了看我,转身就走了。我顿时明白自己错了,但是,看着妈妈的背影,我又没有勇气去和妈妈道歉,直接去睡觉了。
十一点多了,我的肚子咕咕叫个不停,好像在说:“主人,你怎么不给我吃饭啊!”我低头看了看我的肚子,又摸了摸,只好去找点吃的。我拿着手电小心翼翼的走到桌子旁,见桌子上有饭菜。我顿时高兴起来,迫不及待的坐在那里,管他凉的热的,先吃了再说。就在我把盖子拿起来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小秘密——菜是热的。此时,我的头脑中出现了无数的小问号,我满怀好奇的拿起筷子,正准备吃的时候,灯突然亮了,我向后一扭头,看到了妈妈,我忽然明白了一切。我放下筷子,转身,站起来,朝着妈妈奔去,抱着妈妈。不知何时,咸咸的泪水已经流淌到我的嘴边。我抬起头,望着妈妈说:妈,我错了,我不应该向你吼的。妈妈抚摸着我的头,说:“没事了,妈妈也有不对的地方。梦雪,饿了吧,快吃饭吧。妈给你炒了你最爱吃的蒜苗炒鸡蛋。”我“嗯”了一声就去吃放,妈妈坐在一旁静静的看着我。又不知何时,泪水又再一次的悄悄的落下来……
母爱就是如此,她永远都是那么细腻,那么无私,那么温柔。
珍藏着的记忆至今存在我心头,时间虽过去,但记忆却依旧在。记忆是一片灿烂的星空,每点星光,都闪耀着妈妈的叮咛。记忆是一本多彩的画册,每种色调,都流淌着妈妈的关爱。记忆是一首成长的歌谣,每个音符,都倾诉者妈妈的无私。……
记忆是一颗颗珍珠,把生活的点点滴滴连缀成一串美丽的项链。
珍藏在心底的记忆
这几天气温稍凉,这让我想到了我的老家——东北。那里的天气十分寒冷,冬天还会下鹅毛大雪,尽管如此,我还是很喜欢它,觉得那是个可爱的地方。
我的奶奶就住在那儿,每年我都会去东北一两次,就在前几年,我在奶奶家的屋檐上发现一个巢穴。我按捺不住我那强烈的好奇心,跑到厨房问正在做饭的奶奶:“奶奶,我们家屋檐上的那个巢是什么鸟的啊?”我好奇地问。“傻孩子,”奶奶边说边摸摸我的头,“你不知道,那是燕蝙蝠的窝,你可千万别去捅,它能住在我们家屋檐上,那可是表示幸福的呢!”
打那时起,我就开始观察燕蝙蝠了,它是清晨和傍晚觅食的,跟我家养的两只小鸟类似,而且每年的冬天燕蝙蝠也不知道飞到哪儿去了,也许是搬到她南方的巢避寒了吧。
有一次清晨,我吃完早餐,就去“拜访”燕蝙蝠了,这时燕蝙蝠刚好觅食回来,它看见了我,我也看见了它,我发现它一点也没流露出害怕的神情,这让我感觉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
然而,有一次我去“拜访”它时,正巧碰到他要出巢,那出巢的一瞬间,燕蝙蝠像一阵风似的,“唰”的一下,飞了出去。要不是亲眼所见,我绝不会相信。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我的年级在升高,作业在增多,因而我回老家的次数也在减少,从半年一次变为一年一次……这更令我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燕蝙蝠。
如今,那燕蝙蝠有可能已经不在了,但是我知道,那燕蝙蝠,已构成了我生命的记忆,已成为了我对家乡的一种永远的回望。无论再过多少年,你打开我记忆的心扉,仍然能从中找到我对燕蝙蝠的记忆。因为,我把这段记忆深深地刻在了脑海里。(作者:蔡笑红)
《我上了中考模拟题》
今天早自习的时候,语文老师对我说:“你出来一下,带着你的冲浪。”《冲浪》是我们语文复习资料,全称叫做《中考冲浪》。
老师对我说:“《冲浪》上面有一篇文章提到你了……”说着就开始翻,我激动得脑浆都快融化掉了,因为支撑我一直写作的最大原因之一,就是希望有一天能够学到自己写的课文。老师翻到了,指着其中一段对我说:“等讲到这儿的时候你要做些心理准备哦。”
我匆匆瞄了一眼,只看到“神童作家”和“李奥纳多”几个字,就大致知道自己的哪段话被引用了,就是《正在发育》中的一段话:“我以后找男朋友的标准,就是要富贵如比哥(比尔盖茨),浪漫如李哥(李奥纳多),潇洒如马哥(小马哥),强壮如伟哥(这个我就不解释了)。”我看了之后顿觉无聊,因为这是好几年前的事,而且现在我找男朋友的标准也变了,就对老师说:“哎呀,都几百年前的事情,现在还拿来说。”老师又交代我要做好心理准备,放我回教室。
我偷偷翻到那篇提到我的文章,框在《议论文阅读训练》里,题目是《呵护“童趣”》,一看题目我就明白为什么老师要让我做好心理准备:是骂我的呀!这样说未免有失公平,因为他不是特地骂我,只是在说小孩没有童趣不讨人喜欢的时候,把我当成反面典型而已,我只出现了一段。
一下课,我就跑到同学面前,说:“有人骂我!”说着就给她翻到那篇文章,几千字的文章啊,她就慢慢地一个字一个字地看,嘴还跟着翕动朗读,她终于读完了,茫然地看着我说:“没有啊,哪儿有你啊?”我咬牙切齿地拿笔在“十二岁的‘神童’作家”下面重重地画道线,说:“这不就是我吗?”她说:“这就是你啊!”说着又从头开始朗读一遍。
有不少同学已经看了那篇文章,都跑到我座位周围,有的暧昧地问我:“小虎哥是谁?”原来我的那段话中,最后一句“强壮如伟哥”,由于某个显而易见的原因,被改成了“强壮如虎哥(小虎子)”不禁让大家怀疑是不是乳名为“小虎子”的强壮活泼型的我前男友。
还有的忧郁地问我:“你快乐吗?”并准备在我摇头之后和我抱头痛哭,骂我的那个人在文章中说:“没有童趣的孩子,即使在其他方面再有成就,也不会有真正的快乐。”并在文段的结尾,忠心地期望我“别忙着写小说出名,倒是真该补补童趣这一课”,大概是想让我通过时间隧道回到婴儿阶段,或者至少装疯卖傻重新由白痴开始进化。
不断有同学凑过来看发生了什么事情,总有热情的同学欣喜兴奋地告诉他们:“有人骂蒋方舟!”有人比较嫉妒我,一言不发就走了。有人说:“我帮你砍死那个人!”还有的说:“那个作者说得对啊!”
上课的时候,我把《中考冲浪》放在抽屉里,趁老师写板书的时候又偷偷地看,看得心里还是蛮悲怆的。想象自己是被误会杀妻弃子,武林各派统一围剿时,被困在光明顶而受重伤的大侠,实在想超级大声地呐喊:“你们到底想让我怎样?!”后来觉得这样太戏剧化,而且会把老师吓坏,就放弃了。
应该说,很多评论文章都把小孩分成两类:“童趣的”和“没有童趣的”,并粗暴地认为:“童趣――GOOD。没有童趣――BAD。”我也明白“童趣”的小孩是什么样子――骂我的人说童趣就是“天真烂漫,纯洁无邪,活泼可爱,无忧无虑,无牵无挂”――而事实上,他们就在我家楼下疯狂消耗体力,快活地跳皮筋,高兴地捉人,愉快地乱蹦。但是他们只有六岁,而且一边抓女生的辫子一边喊着“做我老婆!”我要是模仿他们大概还是有些让人害怕的。
社会自愿地向儿童提供“无知”,准确地说是限制儿童获得知识,正如王小波分析的,是因为“人性本善,但是一到了‘慕少艾(青春期萌动)’的年龄,他就失去童趣,不再是好东西了”。所以,他们要尽可能地延长孩子的童年――并自以为成功地延长了――尽可能地告诉孩子“有些事情你长大了才能明白”。我从小就不相信这句话,就如同我不相信“等到长大的时候才能长大”。
我成长的过程不是受了刺激早早地怀春,而是比别人更早摆脱童稚状态。
对了,那篇文章的后面还有练习题,其中有一道题是:“文章举了反面典型事例(就是我),请你概括,并说明它阐明了什么观点?”我才不给他“概括”,“阐明”呢,我决定不写这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