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千篇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22 23:49:34
《爸爸的二三事》
生活无非是那些千篇一律的琐事,每个日夜都是机械的重复。我不禁感到枯燥无味,而我的爸爸却依然自得。
早晨,园艺师爸爸又开始忙碌他的工作――给树理发。他可是专业种树十多年的老将,还会做些苗木生意,所以,对自己种的树要求很高。看!他戴上一双洁白的手套,手套下是那如树皮一样粗糙的大手。他扛着一架梯子,梯子下是那宽大有力的肩膀。他头上一顶鸭舌帽,帽下是那浓浓的八字眉和那双写满和善的眼睛。在美好的清晨,他是那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
你瞧!屋前那几棵大树的“发型”,枝叶横七竖八,影响美观。爸爸把梯子摆在树的旁边,这时,他并不是直接爬上去盲目的剪。而是站远点儿,伸长脖子,细细的瞧着,就像侦探一样,不放过任何细节。心里细细地盘算着:从哪里开剪?剪几寸?这才一步步爬上梯子,扛着修树的机器。
只见他两脚稳稳当当的踩在梯子上,两手小心翼翼地握着机器,盯着那些参差不齐的树枝,井井有条的打理起来。
不一会儿,就剪出一个漂亮的蘑菇形。他跳下来,就像一位艺术家,审视着自己的杰作,心里有着按捺不住的喜悦。
想想我去年尝试着修自己种的一棵小树,歪歪斜斜,一边凹下,一边凸起,让人不堪入目,与爸爸比起来可谓是天壤之别啊!
都说男人干粗活,做事粗糙,可是我觉得我爸爸是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记得有一次,我有一项地理作业是制作地球仪。瓶盖、乒乓球准备好了,就差一根铁丝了,爸爸知道后,马上到杂物间里寻找。“这根生锈不行”“这根粗了”“太细了一点”直至最后,把杂物间翻个遍才找到一根心满意足的。
他用打火机烧了一下铁丝,慢慢的穿过瓶盖,又小心翼翼地穿过乒乓球。最终,我和爸爸完成了那直径只有3.5厘米的迷你地球仪。
爸爸让我明白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爸爸第一次修树就可以修得那么好吗?当然不是,而是因为他十年如一日。实践中的一个“迷之走位”,一次“神仙操作”,那都不是偶然,背后依靠的是成千上万次的训练与复盘,沉潜在我心底的某个角落里偷偷的探出了头,长成了一棵大树,把我的心遮得一片阴霾。
这就是我的爸爸,是他陪伴我成长,是他的实际行动让我省悟,让我明白人生道路上的许多哲理。
教师简评:
本文取材真实生活,很有新意,结构合理,流畅连贯,自然通达。对“爸爸修剪树木”“爸爸与我一起自制地球仪”两件事的生动而详细的叙述,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也体现了习作者观察的敏锐与细致。细节描写颇具匠心,极富功底。
(指导老师:凌献英)
《忆臭冬瓜》
远离家乡在校住宿的我,吃着食堂里千篇一律的菜,总不免要想起家中外婆亲手腌制的冬瓜。一想起它,那种人口即化的柔柔的感觉便如同读文学名著般让我久久回味。
记得小时候每逢家中缺莱,外婆便会从瓦罐中舀出一块块拖着软软的厚厚的蜜糖般汁的臭冬瓜,然后洒上黄澄澄的麻油,再加上味精,放上点白糖,顷刻就调制出家中特有的“佳肴"—臭冬瓜。在冬瓜那沁人的气味中,我只觉得饭特别的香,边吃边开心的对外婆说:“外婆,您真是好手艺,我现在绝对祟拜您的臭冬瓜!”这时,外婆总是一脸和蔼满足地笑了。
确实,外婆腌冬瓜的手艺着实让人佩服,左邻右舍时常上门请教“秘方”,外婆便毫无保留地传授一切。不过他们总是学不地道,而看得最多的当然是我。拿来冬瓜,洗净后切成方方的一块块,不需削皮,然后在清水中煮熟,不能太生也不要太熟,应恰到好处。煮好后,等冬瓜冷却,即可将两块瓜瓤对抓的粘合起来,在其中夹上一小摄的盐,随后便将它放人有盖的瓮、罐之类的器皿中,再盖上盖,等上一天一夜,打开盖子,浇上臭卤就万事俱备了。倘若天热,也可在盖子上放上点胡椒之类的物品作“保护神”以防虫蝇打扰。这样一星期后,美味可口的臭冬瓜即可上桌,一饱我的口福了。
当时的我很想尝试腌一次冬瓜,但终究未曾付之行动。
上中学后外婆离开了我,我也离开了熟悉的老屋。虽然我的母亲也学过这一手活儿,但如今丰盛的餐桌上似乎已不再需要那低级的小菜。每当听我唠叨起具冬瓜的岁月,母亲总是笑我长不大。那时的生活水平低,有这吃就好像过节,现在给你吃,闻都不要闻了。可我总忘不了那萦绕在嘴边的特殊的臭味,忘不了那随风双散的悠悠乡情,更忘不了外婆给我的点点滴滴数不完的爱意。也许人心浮躁的现代人已经冷淇了那纯朴的乡土风情,也许是我在激烈的竞争生活中需要一点自由的空间,让心灵得到暂时的栖息……
“叮铃—”开饭铃响了。我边走边嘀咕着,今天的食堂不知是什么菜?唉,什么时候,我可以回到故乡,看看久违了的老屋,瞧瞧童年的足迹,尝尝那回味无穷的臭冬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