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研学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10-24 16:39:06
《秋日研学记》
哇,终于能去研学啦!”“盼了好久,太开心了!”星期一的教室刚开门,欢呼声就像撒了把糖似的传开——期待已久的三天两夜秋日研学,终于启程了。
坐大巴抵达基地后,我匆匆放好行李,就跟着队伍去上课。第一堂是飞盘课,教我们的是位友善又干练的女教官。她先细致地讲了飞盘的规则和得分技巧,还亲自示范了正确的投掷姿势。我们握着五颜六色的飞盘,一次次朝着终点线尝试。每当有人投偏,教官总会笑着喊“再来一次,稳住!”,在她的鼓励下,最后每个人都拿到了让自己满意的分数。
紧接着是包饺子课。我们按要求戴好厨帽、系紧围裙,生怕弄脏衣服。餐桌长给每人分发了饺子皮、一小碗清水和适量肉馅,而教我们包饺子的,还是那位女教官——她年纪稍长,捏饺子的手法格外熟练,指尖一捻,一个圆鼓鼓的饺子就成型了。我们跟着学,有的刚包好一个,就举起来向同桌“炫耀”;有的包完自己的,就安安静静待煮;还有人手脚麻利,帮着同桌一起包。我们这桌齐心协力,很快就包满了一大盆。教官走过来,笑着夸赞:“你们包得又快又好!”我们连忙摆手:“教官您过奖啦!”等饺子煮好,香气简直飘出了十里地,连操场那边的教官们都被吸引过来,想尝尝我们的手艺。
这三天两夜的研学,不仅玩得开心,更让我学会了不少道理。飞盘教会我,做事得沉住气——太用力会偏离目标,太轻又达不到终点,分寸感很重要;而包饺子让我懂了“人心齐,泰山移”的真正含义,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再琐碎的事也能做得又快又好。
《研学三日:成长在路上》
星期一的晨光刚漫过教学楼顶,我们便背着鼓鼓的书包、拖着装满期待的行李箱,叽叽喳喳地踏上了前往建湖县综合实践基地的研学旅程,连风里都裹着兴奋的味道。
第一天,是独立生活给我的“初体验”。推开宿舍门,没有了妈妈的帮忙,我对着摊开的行李笨拙地折叠衣物、摆放用品,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可当看到整齐的床铺时,一股“我能行”的自豪感瞬间涌满心头。午后的趣桥最是难忘,木板在脚下轻轻摇晃,我紧紧盯着前方,按照老师教的“重心稳、脚步小”的方法,一步一步挪到对岸,落地的那一刻,我忍不住和身边的同学击掌欢呼——原来挑战自己这么酷!夜晚的大厅更是热闹,我们挤在一块儿看电影,剧情到精彩处,大家的欢呼声差点掀翻屋顶,快乐在空气中飘来飘去。
第二天的活动,藏着满满的趣味与协作。清晨的阳光里,我们围坐在树荫下剥毛豆,翠绿的豆荚在指尖“啪”地炸开,饱满的豆子滚进盆里,不一会儿就堆成了小山,指尖沾着豆荚的清香,心里满是成就感。下午的飞盘嘉年华比赛更是激烈,我们组商量好战术,有人负责跑位,有人专注投掷,每接住一次飞盘,每得一分,大家都忍不住大喊加油。当裁判宣布我们以53分的高分夺冠时,我们抱在一起又蹦又跳,喜悦像泡泡一样冒出来。
第三天的行程,充满了科技与竞技的魅力。早上,老师拿着无人机走进教室,我眼睛都亮了。从学习开机、校准,到操控摇杆让无人机缓缓升空、上下翻飞、左右盘旋,我的手从紧张得发抖,慢慢变得灵活。当看着自己操控的无人机在天空划出漂亮的弧线时,心里的快乐简直要“爆炸”,原来科技这么有趣!下午的波比足球比赛同样精彩,我负责守住“防线”抢球,队友们全力进攻,比分胶着时,我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最终我们以3比2险胜,大家举着球杆欢呼,汗水和笑容都格外耀眼。
三天的时光像流星一样转瞬即逝。收拾好行李,我们恋恋不舍地坐上大巴,回头望向研学基地,那些欢笑、挑战与成长的画面,在脑海里一遍遍回放。这次研学之旅,不仅让我学会了照顾自己,更收获了珍贵的友谊、面对挑战的勇气,以及课本外的新奇知识。
《研学之旅》
上周五,我们举行了一次研学活动,而这次驱动可不是像以前一样,要在太阳下种地,这次是坐在教室里,十分悠闲的听老师讲关于科学的知识。
从周四晚上我就难以入睡,老想着研学,到了早上,坐上大巴,我的心就像长了眼睛一样,使我一个劲的往外看,让我觉得沿途的风景越来越美,就像掉进一个充满美丽世界的画卷里。终于到了,我们来到的第一个班就是人工智能班,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又一个的机器狗、机器人,好像全屋都是智能的,过了一会,老师启动了机器狗和机器人,那手感简直是太棒了,一点不亚于那16万的天文数字。
下午,我们几个班的学生聚在一起,上了科学实验课,让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掌中火”就像哪吒一样,就是准备两盆水,一个盆里挤了几滴洗手液,又整了点神秘气体,而后一劲在水中转圈,使它泡沫变多,之后把手用干净水打湿,还有胳膊,然后盛一朵泡沫,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把打火机对泡沫一打,一团火焰从手中飞出,留下同学们的连连赞叹,之后老师又抽了几名同学,也是非常成功。接下来是静电试验,就是一群手点手,一个同学拿着一个瓶子,一下子,那些同学就捂着手指回了座位。
接下来我们又去空间实验班,体验了各个星球的重量,和宇航员们住的地方,简直让我大开眼界。
我承认,在这里我就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对什么都好奇、惊呆,我以后一定好好学习,然后去大城市看看,说不定,还有比这更雄伟、更伟大的东西。
《发射火箭》
今天,我们又一次开启了一次愉快的研学旅程。
要去的是松山产投研学基地,进入这个充满神秘感的大楼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东方红一号”卫星和“嫦娥四号”着陆器,仿佛让我们又回到了我国建国后那些年航天事业的里程中,在广阔的宇宙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传奇故事。
不多想,进入了火箭实验室里,头顶着深邃美丽的宇宙和像在飞行着的不同型号的火箭,此时的我们真的像是一位一位探索太空的宇航员,在自然、天体与科技的世界里遨游。不仅让我想起世界上第一个想抬头触摸天空的人,明朝官员万户一陶广义和现代火箭理论的奠基者一沙俄的齐奥尔科夫斯基,没有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心,就没有今天蓬勃发展的航天事业和成就。我们做为小学生,一定要好好学习,打好基础,撑握本领,未来做一名优秀的航天员,在银河系里留下人类新的足迹!
火箭要想飞得高飞得远,全靠制造技术水平。虽然我们做的是水火箭但每一个细节也不得有一丝马虎。让它不受到引力和阻力的影响从而让它飞得更远。用剪刀剪得分毫不差,用胶带把两个瓶体固定稳固,再把四个尾翼安装到位,仔细检查完毕后立刻前往发射场,发射场很高也很大,足足有一人高,像一门迫击炮,每个人望着在发射器上的水火箭,此刻仿佛听见发令员喊:“5、4、3、2、1发射!”火箭尾部喷着气焰,吐着火舌,冲上了云霄。
大家提着的心放下了,欢呼雀跃。脸上都露着成就感的欣慰和成功的喜悦!
《研学之旅》
晨曦透过车窗洒下金辉,我们怀着雀跃的心情踏上征程,目的地是风景如画的黄桥小南湖。此次研学征途不仅是与大自然的深度对话,更是穿越时光与历史的深情邂逅。
抵达小南湖,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碧波荡漾的湖水,岸边垂柳依依,芦苇随风摇晃。我们沿着环湖步道前行,研学导师为大家讲解湿地生态知识——从水生植物的净化作用,到鱼虾与鸟类的共生关系,课本上的"生态系统"变得鲜活可感。
午后时光,我们踏进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那些泛黄的老照片、锈蚀的武器和饱含深情的家书,静静诉说着峥嵘岁月。当讲解员提及"黄桥烧饼捐军忙"的动人故事时,军民鱼水情深的画面让我们深受感动。
归途中,我们兴致勃勃地分享着今天的收获,车厢里回荡着阵阵欢声笑语。这次研学让我们深深领略了家乡的独特魅力,夕阳西下时,我们带着满满的收获踏上归途。
《九寨沟研学之旅》
天刚亮,我就起床了。虽然还有点困,但我很期待今天的旅行!我们在民宿吃了简单的早餐,我不太饿,爸爸就帮我打包了两个鸡蛋。我坐在门口的露营椅上等爸爸妈妈,他们还拉了一个小推车,说怕我走累了可以用。
出发前,妈妈还给我买了一包干脆面和吸吸果冻,放进我的小包里。我们走下坡,坐上出租车,慢慢来到了九寨沟游客中心。
领队老师已经在等我们了。他给大家发了防晒帽和小背包,我们把推车放在皮卡车上,就开心地进景区啦!
我们先看到了一群梅花鹿,有的有角、有的没有,真可爱!接着,一只小松鼠突然从旁边跳出来。它看起来是灰色的,其实走近看是棕色的呢!我还发现了一朵特别漂亮的花,颜色粉白相间,花蕊是黄色的。领队说这是真花,不是假的哦!
走着走着,领队问我们要继续坐车还是徒步?我大声说:“徒步!”一路上,小松鼠在马路上窜来窜去,我们还尝了野生的沙棘果,酸得我眼睛都眯起来啦!
领队指给我们看珍珠梅,它还没开花时,就像一颗颗白色的小珍珠。还有一种叫阿坝龙胆的花,有紫色也有蓝色的,特别好看。我最喜欢的是雪绒花,像毛茸茸的小球,要很仔细才能在石缝里找到呢!
我们还路过了一个已经废弃的藏族村子,领队请大家吃了藏粑,甜甜的很有嚼劲,我吃了两块还想再要呢!
坐皮卡车的时候,我看到一条奶蓝色的河,好奇地问:“为什么水是奶蓝色的?”领队说,这是因为阳光照在水里,还有水中的藻类和矿物质,加上周围绿树的倒影,一起变成了漂亮的奶蓝色。
后来,我们看到了一个个清澈的“海子”(湖)。为什么水里的树不会烂呢?原来树的表面覆盖了一层钙化物,就像穿了保护服,慢慢变成了“树珊瑚”,可以保存很久很久。
最后,我们到了水转经筒的地方。领队带我们回顾了一天学到的知识,还问我一些问题,我都答出来啦!老师还给我发了证书,我们拍了张大合照。这真是又好玩又有收获的一天!
《快乐的研学》
风和日丽、柳绿花红的四月,我们三年级开启了一次快乐而激动的研学之旅,到省级研学基地——油榨坪一日游。
看着整洁漂亮的大巴车,我的心情十分愉悦。上车之后,我赶忙选好了满意的座位,随后车上就炸开了锅:“去油榨坪需要多长时间?”“油榨坪好玩吗?” “油榨坪风景很美吧?”有的同学则欣赏着沿途美丽的风景。
不知不觉就到了油榨坪研学基地。一进入油榨坪,郁郁葱葱的树木和芬芳迷人的花朵映入眼帘。听完校长的演讲后,我们排着整齐的队形来到陶泥馆。上课之前,老师为我们介绍了一位捏陶泥的名人——周长青爷爷,然后开始分发红陶泥。开始捏泥了,首先把泥切成六块,因为要做六个陶器,再把陶器捏成花形之后,捏出花蕊和叶子,一个花型的小碗就捏好了。
陶泥捏完后,我们又到了生活馆。听说这一次要学煎鸡蛋葱味饼,我的心像一只欢乐的小兔子,上蹦下跳。老师给我们分发了一个鸡蛋,一些葱花,一些面粉,今天我本来想自己当大厨,却被别人捷足先登了。她先把鸡蛋打碎,再把葱花、面粉加入,之后放入水,最后一直搅拌成糊状,就可以煎了。煎饼要先煎一面至金黄色,再翻煎另一面,然后反复两面均匀加热,十分钟左右才能酥脆熟透,如果没有些耐心是不能成功的。终于煎好了,望着金灿灿且冒着香气的鸡蛋葱花饼,同学们不禁食欲大增,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回程的路上,我仍然恋恋不舍,多希望能再来玩一次。
《快乐的研学》
风和日丽、柳绿花红的四月,我们三年级开启了一次快乐而激动的研学之旅,到省级研学基地——油榨坪一日游。
看着整洁漂亮的大巴车,我的心情十分愉悦。上车之后,我赶忙选好了满意的座位,随后车上就炸开了锅:“去油榨坪需要多长时间?”“油榨坪好玩吗?” “油榨坪风景很美吧?”有的同学则欣赏着沿途美丽的风景。
不知不觉就到了油榨坪研学基地。一进入油榨坪,郁郁葱葱的树木和芬芳迷人的花朵映入眼帘。听完校长的演讲后,我们排着整齐的队形来到陶泥馆。上课之前,老师为我们介绍了一位捏陶泥的名人——周长青爷爷,然后开始分发红陶泥。开始捏泥了,首先把泥切成六块,因为要做六个陶器,再把陶器捏成花形之后,捏出花蕊和叶子,一个花型的小碗就捏好了。
陶泥捏完后,我们又到了生活馆。听说这一次要学煎鸡蛋葱味饼,我的心像一只欢乐的小兔子,上蹦下跳。老师给我们分发了一个鸡蛋,一些葱花,一些面粉,今天我本来想自己当大厨,却被别人捷足先登了。她先把鸡蛋打碎,再把葱花、面粉加入,之后放入水,最后一直搅拌成糊状,就可以煎了。煎饼要先煎一面至金黄色,再翻煎另一面,然后反复两面均匀加热,十分钟左右才能酥脆熟透,如果没有些耐心是不能成功的。终于煎好了,望着金灿灿且冒着香气的鸡蛋葱花饼,同学们不禁食欲大增,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回程的路上,我仍然恋恋不舍,多希望能再来玩一次。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研学之旅》
快乐的暑假如期而至,我和小伙伴们满心欢喜地相约,一同奔赴那曾是十三朝古都的西安。
来到西安的第一站,妈妈们精心给我们安排了一天的研学课程。一大早我们便按约定时间到了丽山园,没想到此刻已经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温和又耐心的大兴老师,给我们讲解了一天的行程安排和注意事项,随后还给我们发放了统一的研学手册和笔。我们穿着统一的队服,排着整齐的队伍,井然有序地坐着摆渡车,来到了秦始皇铜车马馆。
在铜车马馆里,我们看到了精致无比的两辆马车。我们紧跟着老师的步伐,一边仔细地参观珍贵的文物,一边认真地聆听讲解。我们因此知道了很多成语的由来,比如:悬崖勒马、南辕北辙、绿草如茵。老师在分享知识的同时,还不时地穿插一些问题,让我们抢答或指定回答,只要答对就能获得一枚铜钱币作为奖励。这一下子激起了我们的兴致和强烈的胜负欲,大家听得全神贯注,纷纷举手抢答。
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我们在饭馆里吃饱喝足,养足精神后,就满怀期待地前往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俑馆。
首先,我们在馆里亲手制作了兵马俑。我拿起模具和刻刀,从揉土、塑形、雕刻,一个小小的兵马俑就制作成功了。虽然它有点粗糙和裂纹,但我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小工匠,已经很棒了。接着,我们来到了1号坑。我从未见过如此壮丽的场景,坑中的兵马俑就像一群活生生的士兵,栩栩如生,好像随时准备上战场冲锋陷阵。老师趁机给我们讲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知识,以及制作兵马俑的艰辛过程。原来,这些兵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品,是古代工匠用智慧和汗水一点点做出来的。我不禁感叹古代人的手艺真是太厉害了。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今天的课程结束了。我们还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都听得意犹未尽。这次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研学之旅,不仅让我学到了书上没有的知识,也让我感受到了古代文化的魅力。我希望以后还有机会参加这样有趣的研学活动。
《我学会了“打酱油”》
期盼许久的研学终于到来,当温暖的阳光照到我们的身上时,我们已经坐上了大巴车,向厦门这座美丽的城市出发。
在这次研学活动中,我们参观了厦门科技馆、厦门华侨博物馆,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参加了精彩的篝火晚会,然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去古龙酱文化园亲身体验了打酱油的经历。
踏入古龙酱文化园,浓郁的天然酱香味瞬间扑面而来。我们登上酱文化圆木栈道,视野顿时开阔起来。放眼望去,晒场上,一个个头顶斗笠的酱缸密密麻麻齐整地排列着,摆成了“古龙”两个大字,场面壮观又震撼,仿佛在诉说岁月沉淀的故事。
接着我们开始体验打酱油。酱油装在一口大缸里,走近一闻香气十足,我先拿起一个玻璃瓶,将漏斗插在玻璃瓶口,接着拿起一个大勺,往大缸里头一舀,打了满满一勺,然后小心翼翼地把酱油顺着漏斗倒入瓶子里,片刻间,我手里这勺承载着200多年文化的酱油缓缓地流入我手中的瓶子里,此时我的心里就像揣着一只小兔子,扑通扑通地跳个不停,生怕这勺酱油会不停使唤洒出瓶口。在我的谨慎操作下,酱油终于打好啦。手里提着这瓶沉甸甸的酱油,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原来只要足够细心和耐心,就算是第一次尝试的新事物,也能做好。更让人期待的是,这瓶亲手打的酱油能带回家,和妈妈分享经历,用它给家人做酱油猪肉、酱油蒸鱼,想想都觉得美味又有意义。
(小作者是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私立广厦学校四年级学生)
后 记
带回来的酱油做成的菜味道真不错!
家长感言
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非常支持孩子暑假参加这种研学活动,能让孩子们开阔视野,多动手体会生活的乐趣。
教师赏析
小作者把“打酱油”的过程写得很生动,“拿、插、舀、倒” 动作连贯,心理描写细腻,把紧张与喜悦都写活了。最后还悟得成长道理,童真与感悟兼具,很棒!(纪银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