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1920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3 12:52:34
《我崇拜的人》
1920年的一天,一名西装革履的男子在自己的房间里来回踱步;他一会儿放慢脚步,闭上眼睛摇了摇头,一会儿又抿紧嘴唇,皱起眉头敲了敲桌,好像在思索什么。过了一会儿,他快步走到桌前——此时他的嘴角也已露出了微笑——拿起笔来,写下了一首著名的现代诗:《教我如何不想她》。
他,就是我崇拜的人——刘半农。
刘半农,1891年生人,中国近代著名改革家、教育家、文学家。为什么他所作的这首《教我如何不想她》如此有名呢?重点就在题目中的“她”字上。
在中国旧社会,女性没有权益,汉字中也没有特指女性的第三人称。后来西方单词“she”传入了中国,由于没有女性第三人称,给翻译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只能将“she”翻译成“他女”“那女的”,读起来十分不通顺。为了交流方便,刘半农便发明、使用并推广了女字旁的“她”。
刘半农所做的还不止这些呢!他提倡白话文,参加新文化运动;他翻译外国作品,成为中国翻译高尔基、托尔斯泰等作家作品的第一人;他改革戏曲,为其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热爱摄影,写出了中国第一本有关摄影艺术的书;他搜集、保护方言,甚至还为此“以身试骂”呢!
刘半农为了编一本《骂人专辑》,在北京某报纸上刊登启事,征求各地“骂人语言”。语言学家赵元任和鲁迅之弟周作人得知后,分别前去拜访刘半农,并用湖南、四川,安徽、绍兴等地的方言“大骂”刘半农。刘半农任大学教授时也向学生们征集“骂语”,因此不少学生都用宁波、广东话向恩师刘半农“破口大骂”。后来刘半农去拜访著名学者章太炎,章太炎也用汉代和唐代的语言把刘半农“骂”了一顿,一边“骂”一边为刘半农讲解这句骂人话的典故。刘半农非但没生气,还和章太炎相谈甚欢,从上午一直聊到下午。
这就是刘半农。
为百姓造“她”,为研究“找骂”;教我如何不敬他?
《责任哲理故事和道理》
1920年的一天,美国一位12岁的小男孩正与他的伙伴们玩足球,一不小心,小男孩将足球踢到了邻近一户人家的窗户上,一块窗玻璃被击碎了。
一位老人立即从屋里跑出来,勃然大怒,大声责问是谁干的。伙伴们纷纷逃跑了,小男孩却走到老人跟前,低着头向老人认错,并请求老人宽恕。然而,老人却十分固执,小男孩委屈地哭了。最后,老人同意小男孩回家拿钱赔偿。
回到家,闯了祸的小男孩怯生生地将事情的经过告诉了父亲。父亲并没有因为其年龄还小而开恩,却是板着脸沉思着一言不发。坐在一旁的母亲总是为儿子说情,开导着父亲。过了不知多久,父亲才冷冰冰的说道:“家里虽然有钱,但是他闯的祸,就应该由他自己对过失行为负责。”停了一下,父亲还是掏出了钱,严肃地对小男孩说:“这15美元我暂时借给你赔人家,不过,你必须想法还给我。”小男孩从父亲手中接过钱,飞快跑过去赔给了老人。
从此,小男孩一边刻苦读书,一边用空闲时间打工挣钱还父亲。由于他人小,不能干重活,他就到餐馆帮别人洗盘子刷碗,有时还捡捡破烂。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他终于挣到了15美元,并自豪地交给了他的父亲。父亲欣然拍着他的肩膀说:“一个能为自己的过失行为负责的人,将来一定是会有出息的。”
许多年以后,这位男孩成为美利坚合众国的总统,他就是里根。后来,里根在回忆往事时,深有感触地说:那一次闯祸之后,使我懂得了做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