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隋朝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3 05:11:38
《探访隋朝1700字》
隋朝是一个极其特殊的时代往前是分裂割据的南北朝,往后则是大一统的唐朝,正是这样一个特殊的朝代孕育出了一位特殊的帝王---隋炀帝。
隋朝(公元581-619年)一个短暂的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大一统时代之一享国38年。纵观中国的古代史,我们不难发现,在隋朝的统治有着秦汉两朝的影子。这一特点在隋炀帝的身上尤其显著,从他的身上我们能发现秦始皇与汉武帝的特点。两种几近不同的政治理念构成了这样的一位帝王。功绩与罪孽并存。
仁寿四年(公元604年)隋文帝病重,不久杨广继位。我们的这位皇帝开启了属于他的统治时代。
在政治上,我们的这位皇帝做了几件大事。
大业元年(公元604年)营建洛阳,这本应该是一件极其浩大的工程,可我们的这位帝王却硬生生在十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此事。营建洛阳这本该是一件好事,却无人为此而感到庆贺。据史料记载营建洛阳,历时十月,每月需用工二百余万人,然隋盛时人口仅四百六十万人左右。除却所耗用的民力外,其耗用的财力更是数不胜数,又造显仁宫,发江南奇材异石至洛阳,迁全国大商贾数万家,充实洛阳。开凿通济渠和周围二百里的西苑。次年,东京修建完工。炀帝营建的洛阳城,南对伊阙,北倚邙山,东逾廛河,洛水横贯其间,分外郭缄、宫城、皇堀、东城、含嘉仓城、圆壁城和曜仪堀,规模宏大,布局有序。此后作隋都15年、唐都40余年,到五代、北宋时仍在使用,曾长期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繁华之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如此劳民伤财,损耗国运。致使百姓不敢言而敢怒,久而久之积怨于心,,一旦当这种民愤聚集到一种程度,便会激起暴力的浪潮。
在营建洛阳期间,隋炀帝又下令开凿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全长共计四五千里,以洛阳为中心北通北京南道浙江杭州。于大业元年之大业六年方才建成,期间共计征调了约二百一十多万名劳力。
对于京杭大运河一事一直都存有着争议,有的人认为修建京杭大运河是一壮举,也有的人认为这自始至终都是一部百姓的血泪史。
运河的修建本身就是一个功在千秋的大事,它沟通了北京与杭州,为日后经济中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同时它便利了航运,促进了水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有利于向中央输送大量的粮食。加强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加强了交流,促进了沟通。
诚然,运河的修建是一壮举,但这改变不了它奴役百姓的本质。从某些方面来讲,它反映出了统治者肆意滥用民力的暴政,说到底运河的修建最大的受益者还是他自己,运河的功绩并不能掩盖他荒淫骄固的本性。权力的肆意滥用,导致百姓生活极度的困苦,势必会造成阶级之间的冲突,社会矛盾的日益扩大,在极度激越的社会气氛之下,被掩盖的各类问题接踵而至。京杭大运河本应由好几任乃至好几代君王才能完成的任务,却被隋炀帝在七年的时间里完成,为隋末农民起义。埋下了隐患。
仁寿元年(601)六月隋文帝下诏简省学校。而我们的隋炀帝更是继承并发扬了这种政策。大业元年(605年)闰七月丙子(18日)隋炀帝下诏兴办教育,拔擢人才。大业四年十月又立孔子后人为绍圣侯,拔高先师尼父的地位
隋炀帝自幼便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据史书记载隋炀帝的藏书室足足有十四间之多。足以见得我们的这位皇帝对于教育方面的重视,此举更是大大提高了儒家学说的地位,为日后儒家学说成为朝廷的正统思想埋下了伏笔。
在军事上,隋炀帝倒是与汉武帝相仿,兴兵事。
大业七年至大业十年内,隋炀帝三次集兵进攻高丽,却屡遭失败。同时,国内的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农民起义愈演愈烈。
浩大工程的修建,已经使得百姓积愤于心,却偏偏我们的这位帝王好大喜功,频繁的战事更是一根导火索直接点燃了百姓的怒火。
大业十四年,隋炀帝被叛军所俘获,令狐行达将其缢弑。我们的这位帝王就这样结束了他的一生。
同时,我们也不能抹杀其功绩。在隋朝大业年间,曾三次航海。这一举措大大加强了台湾与大陆之间的联系,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航海的成功自然也离不开科技方面的支持与进步。在他统治期间里,民间的工匠技术迅速的发展起来。在此之前,民间的工匠技术则被认为是奇技淫巧,而越是贤德的君主则越是不屑于这种奇技淫巧,更是要禁止民间工匠技术的发展。由此,可以见得我们的这位皇帝的开明了
隋炀帝---历史上毁誉争议最大的皇帝。其罪也彰,其功也卓。
《唐朝建立200字》
隋朝末年,大将李渊带着自己的儿子建成,世民,元吉等人赴王命镇守太原,西京(长安)一带。
由于隋炀帝腐败无能,贪拥奢华。众多人里是男的就抓来当苦役,当太监。长得好的,当男侍。不好的,当杂役,当太监。是女的就当侍女,奴婢。丑的当宫女,漂亮的当贵人,妃子。
李世民不忍,劝父反隋,再三劝导下,李渊醒目。开始进行了长达28年的反隋计划,又用了5年的时间,剿灭了所有的反唐贼寇。成为了,如今最盛大的朝代之一————大唐帝国。又使中国变得欣欣向荣了起来。
《唐太宗五条经验》
人物介绍
隋朝接下去是唐朝。唐朝的第二个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9年~649年),是我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他帮助父亲李渊推翻隋朝,建立了唐朝。当了皇帝以后,他减轻老百姓的负担,重用一大批有本事的官员,重视发展生产,加强了国内各民族的团结,在不长的时间里,就把唐朝治理得富强昌盛,在当时的世界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故事八
五条经验
唐太宗一共当了二十三年皇帝,在许多方面取得了成功。唐朝社会安定,经济文化都有很大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许多外国人都来到唐朝,学习我国先进的文化。唐太宗的年号叫贞观,后来的人就把唐太宗时期繁荣昌盛的局面叫“贞观之治”。有一次,唐太宗问几个大臣:“我的才能比不上古人,可比古人成绩大。你们说,这是怎么回事?请你们大胆地说,说错了也不要紧。”
于是,大臣们说开了。有的说是唐太宗威望高,有的说是唐太宗本事大,说了半天,都是说唐太宗的好话。唐太宗听了,很不以为然,说:“你们说得不对。我成功的原因有五条:第一,过去的皇帝常常妒忌有才能的人,我不这样。我见了谁有才能就高兴,好像就是我自己的才能似的。第二,我用人主要是用他的长处,避免他的短处,不要求一个人样样都行。第三,我不像有的皇帝那样,对有功的人就喜欢得抱在怀里,对犯了错误的人就讨厌得要推到沟里去。我是尊重有功的人,也原谅犯错的人。”
大臣们听了,一个劲儿地点头,觉得皇上说得透。只听唐太宗继续说下去:“第四,过去有的皇帝,忌恨敢说直话的大臣,随便杀害他们。我从来不这样,对说直话的人一向是奖励的。最后一条,过去的皇帝差不多都只重视汉族人,轻视别族的人。我没有这种偏见,无论是不是汉族,我同等对待,所以好些外族都来投靠我。”
那几个大臣都听呆了。唐太宗大笑起来:“有了这五条,我才有今天的成功啊!”
唐太宗说的这五条,就是在今天,也还很有价值。他不愧是我国古代卓越的政治家。
每日小练
1. “五条经验”是哪五条?(多选)
A. 不妒忌有才能的人
B. 用人主要是用他的长处
C. 要求一个人样样都行
D. 尊重有功的人,也原谅犯错的人
E. 对说直话的人一向是奖励的
F. 同等对待异族人
2. 唐太宗一共当了多少年皇帝?
上期答案
1. ABC
2. 纳谏
《唐太宗虚心纳谏》
人物介绍
隋朝接下去是唐朝。唐朝的第二个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9年~649年),是我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他帮助父亲李渊推翻隋朝,建立了唐朝。当了皇帝以后,他减轻老百姓的负担,重用一大批有本事的官员,重视发展生产,加强了国内各民族的团结,在不长的时间里,就把唐朝治理得富强昌盛,在当时的世界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故事七
虚心纳谏
古代人把皇帝能听进不同意见,按正确的意见办事,叫做“纳谏”(纳是接受的意思,谏是规劝的意思)。唐太宗是我国古代帝王中最能纳谏的一个。
有个叫元律师的官员犯了法,唐太宗一气之下,决定处死他。大臣孙伏伽不同意,反对说:“元律师固然有罪,可按照法律不能定为死罪。您的处罚太重了,应当改一改。”
唐太宗想了一下,说:“你说得对。要不,我就错杀了人啊!”
他立刻改变了原来的决定,还下令把一座花园赏给孙伏伽。可又有一个大臣不同意了,说:“那座花园值一百万钱,这种赏赐太重了吧?”
唐太宗摇摇头说:“孙伏伽敢直接指出我的过错,我就要重重地赏他,好让大家都能像他这样直言规劝我呀!”
唐太宗这方面的故事有很多很多,他和魏征之间的事更有意思,大家看魏征的故事就知道了。
有一年,益州(在现在四川省)的地方官给朝廷上了一个奏折,说当地的僚人(一支少数民族)起来叛乱,还抢了东西,请求中央发兵镇压。
唐太宗看了奏折,立刻给益州的地方官下了一道命令,说:“僚人祖祖辈辈居住在深山里,吃的穿的都很差,有时候出来抢些东西,已经成了习惯了,这不能算叛乱。地方官只要公平对待他们,就能把事情平息下来,不出大乱子。万万不可动枪动刀,发兵去杀害他们。他们也是我的百姓啊!”
唐太宗坚决反对派兵去打僚人,避免了一场内战。他在位期间,能平等地对待少数民族,国内各民族相处得很好,保证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每日小练
1. 唐太宗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多选)
A. 喜好文史
B. 英明果敢
C. 坚毅不屈
D. 有勇无谋
2. 古代人把皇帝能听进不同意见,按正确的意见办事,叫做什么?
上期答案
1. ABCD
2. 谁有本事就用谁。
《唐太宗弓的启发》
人物介绍
隋朝接下去是唐朝。唐朝的第二个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9年~649年),是我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他帮助父亲李渊推翻隋朝,建立了唐朝。当了皇帝以后,他减轻老百姓的负担,重用一大批有本事的官员,重视发展生产,加强了国内各民族的团结,在不长的时间里,就把唐朝治理得富强昌盛,在当时的世界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故事五
弓的启发
唐太宗是个善于治国的政治家,又是个能征惯战的统帅。一次,他拿出十张好弓,问一位造弓的老师傅:“这是我过去收集的十张良弓,你看怎么样?”
他满以为弓匠会大大称赞一番的。可那位弓匠把十张弓都仔细地看了看,笑了笑说:“皇上,这些弓的木心不正,脉理歪斜,射出的箭走不直啊!虽说是强弓,可都不是好弓。”
太宗听了十分扫兴。可他从这件事受到了启发,明白了一个道理,对左右的人说:“我一生不知打了多少仗,用过多少弓,可还不能识别真正的好弓;天下的事情这么多,哪能什么都懂,都辨别得出对和不对呢?”
从此,他规定京城里五品(官员的等级,共分九品)以上的官员,轮流在宫中值夜班,白天晚上他都要亲自召见他们,问老百姓的疾苦和地方上发生的事,有处理错误的就立即下令纠正。
由于唐朝建立不久,事情特别多,大臣们上的奏折也就很多,唐太宗把这些奏折都贴在墙壁上。有个大臣不太理解,问他:“您把奏折贴起来做什么呢?”
唐太宗说:“奏折太多,我怕忘了,就贴在墙上,进进出出都能看得见,这样才不会误事。”
唐太宗还在自己卧室的屏风上,贴了许许多多纸条,上面写着全国地方官员的姓名。有位大臣对他说:“地方官员都写进了花名册,您干吗还要把他们的姓名贴起来?”
唐太宗说:“地方官员是直接管理百姓的,关系重大。他们做了好事或坏事,我都随时记在他们的名下。这样,谁该提拔,谁该降职或罢免,我就有了根据,不会弄错了。”
正因为唐太宗办事一点不马虎,所以当时绝大多数官员都比较廉洁,办事认真。据说,当时许多地方,有人在路上丢了东西没人捡走,夜间不关门也没人偷东西。古人叫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就是历史上最受赞扬的清平景象。
每日小练
1. 唐太宗时期的官员有怎样的特点?(多选)
A. 比较廉洁
B. 办事认真
C. 贪污腐败
D. 欺上瞒下
2. “许多地方,有人在路上丢了东西没人捡走,夜间不关门也没人偷东西”的现象被称作什么?
上期答案
1. ABD
2. 选用天下的人才,办理天下的政事,大家都负起责任,发挥各自的才干。
《唐太宗玄武门之变》
人物介绍
隋朝接下去是唐朝。唐朝的第二个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9年~649年),是我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他帮助父亲李渊推翻隋朝,建立了唐朝。当了皇帝以后,他减轻老百姓的负担,重用一大批有本事的官员,重视发展生产,加强了国内各民族的团结,在不长的时间里,就把唐朝治理得富强昌盛,在当时的世界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故事二
玄武门之变
不久,李世民领兵攻破了长安。第二年,也就是公元618年,李渊废掉隋朝皇帝,自己坐了天下,建立了唐朝,他就是唐高祖。李渊有四个儿子:建成、世民、玄霸、元吉,李玄霸早死了。唐高祖让老大李建成当了皇太子,老二李世民当了秦王,老四李元吉当了齐王。
李渊虽说是唐朝的第一个皇帝,可实际带兵打天下的是年轻的李世民。他为唐朝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朝廷上威望特别高,势力也最大。太子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见了都挺妒忌,同他合不来,还总想害死他。
有一天夜里,李建成请李世民去饮酒。他在酒里偷偷放了毒药,李世民喝下去以后,吐了好多血,幸好没被毒死。后来李元吉又在唐高祖面前说李世民的坏话,想借父亲的手杀了他。
李世民手下的几个亲信知道了,都劝李世民抢先动手,除掉李建成和李元吉,免得自己被害。李世民答应了。
这一天,李世民在皇宫的玄武门埋伏一支精兵,准备乘李建成和李元吉经过这里的时候杀死他们。这事被唐高祖的一个妃子知道了,立刻派人告诉了李建成。李建成马上找李元吉一起去见唐高祖,告发李世民。
他们骑着马刚走到临湖殿,发觉四周情况跟往常不一样,感到不妙,就立刻掉转马头往回走。这时候,李世民突然跑出来,直叫:“太子请留步,我有话跟您说!”
李建成不听他的,赶紧往前走。李元吉沉不住气,拉开弓就向李世民连射了三箭,可都没射中。身经百战的李世民武艺比他们都高强。说时迟,那时快,李世民也拉弓搭箭,“嗖”的一下,把李建成射下马来,再补上一刀,杀死了他。李世民的部将赶上去,把李元吉也射下了马,砍死了。
这时候,唐高祖正在太极宫的湖里划船,李世民的部下跑来报告:“太子和齐王作乱,秦王把他们杀了!”
“什么?”唐高祖吓得呆住了,半晌,才对身边的大臣们说:“没想到发生了这样的事。你们说该怎么办?”
大臣们回答:“建成和元吉本来没有什么功劳,还几次要谋害秦王,秦王不得不讨伐他们,把他们杀了。您要是立秦王为太子,让他治理国家,天下就太平啦!”
于是,唐高祖立李世民为皇太子。两个月以后,他自称太上皇,让李世民做了皇帝。李世民这年二十七岁,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唐太宗。
每日小练
1. 唐朝创立于哪一年?
A. 公元616年
B. 公元617年
C. 公元618年
C. 公元619年
2. 唐高祖李渊最开始将________立为太子。
上期答案
1. B。
2. 隋朝。
《唐太宗隋朝的教训》
人物介绍
隋朝接下去是唐朝。唐朝的第二个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9年~649年),是我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他帮助父亲李渊推翻隋朝,建立了唐朝。当了皇帝以后,他减轻老百姓的负担,重用一大批有本事的官员,重视发展生产,加强了国内各民族的团结,在不长的时间里,就把唐朝治理得富强昌盛,在当时的世界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故事三
隋朝的教训
隋炀帝残酷压迫人民,老百姓没有不恨他的,全国各地爆发农民起义后不久,隋朝就被推翻了,隋炀帝也让人勒死了。唐太宗亲眼看到了隋朝的灭亡,特别是看到了百姓的力量那么强大,这使他一辈子都忘不了。所以,他办事一直小心,不愿意加重百姓负担,免得自己也落个隋炀帝的下场。
唐太宗希望自己的后代永远记住隋朝灭亡的教训,他经常跟大臣们说:“我年轻时候生活在民间,对老百姓的疾苦知道得很清楚;后来当了皇帝,处理天下大事,还不免出差错。太子自幼生活在皇宫中,每天吃喝玩乐,百姓的艰难困苦,他从来没有亲眼见过,将来处理国事,很可能出大错。所以你们一定要好好帮助他啊!”
唐太宗一遇见机会,也不忘提醒太子。吃饭的时候,他对太子说:“你知道种庄稼的艰难,懂得粮食来得不容易,才能好好对待种田人,你也才能有饭吃。”看见太子骑马,他就说:“你懂得牲口的辛苦,不要把它的力气用尽,就能常有马骑呀(唐太宗在这里把马比作百姓)!”
有一次,太子在湖里划船,正好唐太宗有事从湖边经过,就停住了脚步。太子一见,赶紧把船划到岸边,问:“父皇找我有事吗?”
“你知道船靠什么行走?”唐太宗反问他。
“船靠着水,才能行走啊!”
“你知道隋朝是怎样亡国的吗?”
“隋炀帝残暴荒淫,大兴土木,赶着几百万百姓给他干活儿,逼得百姓起来造反。您顺应民心,乘势灭了隋朝!”
唐太宗一边听着一边点头,然后说:“你说得不错。可你不知道,江河里的水好比是百姓,水上行的船好比是君王;水可以把船浮起来,让它行走,也可以把船弄翻,使它沉没。百姓可以使君王取得天下,也可以使君王失掉天下。你一定要记住这个道理啊!”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唐太宗的这句话,从此成了一句名言。
每日小练
1. 隋朝的灭亡,体现了谁的_______力量?
A. 粮食
B. 李渊
C. 自然
C. 百姓
2. 请说出一句唐太宗的名言。
上期答案
1. C。
2. 李建成。
《唐太宗起兵反隋》
人物介绍
隋朝接下去是唐朝。唐朝的第二个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9年~649年),是我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他帮助父亲李渊推翻隋朝,建立了唐朝。当了皇帝以后,他减轻老百姓的负担,重用一大批有本事的官员,重视发展生产,加强了国内各民族的团结,在不长的时间里,就把唐朝治理得富强昌盛,在当时的世界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故事一
起兵反隋
李世民的父亲李渊本来是隋朝的大将,被封为唐公。隋朝末年,各地农民起义,反抗隋炀帝。李世民也为国事担忧,常在父亲面前说起这些事。
李世民有个好朋友,名叫刘文静,是晋阳县(在现在山西省)的县令。刘文静因为和一位反抗隋朝的农民起义领袖结成了亲家,隋朝官府把他关进了监狱。有一天,李世民去探望他。刘文静对李世民说:“现在天下大乱,可惜没有像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那样的人来收拾大局呀!”
李世民说:“我正是来跟您商议这件大事的。您有什么好计策?”
“现在各地反隋的有几万人,只要能把他们利用起来,夺取天下就像把手掌翻过来一样容易。您父亲统率着几万军队,晋阳城里也可以招收十万人,有了这支兵力,不用半年,就能得天下呀!”
“您说的正是我所想的。”李世民十分高兴,可又有些犹豫地说,“就怕我父亲不同意啊!”
不久,李渊的军队在一次和外族的战争中打了败仗,他怕朝廷责备,十分着急。李世民乘机对父亲说:“您要是能顺应民心,起兵反隋,就能转祸为福!”
“大胆!”李渊听了大吃一惊,“你再胡说,我就把你抓起来治罪!”
“我看清了天下大势,才敢说这些话。”李世民不慌不忙地回答,“您就是去告发我,我也不想跑。”
“唉!我哪能忍心告发你?只是让你不要再胡说八道罢了。”李渊说。
第二天,李世民又来见父亲,劝他说:“我昨天的话,是万全之策,请您别再犹豫啦!”
李渊长叹一口气,说:“昨天晚上我想来想去,觉得你说的话也有理,就依你说的去办吧。”
就这样,在李世民的鼓动下,李渊起兵反隋了。他的军队由李世民率领着,一直向隋朝京城长安打了过去。
每日小练
1. 唐太宗是唐朝的第几位皇帝?
A. 第1位
B. 第2位
C. 第3位
C. 第4位
2. 李世民的父亲李渊本来是______朝的大将。
上期答案
1. 洛阳天气炎热。
2. B。
《关于隋朝的历史故事》
侵略林邑
林邑地处今越南中南部多珍奇宝物,大业元年炀帝委任刘方为罐州道行军总管,以尚书右丞李纲为司马负责侵略林邑。之前刘方将军已经把交趾(今越南河内)平了。
大业元年正月,刘方率舟师主力至海口(林邑入海处)。林邑王梵志派兵据险抵抗,被隋军击溃逃散。三月,刘方率军进至阇黎江,林邑人据南岸立栏栅,意图阻止隋军渡江。刘方命令兵士盛举旗帜,雄击金鼓而进。隋军旌旗招展鼓声震天,强大的阵势与军威完全把林邑人惊惧了从而溃逃。刘方随即指挥大军渡过阇黎江。行至三十里,林邑人乘坐着大象,从四面八方围聚而来。妄图与隋军决战,威震住隋军。刘方忙命令士兵们用强弩射击大象,大象被纷纷射中受伤而溃乱逃跑,林邑人的军阵被受伤的大象践踏冲乱。刘方乘势指挥精锐之兵发起进攻,林邑军溃散。隋大军全线发起猛攻,大获全胜,只是抓着的俘虏就以万计。此次战役波澜壮阔场面宏大,隋军英勇善战表现出无畏无惧的英雄气概。
刘方率大军一路向南追击,屡战屡胜,战无不胜。于是济区粟,度六里,前后逢贼,每战必擒。隋军进至大缘江,林邑人又据险为栅,又被击破之。并追过了马援铜柱以南。随后隋军又向南追击了八天,终于抵达林邑人的国都。夏季,四月,林邑王梵志被迫弃城奔逃到海上。刘方率隋军进入林邑都城,缴获林邑人都是用金子铸成的庙主牌位十八枚。“获其庙主金人,污其宫室,刻石纪功而还。”刘方命令刻石记录了这次征伐的功绩后班师还朝。
隋军此次过于深入南方,作战长达数月之久,从冬季打到夏季。班师回朝途中正处炎热的夏季,隋军士兵不适应南方闷热潮湿的气候,加上长途跋涉,士兵们很多染上疾病,死去十之四、五。刘方将军也染上了病不幸死在回军涂中。炀帝知道消息后痛心为之惋惜,下诏褒奖赞美刘方将军。诏曰:“方肃承庙略,恭行天讨,饮冰湍迈,视险若夷。摧锋直指,出其不意,鲸鲵尽殪, 巢穴咸倾,役不再劳,肃清海外。致身王事,诚绩可嘉,可赠上柱国、卢国公。”
刘方将军此次对林邑的征伐是历史上中国军队在最南方的征伐,不仅挫败雄壮的大象军阵的攻击,而且攻下了异国的首都,这是中国历史少有的地道的侵略行为。震服了南海百蛮,从此对隋朝贡不断。这是中国的辉煌,为中国的古代史争光。《北史》、《隋书》赞曰:“刘方号令无私,治军严肃,克剪林邑,遂清南海,徼外百蛮,无思不服。”
驯服契丹
大业元年,因契丹人侵扰营州。隋炀帝诏令通事谒者韦云起监领突厥兵去讨伐契丹。突厥启民可汗派二万骑兵,听命于韦云起指挥讨伐契丹。韦云起把两万突厥骑兵分为二十营,分四道一同进发。每营相距一里,不得交杂。闻鼓声而行,闻角声而止。韦云起命令没有公事派遣不得驰马,行军途中一个突厥纥干违犯了韦云起的军令,被韦云起斩杀并持其首以示众。从此突厥将帅拜见韦云起,皆膝行股栗,莫敢仰视。
契丹本是依附突厥的,所以对突厥骑兵并没有多少猜忌防范之心。韦云起率军进入契丹境内后让突厥兵士诈称他们是借道去柳城(今辽宁朝阳南)与高丽人做交易,并严令有敢泄露营中有隋使者斩。契丹人不加防备,韦云起率领突厥军前进到距契丹营地一百里的地方又假装转向南方以蒙蔽契丹人。夜里又率军折了回来继续向契丹营地进发。离契丹营地只有五十里的地方韦云起命令部队结阵而宿。天刚刚微亮,契丹还处在梦乡之中。韦云起命令二万骑兵一起急驰突然向契丹大营发起进攻。结果可想而之,战果辉煌。“尽获其男女四万口,女子及畜产以半赐突厥,余将入朝,男子皆杀之。” 契丹人从此对隋朝服服帖帖,朝贡不断。
韦云起把俘获的契丹女人和畜产的一半赏赐给突厥人,把其余“胜利品”都带回隋朝。隋炀帝闻讯后大喜,招集百官高兴的说:“云起用突厥而平契丹,行师奇谲,才兼文武,又立朝謇谔,朕今亲自(推)举之。”韦云起被升任为治书侍御史。
韦云起孤身一人前往突厥借兵两万并运用计谋击溃契丹人,堪称有勇有谋。这样的将领与事迹在中国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古人云:“以蛮夷伐蛮夷”计之上者也。炀帝杨广只派一人,就取得俘获敌人四万人的辉煌战果。用突厥人打败契丹人,把中国“以胡制胡”的战略方针发展到极至。
欺辱流求
流求可能是今天日本的琉球群岛也可能是台湾岛。大业三年,隋炀帝杨广曾令羽骑尉朱宽入海求访异俗,到达流求。因言语不相通,抓住一人,取其布甲而还。次年,炀帝又派朱宽到流求去招降,流求不从。于是派遣贲郎将陈稜与朝请大夫张镇周发东阳兵万余人自义安泛海击流求国。
隋军大海航行一个多月后才抵达流求国。流求人开始见着隋朝船舰,以为是商旅,和他们做贸易的。陈稜率大军顺利登岸。陈稜曾经从南海诸国招募士兵,其中有昆仑人能懂流求语。于是陈稜派其招抚。流求不从,拒逆官军。陈稜命张镇周为先锋进攻流求人。流求国王欢斯渴刺兜遣兵与隋军抗战,被张镇周频频击败。陈稜率主力进至低没檀洞,流求小王欢斯老模率军出战,被陈稜击败并斩了欢斯老模。
于是隋朝大军分为五军一路攻至流求国都。流求国王欢斯渴刺兜被迫亲自将出战又被隋军击败。隋军随即攻入流求国国都,并乘胜追击至流求军栅,攻拔之。隋军斩杀了流求国国王欢斯渴刺兜,俘获其子岛槌,并摧毁流求的宫室。
“二月乙巳,武贲郎将陈棱、朝请大夫张镇州击流求破之。献俘万七千口。”陈棱把流求人带回隋朝。隋炀帝大喜,把流求俘颁赐给百官,加赏陈棱为右光禄大夫,张镇周为金紫光禄大夫。
震服伊吾
大业四年冬季,隋炀帝授右翊卫将军薛世雄为王门道行军大将,命他在西域伊吾国内修建一座伊吾城,并派吏部侍郎裴世矩共同前往经略。薛世雄乃大隋名将,凡所行军破敌之处,秋毫无犯,深得炀帝喜爱。炀帝曾夸奖他:“世雄廉正节概,有古人之风。”
薛世雄与突厥的启民可汗约定联合集兵进攻伊吾国(今哈密地区)。薛世雄率军出玉门后,启民可汗因顾失约没有到。薛世雄将军并没有退缩而是毅然决定孤军穿越茫茫沙漠直捣伊吾国,此时正直冬季西北地区正处在天气恶劣风沙猖狂之时。薛世雄进兵神速,势如天降。伊吾人根本就没想到隋军能来,所以都没做防备。当听说薛世雄率军已越过沙漠,兵临城下之时。伊吾人惊恐万分,不得不请求投降。薛世雄震服伊吾后,就在汉代旧伊吾城东筑了一座新城号“新伊吾”, 裴世矩告谕西域诸国:“天子为蕃人交易悬远,所以(筑)城耳。”薛世雄命银青光禄大夫王威率领一千多名士兵戍守伊吾屯垦戍边。然后率军班师回朝。炀帝大悦,薛世雄因功进位为正议大夫,并赐物二千段。
隋朝在伊吾国设立了伊吾郡和柔远镇,薛世雄兴建的“新伊吾城”成为隋朝控制东西交通要道上的一个重要军事据点。
占领吐谷浑
吐谷浑比突厥人文明一些,处在半游牧半定居阶段。其首都在青海湖西四十五里的伏俟城。控制着丝绸南路河西走廊主干线青海道,此路是当时连结亚、非、欧三大洲的世界最长的陆路交通干线。吐谷浑人还占据着西秦故地。
负责西域事物的裴世矩在《西域图记》中说:“伊吾(今哈密)、高昌(今吐鲁番),鄯善(今若羌),亚西域之门户也。总溱敦煌,是其咽喉之地。”隋炀帝要畅通丝绸之路深知占据吐谷浑之地的重要性。大业三年派遣吏部侍郎裴世矩引致高昌王麴伯雅及伊吾吐屯设等入朝,炀帝亲自与他们积极策划打击共同西域贸易的竞争者吐谷浑。
大业四年,隋炀帝再次运用“以胡制胡”之战略,派裴世矩游说铁勒诸部,使他们攻击吐谷浑,吐谷浑被突袭而大败。吐谷浑可汗伏允向东逃走,逃入西平境内,遣使向隋朝请降求救。炀帝派遣安德王雄领兵出浇河,许国公大隋名将总领军事的宇文述率军出西平“应降”。宇文述率军浩浩荡荡的抵达临羌城,吐谷浑可汗伏允面对隋朝大军心惊胆战不敢投降,率领残部向西逃窜,宇文述统领鹰扬郎将梁元礼、张峻、崔师等引兵追击,接连攻下曼头、赤水两座城,斩三千余级,俘获吐谷浑王公以下二百人,虏男女四千口而回师。
大业五年,炀帝总领六军亲征吐谷浑,命银青光禄大夫刘权率军出伊吾道,与吐谷浑军相遇,吐谷浑人被痛击狼狈逃跑。隋军追至青海,虏获千余人,乘胜攻下吐谷浑国都伏俟城。炀帝命令刘权继续率军进攻占吐谷浑,曼头、赤水两座重要城池,并在赤水大破吐谷浑,击溃吐谷浑军主力。伏允率众保覆袁川。炀帝分命内史元寿南屯金山,兵部尚书段文振北屯雪山,太仆卿杨义臣东屯琵琶峡,将军张寿西屯泥岭,四面围之。吐谷浑可汗伏允仅仅率数十骑潜藏于泥岭之中而逃走,吐谷浑仙头王率男女十余万来归降,其中六畜有三十余万。吐谷浑故地皆空,大隋拓地数千里。吐谷浑东西四千里,南北二千里,范围东起青海湖东岸,西至塔里木盆地,北起库鲁克塔格山脉,南至昆仑山脉皆为隋有。炀帝在吐谷浑故地置西海(今青海湖西)、河源(今青海兴海东南)、鄯善(今新疆若羌)、且末(今新疆且末南)四郡,西海郡就设置在吐谷浑故都伏俟城。炀帝命令把隋朝天下所有犯轻罪的人移居到吐谷浑故地居住戍边,并发西方诸郡运粮以供给之。命刘权率军镇守河源郡积石镇,大开屯田。大隋在吐谷浑故地置州、县、镇、戍,实行郡县制度管理,这是以往各朝从未设置过正式行政区的地方。
此时大隋在炀帝的统治下达到极盛。《资治通鉴》说:“是时天下凡有郡一百九十,县一千二百五十五,户八百九十万有奇。东西九千三百里,南北一万四千八百一十五里。隋氏之盛,极于此矣。”
隋炀帝的此次亲征,彻底的征服、占领了吐谷浑。彻底的打开丝绸之路,畅通了中国与西方的联系。震服了西域各国,从此西域各国对中国朝贡不断。隋书赞曰:“竟破吐谷浑,拓地数千里,并遣兵戍之。每岁委输巨亿万计,诸蕃慑惧,朝贡相续。”
《隋朝有趣的历史故事》
1.隋唐小故事—毛驴告假
胡趱是唐朝宫廷的杂戏演员,因皇帝赏识做了都知官。因平日清闲无事,便天天骑上毛
驴到朋友家下棋取乐。每次到朋友家,主人都热情远迎,并吩咐家僮:“快把都知的驴子牵
到后院,细心喂养!”一呆就是一天,不到掌灯,主人绝不肯让他回家。一天两天不新鲜,
数月如此,都知心头很为有这样一个难得的知心朋友而高兴。
一天,他正与主人下棋,杀得难解难分之际,突然接到皇帝传旨,要他立刻进宫应差。
胡趱不敢怠慢,急忙让主人把驴牵来。过了一会儿仍不见主人出来,胡趱急了,奔进后院,
只见驴子浑身是汗,直喘粗气,正从磨盘上卸下肩来,胡趱这才恍然大悟。
第二天早晨,胡趱又来到友人家,主人仍像往常一样,习惯地拉开嗓门喊道:“仆人们
多加草料,好好喂驴!”
胡趱冷笑一声说:“抱歉得很,今天驴子来不了啦。”
主人问:“为什么?”
都知就说:“昨天回去头旋恶心,卧在棚里起不来了,请您准它几天假,让他缓缓气吧!”
2. “如挂角”的典故,说的是隋朝李密的故事,他曾做过瓦冈山反隋义军的首领。李密,字法主,京兆长安人,祖籍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南),祖上是北周和隋朝的贵族。李密少年时代,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职。李密并不懊丧,回家后发愤读书,因以放牛为生,故此常坐在牛背上读书。
有一次,李密听说缑山有一位名士包恺,就前去向他求学。李密骑上一头牛出发了,牛背上铺着用蒲草编的垫子,牛角上挂着一部《汉书》。李密一边赶路一边读《汉书》,正巧越国公杨素骑着快马从后面赶上来,勒住马赞扬他:“这么勤奋的书生真是少见!”李密一看是越国公,赶紧从牛背上跳下来行礼。为此《新唐书•李密传》记载:“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李密谈吐不俗,深深吸引了杨素。回家以后,杨素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这个人的学识才能,都在你兄弟之上,将来你们有事可以与他商量。”
大业九年(公元613年)李密参与杨玄感起兵反隋。杨玄感兵败被杀,李密逃亡,后加入瓦岗军,人称魏王。李密发布讨伐隋炀帝的檄文,数说杨广的十大罪状。其中有“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的话。意思是,用尽南山的竹子作竹简也写不完他的罪行,决开东海的水也洗不尽他的罪恶,为后世留下了“罄竹难书”的成语。
3.居安思危 洪水未到先筑堤,豺狼未来先磨刀。 一只野狼卧在草上勤奋地磨牙,狐狸看到了,就对它说:“天气这么好,大家在休 息娱乐,你也加入我们队伍中吧!”野狼没有说话,继续磨牙,把它的牙齿磨得又尖又 利。狐狸奇怪地问道:“森林这么静,猎人和猎狗已经回家了,老虎也不在近处徘徊, 又没有任何危险,你何必那么用劲磨牙呢?”野狼停下来回答说:“我磨牙并不是为了 娱乐,你想想,如果有一天我被猎人或老虎追逐,到那时,我想磨牙也来不及了。而平 时我就把牙磨好,到那时就可以保护自己了。” 温馨提示:做事应该未雨绸缪,居安思危,这样在危险突然降临时,才不至于手忙 脚乱。“书到用时方恨少”,平常若不充实学问,临时抱佛脚是来不及的。也有人抱怨 没有机会,然而当升迁机会来临时,再叹自己平时没有积蓄足够的学识与能力,以致不 能胜任,也只好后悔莫及。
4.好学不倦 只有一个洞穴的老鼠很快被捉。 在一个漆黑的晚上,老鼠首领带领着小老鼠出外觅食,在一家人的厨房内,垃圾桶 之中有很多剩余的饭菜,对于老鼠来说,就好像人类发现了宝藏。 正当一大群老鼠在垃圾桶及附近范围大挖一顿之际,突然传来了一阵令它们肝胆俱 裂的声音,那就是一头大花猫的叫声。它们震惊之余,更各自四处逃命,但大花猫绝不 留情,不断穷追不舍,终于有两只小老鼠走避不及,被大花猫捉到,正要向它们吞噬之 际,突然传来一连串凶恶的狗吠声,令大花猫手足无措,狼狈逃命。 大花猫走后,老鼠首领施施然从垃圾桶后面走出来说:“我早就对你们说,多学一 种语言有利无害,这次我就因而救了你们一命。” 温馨提示:“多一门技艺,多一条路。”不断学习实在是成功人士的终身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