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昭君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22 00:07:42
《王昭君智斗贪婪鬼的名人故事》
王昭君智斗贪婪鬼的名人故事
中国古代有个王昭君,是历史上有名的“四大美人”之一,也是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她鄙视贿赂,厌恶昏庸与谄媚,自愿远嫁匈奴而使国家安定、百姓幸福,让青春和美放出异彩。她就像美的光源,一踏上大漠,整个草原便为她鲜花开放,大地山川都向她致意,连天上的大雁也不敢自傲,甘心落到地上,欣赏她的风采。故史书又称她为“飞艳”。在后来的戏曲中,马致远的《汉宫秋》,关汉卿的《哭昭君》,吴昌龄的《月夜走昭君》,还有明朝时期的《昭君出塞》、《和戎记》等,讲的都是王昭君的故事。本文所要讲的`,是她小时候为民除害,智斗贪婪鬼的故事。
王昭君,姓王名嫱,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约出生于公元前55年。她虽出生于平民之家,但自幼聪明伶俐,喜欢读书,尤其喜欢读诗歌。到七八岁时,便熟知《诗经》、《楚辞》和《汉赋》,而且出口成章。
昭君不仅天生丽质,且心地善良,性格刚强。约在她七岁那年,她发现好多村民家中晚上黑乎乎的,连买油点灯的钱都没有,便买了几棵油桐树苗,栽到了村中公共场所土地庙前,经常浇水施肥。当乡亲们知道她种桐树是为大家时,都夸她心眼好、想得周到,也都和她一道精心护理这几棵桐树。
在昭君和乡亲们的共同管理下,桐树长得很快,两年后便枝叶茂盛,结出了桐籽。桐籽成熟后,昭君带领同村的孩子共同采集,然后便按人口的多少、住家的多少分成等份,挨门挨户地送到家中。当她看着乡亲们把桐籽剥掉皮,穿在竹签上,点着照明的时候,心中有说不出的高兴。
这一天,昭君正在桐树底下拾拣分完后剩下的桐籽,本村那个人称“贪婪鬼”的财主走来气哼哼地说:“这是我家的桐树,你怎么可以私自采集分掉呢?”
昭君说:“树苗是我花钱买的,栽在全村的公共场所土地庙前,又没栽在你的地里,怎么成你的树了?”
在场的其他村民也跟着说:“树没栽到你地里,怎么成了你的树了?”
贪婪鬼说:“你们别起哄,树虽然没栽到我的地里,但土地庙在我家的前面,树根扎到我家院中,是从我家院中吸收水分和肥料长大的。难道这树不是我家的吗?”
昭君听了,感到可笑,气愤地当面质问说:“好,照你这么说,你家院里的树根扎到了邻人的家中,那么你院里的树也就是邻人家的了?你家放牛放羊时,牛羊经常吃乡亲们地里的草,有时还吃乡亲们的庄稼,那么,这些牛羊也就是乡亲们的了吗?”
贪婪鬼见昭君这样说,无言以对,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王昭君智斗贪婪鬼的名人故事】
《昭君写人作文》
昭君写人作文
昭君写人作文1
平川大漠远,关山锁朱颜。未有残花落水,香魂亦黯然。
不识塞外风沙,目向来路遥遥,望穿几重天。
黄沙沉暮霭,冥冥随孤烟。
乡思起,琴弦动,愁肠断。
长夜相抚,问取塞上几许寒?
边庭柳絮猖狂,苍天浮云无力,默默不得还。
野风卷韶华,沧桑在人前。
昭君写人作文2
大漠的沙石曾聆听过她对国家不舍的琴音,塞北的寒风曾见证过他对民族和谐的期盼。她仅仅是一个女子,一个柔弱的女子,却在国家危难之际甘愿牺牲自己,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女性最伟大的光芒,这光芒,让所有的男儿汗颜。她的美丽,让所有人赞美,永不凋零。她就是王昭君。
她海棠般娇羞的容颜,他菊花般傲世的风骨,他柳絮般飘飞的沉思,她桃花般红消香断的泪痕,都在这广漠中消隐。她的聪慧,痴迷着汉赋唐诗的韵律,怎能不如履薄冰?她的深刻,承受着岁月无痕的忧伤,怎能不形销骨立?他的清高,拒绝着蝇营狗苟的生活,怎能不心力交瘁?
为了汉室,她走出少女的香闺,融入茫茫的沙漠;她走出少女的憧憬,走进贫穷的生活;她脱去少女的幼稚,化成一堵坚实的墙;她洗去少女的纯真,化成一根顽强的纽带。
她的`美,是上天鬼斧神工的艺术,他用艺术遮住冷冷刀锋,他用艺术将两个民族联系在一起,他用艺术将大汉的文明在这广漠中传播。
“没有人看到过你绝美的姿容,却没有人怀疑过你的美丽,你是汉室的一杆长矛或一把弯刀,抵御异族男儿的野心,避免生灵涂炭的破裂……”
一曲《出塞曲》,催人愁肠。那是人们对她的赞美,对她的怀念。她的名字记载入史册,也记载下人们对她永恒的记忆。
王昭君,永不凋零的美丽。
昭君写人作文3
深深的庭院,明眸的宫女,沉寂的粉蝶,慵懒的梳妆,犹如宫廷的车轮在昭君心里缓缓辗过。 进宫有些时日了,却迟迟不见皇帝的踪影。珠钗玉饰金步摇,散落一地,铜镜前再也不是少女明丽的笑靥了,一腔愁绪,两弯娥……
深深的庭院,明眸的宫女,沉寂的粉蝶,慵懒的梳妆,犹如宫廷的车轮在昭君心里缓缓辗过。
进宫有些时日了,却迟迟不见皇帝的踪影。珠钗玉饰金步摇,散落一地,铜镜前再也不是少女明丽的笑靥了,一腔愁绪,两弯娥眉。
迷茫的灯光下,一只单薄的幼蛾一头栽在作响的灯焰上,发出“噼里啪啦”的爆鸣声。昭君拔下玉钗,挑弄灯芯,试图将蛾儿救出来。
就在这时,传来和亲的消息。像春日里的第一声惊雷,在死一般的后宫炸开了。
“啪”,玉钗落地,断为两截,昭君的手剧烈地颤抖着。处于生死之交的蛾儿在飘转的火焰中狂乱地挣扎着,终于,像离弦的箭一般,冲出火海。
烈焰吞噬了她粉嫩的外衣,却没有压垮她不屈的心灵。在生之涯,死之角,幼小的心灵发出对生的呼唤,爆发出无穷的力量,让她从压迫、死亡中振翅飞出。
昭君震惊了,若有所思地看着蛾儿,看着她越飞越远,飞出围墙,飞出重重封锁,飞向遥远的自己的天地。
这一夜,昭君无眠。
她想到了宫廷的阴森,想到了和亲的艰险,还想到了异域的清冷,两国永久的安宁。宫廷的猜忌、冷落、倾轧、空虚像阴影死死揪住她的心,让她颤抖;异域的寂寞、无助、排挤、思乡却又像寒流时时侵袭她的心,让她惊骇。和亲的队伍浩浩荡荡,待嫁的少女举目无亲,戍边的将士浴血奋战,无辜的父兄沙场喋血,一幕幕,在昭君脑海里,频频跳动……
天明时,有人奉旨来挑选宫女。一遍遍地述说着皇帝的封赏、嫁妆的豪华、国家的边患、战事的紧张。宫女一个个双眉紧锁,一想到遥远的异域他邦,就舌底打颤。官员失望了,哀叹着准备离去,却迎面遇上一位淡妆素衣少女,浅浅地笑着,一如当年的明丽……
昭君出塞,留给后人一座青冢和无尽的遐思……
可是,诗人们都错了。“分明怨恨曲中论”,“公主琵琶幽怨多”,多情的诗人怜惜只身出塞的少女,却错解了昭君当年心灵的选择。
生命,不一定濒临死亡才显示深刻,用心去做,用心去选择,谱一曲美丽的生命之歌。
【昭君写人作文】
《昭君的选择作文500字》
心中的牵记使你忧伤,却没能让你忘记坚强。——题记
你细致地描绘着两弯娥眉,铜镜前的少女笑面明丽如花。心中又涌起一腔愁绪,你畏惧着异域的寂寞无助与排挤,那遥远的异国他帮,那未知却又注定了的孤独与冷清,像阴霾一样死死笼罩住了你心上的那轮太阳。你对充满记忆的故都恋恋不舍,你牵挂着亲人的喜怒哀乐,你知道此去将是从此与他们分隔两地,再相见已是隔着万重江山、千道流水的困难了。但脑海中又浮现的是戍边的将士浴血奋战、无辜的父兄喋血沙场的场景,大漠上的夕阳残红如血。你眉头紧蹙,那些沙场上正流着血、受着苦的汉族父兄又何尝不是自己的牵挂呢?或许他们的妻儿正倚门而望,而心中时刻记挂着的人却迟迟未归。一幕幕,在你的脑海里,随着明亮的烛光频频跳动,再精致的妆也遮不住你脸上流露出来的忧伤……
终于,你坚强得忘记了忧伤。你告别了灯火辉煌的繁华,告别了锦衣玉食的舒适,自紫台向长安一别,你回头,望见秀丽的江山在右道上渐行渐远,斑驳的古城在炫目的日光中隐遁了踪迹。天上自由的大雁使你落下泪水弄花了妆容,抱起琵琶,弹奏一曲乡愁,愿大雁能懂凤冠霞帔后那颗忧伤而又坚强的心。
是对沙场喋血父兄的牵记,让你忘却忧伤,选择坚强;是对两国永久安宁的牵记,让你忘却忧伤,选择坚强。你抹干了泪水,坚定决心去大漠上寻一方净土来播种和平的种子,种下的,也是你因牵记而选择的坚强的心。
《王昭君的一“点”之差》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之三》,诗中所记述的就是汉朝一代佳人王昭君。
王昭君,名嫱,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人。她是汉元帝时期的宫女,后作为和亲公主远嫁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使匈奴和汉朝归于和好,为两族人民和睦亲善与团结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她为什么要选择出塞,历来流传着不同的说法。
流传较广的说法是这样的:由于选入宫中的美女甚多,汉元帝便让画工将每名女子的相貌画出再行选择,美女们为能得到皇上的宠幸,纷纷贿赂宫中的画工,要求将自己画得生动漂亮。据说,画工毛延寿在画王昭君的眼睛时说道:“画人的传神之笔在于点睛,是一点千金呀!”对毛延寿的暗示,昭君虽心领神会,但没有买他的账,反而讥讽了他几句,毛延寿见王昭君如此傲慢,便把那该点到昭君眼睛上的一点点到了她的脸上。这不仅破坏了美感,而且将一点“美人痣”变成了一点“克夫痣”。多了这么一点,王昭君便落得“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的下场。
后来,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想要与汉朝和亲示好,汉元帝准备选择一个秀女冒充公主前去和亲,画工就推荐了王昭君。到了呼韩邪单于与昭君离开的那一天,汉元帝见王昭君丰容盛饰,美冠汉宫,不禁大吃一惊,但后悔已晚矣。汉元帝盛怒之下,便将毛延寿斩首示众了。
这种说法多见于民间传说和戏曲故事中,有着逐步演绎的过程。
还有一种与此截然相反的说法,认为王昭君之所以出塞,是毛延寿设下的救国计策。王昭君入宫后,毛延寿见她貌美如仙,怕汉元帝会从此沉溺于王昭君的美色中不能自拔,荒废了政事,从而步商纣王后尘,导致覆国之灾,于是故意给王昭君加上了这么一点,让她失去了见到汉元帝的机会,这样王昭君便一直被冷落在后宫中。直到呼韩邪单于请求和亲的时候,毛延寿为免除后患,便向汉元帝推荐将王昭君远嫁匈奴,一来可以彻底将王昭君与汉元帝分开,二来可以安抚匈奴的情绪,免除两国之间的战争。
但一些人认为王昭君是自请出塞的。根据《后汉书·南匈奴传》的记载,昭君是自请出塞远嫁的。她在深宫几年,不能为帝王宠幸,所以心生怨恨,想利用这个机会,改变自己的处境。
同时,一些人对王昭君“自请”出塞也表示了怀疑。他们认为王昭君出塞,是由于汉元帝的命令,而非她个人的意愿。根据是,在《汉书·元帝传》和《汉书·匈奴传》中,并没有记载王昭君自请出塞,只记载了汉元帝把昭君“赐”给呼韩邪单于。这两部书的成书时间比《后汉书·南匈奴传》要早300多年,可信的程度应该更大。
这几种说法各有其道理,但有无这一“点”?这一“点”是谁点上去的?孰是孰非,还有待进一步的考证研究。
记忆巩固
1. 王昭君作为和亲公主远嫁匈奴首领_______。
2. 根据________的记载,昭君是自请出塞远嫁的。
《迷人的宜昌九凤谷》
妈妈的故乡在1300公里以外的湖北宜昌。“屈原昭君故里,三峡生态名城”说的就是那里,而九凤谷就位于宜昌市宜都市的五眼泉镇,是一个4A级景点。
进入景区就能听到淙淙的流水声,顺着溪水的声音一路向前,你可以看到溪水从山间流过,小溪清澈见底,如同一面镜子。芦苇、蒲草倒映在清凌凌的溪水里,显得更绿了;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溪水里,显得更蓝了;云朵倒映在清凌凌的溪水里,显得更白了。
那里树木茂盛,绿树成荫,空气也十分清新,虽然我们去的时候正是炎热的夏季,但是却感觉像秋天一样凉爽。沿途有许多凉亭,累了可以在凉亭里休息一会儿。沿着山路向上走,远远望去,一座座吊桥高高地横跨在山腰上。我们先来到了木质吊桥,复古棕红色栏杆像一双双手臂,紧紧地搭在一起,保护着上面的行人。穿过一座长长的木桥,我们来到了气势恢宏的玻璃吊桥,虽然桥面是用无色透明玻璃铺装组成的,行走在桥上,能清楚地看到脚下的万丈深渊,但是周围用坚固的铁栅栏围着,根本不用担心会掉下去。走在桥面上,脚下时不时的还会有玻璃破裂的声音,令人心惊胆战,惊险极了。
走过玻璃桥我们就来到了长约七百多米的丛林滑道,穿上防滑垫,戴上手套就可以出发了。坐在弯弯曲曲的滑道里,在手和脚的相互配合下飞快地滑向山脚,美景和树木从眼前飞驰而过。上山几小时,下山却只用了十几分钟,真是轻松又刺激!
来到山脚,那里有一片紫荆花海。紫荆花开花有早有迟,在同一棵树上可以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有的含苞待放,碧绿的花苞鲜嫩可爱,有的刚刚绽放,几只小蜜蜂就迫不及待地钻了进去。那里面细条状的花蕊约有半寸长,盛开的紫荆花,犹如一位飘逸潇洒的仙子,散发着一种独特的香味。先前开过的紫荆花呢,花瓣虽然凋谢了,花蕊却依然挺立枝头,它已长成近一寸长的长茎,长茎上面缀着一个个小圆珠,这就是孕育着新生命的种子,远远看去,一株株紫荆花就像一个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
宜昌九凤谷是大家向往的旅游胜地,百闻不如一见,快去那里打卡欣赏美景吧!
《王昭君出塞》
汉宣帝在位的时候,汉朝又强盛了一个时期。那时候,匈奴由于贵族争夺权力,势力越来越衰落,后来,匈奴发生分裂,五个单于分立,互相攻打不休。
其中一个单于名叫呼韩邪,被他的哥哥郅支(郅音zhì)单于打败了,死伤了不少人马。呼韩邪和大臣商量结果,决心跟汉朝和好,亲自带着部下来朝见汉宣帝。
呼韩邪是第一个到中原来朝见的单于,汉宣帝像招待贵宾一样招待他,亲自到长安郊外去迎接他,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宴会。
呼韩邪单于在长安住了一个多月。他要求汉宣帝帮助他回去。汉宣帝答应了,派了两个将军带领一万名骑兵护送他到了漠南。这时候,匈奴正缺少粮食,汉朝还送去三万四千斛(音hú,古时候十斗为一斛)粮食。
呼韩邪单于十分感激,一心和汉朝和好。西域各国听到匈奴和汉朝和好了,也都争先恐后地同汉朝打交道。汉宣帝死了后,他的儿子刘奭(音shì)即位,就是汉元帝。没几年,匈奴的郅支单于侵犯西域各国,还杀了汉朝派去的使者。汉朝派兵打到康居,打败了郅支单于,把郅支单于杀了。
郅支单于一死,呼韩邪单于的地位稳定了。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再一次到长安,要求同汉朝和亲。汉元帝同意了。
以前,汉朝和匈奴和亲,都得挑个公主或者宗室的女儿。这回,汉元帝决定挑个宫女给他,他吩咐人到后宫去传话:
“谁愿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当公主看待。”
后宫的宫女都是从民间选来的,她们一进了皇宫,就像鸟儿被关进笼里一样,都巴望有一天能把她们放出宫去。但是听说要离开本国到匈奴去,却又不乐意。
有个宫女叫王嫱(音qiáng),也叫王昭君,长得十分美丽,又很有见识。为了自己的终身,她毅然报名,自愿到匈奴去和亲。
管事的大臣正在为没人应征焦急,听到王昭君肯去,就把她的名字上报汉元帝。汉元帝吩咐办事的大臣择个日子,让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在长安成亲。
呼韩邪单于得到这样一个年轻美貌的妻子,高兴和感激的心情是不用说的了。
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向汉元帝谢恩的时候,汉元帝看到昭君又美丽又大方,多少有点舍不得。他想把王昭君留下,可是已经晚了。
传说汉元帝回到内宫,越想越懊恼。他再叫人从宫女的画像中拿出昭君的像来看。模样虽有点像,但完全没有昭君本人那样可爱。
原来宫女进宫后,一般都是见不到皇帝的,而是由画工画了像,送到皇帝那里去听候挑选。有个画工名叫毛延寿,给宫女画像的时候,宫女们送点礼物给他,他就画得美一点。王昭君不愿意送礼物,所以毛延寿没有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实地画出来。
汉元帝一气之下,把毛延寿杀了。
王昭君在汉朝和匈奴官员的护送下,离开了长安。她骑着马,冒着刺骨的寒风,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韩邪单于的阏氏。日子一久,她慢慢地也就生活惯了,和匈奴人相处得很好。匈奴人都喜欢她,尊敬她。
王昭君远离自己的家乡,长期定居在匈奴。她劝呼韩邪单于不要去发动战争,还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打这以后,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有六十多年没有发生战争。
王昭君离开长安没有多久,汉元帝死去,他的儿子刘骜(音ào)即位,就是汉成帝。
《王昭君是哪里人》
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中国古代四大美人的落雁,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又称“明妃”,汉元帝时期宫女,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汉朝汉元帝期间,和亲于南匈奴单于呼韩邪为皇后。因其传奇的人生经历被后人以各种艺术形式传唱千年。2007年,再次被翻拍为电视剧《王昭君》,由杨幂 ,刘德凯, 陈思成主演。 本片讲述生长于南郡姊归今属湖北的山乡少女嫱儿从16岁到25岁的从山野小姑娘到进入宫廷又到出塞成为民族融合政治和亲的使者的人生经历,刻画了昭君心路里程的变化,全剧置于公元前1世纪中叶汉匈社会和民族关系的宏大背景之下,写其“出身”“出众”“出塞”以至“出奇”“出色”,描绘了这段历史传奇,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意且个性率真、敢作敢为的中华美女、奇女形象。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落雁》
落雁
昭君出塞
汉宣帝时匈奴贵族争夺权力,势渐衰落,五个单于分立,互相攻打不休。其中呼韩邪单于,被他的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呼韩邪决心跟汉朝和好,亲自朝见汉宣帝。 呼韩邪是第一个到中原来朝见的单于,汉宣帝亲自到长安郊外去迎接他,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呼韩邪单于在长安住了一个多月。他要求汉宣帝帮助他回去。汉宣帝答应了,派了两个将军带领一万名骑兵护送他到了漠南。这时候,匈奴正缺少粮食,汉朝还送去三万四千斛粮食。呼韩邪单于十分感激,一心和汉朝和好。西域各国听到匈奴和汉朝和好了,也都争先恐后地同汉朝打交道。汉宣帝死了后,他的儿子刘x即位,就是汉元帝。匈奴的郅支单于侵犯西域各国,杀了汉朝派去的使者。汉朝派兵打到康居,杀郅支单于。郅支单于一死,呼韩邪单于的地位稳定了。
“落雁”,是昭君出塞的那段故事。汉元帝在位期间,南北交兵,边界不得安静。汉元帝为安抚北匈奴,选昭君与单于结成姻缘,以保两国永远和好。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昭君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马嘶雁鸣,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下。从此,昭君就得来“落雁”的代称。
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再一次到长安,要求和亲。元帝许。汉朝和匈奴和亲,都得挑个公主或者宗室的女儿。这回,汉元帝决定挑个宫女给他,他吩咐人到后宫去传话:"谁愿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当公主看待."后宫的宫女都是从民间选来的,她们一进了皇宫,就像鸟儿被关进笼里一样,都巴望有一天能把她们放出宫去。但是听说要离开本国到匈奴去,却又不乐意。有个宫女叫王嫱,号昭君,长得美丽,有见识。自愿到匈奴去和亲。元帝逐择日让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在长安成亲。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向汉元帝谢恩的时候,汉元帝看到昭君又美丽又大方,使汉宫为之生色。传说汉元帝回到内宫,越想越懊恼。他再叫人从宫女的画像中拿出昭君的像来看。模样虽有点像,但完全没有昭君本人那样可爱。原来宫女进宫后,一般都是见不到皇帝的,而是由画工画了像,送到皇帝那里去听候挑选。有个画工名叫毛延寿,给宫女画像的时候,宫女们送点礼物给他,他就画得美一点。王昭君不愿意送礼物,所以毛延寿没有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实地画出来。汉元帝一气之下,把毛延寿杀了。
王昭君在汉朝和匈奴官员的护送下,离开了长安。她骑着马,冒着刺骨的寒风,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韩邪单于的阏氏。封「宁胡阏氏」,希望她能为匈奴带来安宁和平,昭君远离自己的家乡,长期定居在匈奴。她劝呼韩邪单于不要去发动战争,还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打这以后,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有六十多年没有发生战争。难能可贵的是,当呼韩邪单于去世后,她又「从胡俗」,再嫁给呼韩邪单于的大阏氏的长子,虽然这和中原的伦理观念相抵触,但她从大局出发,珍惜汉与匈奴的友谊。王昭君在匈奴生一男二女。昭君的死年和死地,史书没有记载。
《参观昭君故里》
去年暑假,爸爸出差到兴山,顺便带我旅行。一天下午,爸爸办完事,就决定带我去参观昭君故里,我一听,心里甭提有多高兴。昭君故里座落在离兴山县城约五公里的一个山腰上。四周是一座座高山,山上有茂密的树林,把整个山覆盖起来。山很高,白云在半山腰慢慢飘浮。山脚下清清的香溪河缓缓地流着,从山上往下看河水清澈可鉴,绿色的河水映着群山倒影,河水哗哗地从山间流过,像唱着美丽动听的歌。
在弯弯曲曲的公路上,汽车来来往往,川流不息。走进昭君故里,只见一座昭君的汉白玉雕像座落在庭院的中央。美丽的昭君姑娘,头上挽着蝴蝶结似的发辫,在发辫的根部插了一个金钗。身穿一件连衣长裙随风飘动。手臂上挽着装满鲜花的花篮。一双美丽柔和的眼睛温和地望着我们微笑,显得楚楚动人,更加美丽。周围是一片片紫叶竹林。我想:“这种颜色的竹叶,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呢。”
在紫叶竹林的旁边,有一个蒙古包,原来,当年昭君嫁给了蒙古的一位首领。我从窗户向里张望,里面的家俱至今还保留在里面呢!附近有一个昭君井,传说昭君洗澡的时候就在这里打水。当地人说,只要喝了这个井里的水,女士更美丽,男士更潇洒,小孩更聪明,我们每人喝了一杯。我非常喜欢这个地方,因为这里风景优美,空气清新,是人们旅游的好地方。
《四季昭君墓》
昭君墓屹立在呼和浩特市南郊,伴着大黑河泪泪的流水,很依在大森林暖暖的怀艳之中……
初到昭君墓,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董老题词和王昭君与呼韩邢单于骑着两匹高头大马的青铜塑像巍然伫立,我随口问爸爸:“坟头在哪儿呀?”爸爸答道:“这就是!”他边说边指着前面那座大山。“啊?”我把嘴张得大大的,心想:我们平时看到的坟头只不过是一个小土包,而眼前的昭君墓哪是坟头呀!这明明是座“山”嘛!看上去起码有六层楼高!想到这里,我不能不被昭君墓的宏大规模所震惊。绕坟游览,我发现每隔两米就有一块名人题词的碑刻,我以最快的速度走着,仍然用了约二十分钟才走完一周。接着我又吃力地爬上坟顶,也足足用了十来分钟。昭君墓还有五个景点及一个小塘、一个书法长廊,占地面积约250000平方米。啊,昭君墓可真大呀!
传说王昭君出塞途中在此掉过一只靴子,王昭君出塞后为胡汉和好和边疆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呼韩邪死后,汉帝曾召她回宫,她却甘为国冢和民族的利益奉献一生。真可谓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她突出的贡献,就在这个地方建造了这座宏伟的昭君墓。它背靠大青山,绿树环抱,青草茵茵,故被人们誉为“青象”。
春天的昭君墓是生机怏然的——
春来了,天暖了,湖里的残冰渐渐消融了,树木换上了新的衣裘,昭君墓也精神抖徽地迎来了新的一年。嫩绿的小草偷偷从土里钻出来,铺满了整个坟头。编钟馆里的编钟丁丁冬冬的响着,给人以无限的遐想。树林里盛开的那一片片野花,更使人们产生对昭君的怀念之情,再加上缓缓消融未尽的白雪,不禁使我想起:“三春白雪归青象,万里黄河绕黑山”的诗句。
夏天的昭君墓是朝气蓬勃的——
东方,一轮火红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被一排排青松环绕的昭君墓开始了它新的一天。坟头后面的小塘虽不会有江南那种“曲院风荷”的美景,但也有鱼儿在游动,水波在荡漾。坟前的“青象”二字写得刚劲有力,在夏日里显得更加名副其实。奇石馆里展出的各种奇岩异石,使人看得目不暇接。度过了那炎热的一天,夜色便笼革了大地。这时,你若坐在小塘边,望着国圆的月亮、满天的星斗、茂密的树林及身边的小塘,你会产生一种“荷塘月色”那样膝胧的美感,伴着这漫长而又寂静的夜……
秋天的昭君墓是金黄凸兀的——
夕阳西下,沉醉在秋之暮色中的青象不免有些凄凉。秋风萧瑟,晚风习习,这阵阵秋风吹走了青冢的绿色,换上了一片然黄。秋风也吹动了昭君出塞宫门前的风铃。我独自漫步在陵园边的秋林之中,看着枯黄的落叶,听着“丁当”作响的风铃,不禁感到了“秋之凄灰,晚之双对”的怅惘。如果你奔走他乡,那么到了昭君墓,体会到“古道西风瘦马”的意境,你定会倍感孤独。古人曰秋:“百物方萧瑟,坐叹从此生!”今观青冢之秋,果如此!
冬天的昭君墓足银装素裹的——
站在冢顶,放眼远眺,四周白茫茫一片雪海:凛冽的寒风吹动着昭君墓的每一寸草、每一裸树,。青松依然挺立在那里,任凭风吹雪打,像一个刚毅的卫士,用绿色守护着青冢二小塘里尽是冰,大雪一降,你如果站在塘边的小桥上,就会感到一种“断桥残雪”般的凄凉。小塘边有一个书法长廊,在这大雪纷飞的季节里,观看一幅幅古今名人的题词真是别有一番情趣。望着坟前那座呼韩邪单于与王昭君骑马的雕像,我们不难想象当年昭君出塞时那恢弘磅礴的气势。也就是站在这墓碑边看到的此情此景,让我真正地感受到“大雪无痕”、“昭君无怨”。
这就是青冢的四季,四季的青冢。青军,正因为有了你,才给这坐落在塞外边疆的青城增添了怡人的风景。我爱冢乡内蒙古,我更爱青冢和它那迷人的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