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吴王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19 12:39:24
《如火如荼的成语故事》
吴王夫差打败了越国,便想进一步在北方各国中逞强。他不听伍子胥的劝告,出兵伐齐。得胜以后,接着又率领大军,来到黄池(在今河南封丘县西南),同鲁、宋、晋等国的国君相会,准备仗势威胁,压服晋国,在会上取得霸主的地位。这就是所谓“黄池之会”。
不料越王勾践却趁此机会,袭击吴国,并且很快就攻破了吴都(今江苏苏州)。吴王夫差得到了这个紧急报告,大吃一惊,当即集合随行的大夫,研究对策。夫差提出两个办法:一是黄池之会中止进行,立刻把军队撤回去;一是黄池之会按原定计划进行,但是改推晋定公为霸主,然后赶快回去。
大夫王孙雒〔luò〕说:“这两个办法都不好。黄池之会不能中止进行,霸主的地位也必须在这一次争取到。要不然,如果我们慌慌忙忙地撤回去,不一定能打胜仗,反而使越军增长气焰,使百姓失去信心。而且,我们回去经过齐、宋各国时,沿途必将遭到趁火打劫。如果推晋国为霸主,那就更便于他们联合对付我们,我们的处境就将更不利了。”
大家同意王孙雒的意见,并且商定了办法。当天傍晚,吴王夫差就命令全军作战斗准备:人人吃饱,把马也喂足。半夜里,又下令一律穿好铠甲,拿起兵器,不准人马喧哗,不许燃火点灯,只把灶火扒出来亮道路。接着,就悄悄编列阵势,以一百人为一行,以一百行即一万人列成一个方阵,中、左、右三军共三万人,分列为三个方阵。中军一律白衣裳、白旗帜、白铠甲、白箭翎,远远望去,好像整整齐齐的一片白花;左军一律红衣裳、红旗帜、红铠甲、红箭翎,望去好像一片通红的火光;右军一律黑衣裳、黑旗帜、黑铠甲、黑箭翎,望去只见一片乌黑。鸡鸣时,威风凛凛的阵势,就这样摆开了。等到天色微明,夫差升帐,亲自在中军擂起鼓来,一时三军吶喊,声震天地。晋军距离吴军只有一里地,见吴军这样整肃的军容,这样雄壮的军威,吓得连忙派人同吴军联系,表示愿意尊夫差为霸主。黄池之会,总算取得了成功。
《国语·吴语》记载了这段历史。它在描写吴军的三军阵容时说:中军“皆白裳、白旃〔qí〕、素甲、白羽之矰〔zēng〕,望之如荼〔tú〕。……左军亦如之,皆赤裳、赤旟〔yú〕、丹甲、朱羽之矰,望之如火。右军亦如之,皆玄裳、玄旗、黑甲、乌羽之矰,望之如墨。”
成语“如火如荼”(荼,茅草的白花。),就是从这段记载中“望之如火”和“望之如荼”两句而来。原来是形容军容整肃、士气髙涨,现在多用来形容声势壮观,气氛热烈。
巴金《家》六:“过了两年,‘五四’运动发生了。报纸上的如火如荼的记载,唤醒了他的被忘却了的青春。”
《夜游吴王庙》
听奶奶说,今天是老爷的生日,要去拜老爷。
这“老爷”,便是蒿山(乡下的一座小山)上庙宇中供奉的吴王孙权。
我不觉得这不过是老一辈可笑的封建迷信罢了,不过看奶奶认真地换好衣服出门,我便也跟着去了。
车只停在了蒿山脚下,妈妈说反正这山也没多高,走上去便罢了。我看了看手表,已是晚上六点半了,天色早已暗了下来。其实走上去并没有多远,但我心下烦躁,再加上不时有小轿车从旁闪着大灯呼啸而过,潮湿的闷热的空气直往我脸上扑,有些难受。
也不知这样过了多久,似乎很久似的,只见大路的左侧停下了一排排的车,我心想:也许已经到了。抬头一看,迎面而来的喧嚣与身后黑色的树林有些不和谐,在无数小摊贩背后被簇拥着的,正是两座庙宇。庙宇的屋檐修得很精致,大概是重新修缮了吧。屋檐上方,金黄的圆月仿佛被一层薄纱蒙住,雾蒙蒙的,虽朦朦胧胧,但依然吸引着所有人的目光。
左侧的庙宇便是吴王庙了。一走进去,便到前堂了。前堂正唱着戏,不知是什么戏曲,伴奏声终于停了,那唱戏人却开口了。那穿着红色和紫色衣裙,攥着白色帕子的演员,在台上说着些我听不懂的话。我看着舞台两边灯屏上闪烁的唱词,仔细辨认着她们所讲的话,竟有些方言的味道。如要我坐在这两边的坐席上听上半个小时,我定会如坐针毡,坐立难安。这戏曲时而热闹,时而平缓,时而安静,时而聒噪,实在不好听。但我却觉得颇有几分古时人们寻欢作乐的味道,也从中瞥到了古人生活的一影。
后堂里呈着三个巨大的金身像,两边有两只仙鹤。左侧是12罗汉的金身像,看着一个个金色的巨大的像,确实会令人心里生出顶礼膜拜的情绪来。像前的木门挂着一个巨大的黑底金字的牌匾,“有求必应”。左边对联云:“念经过百磕头上万难敌善事一桩”,右侧云:“祈福成双化灾为零不可亏心半点”。这幅对联前竟还有一幅,右边是“德修实处忠孝勤廉皆有镜”,左边已丢失了。对联前是两座假山,假山上竟是镂空的天窗,上面铺着瓦片,从这天窗望出去,便是暗沉的天空。
外头的戏依旧唱着,有念白,有快板,还有各种音乐伴奏。唢呐声十分刺耳,无论你在庙宇的哪一角都能听到这极富穿透力的声音。
出了吴王庙,正前方便是礼香阁了。阁前有4棵松树,而礼香阁里满是香烛香火,还有一个似乎永不停歇的大火炉。香火那特殊的味道从里面源源不断地涌出,里面烟雾缭绕。从远处看仿佛着了大火一般。无数的香烛插在那两三排台子上,我竟一时不知该如何形容眼前的盛景。请你想象一下,成百上千点明亮的黄色火焰,透过老式的木饰格窗映在你眼睛里的样子。这便是我眼前所见。无数的火光,将这礼香阁照成了一片汪洋的橙黄色的海洋。
再往前走一些的一间小房子里,爆竹噼里啪啦炸裂开的声音从未断绝,小房子里火光乍现,橙色的光一闪一闪。一时间,整个庙宇都充斥着呛人的气味。这声音与礼香阁的火光,到底是人们对上天的敬仰还是神仙对人间的回眸?亦或是神仙对人们打造出如此盛大的宴会来庆贺他的诞辰的赞赏?我不得而知,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份热闹后面隐藏着的是人们对于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的无限期待。
已是走出了庙宇,恍惚间觉得那边是烟火人间,这边是万籁俱寂,仿佛是被分隔开的两个世界。我依旧觉得这是封建迷信,但佛教的传播,在华夏大地上留下了几千座类似这样的庙宇,在中国传统文化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
热闹非凡的庙宇上,月亮悄悄潜藏在了黑色的云彩里。
(指导老师:孙惠景)
教师点评
这是一篇浑然天成的文章,不事雕琢,用语质朴但情感饱满。作者用波澜不惊的叙述和细腻入微的描写唤起读者心底的回忆与热爱,让我想起鲁迅笔下的平桥村和社戏,让我想起我外婆家的那座千年古刹——山西省灵石县资寿寺,即使两座庙宇可能相隔两千多公里,但就是那么奇妙,它好像就是我记忆中的那个地方,读到此,想到此,已泪水涟涟,这是作者的文字具有的极强的感染力和魔力。
《吴王事事堪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全诗的意思及作者》
“吴王事事堪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出自唐朝诗人陆龟蒙的古诗作品《吴宫怀古》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香径长洲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
吴王事事堪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
【注释】
⑴香径:指春秋时吴国馆娃宫美人采香处。故址在今苏州西南香山旁。长洲:即长洲苑,吴王游猎之处。在今苏州西南、太湖北。
⑵奢云艳雨:指当年吴王奢华绮丽迷恋女色的生活。
⑶吴王:指吴王夫差。
⑷西施:本是越国美女,被越王勾践送给吴国,成为吴王夫差的宠姬。六宫:古代帝王后妃居住的地方,共六宫。这里指后妃。
【翻译】
通往长洲的香径已经长满了荆棘,当年吴王射猎的地方到处是荒丘蔓草。当年奢云艳雨,纸醉金迷的吴宫如今已不再繁华,只有阵阵悲风在这废墟故址徘徊。吴王夫差在位期间所采取的一切倒行逆施的举措都足以使国家灭亡,这和西施并无关系,后宫佳丽如云,一个西施又怎么能取代所有的后宫佳丽呢。
【赏析】
《吴宫怀古》是一首七绝。前两句诗言穷奢极欲必然导致覆灭——吴国的馆娃宫和长洲苑,如今都是荆棘丛生;吴王宫中当日穷奢极欲、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现在只留下一股悲风在吹拂。意在说荒淫腐化生活是吴王亡国的根本原因。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怀古喻今,蕴含深远。
后两句与罗隐的诗句“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旨意相近。意思是,吴王夫差亡国是因为他做的每件事都埋下了亡国的祸根。是他无道,并非因为西施生得格外美丽,比六宫后妃更能蛊惑夫差而导致亡国。亡国的罪魁祸首是帝王,后妃仅推波助澜而已。这两句诗讲清了吴国亡国的因果关系,抨击了“女祸亡国”的论调。
《勾践卧薪尝胆的历史典故》
吴王阖闾打败楚国,成了南方霸主。吴国跟附近的越国(都城在今浙江绍兴)素来不和。公元前496年,越国国王勾践即位。吴王趁越国刚刚遭到丧事,就发兵打越国。吴越两国在槜李(今浙江嘉兴西南,槜音zuì)地方,发生一场大战。
吴王阖闾满以为可以打赢,没想到打了个败仗,自己又中箭受了重伤,再加上上了年纪,回到吴国,就咽了气。
吴王阖闾死后,儿子夫差即位。阖闾临死时对夫差说:
“不要忘记报越国的仇。”
夫差记住这个嘱咐,叫人经常提醒他。他经过宫门,手下的人就扯开了嗓子喊:“夫差!你忘了越王杀你父亲的仇吗?”
夫差流着眼泪说:“不,不敢忘。”
他叫伍子胥和另一个大臣伯嚭(音pǐ)操练兵马,准备攻打越国。
过了两年,吴王夫差亲自率领大军去打越国。越国有两个很能干的大夫,一个叫文种,一个叫范蠡(音lí)。范蠡对勾践说:“吴国练兵快三年了。这回决心报仇,来势凶猛。咱们不如守住城,不要跟他们作战。”
勾践不同意,也发大军去跟吴国人拼个死活。两国的军队在大湖一带打上了。越军果然大败。
越王勾践带了五千个残兵败将逃到会稽,被吴军围困起来。
勾践弄得一点办法都没有了。他跟范蠡说:“懊悔没有听你的话,弄到这步田地。现在该怎么办?”
范蠡说:“咱们赶快去求和吧。”
勾践派文种到吴王营里去求和。文种在夫差面前把勾践愿意投降的意思说了一遍。吴王夫差想同意,可是伍子胥坚决反对。
文种回去后,打听到吴国的伯嚭是个贪财好色的小人,就把一批美女和珍宝,私下送给伯嚭,请伯嚭在夫差面前讲好话。
经过伯嚭在夫差面前一番劝说,吴王夫差不顾伍子胥的反对,答应了越国的求和,但是要勾践亲自到吴国去。
文种回去向勾践报
《卧薪尝胆的典故》
吴王阖闾打败楚国,成了南方霸主。吴国跟附近的越国(都城在今浙江绍兴)素来不和。公元前496年,越国国王勾践即位。吴王趁越国刚刚遭到丧事,就发兵打越国。吴越两国在槜李(今浙江嘉兴西南,槜音zuì)地方,发生一场大战。
吴王阖闾满以为可以打赢,没想到打了个败仗,自己又中箭受了重伤,再加上上了年纪,回到吴国,就咽了气。
吴王阖闾死后,儿子夫差即位。阖闾临死时对夫差说:"不要忘记报越国的仇。"夫差记住这个嘱咐,叫人经常提醒他。他经过宫门,手下的人就扯开了嗓子喊:"夫差!你忘了越王杀你父亲的仇吗?"
夫差流着眼泪说:"不,不敢忘。"他叫伍子胥和另一个大臣伯嚭(音pǐ)操练兵马,准备攻打越国。过了两年,吴王夫差亲自率领大军去打越国。越国有两个很能干的大夫,一个叫文种,一个叫范蠡(音lí)。范蠡对勾践说:"吴国练兵快三年了。这回决心报仇,来势凶猛。咱们不如守住城,不要跟他们作战。"
勾践不同意,也发大军去跟吴国人拼个死活。两国的军队在太湖一带打上了。越军果然大败。越王勾践带了五千个残兵败将逃到会稽,被吴军围困起来。勾践弄得一点办法都没有了。他跟范蠡说:"懊悔没有听你的话,弄到这步田地。现在该怎么办?"
范蠡说:"咱们赶快去求和吧。"勾践派文种到吴王营里去求和。文种在夫差面前把勾践愿意投降的意思说了一遍。吴王夫差想同意,可是伍子胥坚决反对。
文种回去后,打听到吴国的伯嚭是个贪财好色的小人,就把一批美女和珍宝,私下送给伯嚭,请伯嚭在夫差面前讲好话。经过伯嚭在夫差面前一番劝说,吴王夫差不顾伍子胥的反对,答应了越国的求和,但是要勾践亲自到吴国去。
文种回去向勾践报告了。勾践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文种,自己带着夫人和范蠡到吴国去。勾践到了吴国,夫差让他们夫妇俩住在阖闾的大坟旁边一间石屋里,叫勾践给他喂马。范蠡跟着做奴仆的工作。夫差每次坐车出去,勾践就给他拉马,有一次,夫差生病了,勾践毛遂自荐,说自己能治夫差的病,可是夫差不让勾践接近他,勾践只能尝夫差的屎来治病,果然,夫差的病被勾践治好了,这样过了两年,夫差认为勾践真心归顺了他,就放勾践回国。
勾践回到越国后,立志报仇雪耻。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气,在吃饭的地方挂上一个苦胆,每逢吃饭的时候,就先尝一尝苦味,还自己问:"你忘了会稽的耻辱吗?"他还把席子撤去,用柴草当作褥子。这就是后来人传诵的"卧薪尝胆"。
勾践决定要使越国富强起来,他亲自参加耕种,叫他的夫人自己织布,来鼓励生产。因为越国遭到亡国的灾难,人口大大减少,他订出奖励生育的制度。他叫文种管理国家大事,叫范蠡训练人马,自己虚心听从别人的意见,救济贫苦的百姓。全国的老百姓都巴不得多加一把劲,好叫这个受欺压的国家改变成为强国。
可是他成功以后,剪除了他夫人和文种,据说为的就是不让人知道他曾尝过粪便!
不过,也验证了“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这句话可以说放在哪个朝代都适用。
《勾践卧薪尝胆》
吴王阖闾打败楚国,成了南方霸主。吴国跟附近的越国(都城在今浙江绍兴)素来不和。公元前496年,越国国王勾践即位。吴王趁越国刚刚遭到丧事,就发兵打越国。吴越两国在槜李(今浙江嘉兴西南,槜音zuì)地方,发生一场大战。
吴王阖闾满以为可以打赢,没想到打了个败仗,自己又中箭受了重伤,再加上上了年纪,回到吴国,就咽了气。
吴王阖闾死后,儿子夫差即位。阖闾临死时对夫差说:
“不要忘记报越国的仇。”
夫差记住这个嘱咐,叫人经常提醒他。他经过宫门,手下的人就扯开了嗓子喊:“夫差!你忘了越王杀你父亲的仇吗?”
夫差流着眼泪说:“不,不敢忘。”
他叫伍子胥和另一个大臣伯嚭(音pǐ)操练兵马,准备攻打越国。
过了两年,吴王夫差亲自率领大军去打越国。越国有两个很能干的大夫,一个叫文种,一个叫范蠡(音lí)。范蠡对勾践说:“吴国练兵快三年了。这回决心报仇,来势凶猛。咱们不如守住城,不要跟他们作战。”
勾践不同意,也发大军去跟吴国人拼个死活。两国的军队在大湖一带打上了。越军果然大败。
越王勾践带了五千个残兵败将逃到会稽,被吴军围困起来。
勾践弄得一点办法都没有了。他跟范蠡说:“懊悔没有听你的话,弄到这步田地。现在该怎么办?”
范蠡说:“咱们赶快去求和吧。”
勾践派文种到吴王营里去求和。文种在夫差面前把勾践愿意投降的意思说了一遍。吴王夫差想同意,可是伍子胥坚决反对。
文种回去后,打听到吴国的伯嚭是个贪财好色的小人,就把一批美女和珍宝,私下送给伯嚭,请伯嚭在夫差面前讲好话。
经过伯嚭在夫差面前一番劝说,吴王夫差不顾伍子胥的反对,答应了越国的求和,但是要勾践亲自到吴国去。
文种回去向勾践报告了。勾践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文种,自己带着夫人和范蠡到吴国去。
勾践到了吴国,夫差让他们夫妇俩住在阖闾的大坟旁边一间石屋里,叫勾践给他喂马。范蠡跟着做奴仆的工作。夫差每次坐车出去,勾践就给他拉马,这样过了两年,夫差认为勾践真心归顺了他,就放勾践回国。
勾践回到越国后,立志报仇雪耻。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气,在吃饭的地方挂上一个苦胆,每逢吃饭的时候,就先尝一尝苦味,还自己问:“你忘了会稽的耻辱吗?”他还把席子撤去,用柴草当作褥子。这就是后来人传诵的“卧薪尝胆”。
勾践决定要使越国富强起来,他亲自参加耕种,叫他的夫人自己织布,来鼓励生产。因为越国遭到亡国的灾难,人口大大减少,他订出奖励生育的制度。他叫文种管理国家大事,叫范蠡训练人马,自己虚心听从别人的意见,救济贫苦的百姓。全国的老百姓都巴不得多加一把劲,好叫这个受欺压的国家改变成为强国。
《孔子周游列国》
吴王阖闾在伍子胥、孙武的帮助下,大败楚国,声势很大,连中原一些大国都受到威胁,首先受到威胁的是齐国。齐国自从齐桓公死后,国内一直很不安定。后来到齐景公当了国君,用了一位有才能的大臣晏婴当相国,刷新朝政,齐国又开始兴盛起来。
公元前500年,齐景公和晏婴想拉拢邻国鲁国和中原诸侯,把齐桓公当年的事业重新干一下,就写信给鲁定公,约他在齐鲁交界的夹谷地方开个会。
那时候,诸侯开会,都得有个大臣当助手,称做“相礼”。鲁定公决定让鲁国的司寇(管司法的长官)孔子担任这件事。
孔子名叫孔丘,是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陬音zōu)人。他父亲是个地位不高的武官。孔子三岁上就死了父亲,靠他母亲带着他搬到曲阜住下来,把他抚养成人。据说他从小很爱学礼节,没有事儿,就摆上小盆小盘什么的,学着大人祭天祭祖的样子。
孔子年青时候,读书很用功。他十分崇拜周朝初年那位制礼作乐的周公,对古礼特别熟悉。当时读书人应当学的“六艺”,也就是礼节、音乐、射箭、驾车、书写、计算,他都比较精通。他办事认真。开头他当过管理仓库的小吏,物资从来没有缺少;后来又当管理牧业的小吏,牛羊就繁殖得很多。没到三十岁,名声就渐渐大了起来。
有些人愿意拜他做老师,他就索性办了个私塾,收起学生来。鲁国的大夫孟僖子(僖音xī)临死时,嘱咐他的两个儿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到孔子那儿去学礼。靠南宫敬叔的推荐,鲁昭公还让孔子到周朝的都城洛邑去考察周朝的礼乐。
孔子三十五岁那年,鲁昭公被鲁国掌权的三家大夫——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轰走了。孔子就到齐国去,求见齐景公,跟齐景公谈了他的政治主张。齐景公待他很客气,还想用他。但是相国晏婴认为孔子的主张不切实际,结果齐景公没用他。孔子再回到鲁国,仍旧教他的书。跟随孔子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
到了公元前501年,鲁定公派孔子做中都(今山东汶上县)宰,第二年,做了司空(管理工程的长官),又从司空调做了司寇。
这一回,鲁定公把准备到夹谷跟齐国会盟的事告诉了孔子,孔子说:“齐国屡次侵犯我边境,这次约我们会盟,我们也得有兵马防备着。希望把左右司马都带去。”
鲁定公同意孔子的主张,又派了两员大将带了一些人马,随同他上夹谷去。
在夹谷会议上,由于孔子的相礼,鲁国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会后,齐景公决定把从鲁国侵占过来的汶阳(今山东泰安西南)地方的三处土地还给了鲁国。
齐国的大夫黎鉏认为孔子留在鲁国做官对齐国不利,劝齐景公给鲁定公送一班女乐去。齐景公同意了,就挑选了八十名歌女送到鲁国去。
鲁定公接受了这班女乐,天天吃喝玩乐,不管国家政事。孔子想劝说他,他躲着孔子。这件事使孔子感到很失望。孔子的学生说:“鲁君不办正事,咱们走吧!”
打那以后,孔子离开鲁国,带着一批学生周游列国,希望找个机会实行他的政治主张。可是,那个时候,大国都忙于争霸的战争,小国都面临着被并吞的危险,整个社会正在发生变革。孔子宣传的一套恢复周朝初年礼乐制度的主张,当然没有人接受。
他先后到过卫国、曹国、宋国、郑国、陈国、蔡国、楚国。这些国家的国君都没有用他。
有一回,孔子在陈、蔡一带,楚昭王打发人请他。陈、蔡的大夫怕孔子到了楚国,对他们不利,发兵在半路上把孔子截住。孔子被围困在那里,断了粮,几天都没吃上饭。后来,楚国派了兵来,才给他解了围。
孔子在列国奔波了七八年,碰了许多钉子,年纪也老了。末了,他还是回到鲁国,把精力放到整理古代文化典籍和教育学生上面。
孔子在晚年还整理了几种重要的古代文化典籍,像《诗经》、《尚书》、《春秋》等。《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集西周、春秋时期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其中有不少是反映古代社会生活的民间歌谣,它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尚书》是一部我国上古历史文献的汇编。《春秋》是根据鲁国史料编成的一部历史书,它记载着公元前722年到前481年的大事。
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他死后,他的弟子继续传授他的学说,形成了一个儒家学派,孔子成了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学术思想在后世影响很大,他被公认为我国古代第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