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侵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21 21:22:08
《廉颇负荆请罪》
秦昭襄王一心要使赵国屈服,接连侵入赵国边境,占了一些地方。公元前279年,他又耍了个花招,请赵惠文王到秦地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渑音miǎn)去会见。赵惠文王开始怕被秦国扣留,不敢去。大将廉颇和蔺相如都认为如果不去,反倒向秦国示弱。
赵惠文王决定硬着头皮去冒一趟险。他叫蔺相如随同他一块儿去,让廉颇留在本国辅助太子留守。
为了防备意外。赵惠文王又派大将李牧带兵五千人护送,相国平原君带兵几万人,在边境接应。
到了预定会见的日期,秦王和赵王在渑池相会,并且举行了宴会,高兴地喝酒谈天。
秦昭襄王喝了几盅酒,带着醉意对赵惠文王说:“听说赵王弹得一手好瑟。请赵王弹个曲儿,给大伙儿凑个热闹。”说罢,真的吩咐左右把瑟拿上来。
赵惠文王不好推辞,只好勉强弹一个曲儿。
秦国的史官当场就把这事记了下来,并且念着说:“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赵王在渑池相会,秦王令赵王弹瑟。”
赵惠文王气得脸都发紫了。正在这时候,蔺相如拿了一个缶(音fǒu,一种瓦器,可以打击配乐),突然跪到秦昭襄王跟前,说:“赵王听说秦王挺会秦国的乐器。我这里有个瓦盆,也请大王赏脸敲几下助兴吧。”
秦昭襄王勃然变色,不去理他。
蔺相如的眼睛射出愤怒的光,说:“大王未免太欺负人了。秦国的兵力虽然强大,可是在这五步之内,我可以把我的血溅到大王身上去!”
秦昭襄王见蔺相如这股势头,十分吃惊,只好拿起击棒在缶上胡乱敲了几下。
蔺相如回过头来叫赵国的史官也把这件事记下来,说:“某年某月某日,赵王和秦王在渑池相会。秦王给赵王击缶。”
秦国的大臣见蔺相如竟敢这样伤秦王的体面,很不服气。
有人站起来说:“请赵王割让十五座城给秦王上寿。”
蔺相如也站起来说:“请秦王把咸阳城割让给赵国,为赵王上寿。”
秦昭襄王眼看这个局面十分紧张。他事先已探知赵国派大军驻扎在临近地方,真的动起武来,恐怕也得不到便宜,就喝住秦国大臣,说:“今天是两国君王欢会的日子,诸位不必多说。”
这样,两国渑池之会总算圆满而散。
蔺相如两次出使,保全赵国不受屈辱,立了大功。赵惠文王十分信任蔺相如,拜他为上聊,地位在大将廉颇之上。
廉颇很不服气,私下对自己的门客说:“我是赵国大将,立了多少汗马功劳。蔺相如有什么了不起?倒爬到我头上来了。哼!我见到蔺相如,总要给他个颜色看看。”
这句话传到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装病不去上朝。
有一天,蔺相如带着门客坐车出门,正是冤家路窄,老远就瞧见廉颇的车马迎面而来。他叫赶车的退到小巷里去躲一躲。让廉颇的车马先过去。
这件事可把蔺相如手下的门客气坏了,他们责怪蔺相如不该这样胆小怕事。
蔺相如对他们说:“你们看廉将军跟秦王比,哪一个势力大?”
他们说:“当然是秦王势力大。”
蔺相如说:“对呀!天下的诸侯都怕秦王。为了保卫赵国,我就敢当面责备他。怎么我见了廉将军倒反怕了呢。因为我想过,强大的秦国不敢来侵犯赵国,就因为有我和廉将军两人在。要是我们两人不和,秦国知道了,就会趁机来侵犯赵国。就为了这个,我宁愿容让点儿。”
有人把这件事传给廉颇听,廉颇感到十分惭愧。他就裸着上身,背着荆条,跑到蔺相如的家里去请罪。他见了蔺相如说:“我是个粗鲁人,见识少,气量窄。哪儿知道您竟这么容让我,我实在没脸来见您。请您责打我吧。”
蔺相如连忙扶起廉颇,说:“咱们两个人都是赵国的大臣。将军能体谅我,我已经万分感激了,怎么还来给我赔礼呢。”
两个人都激动得流了眼泪。打这以后,两人就做了知心朋友。
《有关虎门销烟的作文》
中华民族历来有着抵御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光荣传统,也不乏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虎门销烟》就是1839年,在第一个开眼看世界的民族英雄林则徐的率领下,给强行向中国推销鸦片的英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的历史壮举。
18世纪中期,为了掠夺中国财富,毒害中国人民,英、美、沙俄纷纷向中国推销鸦片。鸦片是一种麻醉性毒品,它会使精壮男子变成旅弱的“活尸”。帝国主义妄图通过这一罪恶的活动,使中国“无御敌之兵,且无可充偏之银’,永远把中国变成他们的殖民地。民族英雄林则徐清楚地看到鸦片的危害,多次上书道光皇帝阐明利害,要求禁烟。1839年,清政府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州禁烟。他大义凛然,面对强敌,无所畏惧,团结军民,共同斗争,通迫英美等商人交出鸦片230余万斤。6月3日,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销烟。
图片上,林猫徐指挥若定,全体军民雷厉风行,争相向石灰池内倾倒鸦片。一时间,团团浓烟腾空而起,直冲云霄,显示了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浩大气势和坚定决心。远处,一座座大炮装备齐整,一艘艘战舰整装待发,一队队士兵威严地守卫在炮台上,随时准备迎战来犯之敌。
虎门销烟是我国反帝斗争史上飞光耀彩的篇章,是一座不朽的爱国主义的丰碑,它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
《抗日战争作文600字》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不宣而战,在我国东北策划了“九·一八”事变,悍然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此后,日本以“九·一八”事变为开端,展开了疯狂的全面侵华战争。在民族危亡的关头,中华民族团结在抗日统一的战线旗帜下,同仇敌忾,奋起抗争。从“八百壮士”血战淞沪到台儿庄的杀敌大刀;从敌后武工队到铁道游击队;从黄土岭击毙日军“名将之花”到百团大战……中华民族的抗日烽火使骄狂一时的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经过14年英勇斗争和浴血奋战,中国人民以落后的武器装备,打败经济实力和军事装备远比自己强大的敌人,创造了半殖民地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奇迹。这一惊天动地的伟业,使中华民族一雪百年耻辱,在世界上展示了新的形象。
是的,我们通过战争击退了日本鬼子;通过战争保卫了祖国的领土;通过战争捍卫了民族的尊严!可为了它,我们付出了多么惨重的代价?这次战争,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仅南京大屠杀就死伤了30多万人。据统计,死难者流出的鲜血达1200吨,尸体可以装满2500节铁路车厢!在很多人的眼中,不论正义的或是非正义的战争,对于人民,对于国家都是一场灾难!因此,人们乞求和平,反对战争。
纵观人类历史长河,,战争的阴影从来未离开过地球。据不完全统计,从公元前3200年到公元1964年这5164年中,世界上共发生战争14513次,只有329年是和平的。这些战争使36.4亿人丧生。损失的财富折合成黄金可铺一条宽150公里,厚10米,环绕地球一周的金带。这是一组多么令人惊心的数据啊!
世界何时才能铸剑为犁?
《小学四年级看图作文》
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
“轰”的一声巨响,火车站的候车室瞬间倒塌了。车站里那成千上万的人们惊惶失措,逃的逃,叫的叫,哭的哭,乱成一片。顿然间,硝烟滚滚,血肉横飞。
这时,从被炸的候车室的废墟和碎片中传来一个幼儿的哭声,闻声过去,一个三、四岁的男孩正坐在废墟里,他的周围都是血肉模糊的尸体,他身上也都溅满了血。那男孩显然已被周围发生的一切吓怕了,他一脸惊慌,眼睛瞪得大大的,满脸都是灰尘,还张着大嘴拼命地哇哇啼哭着,连脖子、脸上的青筋都露出来了。这个可怜的孩子是在用他那拼命的哭声找寻自己的爸爸妈妈,找寻自己熟识的亲人。然而,这凄惨的哭声没有惊动他的爸爸妈妈,没有惊动他的亲人。唯一的答案,就是这些亲人已被日本侵略者的炸弹夺去了生命。
头顶上敌人的轰炸机还在盘旋着,一枚枚炸弹继续攻击着,地上的人们死的死,伤的伤,小河里血流成河悲惨得难以想像。就在这时,他听到他旁边的废墟里,传来一个微弱的声音,他知道,这是他妈妈的声音。于是,他拼命爬过去,手上、脚上都被碎片划破了一道道口子,鲜血在流,可他全然不顾,一个三四岁的孩子一下子仿佛成了一个懂事的小大人,因为他有一个希望,一定要看看妈妈,一定要把妈妈救活。终于,小男孩爬到了妈妈身边,看到妈妈一脸的鲜血,小男孩赶紧伸手去帮妈妈擦,妈妈从牙缝里挤出两面个字“孩子”就断了气。就这样,本来一个幸福的家庭由于日本侵略者的轰炸,这个孩子成了孤儿。
这个孤独、可怜的孩子,他以后的生活又会如何?相信他会记住这段历史,发奋读书,为振兴中华而不懈努力。
《初中毕业前夕》
1950年夏,美国支持南朝鲜大举侵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10月,战火烧到鸭绿江边。面对这种形势,学校组织了“我们应当怎么办”的大讨论。有的同学认为事不关己,不必理它;有的认为没打我们,师出无名;有的认为美国强大,我们支持朝鲜,无济于事,还会引狼人室。大家各抒己见,争论十分热烈。学校因势利导,向学生进行国际主义教育。大家渐渐统一了思想,认识到应当发扬国际主义精神,出兵援朝。今天回忆起来,当时那种开放式的政治教育方法,对于深化教育效果,起了很大作用。
不久,党中央发出了抗美援朝号召,阐明了“唇亡齿寒”、“户破堂危”和帝国主义是纸老虎的道理。同学们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走上街头宣传,说快板,打腰鼓,演活报剧,做讲演,宣传抗美援朝的伟大意义。我当时是演讲员,有时一天讲十几次,嗓子都哑了,但心中很愉快,觉得自己和祖国联系在一起了。
1951年夏,我初中毕业前夕,党中央、毛主席为了建设现代化的军队,有力支援抗美援朝战争,决定大办军校,招收地方中学生人校学习。面对着贴在教导处公布栏内各军校的招地方中学生人校学习。面对着贴在教导处公布栏内各军校的招生简章,我内心很不平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主人公保尔的关于人生意义的铭言,母校师长的谆谆教海,抗美援朝宜传的深刻教育,团员干部的带头作用......一齐涌上心头。我没有同家中父母商量,就毅然报了名。不久,我被批准参军了,面对祖国的信任,人民的期望,我十分激动。学校在礼堂为参军同学开了欢送会。初三(1)班也为我们六位参军同学开了送别会。张兆和先生用她徽薄的薪水为我们六人每人买了一本《论共产主义教育》。她鼓励我们发扬母校光荣传统,做一名军校的好学生,立志报国。她像慈母一样,眼睛里闪着泪花,同我们一一惜别。随后,我们告别了母校,告别了朝夕相处的师长和同学,到北京大学工学院集中。7月14日晚,在中山公园音乐堂,解放军总政治部和北京市委为北京参军的学生举行了隆重的大会。
散会后,在返回集中地的路上,我们以一种自豪和悲壮的心情欣赏着故乡的夜景。军车飞驰,新月如钩,迎着仲夏的夜风,大家不约而同地唱起了《共青团员之歌》:听吧!战斗的号角发出警报,穿好军装,幸起武器。青年团员们集合起来,踏上征途,万众一心,保卫国家。我们再见了,亲爱的妈妈!请你吻别你的儿子吧,再见吧,妈妈,别难过,莫悲伤,祝福我们一路平安吧。……次日,我们身着军装,分别踏上了各自的征程。那一次,初三年级共有25名同学被批准参军,大部分被送人军委通信学校学习。
停笔之前,我又翻开了珍藏了半个世纪的当年参军时请母校老师和同学留言的笔记本,张兆和先生的嘱咐再一次出现在眼前:“争取做一个时时刻刻不忘记最大多数人民最大利益的新时代的青年战士。张兆和,一九五一七。十一。”先生赠言情景,恍若昨日。离开母校已半个世纪,我已两龚斑白,回首往事,虽亦平常,但非庸碌。且可自慰者,没有愧对祖国的期望,没有愧对母校的教育,没有愧对恩师的嘱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