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初逢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25 13:54:47
《初逢诚实的自己作文600字》
花儿谢了几度,草儿绿了几回,圈圈年轮镌刻着春风的印记,泛黄的日记本抹不掉那一段难忘的回忆,因为在那一次,我初逢了诚实的自己。
以前我是一个不诚实的孩子,做错了事,老师、父母问是不是我干的,我全不说实话。跟别人换东西,别人给我一个真的,我给他一个假的,还口口声声对别人说“借给我三元,明天还。”实际上从来没还过。
可那件事,让我的行为发生了大逆转。
那天,妈妈给了我十元钱,让我自己去买文具。到了文具店,里面人来人往,我选好东西,刚找到老板准备付钱,他就被一个顾客给叫走了,当老板回来时,顺手找给我五元钱,说:“这支笔五元,找你五元吧。”我心想,老板这人肯定是忙糊涂了……要不,趁此机会直接收下算了,我兜里的十元还可以用来买其它东西……就这样,我选择了装糊涂,收下钱,头也不回地走了。
刚出门,被老板叫住了,我心里一惊:是不是老板发现了?没想到老板把笔递给我说:“同学,你忘记拿笔了。”我接过笔,心理一阵愧疚,当时的表情一定很尴尬。这位老板对我这么好,我却想坑他十元钱,这是人干的事儿吗?不行,我得还回去……于是,我把兜里的十元钱递给老板,并向他说明了情况。老板非但没批评我,还夸我是一个诚实的孩子,周围的人也纷纷朝我竖大拇指。我的心一下子就解放了,感谢老板的宽容,是他用那双有爱的手为我推开了诚实的大门,让我初逢了诚实的自己。
阳光照在了花儿上,照在了草儿上,照在了岁月的圈圈年轮上,也照亮了我诚实的内心。很庆幸,那一刻,我初逢了诚实的自己。
《我的外语老师》
初逢彼得是一年半前的一天下午。
那天,在小班教室里,我们静静地等候着外籍教师的到来。一会儿,进来的是一位身着灰黑色中式上装,下着一条牛仔裤,头发略显花白的中等个子的中年人。面对他这身“中外合资”式的打扮,我们都忍俊不禁。
彼得看了看自己的打扮,耸耸肩,爽朗地笑起来。他整整衣服,用纯正的英语对我们说:“我就是彼得。”师生的友谊便从那一刻起持续至今。
先生常笑,以致于批评我们时,也常常带着一丝微笑。记得有一次,在口语课上,我和同桌单撒在窃窃私语。彼得老师看见后,马上话锋一转,说:“同学们,我们都在哪儿啊?”他装作没看见,好似很随意地说。“在教室里。”同学们不假思索地回答,却又感到莫名其妙。“不,不,不,我不认为。”他一边说,一边吐着舌头,闭起眼睛,右手的食指在胸前晃来晃去,意思是“不”。“其他的同学都在教室里,但有两个人的心不在教室里。可能飞到了足球场上,也可能飞到了家里。”一边说着一边指着自己的心,然后又做出飞翔的动作。“同学们,听好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句型:表示一部分人在干什么,而其余的又在干什么,好,请看黑板。”几句看似随意却又略带讽刺的话使我和单撤无地自容,也使同学们捧腹大笑。清脆的笑声在教学大楼中久久回荡……
先生也有不笑的时候。
记得有一次,彼得先生与我们谈到了国家。我们谈了“美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还有先生的故乡“澳大利亚”和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国”,正谈得火热,先生突然问:“哪个国家最好呀?!”话音刚落,我们便异口同声地说:"America(美国)”先生不知为何,脸似乎阴沉了下来:“你们
为什么觉得美国好?”这一问,犹如往油锅里撒了把盐,我们“嶙里啪啦”地说个没完:“美国地方大呀!”“美国人收人高。”“美国人房子大。”“美国买东西便宜。”“美国人都有轿车。"…… "OK!stop(好!停)”彼得先生第一次那么大声地叫嚷,“那你们将来想去美国吗??""Of course(当然)!”同学们兴奋地答道,三三两两地讨论了起来,一个个高兴得好似已经来到了美国。"No! You are allwrong.(不!你们都错了。)”先生那常带笑容的脸,第一次露出怒意!“美国固然好,但你们要记住:祖国是最伟大的,最美丽的。虽然,现在中国的经济比美国差,但中国有一古话:‘子不嫌母丑。’富强靠你们创造,中国的希望在你们身上。”先生这一席慷慨激昂的话,在我的心头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一晃一年过去了,彼得先生即将回国。
临别前,我与盛敏杰去老师住处为他送行。
记得那是一间并不大的房间,就在我们宿舍楼的顶楼。书房内的布置极为简朴,除了一张床、两张红木椅子外,就只有那高大的书架立在一旁。我们尝试着用英语和先生交谈。不知何故,我们谈了很久很久,谈得异常火热与投人。
先生偶尔也提醒我们的发音,不时鼓励我们大胆地讲,不要胆怯,还说我们进步很快。
当谈及他为什么回国时,他的语调慢了下来,轻轻地“唉”了一声,他耸耸肩,双手一摊,摆出一副无可奈何的姿势:“我爱你们,爱这儿火热的生活,更爱你们祖国的风土人情。但,但……”彼得先生显然动情了,便咽着说:“我,想家人……这……这可能就是你们所说的思乡之情,人皆有之吧!”
先生走了,带着他的依恋,也带着我们对他的祟敬走了,但他的话语却时时在我耳旁响起:“思乡之情,人皆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