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词人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22 03:25:33
《最美的词人李清照450字》
群殴掠过水面,指尖划过湖面,一束长发飘扬,一丝醉意映衬晚霞,夕阳也只剩下半边,焦虑围绕着一艘小舟,小舟之上,一位彩衣飘逸的女子,手中的浆在水面上溅起了浪花,在渺茫的薄雾中,女子的容颜变得清晰,那便是李清照。
推开你心灵的大门,纸墨的香气扑面而来,优雅的琴声传入耳边,在这诗词的海洋中,你一身傲骨,飘向思想的极限,然后,他走进了你的世界,一对凤凰便一起飞向天空的边际,一道闪电划过,击中了你们稚嫩的双翼,你们便迷失了方向,在风雨中,他的羽毛黯淡下来,无尽的寂寞和虚伪的面孔是拼尽一切所能换来的,也仅仅只有这些,在这一点点的愁绪中,
一颗星星悄无声息的坠落了,坠落在了海洋的深处。
在坠落的同时,你身上的光芒大增,给与人们黑暗中的光,这光的背后,是多么动人心弦呀:一阵秋风吹过,一朵朵淡淡的黄花落霞,小窗边,一个孤独的身影,正仰望着天边那寥落的大雁,大雁羽翼边的金月中,映衬着: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那是你用全部心血换来的一杯用极致之愁所换来的泪酒,苦涩而又悲沉,一饮而尽,被那万点愁苦而流出真诚的泪水,融入那冰冷的玉杯。
凑齐你心中的愁绪,拼在一起,用力甩向明亮的蓝天,让轻风带着它飞向遥远的北边。
《最美的词人—李清照400字》
是她吟出了“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平淡、自然的优美境界,是她作出了“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离愁别恨的相思之情是她唱出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她率直、开朗,她深情细腻,她高傲倾城,她就是女中真丈夫,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
李清照的一生,有快乐,有悲伤,有幸福,也有寂寞,她少女时期,自是花中第一流,年少成名,她中年时期,流水落花春去也,不行丧夫,她老年时期,风佳尘香花已尽,孤独终老。
因为李清照的一个愁字,所以有了“莫道销魂,卷帘西风”的心酸苦楚,有了“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肝肠寸断,有了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凄凉婉转。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她在一个又一个梧桐夜雨之时,更添愁思,看着满地黄花堆积,愁损容颜,悲苦已极,看窗外细雨,无一不是生愁,助愁,牵愁,“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她在一个又一个春秋,思绪万千,换上便装,划船游玩,喜悦的背后,蕴藏着相思的泪水,她感情至深,寂寞坚强。
李清照的美,美在容颜,美在心灵,也美在才华,她以平民之身,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念爱情之尊,这就是最美的词人——易安居士李清照。
《我最喜欢的词人辛弃550字》
今天我要介绍的词人是辛弃疾。辛弃疾一出生就住在金兵占领的地方,所以辛弃疾从小的梦想就是打败金国,收复失地。可南宋朝廷不愿意出兵跟金国打仗,所以辛弃疾只好把笔当作剑,用诗词来表达自己想要奋力抗金的心情。因为辛弃疾是军人出身,所以他的词一般都非常豪放。
辛弃疾写了很多词,可我最喜欢他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下灸,五十弦翻塞外省,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主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这首词主要讲的就是军中生活。辛弃疾一开始在酒醉的时候看着自己的宝剑,梦到了吹着号角的军营。把烤牛肉分给众多部下,各种乐器响了起来。这就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的场景。战马像的卢马一样飞快,弓箭就像惊雷一样响。我多么想要帮国君把失败收复,变成一位千古名将!可自发已长满了我的头。这首词前九句写着军中生活,正在词的顶峰,辛弃疾却从顶峰掉到地底,体现出现实的残酷。本词突破了词的境界,原本一首词只讲一个意思,而辛弃疾却把这首词写成了两种意思。辛弃疾可真是一位有创意的词人啊!
辛弃疾给我们留下众多美妙的词,给我们去品读。我们要知道辛弃疾虽然没有打败金国,但他用笔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深含道理的词,我们一定会永远把他记在心上!
《成长的烦恼作文600字》
宋代豪放派词人辛弃疾曾经说过:“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大人们也总是说:“小孩子是最无忧无虑的。”殊不知我们也有许多成长的烦恼。这些烦恼有的来自于学习的压力,有的来自于家长上的种种要求,还有的来自于同学相处中的困惑……我成长中的烦恼是巨大的学习压力。
我想起自己小的时候,生活是多么轻松,无忧无虑,自由自在,身边根本没什么烦恼。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我生命之舟面临前面的海浪也更大了,海面也更波折了。特别是我升入小学六年级,作业更多了,压力更重了,烦恼更大了。往日那个无忧无虑的我已经荡然无存了。
每天放学回家,我书桌上的作业堆得像小山似的。我不敢去玩,不敢看电视,更不敢去看自己喜爱的课外书。我怕自己的作业完成不了,只能拼命让自己的笔在本子上蠕动着。每当晚上复习时,我望着一大堆的书,真不知道该去复习哪一科,是语文?是数学?还是英语?还是……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话在上小学以来一直伴随着我。偶尔一次考试的失败,老师便会严厉地批评:“你怎么回事?只考了这么点,看看这么简单的题目,你都不会。再看看这个,我上课都讲过的呀!真不知道你上课干什么去了?你太令我失望了……”此时,烦恼与失败同时涌上我的心头。当时,我多么想得到一点安慰,而换来的是家长的责骂、老师批评,真是烦死了!
学习上的沉重负担,再加上父母和老师对我们的殷切期望,给我们增加了更多的烦恼。阳光总在风雨后。也许,只有这样经历风雨的我们,才能真正成长,才能真正领悟人生的哲理……
《女词人李清照》
金兵横行中原,但是南宋王朝却没有丝毫抵抗的准备,宋高宗在行都扬州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公元1129年正月,金将宗翰带兵南下,接连攻下许多城池,沿路南宋官员降的降,逃的逃,金兵前锋很快渡过淮河,逼近扬州。
宋高宗正在扬州行宫寻欢作乐,听到金兵打来,才手忙脚乱带了五六名亲信太监,骑上马,一口气狂奔到江边,找到一只小船,连夜渡江。金兵在扬州大肆烧杀抢掠,最后放火把扬州烧成一片焦土,才满载掠夺到的财宝退回北方。
宋高宗逃到临安,把黄潜善、汪伯彦撤了职,南宋朝廷发生了一场内讧。金太宗见南宋王朝腐败可欺,这年十月,又派大将兀术大规模南侵,占领了建康(今江苏南京)。宋高宗听说金兵追来,又从临安逃到越州(今浙江绍兴),从越州逃到明州(今浙江宁波)。兀术带兵紧紧追赶,宋高宗走投无路,就乘着海船,漂洋过海逃到温州。直到金兵北撤,才回到临安。
金兵南下的残暴掠夺,宋王朝的腐朽昏庸,给人民带来了说不尽的苦难,许多人家遭受了家破人亡的痛苦。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也有同样的悲苦遭遇。
李清照是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是我国著名女词人。她父亲李格非也是个文学家,在宋徽宗时期做过官,因为为人正直,又是苏轼的学生,受到蔡京的打击。李清照从小受父亲的熏陶,十分爱好文学,喜欢吟诗作画,特别是作词方面,有很高的成就。十八岁那年,她结了婚。她的丈夫赵明诚也是个官家子弟,夫妻俩志同道合,除都能诗善文外,还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收藏金石(古代铜器和石碑上镌刻的文字书画)。这些文物既是我国古代的精湛艺术,又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材料。
那时候,赵明诚还在京城太学里读书。赵、李两家虽然都担任不小的官职,但不是豪富人家,没有多余的钱让他们购买文物。这并不影响他们对金石的追求。每逢初一月半,赵明诚请假回家,就拿了些衣服到当铺里去押半吊钱,到大相国寺去。
大相国寺是东京最大的佛寺,那里经常举行庙会,在庙会上,摆满着各种商品,也有出卖书籍、古玩和碑帖字画的。赵明诚在那里,看到中意的碑文字画,就买下来。回到家里,和李清照一起细细整理、欣赏。夫妻俩把这件事当作他们生活上的最大乐趣。
过了两年,赵明诚当了官,他把所得的官俸几乎全花在购买金石图书上,他的父亲有一些亲戚朋友在国家的藏书阁里工作,那里有许多外面没有流传的古书刻本,赵明诚通过这些亲友,千方百计把它们借来摹写。这样日积月累,他们家收藏的金石书画越来越多。李清照建立了书库大橱,编好目录,发现有一点污损,一定随时整理好。经过将近二十年的努力,赵明诚完成了一部记载古代历史文物的著作,叫《金石录》。
在国家动荡的年代,要埋头整理文物已经不可能了。东京被金兵攻陷的时候,李清照和赵明诚还在淄州(在今山东省)。不久,风声越来越紧,李清照跟着赵明诚到了建康。他们把最名贵的金石图书,随身带走了十五车。后来金兵攻下青州,李清照留在老家的十几间文物,竟被战火烧成一堆灰烬。
到了建康以后,赵明诚接到诏令,被派到湖州当知府。那时候,兵荒马乱,李清照不可能跟他上任。临走时候,李清照问丈夫说:“万一金人再打过来,我该怎么办?”
赵明诚坚定地说:“瞧着办吧。实在不行,你把家具衣被先放弃了;再不行,把书画古器丢了;但是有几件珍贵的古代礼器,你可一定得亲自保护好,要看作自己生命一样。”
想不到赵明诚这一去,就得了一场疟疾死去了。
李清照死了丈夫,她的伤心可别提了。但是最要紧的还是继承丈夫的遗志,把文物保护好。赵明诚有个妹婿在洪州(今江西南昌),那时候李清照身边还有图书二万卷,金石刻本二千卷,就托人带到洪州。没有多久,金兵打到洪州,这些文物又不知去向。
赵明诚病重的时候,有个名叫张飞卿的学士来看望他,随身带着一个玉壶。李清照是善于鉴别文物的人,一眼就看出那玉壶并不真是玉制的,而是一种玉石制品。后来,张飞卿把那个壶带走了。赵明诚死后,有人捕风捉影说赵明诚把名贵文物送给了金朝人。这种谣言使李清照大为冤屈,她想找朝廷申诉,但是宋高宗的小朝廷已经逃之夭夭了。
李清照为了逃难,到处奔走。到她在绍兴定居的时候,她身边的文物散失的散失,被偷的被愉,只留了一些残简零篇了。
国家山河的破碎,珍贵文物的散失,对李清照的打击实在太大了。她把国破家亡的痛苦写成了许多诗词,她的词在艺术上有很高成就,有的还富有爱国精神。她在一首诗里表达了她对南宋统治者渡江南逃的不满。诗中说: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是个博学多才的人,但是他在地理上却出了一个不小的差错。原来黄州的赤壁并不是周瑜火烧曹军的地方。三国的赤壁在现在武汉的上游,而黄州却在武汉下游。不过,黄州的赤壁却因为苏轼这一个差错出了名。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大文学家,就称它为“东坡赤壁”。
《最美诗词人》
对我来说,诗词是什么?是中国文化几千年的传承,带领着我们来到古人的世界里一探究竟;是一个五彩斑澜的万花筒,带着我们领略世界的美好。
提到诗词,我不禁回想起诗词大赛中的一位位选手。有句话说得好“青出于蓝胜于蓝”,我想,这正是用来形容那位年仅五岁半的参赛选手——王恒屹。别看他个子那么小,可是他的内心却非常强大,年仅五岁的他识字量超过三千字,会背的诗词将近五百首,相当于一个成年人的量。记得他上台的时候,一点也不紧张,五道题答得全对,虽然最后还是没能当上擂主,但是他的表现让在座的评委都为之震撼,我也在电视机前为他拍手叫好。我相信,有这样的人才,我们的祖国将会变得越来越好。他是当之无愧的最美诗词人。
在我心目中,还有一位最美诗词人,他就是曾经连续三期当上擂主的选手,也是我的偶像——彭敏。记得他在诗词大会的经历真是跌宕起伏,九死一生,总之可以用五个字来形容“浮沉沉浮沉”,他开始是从预备团杀出来的,好不容易当了三期的擂主,又被别入杀回到预备团,总之是历经千辛万苦才来到总决赛。不过我依然很佩服他,因为他在场上是那样冷静、沉着,不让对手有丝毫翻身的机会,自己占有绝对的优势,而且他的知识储备非常广,在飞花令中以二比零的优势完胜对手,真不愧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每当他胜利一次,我都忍不住叫起来,为他欢呼,从那时起,我就把他当作我的榜样,向他学习。
说到彭敏,我就不得不提起那个把他杀回预备团,又连坐四期擂主的颜值担当——郑坤健。记得开始我对他的印象并不好,因为他把我的偶像打回了预备团。但是后来,他用他的实力改变了我对他的看法,他跟攻擂者对抗的时候,总是突然翻盘,一下子从劣势变成了优势,真是“才高八斗胜子建,学富五车如东坡”,而且他只有仅仅十六岁的年纪,就当上了四期擂主,前途不可限量。在我心里,他也是最美诗词人。
诗词,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就像黑暗中的月亮,让我们不再迷茫。加油,最美诗词人!
《一代枭雄,不肯过江东》
宋代爱国词人辛弃疾“浪淘沙”中这样写道:不肯过江东。玉帐匆匆。至今草木忆英雄……
悲壮乎?一代枭雄竟兵败楚河,逃至乌江,下属劝其急渡。羽却曰:“我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上,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我,我有何面目见之?”遂自刎。
站在历史的潮河中,西楚霸王项羽算是一个悲情人物,“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他,年少时是何等的意气风发?何等的神采飞扬?他的巨鹿之战堪称奇迹,他破釜沈舟般的大无畏,置死地而后生的计谋策略,一举歼灭了四十万秦军。
巨鹿之战使他一举成名,力拔山兮气盖世之雄韬武略,又有誰能比拟?他的勇猛与果敢,让秦军一败涂地,五万对四十万的悬殊兵力,项羽打败了秦军,做到了战术的极致运用。
西楚霸王的战绩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就像一头狼,凶悍勇猛,而他个性中的残暴此时更是一览无遗,尤其是襄阳屠城,火烧阿房宫,渐渐地让他失去了民心。
他的暴虐程度,恐怕不亚于秦始皇,也许这就是西楚霸王的性格弱点,连13岁的黄小孩都说“得民心者得天下”,他的“霸”只会一时有震慑力,难以持久,所以项羽注定是末路英雄。
纵观历史,“霸道”“暴虐”立威的当权者朝政,似乎都很短命?秦朝如此,隋朝亦如此……
其实,内心深处我对项王是十分的同情与惋惜,他的失败是个人意志在历史规则面前的失败,面对言而无信的刘邦,“鸿沟协议”如一纸空文,自古就有“兵不厌诈”之道理,面对刘邦的狡诈,他还是稚嫩太多,天真太多。
项羽的不肯过江东是否真的愧对江东父老,八千子弟?是否因为“天下凶凶,皆苦于你我之争”?如果真的以“自刎”的方式来换取天下太平,换得老百姓的安居乐业,化干戈为玉帛,那么他真的是顶天立地的“失败英雄”了。
风雨渗透历史,时空以凌厉的巨笔,涂抹着世间万物。常言道:胜败乃兵家常事,为何项羽却会选择这样一种悲壮的方式结束自己的一生?
其实,卷土重来又怎样,还不是血河更加膨胀,尸山更加巍峨,战争更加激烈,气势更加磅礴!
项羽的死是生命的一道程序。项羽拔刀自刎的瞬间造型,即透露出豪气干云的悲壮,又隐示英雄末路的无奈,是一种天要亡我的无奈。即使他想卷土重来,但是他的个性骄傲自负,他无颜面对自己的父老乡亲,所以他选择了以决然的自刎来结束生命。
我常常充满疑惑,为何千百年来人们把同情的目光都掷给项羽?以哀怨的思绪诉说着西楚霸王?其实他有很多缺点:骄横跋扈,刚愎自用,心胸狭隘等等,但为何人们却对他情有独钟?
也许历史总是偏心眼的,常常把同情之泪洒向失败者的遗骸上,我想可能更是一种情结,24岁起兵,25岁破釜沉舟,26岁封诸侯称霸天下,30岁自刎乌江,轰轰烈烈的一生短暂却光辉,让人不得不怜惜。
因为年轻,所以轻敌;因为骄傲,所以狂妄;因为失败,所以无颜。他如若效仿越王勾践,养精蓄锐,肯过江东,或许历史真的会改写。
因为贵族出生的他死要面子,当年随他出征的八千子弟,如今有几人生还?所以他的选择是性格使然,注定他是一个失败英雄。
一道血色残阳,那一瞬间,世界仿佛停止了呼吸,一代枭雄倒在了乌江边。壮烈与苍凉,他的勇猛无敌,满腔热血点燃了一道亮灯,其光芒穿透了两千多年,辐射着整个华夏大地。
历史远去了,留下了许多谜团,我站在城市的一角仰望天空,为何项羽的死会如此回肠荡气,傲然屹立于历史的画廊?
而我只能选择静默,慢慢地思索……
《关于友情的格言警句》
“朋友”这个词人人都挂在嘴上,但是真正的友谊却很罕见。 —— 费德罗
世上友谊本罕见,平等友情更难求。 —— 培根
中断了的友谊,应当说本来就没有友谊。 —— 普卡利西尔
友谊应当是不朽的。 —— 蒂特·李维
不论是多情的诗顺,漂亮的文章,还是闲暇的欢乐,什么都不能代替无比亲密的友情。 —— 普希金
友谊最致命的病患是逐步冷淡,或是嫌怨的不断增加,这些嫌怨不是小得不足挂齿,就是多得无法排除。 —— 塞·约翰逊
友谊之于人心其价值真有如炼金术上常常所说的他们的宝石之于人身一样。 —— 培根
在智慧提供给整个人生的一切幸福之中,以获得友谊最为重要。 —— 伊壁鸠鲁
友谊永远是一个甜柔的责任,从来不是一种机会。 —— 纪伯伦
在朋友交谈之间,语言需要当心。成年人更要步步为营,不传坏话,便可促进双方的友谊。减少是非是促进人际关系重要的一环,好话要多传,坏话一句也不传。 —— 三毛
爱是苛求的,因为苛求而短暂。友谊是宽容的,因为宽容而长久。 —— 周国平
友谊!你是灵魂的神秘胶漆;你是生活的甜料,社会性的连接物。 —— 罗·布莱尔
友谊的基础在于两个人的心肠和灵魂有着最大的相似。 —— 贝多芬
当了诗人的义务秘书,并得到诗人的宠爱,那情形就像一个投机商爱抚他的第一个入股人一样。这种伙伴式的关系,初露端倪时与友情颇为相似。 —— 巴尔扎克
竭诚相助亲密无间,乃友谊之最高境界。 —— 瓦鲁瓦尔
没有哪一种友谊的基础比有着一个共同的敌人更稳固。 —— 爱尔兰
有了朋友,生命才显出它全部的价值;一个人活着是为了朋友;保持自己生命的完整,不受时间侵蚀,也是为了朋友。友谊要像爱情一样才温暖人心,爱情要像友谊一样才牢不可破。 —— 穆尔·约翰
只要你想想一个人一生中有多少事务是不能仅靠自己去做的,就可以知道友谊有多少益处了。 —— 培根
友谊,好比一瓶酒,封存的时间越长,价值则越高;而一旦启封,还够一个酒鬼滥饮一次。 —— 梁晓声
友谊是对于自己的一种自由的幸福的许愿,把天然的同情行为永远不变的和洽,超出情欲、利害、竞争和偶然之上。 —— 阿仑
真正的友谊不是一株瓜蔓,会在一夜之间蹿起来,一天之内枯萎下去。 —— 夏洛蒂·勃朗特
像橡树般一寸寸成长起来的友情,要比像瓜蔓般突然蹿起来的友情更为可靠。 —— 夏洛蒂·勃朗特
所谓友情这种东西,存在于一切人的生活之中。假如一个人丧失了友情,那他可能无法生存在这个世界上。 —— 西塞罗
在“友谊”的机械装置上使用“礼貌”这种精炼油实为明智之举。 —— 科利特
人们结成友谊的原因很多,有出于自然的,也有出于契约的,有出于自身利益的,也有出于共同志趣的。 —— 杰·泰勒
既然我们都是凡人,就不如将友谊保持在适度的水平,不要对彼此的精神生活介入得太深。 —— 欧里庇德斯
飞黄腾达的路上一定点缀着破碎的友谊。 —— 威尔斯
友谊、活跃和青春的歌声会减轻我们的痛苦。 —— 空茨凯维支
友情是平等的人之间,离开利害关系所结的交际,而欺诈却是暴君和奴隶之间的卑鄙关系。 —— 歌尔德斯密斯
撇开友谊,无法谈青春,因为友谊是点缀青春的最美的花朵。 —— 池田大作
真正的友谊总是预见对方的需要,而不是宣布自己需要什么。 —— 莫洛亚
真正的友谊从来不会平静无波。 —— 赛维涅夫人
世界上没有比友谊更美好、更令人愉快的东西了;没有友谊,世界仿佛失去了太阳。 —— 西塞罗
友谊能增进快乐,减少痛苦。 —— 爱迪生
友谊之光像磷火,当四周漆黑之际最为显露。 —— 克伦威尔
真正的朋友不把友谊挂在口头上,他们并不为了友谊而相互要求一点什么,而是彼此为对方做一切办得到的事。 —— 别林斯基
虚伪的友谊有如你的影子;当你在阳光下时,他会紧紧的跟着,但当你一旦横越过阴暗处时,它会立刻就离开你。 —— 培根
友谊和爱情之间的区别在于:友谊意味着两个人和世界,然而爱情意味着两个人就是世界。在友谊中一加一等于二;在爱情中一加一还是一。 —— 泰戈尔
谁要是选择吝啬鬼做朋友或信赖自私和怯懦者的虚假友谊,谁就有被误解的可能。 —— 托·布朗
恶人的友谊一下子就会变成恐惧,恐惧会引起彼此憎恨,憎恨的结果,总有一方或双方得到咎有应得的死亡或祸根。 —— 莎士比亚
《李清照的故事》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可谓一代词宗。她的词作脍炙人口,冠绝千古,如一颗耀眼的星星,在文学的天空散发着永恒的光辉。而李清照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一名女子,也以她独立、自强的人格,超越了那个时代,成为千古女子的典范。
身为婉约派词宗的李清照,却写出了张扬着男子之气的诗作《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字里行间洋溢着巾帼气节,爱国风采。李清照之所以写这首诗,除了表达对于南宋朝廷软弱求存的投降主义的不满,还与她的丈夫赵明诚有关。
宋高宗建炎三年,即公元1129年二月份,御营统制官王亦预谋在江宁城内起兵作乱。赵明诚的部下李谟,得到了王亦要叛乱的消息,马上报告了赵明诚。说来也巧,这时的赵明诚已经拿到了调任湖州知州的调令。赵明诚认为自己不再是江宁知府,所以,这里的所有的事情都应该由新任的江宁知府来处置。李谟对赵明诚的“不作为”也没有办法。李谟当晚果断地处置了叛乱,击败叛军。天亮后,李谟去向赵明诚汇报昨天晚上的战况,结果发现赵明诚居然和另外两个江宁府的高级长官,趁天黑偷偷从城楼上悬下绳索逃走了。事后,赵明诚被撤职。李清照虽为一介女子,却非常有气节,她为丈夫的临阵脱逃感到羞愧。她是多么希望自己的丈夫能在国难当头之时建功立业啊。赵明诚被撤职后,二人继续沿长江向江西方向流亡。当行至乌江镇时,李清照得知这便是项羽兵败自刎的地方,不禁心潮难平,面对浩浩江面,吟下了这首著名的《夏日绝句》。而“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句则是着意讥讽自己丈夫的胆小怕事。赵明诚听着这铿锵有力的诗句,羞愧无比,甚是自责。
面对第二次婚姻的不幸,李清照坚决唾弃了张汝州,又表现出了大无畏的男子气概。李清照一生经历了两次婚姻。第一次是在十八岁与门当户对的赵明诚结为夫妇,成就了二十八年的美满姻缘,也成为羡煞众人的一段佳话。第二次的婚姻十分短暂,在赵明诚死去三年后的1132年,四十九岁的李清照再嫁张汝州。这一次的婚姻十分不幸,只持续了不足百天便离异收场。
李清照所嫁张汝舟,刚一接触也是个彬彬有礼的君子,对李清照百般示好,但结婚之后很快就露出原形。原来他是巧言骗婚,想占有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这些东西李清照视之如命。当张汝舟的要求不被满足时,便百般折磨李清照,欲置她于死地。李清照视人格比生命更珍贵,决定摆脱这小人。但在封建社会,女人要离婚谈何容易。无奈之中,李清照走上一条绝路,告发张汝舟的欺君之罪。原来,张汝舟曾将自己科举考试作弊过关的事拿来夸耀。这当然是大逆不道。李清照知道,只有将张汝舟告倒治罪,自己才能脱离这张罗网。但依宋朝法律,女人告丈夫,无论对错输赢,都要坐牢两年。这场官司的结果是张汝舟被发配到柳州,李清照也随之入狱。幸好负责审理此案的兵部侍郎翰林学士綦崇礼敬重清照的人格,并与赵家有亲姻关系,经他营救,李清照被拘押九天就被放了出来。在古代,一个女人,特别是像清照这样的读书女人的再婚又离婚,势必引起社会舆论的极大歧视。在当时和事后一些记载李清照的史书中,都是一面肯定她的才华,同时又无不以“不终晚节”、“无检操”、“晚节流荡无归”记之。还有后世不少敬重李清照的文人,故意淡化掩盖此事。其实,李清照再次追求自己的婚姻幸福似乎不合乎封建社会的妇道伦理,却合乎人性,而且与人格、气节无关,有什么羞耻可言呢?倒是李清照愤而“休”夫的气节令人赞赏,此举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怕是绝无仅有!这彰显了李清照鲜明的个性、独立的人格和嫉恶如仇的气节!
李清照与权倾朝野的秦桧夫妇沾亲带故,却行同陌路,不屑于攀附奸邪,表现出了可贵的高风亮节。秦桧妻子王氏是李清照的亲表妹。小时侯二人曾见过面,一起玩耍过,彼此大了,生疏起来。从史料上看,李清照没有半点与秦桧夫妇交往的记载,李清照及其夫君赵明诚的著作中,亦丝毫找不到关于彼此来往的文字记录。李清照在被张汝舟骗婚,与张动了官司时,也没有去求助于已贵为当朝宰相的秦桧,而是求助于反对秦桧的自己丈夫的远房亲戚綦崇礼……李清照晚年,漂泊江南,流离失所,靠变卖留存的文物及亲友的援助度日,生活十分艰难,但她始终未去“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表妹夫家求援。足见李清照是非分明,很有骨气。
《扬州瘦西湖游记》
南宋词人姜夔在《扬州慢》词中描写道:“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这首词引起了我对扬州无尽的遐思。二十四桥下波荡的明月与烁烁的红芍药,常常将我的思绪牵进那无尽的神往之中。扬州当是一位从流水和花瓣的意境中走出的淡妆美人,无须过多的装扮,只鬓边的一朵琼花,就令人心驰神往。今年,我们全家“烟花三月下扬州”,游览了瘦西湖公园。
瘦西湖位于扬州城区的西北,六朝以来即为风景胜地。正是柳条青青的好时节,长堤沿湖一带,无数株柳树宜泄出一派春的情致。如烟如梦的绿笼罩在枝头树梢,柔顺绵长的枝条在春风中微微舞动,掠起了一湖的涟漪。十里湖
光中,大虹桥、长堤春柳、小金山、白塔等著名景点逶迤相接,宛若夕一幅山水长卷。白塔是清代乾隆年间按北京的白塔仿造的,坐落在度西湖风景区的中心地带。蓝天白云下,水环树绕,典雅壮观。
湖水清凌凌的,氤氤氲氲的水汽浮着一层淡淡的绿色,整片湖水像一池透明的液体翡翠,在阳光下反射着诱人的绿光。
我们来到了五亭桥。五亭桥横卧在瘦西湖的清波之上。在拱形石桥的桥面上,五座桥亭翘檐攒尖,宛如五朵莲花亭亭玉立。在春风和艳阳中远远望去,如梦如诗,恍如仙境。它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已成为扬州城的标志。我们从五亭桥坐船去二十四桥。小船在水面上轻轻滑行着,两岸的景色向后缓缓退去。我用手拨动着水,遥遥地想一些什么,一时间竟不知身在何处。还是绿,一种清凌凌的绿,似乎有几分虚幻,又似乎有几分真实,那么近地在你眼前,在你手中,在你身下,令你情不自禁地想去握住它。
新建的二十四桥是一座石砌的国孔桥,因两边的石阶都是24级,与“二十四桥”的桥名相应。它轻巧地跨过一段窄窄的湖水,色的桥身与绿色的湖水辉映出一份雅意。它是如此之精巧,如此之细致,令人想到摆放在绿缎上的工艺品。南宋姜夔笔下的二十四桥是那么萧索凄凉,寄托了他对惨遭金兵破坏的扬州的无限伤感;而现在,这儿风光旖旎,游人如织,一派歌吹沸天的景象。
与杭州西湖相比,瘦西湖虽没有西湖的丰腆与雍容,却更具有清丽与幽雅。那种风韵与神采,涤荡着人们的心灵,竟也渐渐生出了一分空灵感,使游人的万种柔情一味地沉浸在楼阁掩映、岸柳依依的一湖清水中。扬州皮西湖的风致与情怀,恐怕是我再也无法抛却的、再也走不出的尘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