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出版社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18 20:13:59
《古代的姓名字号》
内容整理自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文化概说》,主编陈书禄,侵删。
姓与氏
姓本来是一个人的符号,现代人看得较轻,可以自由改名换姓,随便用笔名,子女可从父姓、亦可从母姓。古人则不然,因为姓与宗族、宗法、门阀、身份等制度有密切关系。
姓起源于母系社会,是一门母系氏族或部落的标志,生而只知母不知其父,所以是“女”字旁。远古的大姓,如姜、姚、姬、姒、妫等,都是“女”字旁。由于古代同姓不婚,所以娶妻必先知其姓。可见姓的最初作用是代表氏族并区别婚姻。
某个大姓后代繁衍多了,于是又派生出若干家庭,赐以支姓,这个支姓便是“氏”。随着母系社会发展为父系社会,姓氏便由女性中心发展为男性中心。随着阶级和国家的产生,姓氏的确立逐渐和宗法制相联系。天子封子弟为诸侯,诸侯再分封子弟为卿大夫,都要赐“氏”,亦即新的家族称号。商人的祖先是子姓,后来又分为宗氏、殷氏、来氏……鲁人的祖先是姬姓,三桓之后,又分为孟氏、仲氏、季氏。可见“氏”是用来代表家族和分辨贵贱的。先秦时期,天子有姓而无氏,诸侯、卿大夫有姓有氏,平民、奴隶无姓无氏,只有名。汉以后,姓氏逐渐合一,统称为姓或姓氏,平民亦开始有姓。
姓氏的名称来源不一,大致有以下情况:一是以动物为姓:马、牛、羊、龙、熊……可能姓就是该氏族的图腾;二是以封国封地为姓:周、齐、鲁、吴、楚、宋、韩、赵、魏、燕、秦等即是;三是以官职为姓:司徒、司马、司空、上官等;四是以职业为姓:贾、陶、车、巫、史等;五是以祖先爵位或谥号为姓:公孙、王孙、文、武等;六是以居住地方特征为姓:东郭、南宫、西门、江、池等;七是以少数民族的复姓的音译为姓:独孤、呼延、慕容、贺兰、尉迟、长孙等。古代汉族也有复姓,如端木、夏侯、诸葛、欧阳……
古代也可以改姓,一是少数民族受汉族影响而改姓。如北魏鲜卑族拓跋氏改姓元;二是皇帝为笼络少数民族或奖励功臣而赐姓,如汉末赐南迁匈奴族姓刘(刘渊、刘聪),唐末赐沙陀族姓李(李克用、李存勖)。唐初功臣徐勣赐姓李,明末郑成功赐姓朱;三是因避祸害而改姓,如汉代韩信的后代改姓何;四是未成年子女随母改嫁而改姓,成年后也可以再用原姓,如范仲淹小时随母改嫁姓朱,后恢复姓范(这叫“归宗”);五是女子未嫁用父姓,出嫁后增加夫姓,如王张氏、赵李氏……和尚不用俗姓,只用法名,名前往往冠以“释”字,也可以不加。道士一般用俗姓。
中国姓远不止“百家姓”。清人张澍研究,得姓5000余个。《中国人名大辞典》统计为4129个,最新统计有5000多个姓。
名与字
古人生三月而命名,男子年20 行冠礼而后取字,女子年15行笄礼而后取字。正式命名之前有乳名,又叫小名。如曹操小名阿瞒,刘禅小名阿斗。至今仍有起小名的习俗,为了使孩子易养育、避娇贵,多以贱物为名,如阿狗、阿毛、锁柱、铁蛋等。正式命名多有祝愿和纪念意义。多子女命名时讲究排行。先秦时同辈分按序排列分为伯仲叔季,即老大老二老三老末,如伯夷、仲由、叔齐、季礼等名就是排行名。若辈分不同,则按辈分不同亦有相对稳定的排字。以谭姓为例,就用“承祖德尚善,家运庆修祯”等句子按次排列下去。代表辈分的字,双名通常在中间,如张学良、张学思、张学铭。也有放在第三字的,如宋庆龄、宋霭龄、宋美龄。如果是单名,则用偏旁表示同辈,如苏轼、苏辙,又如贾赦、贾政、贾敬。有的家族,除规定同一字辈外,还要求第三字用同一偏旁,明代皇族,泰昌帝朱常洛,其弟福王朱常洵,均用三点水旁。实际上,有时命名只有半个字的选择余地,故尔不得不用怪字僻字。
古人的字是名的补充解释,与乳名互为表里,所以叫做“表”字。名与字大多有联系。孔子弟子冉耕,字伯牛,牛可耕田。孔子之子孔鲤,字伯鱼,鲤属鱼类。苏轼字子瞻,轼是车前横木,乘车人可凭轼而望;苏辙字子由,辙是车印,是驾车人所遵由的轨迹。陆机字士衡,机衡为北斗二星名。曾巩字子固,巩与固同义。赵云字子龙,取云从龙之义。唐寅字伯虎,取寅属虎之义。也有名与字义相反的,如管同,字异之。朱熹,字元晦,熹是光明,晦是黑暗。有的名与字皆取自古书上的某句话,如钱谦益,字受之,取自《尚书》:“满招损,谦受益”。一般人只用一名一字,也有一名二字,如蒲松龄,字留仙,又字剑臣,还有三字的。
号与代称
古人的号,又称别名,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名和字通常由长辈所定,号则由本人决定,往往表示自己兴趣爱好或住所特征,通常爱用别号的多是文化人。如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杜甫号少陵野老,李白号青莲居士,苏轼号东坡居士,欧阳修号六一居士。“六一”是:一万卷书,一千卷古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加上本人一老翁。有的别号有特殊含义,宋末元初郑思肖号木穴国人,木穴合写即宋字,表示不忘故国。明末清初朱耷号八大山人,八大连写似哭似笑,表示哭笑不得。
别号以二字较多,三、四、五字皆有。如清代袁枚号随园老人,高鹗号红楼外史,刘鹗号洪都百炼生。还有以室名为别号的,如梁启超号饮冰室主人。别号大多表示清高、雅致,往往带有佛教和道家的色彩。别号可有多个,唐寅就有三个别号。有些人别号比本名更为人所熟知。如苏东坡、王阳明、孙中山。绰号也是别号,又叫外号,多为他人所起,有褒有贬,用以概括其性格或形状特征。《水浒传》中的绰号,及时雨、智多星、小李广、神行太保皆为褒义。而像笑面虎、中山狼、好好先生、曾剃头、黎菩萨等便是贬义。也有中性,无褒贬义,多属取笑,表示幽默,如花和尚、黑旋风等。
代称是死后由他人所拟,或习惯性称呼。代称往往有以下六种情况:
一是籍贯或任职地区的代称。韩昌黎(愈)、柳河东(宗元)(籍贯),贾长沙(谊)(任职地区);
二是以官职或封爵为代称。比如杜甫又叫杜工部。倘若一个人担任多种官职者,只取其中最高者为代称,而不能随意取用其他官职;
三是谥号,即贵族死后由帝王按其功德而赐予的美称。范文正公(仲淹)、苏文忠公(轼)、岳武穆公(飞)、左文襄公(宗棠)等,文臣多用“文”字,武臣多用“武”字,以“文正”为最荣耀;
四是尊称,死后由弟子或后人拟定,如陆象山(九渊)、王船山(夫之)、顾亭林(炎武)等(以上多为地名之后加先生);
五是以数字为名号,以叔伯兄弟辈大排行为序,多盛行于唐,如元九(稹)、李十二(白)、白二十二(居易)等,宋代也有秦七(观)、黄九(庭坚),后来沿袭者稀少;
六是几个人合同的特称,同姓并称,如:大小杜、二程、三苏;异性并称如:孔孟、老庄、王谢、李杜、韩柳等,皆属习惯性称呼,约定俗成后不能移作他用。
《好书推荐》
书名: 《蓝色的海豚岛》
作者:[美]斯.奥台尔
出版社:新蕾出版社
推荐理由:
寒假里,我特别喜欢一本书,书名叫《蓝色的海豚岛》。这本书还曾获得了纽伯瑞儿童文学金奖和国际安徒生奖呢。
现在我来介绍一下这本书。
太平洋中有一个美丽的蓝色海豚岛,印第安小姑娘——12岁的卡拉娜一个人在岛上孤零零地生活了18年,最后等到救援船只的到来。18年中,她独立修建住所,制造武器和捕鱼用具,与野狗斗争……,历经艰险才得以生存下来。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对卡拉娜的机智勇敢佩服极了。比如,她聪明地用鲸鱼的肋骨和海草造了房子,使自己安全地度过危机。还有,面对眼睛有小石头那么大、触手有大人手臂长的巨型章鱼,卡拉娜毫不退缩地跟巨型章鱼猛烈拼搏,最后成功地把大章鱼杀死在骨刀之下。
在这本书中,我学习到了碰到危险不要害怕,要勇敢地面对困难,争取以智取胜。
如果你被我的介绍打动,那就翻开书页,和我一起去寻找那梦幻的蓝色海豚岛吧!
《我学习汉语的目的及梦想》
我是日本一家出版社的职员,做幼儿图画杂志的计划和编辑工作。我和我同事的目标是要编辑世界最受少儿欢迎的图画杂志。这个工作已经开始6年了。现在在日本我们有一本每月发行60万本的幼儿杂志。60万本在中国也许不是那么大的数字,可在日本来讲,却是同类型杂志中发行量最大的。同时,在这6年中,这本杂志的译本还在美国、台湾、韩国发行着。
我们公司开展海外工作有两种方式,可以说是相当有趣而奇特的。第一是将公司职员从日本派驻到各个国家,就各国的情况来考虑计划并寻找画家;第二,为小读者赠送生日卡等等,不但卖书,而且重视小读者的反映,提供各种服务。这样做,虽然比买卖版权花钱更多,可是通过这些活动,我们跟各国画家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因此,现在在日本版上刊登台湾画家的作品,在台湾版上有美国画家的作品,并且大受欢迎。真令人感到“在幼儿教育上是没有国界的”。
不久的将来,我们要把这本杂志推广至亚洲、欧洲、非洲等地,并希望能创作出一份沟通世界优秀画家与世界各地幼儿联系的国际性杂志,这是我的梦想。因此我们希望能尽快在具有悠久历史及人类代表性文明的中国开拓与中国画家间的合作关系,并开始发行这本杂志,让中国大陆的孩子们可以接触世界水平的作品,同时世界各地的孩子也可以接触中国的精彩作品。
目前,我们公司在北京还没有成立公司。但希望我住在这里,一边学习汉语,一边好好地考虑将来的计划。今后也许不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各地都需要今天在座各位的大力协作,那时候请大家多多帮忙。而我定会向这个目标努力的。
《有关《三国演义》的作文》
早在一九五七年三月,作家出版社出版过一本《三国演义研究论文集》.第一次印刷是一万五千册,紧接着四月又重印,即猛增为四万五千册,从它重印之快,印数之倍增的情况也可看出,读者多么渴望了解学术界对《三国演义》的研究成果。
那本《三国演义研究论文集》,原是作家出版社编辑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论文集》中的一种,当时已编辑出版的尚有“楚辞”、“乐府诗”、“元明清戏曲”、“水浒”、“西游记”等研究论文集五种。《出版说明》这样介绍了那套丛书的编辑意图:“这是参考资料性质的书,收辑的范围很广,凡可备一说,足资参考的,当时有过一定影响的,概行收入。”目的是使读者“从这些论文集里,约略可以看出古典文学研究工作的发展情况。我们希望这一些书的出版,能对古典文学研究者有所帮助。”从那本《三国演义》研究论文集》来看,它当然还是反映了建国后到一九五七年的部分研究成果的。除那本书外,就我所看到的,当时出版的还有董每勘先生的《三国演义试论》、鲁地同志的《三国演义论集》,以及哲学家汪子嵩同志借《三国演义》通俗解说哲学问题的书,另有一本是由云龙先生的《三国演义论证》,但那是人民日报图书馆收藏的油印本,其后是否出版过,就不得而知了。当然,有些文学研究者,在自己的论文集里,也收有研究《三国演义》的论文,譬如陈涌同志的《文学评论集》,就收有一篇很有创见的论述《三国演义》的文章。
由此可见,从整个文学研究,或者就从古典小说研究来说,在当时,《三国演义》都是一个待开拓的领域。然而,从这本论文集出版至今的二十六年中,《三国演义》的研究,较之其他几本古典小说,仍然是明显薄弱的一环。可能是我孤陋寡闻,据我所见,近年来似乎只有漓江出版社在一九八二年出版了一本丘振声同志的《三国演义纵横谈》。那么,原因何在呢?我以为有这样两方面的间题值得认真地深入讨论: